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淼;何银志;张天监;李俊
目的:研究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到2014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78例(10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新型泪道探通引流术治疗。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并比较两种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创伤肉眼可见眼数。结果:观察组40例(62眼)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38例(46眼)治疗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且手术时间缩短,创伤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良好,且手术时间缩短、微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磊;李小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产后产后出血原因,探讨有效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来我院产后出血产妇90例,回顾性分析90例产妇临床资料,探讨其出血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90例患者中,宫缩乏力63例,占总数70.00%;胎盘因素11例,占总数12.22%;软产道裂伤8例,占总数8.89%,凝血功能障碍8例,占总数8.89%。结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妇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制定预防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作者:郑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据相关报告,近些年来,我国的手足口病发病率只增不减,极大影响到儿童的健康,甚至威胁到其生命安全。鉴于此,文章对手足口病的流行关键环节与相关的防治措施展开了有效的探讨。
作者:邢美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26例根尖囊肿术后的观察分析,以便总结根尖囊肿刮治术的手术细节,探索佳的手术模式。方法:先行患牙根管治疗,病变范围大者加行成形性囊肿切开术后,采用根尖囊肿刮治术。结果:术后4个月、6个月行X线片检查,根尖低密度影均消失,局部骨密度增高或正常。结论:对于根尖囊肿,刮治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只要做到周密、细致的治疗,病变愈合很好。
作者:王春宇;谢宝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6例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2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96.43%,H p阴转率82.14%,胃出血复发率7.14%;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5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82.14%,H p阴转率53.57%,胃出血复发率32.1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H p阴转率及胃出血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奥美拉唑能有效修复溃疡面,清除 Hp ,改善出血症状,且复发率较低,值得在胃溃疡合并出血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作者:周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对于心脏开胸手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随患者意愿自主进行康复锻炼)、康复组(对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对照组手术后使用常规护理方法需要的监护时间为41.30±2.60h ,住院天数为31.28±1.78d ;康复组手术后使用康复护理方法需要的监护时间为38.80±2.30h ,住院天数为20.30±2.48d。心脏手术患者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以及康复护理,使用 mannw hitney 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手术前心功能比较发现,V=529.000;手术后进行不同护理后心功能比较,V=287.500。结论:对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住院时间,给整个家庭减少麻烦。
作者:周会萍;郑静;贺媛;董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46例,于入院开始即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相同,在护理方面,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全面护理,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与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卧床时间为12.8±0.5h,平均住院时间为5.7±1.4d,显著优于对照组,另外,在心理状态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方面,观察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其护理方案对临床疗效有较大影响,工作中需引起重视,要从多方面入手,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护患关系,改善疾病预后。
作者:董茜;罗银银;贺媛;周会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随着现在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以及健康需求的增加护理工作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目的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的健康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为贯彻落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关于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和“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的活动,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护理模式改变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充分调动临床一线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为人民群众提高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医疗安全改善患者体验促进医患和谐于2011年在全国公立医院倡导全面开展“优质护理过程”并制定了相应的质量考评标准。方法在儿科全面开展“优质护理工程”严格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考评”结果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患,医患关系和谐,得到了患儿家属的肯定,既提高了满意度又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本人严格按照“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考评标准”在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吴汶君;易先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盐酸利托君与硫酸镁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确诊为先兆早产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给予观察组盐酸利托君治疗,对照组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的效果显著,可作为治疗先兆早产的首选。
作者:刘稳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48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合理氧疗,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积极处理并发症,缓解期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有助于增强呼吸肌力。结果:所有患者症状改善,每年急性发作次数减少。结论:积极预防原发病的发生和发展,采取综合治疗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慢性肺心病防治的重点。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旨在为临床提出科学有效对策,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窒息患者89例,总结新生儿的出生资料,分析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结果:对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表明早产发生率为23.60%、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16.8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4.61%、胎位异常发生率为11.24%、胎儿畸形率为11.24%、脐带异常发生率为10.11%、巨大儿发生率为6.74%。结论: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主要有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位异常、胎儿畸形、脐带异常,在妊娠期间应加强对孕妇的产前保健并定期进行全面的产检,尽早发现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作者:卢向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分析了231例老年人腹部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82例,发生率为35.5%。