学术投稿

米索前列醇在妇女绝经后取环术中的临床应用

钟成霞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 绝经, 取环手术
摘要:目的:探索分析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妇女取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在我站门诊进行取环手术的绝经期妇女共80例,平均分成两组,受试组术前服用0.6mg米索前列醇,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两组均按常规操作取环,记录分析两组的宫颈软化情况、出血量、取环效果以及综合反应程度。结果:受试组在宫颈软化程度、出血量、取环效果以及取环过程中综合反应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米索前列醇可有效软化宫颈,降低绝经妇女取环手术的难度,减轻受术者痛苦,值得大力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分析了231例老年人腹部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82例,发生率为35.5%。老年人肺部并发症的基础是生理性的肺功能退行性改变。其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与并存病、手术部位、手术时间长短以及麻醉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对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了三点看法:1、重视老年病的特点,强调整体治疗观念。2、严格、正规的护理是预防和治疗肺部并发症的关键。3、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郝彦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系统评价

    目的:观察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应用美托洛尔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04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鼻癌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9例,对照组29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扩血管、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更佳。治疗后实验组心功能、6min 步行、LVEDD、LVEF 分别为(1.79±0.21)NTHA、(510.21±51.67)m、(53.21±10.21)m m、(46.25±10.12)%,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应用美托洛尔治疗,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应用。

    作者:陈树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5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对临床上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方案的讨论。方法:挑选50例于本院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将统计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选择不同的方法对选取的5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在这些患者中,直接进行阴道分娩而没有进行子宫肌瘤处理的患者有8例;在进行剖宫产分娩同时切除肌瘤的患者有33例;没有进行肌瘤处理,直接进行剖宫产分娩的患者有3例;还剩下6例患者是早期流产,为其进行切除肌瘤处理。所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全部恢复的很好,剩下的肌瘤没有出现显著的增长,也没有出现新的肌瘤。结论:在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应当根据患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病情具体情况的不同而选择,通过医护人员对其进行良好的治疗与护理,使其具有明显的治疗成果,很多经过诊治后的临床患者都还具有生育功能。

    作者:马琼;顾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数字根管测量仪在根管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根管长度测量仪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的准确性。方法:选择门诊患者73颗牙共100个根管,用根管长度测量仪测量其工作长度,进行根管预备和充填。结果:适充89个根管,欠充8个根管,超充3个根管。结论:根管长度测量仪在临床治疗中能准确、快速的测量出根管长度。

    作者:王艳;王卓为;李惠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精神分裂衰退患者的病情分析及护理

    目的:对精神分裂衰退患者进行研究讨论。方法: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致使精神分裂患者衰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病程过程、病前性格不良、住院次数多、婚姻状况不佳等。结论:医护人员应当对精神分裂衰退患者进行多方面的护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状况有所提高。

    作者:刘飞云;吴君;杨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探讨联合检测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价值

    目的:探讨IgG、IgA、IgM 、C3、C4抗核抗体(ANAS)、可提取的核抗原(ENA)和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ds -DNA)联合检测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价值。方法:IgG、IgA、IgM 、C3、C4的检测采用散射速率免疫比浊法,ANAS采用间接荧光法,抗ds-DNA 采用斑点免疫金胶体渗滤法、ENA采用免疫印记法,分别对56例活动期SLE患者、71例非活动期 SLE 患者的血清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LE 活动组患者 IgG、IgA、IgM 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3、C4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LE非活动组IgG与IgA 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其它各项检验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于SLE的临床诊断以及病情进展判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党荣敏;刘元忠;谢洪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荧光法检测左旋多巴中残留甲醛含量

    目的:荧光法检测左旋多巴原料药中残留甲醛的含量。方法:酸性条件下,甲醛与乙酰丙酮及铵离子反应,生成黄色的3、5-乙酰基-1、4二氢吡啶二碳酸,在415nm处激发荧光。荧光强度与甲醛浓度成正比。结果: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015mg/L ,相当于样品的0.225ppm ;定量限为0.046mg/L ,相当于样品的0.69ppm ;线性范围0.06699~0.4020 mg/L(R=0.99958);平均回收率为86.6%。结论:该方法适合测定左旋多巴中残留甲醛含量。

    作者:刁龙翔;聂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子宫腔填塞术在剖宫产术中胎盘附着面大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腔填塞术在剖宫产术中胎盘附着面大出血中的应用。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例剖宫产术中胎盘附着面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8例患者的子宫在保守治疗下保留了下来,从而将生育能力保留了下来,达到了80%的治疗成功率,术后1d出血量为200~300ml ;2例患者治疗后仍有活动性出血,给予其子宫切除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很容易取出纱布,均没有感染,均具有良好的子宫缩复和平稳的生命体征,住院1周后均痊愈出院;随访发现治疗成功的8例患者B超检查子宫、子宫内膜形态、宫颈管及哺乳均恢复正常。其中6例患者月经来潮1次。结论:子宫腔填塞术在剖宫产术中胎盘附着面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杨伸利;杨瑶芬;鲁萍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应用于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应用于产后出血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0-2013年间接收的100例产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结果: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促进患者的健康,降低患者病死率,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杨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的术后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的手术治疗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治疗的68例重度子痫患者,按照入院住院号的单双号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34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12%(32/34)、满意度97.06%(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27/34)、71.43%(25/34),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子痫患者积极采取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家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针刀椎间管松解术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针刀椎间管松解术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5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小针刀椎间管松解术配合牵引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观察,随访。结论:小针刀椎间管松解术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适于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适于基层医生临床推广。