老年人肺部并发症的基础是生理性的肺功能退行性改变。其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与并存病、手术部位、手术时间长短以及麻醉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对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了三点看法:1、重视老年病的特点,强调整体治疗观念。2、严格、正规的护理是预防和治疗肺部并发症的关键。3、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郝彦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2d的 MMSE 评分、MoCA 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入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MMSE、MoCA 评分均较入院时有所提高,治疗组入院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的 MMSE、MoCA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关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脑囊虫病的 M R表现。方法:选取自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21例脑囊虫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21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 MR平扫,对9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并对 MR征象进行分析,结合病理、血清试验协助诊断。结果:MR病灶显示存在四种不同变化:1.仅显示类圆形囊样变,主要为囊虫头节;2.囊虫头节变现不明显,仅病灶周围水肿明显,占位征象明显;3.多发斑点状低信号强度影,无占位病变;4.部分脑囊虫病可呈现环形强化、有的可出现点头状强化。结论:脑囊虫病的 MR诊断是临床上诊断该病可靠科学有效的一种诊断方式,为临床分期提供重要依据,为临床分型、诊断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线索,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韩永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中医辨证方法进行治疗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8月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4例,以随机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相等,观察组中患者利用中医辨证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中患者利用西医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观察,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4%,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观察两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呼吸功能改善情况,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明显。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中医辨证方法进行治疗,可得到理想效果,能够得到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并能够使患者的肺功能及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使患者痛苦明显减轻,是现代临床上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法,可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陈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优化术后护理措施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8例在本市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其综合评估术后给予人性化的优化护理及指导;包括康复锻炼及相关的出院后指导。结果:1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后,定期随访,患者对手术及相关护理评价满意,康复情况良好。结论:优化护理措施能提高手术治疗的疗效,护士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优质术后护理与指导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金素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析在产程中应用体位矫正法对产妇分娩机转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产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接收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分娩过程中不采取干预措施,按照正常顺产步骤操作。观察组在产妇的分娩期提供体位指导。比较两组产妇经枕后位转为枕前位的成功率、剖宫产率以及第一和第二产程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有24例产妇成功从枕后位转变为枕前位,并经阴道分娩成功,所占比例为80%,只有6例产妇后转为剖宫产;对照组产妇中只有9例产妇成功从枕后位转变为枕前位,所占比例为30%。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的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更短,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应用体位矫正法可以改善产妇的精神状态以及产力,进而缩短产妇的产程,同时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不仅简单易行,同时不会对产妇造成任何伤害,对医院的设备等也没有要求,适用性非常广,在降低剖宫产率方面有着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邓映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妇产科日常护理工作中常见风险因素的预防以及处理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在本院妇产科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患者当中随机抽选300例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对象,随后将所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相关风险预防措施,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投诉率。结果:采用风险预防措施的观察组患者,其护理满意度以及投诉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风险预防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减少投诉率、医患纠纷率、改善医患关系以及提高护理质量与水平有着重要作用与意义,因此其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段小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 氏抑郁、焦虑自评表和汉密顿抑郁或焦虑量表测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精神抑郁和焦虑情况,根据测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用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00例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状况。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情绪障碍较为普遍,尽早发现导致抑郁和焦虑的具体原因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和药物在临床上值得推荐。
作者:张秀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病因以及早期干预,寻找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法:统计我院收治的333例新生儿窒息的病例,回顾性分析资料,综合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各种病因及其造成的严重性。结果:我院2009年5月至2014年4月间,新生儿窒息率为3.9%,其中轻度窒息率为88.3%,重度窒息率为11.7%。新生儿窒息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自然分娩占37.8%;剖宫产占52.6%;阴道助产占9.6%。多种因素造成新生儿窒息,脐带异常为主要因素,占26.4%,其次分别为早产16.2%、羊水量异常15.3%、胎位产程14.4%。羊水胎粪污染、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症、产力异常、胎心监护异常等病因占的比例较小。结论:多种产科因素造成新生儿窒息症,为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必须加强高危妊娠产前和产时的监护,预防早产。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采取综合监测指标提高产科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并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和提高接产专业技术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作者:何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