    作者:唐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骨科术后使用镇痛泵老年患者意外拔管(尿管)的原因分析及有效护理策略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使用镇痛泵老年患者中意外拔管(尿管)的原因分析及有效护理策略。方法:报告骨科术后使用镇痛泵老年患者意外拔管(尿管)的发生原因及采取的护理策略。结果:通过加强术后使用镇痛泵老年患者及家属和重点时段的管理,充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警觉性,适时必要的约束工具可有效预防意外拔管的发生。结论:通过护患双方的有效沟通,加强护士安全意识,合理的排班,在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加强管理,规范护理操作,改进尿管固定方法,对躁动患者必要的约束等护理策略可大大降低骨科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意外拔管(尿管)的发生。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柯桥区平水镇社区老人脂肪肝发病率及超声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柯桥区平水镇社区老人脂肪肝的患病率及超声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9-11月份平水镇社区60周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共3870人,通过体格检查、血脂检查.肝功能检查及肝脏B超检查。结果:总人群脂肪肝患病率为37.5%。男性脂肪肝患病(38.9%),女性患病率35.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脂肪肝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均高于非脂肪肝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水镇社区老人脂肪肝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血脂检测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月红;蒋关华;俞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内科门诊分诊质量的影响临床观察

    目的:浅析在我院实行护理干预之后对内科门诊分诊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自2012年2月份起,我院内科门诊部在分诊方面开始实行护理干预,主要从完善我院的护理服务制度以及明确门诊分诊人员的岗位职责、加强我院门诊护理人员在礼仪礼貌方面的修养、提高我院门诊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提高我院门诊分诊人员的专业水平等方面实施。结果:我们将自行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由医院的相应的人员发放。将自2012年9月到2013年5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内科患者随机选取200名患者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并及时将调查问卷回收,此次研究中,调查问卷回收196份,回收率为98.00%。在进行门诊分诊以后患者对就诊流程更加清楚的有(95.92%)、患者的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96.94%)、患者对我院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96.43%)、患者就诊的平均时间明显缩短为(12.75+3.12)min ,无医患纠纷的发生。结论:从对我院内科门诊分诊实施护理干预以来,我院的护理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为患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

    作者:谈祥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颈椎病临床治疗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46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评价,并根据问卷调查和临床观察的方式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23例患者,1例痊愈(4.35%),12显效(52.17%),9例好转(39.13%),1例无效(4.35%),有效率95.65%。对照组0例痊愈,9显效(39.13%),9例好转(39.13%),5例无效(21.74%),有效率78.26%;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感觉,上肢疼痛与麻木,颈肩部疼痛与不适等临床症状体征得到了显著改善,其打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针灸治疗颈椎病,可以有效的弥补单一治疗方法的局限,提高疗效,且价格低廉,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治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初始治疗无效的高血压患者应用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析应用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初始治疗无效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初始治疗无效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脉压差、舒张压以及收缩压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指标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并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初始治疗无效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强化降压效果,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降低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宋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建立经皮肾镜工作通道的体会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引导建立经皮肾镜通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彩超引导下对8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经皮肾镜通道建立,行钬激光碎石术。结果:89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一次性建立通道成功84例,成功率94.38%,二次穿刺建立通道成功5例,一次性经肾镜碎石取石成功80例,结石清除率89.9%,术中均未出现胸膜腔损伤,肝脾损伤,结肠损伤,及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利用彩超引导建立经皮肾镜工作通道具有安全可视,创伤微小、取石彻底,治疗快捷,设备先进等优点,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作者:李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连续护理方法应用于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对患者并发症与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连续护理模式对于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并接受冠脉搭桥手术患者50例,术后进行连续性护理干预,设为实验组;另外选择50例相同手术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结果犹豫对照组,无论在术后并发症还是术后恢复情况上,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护理模式安全、有效,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作者:范丽;惠海艳;陈琳;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穴位按压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穴位按压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0例妇科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150)与实验组(n=150),对照组手术后按常规护理,协助患者每2~3小时翻身活动1次,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手术后4-6小时以胶布内粘王不留行籽穴位按压。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后肛门气排、排便时间、腹胀发生,肠痉挛性腹痛发生及进食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腹部手术后进行穴位按压具有补脾健胃,消食导滞、行气止痛,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腹胀发生的功效。

    作者:余志敏;杨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产科临床中的子宫切除术

    目的:探讨产科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产科80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80例患者中新生婴儿存活78例,占97.5%,因胎盘滞留和胎盘早剥引起2例新生婴儿死亡,占2.5%。80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术后并发症发病率较低。结论:产科子宫切除术是控制产后大量出血的一种有效的急救措施,对挽救孕产妇和婴儿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容晓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