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波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治疗,观察对比治疗四周后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差别。结果:两组血压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效率分别为9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06%)低于对照组(2.87%)。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宋洪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以天柱妇幼保健院90例未破裂异位妊娠为例,总结基层医院经阴道超声诊断未破裂异位妊娠的经验,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未破裂异位妊娠的价值,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统计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90例未破裂异位妊娠的患者,患者均来自于天柱县地区,回顾性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90例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经阴道超声确诊的有85例,漏诊3例,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4.4%。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未破裂异位妊娠,诊断的符合率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此项超声诊断。
作者:吴柳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间于我院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接骨板固定骨折部位,治疗组患者使用锁定钢板治疗,手术后对比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后发现,治疗组治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锁定钢板是治疗四肢骨折的理想手段,值得深入研究以及广泛推广。
作者:何永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13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给予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65例给予单纯氨氯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73.85%,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其 DBP、SBP 下降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总有效率高,血压下降显著。
作者:王庆龙;陈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以及分析首次剖宫产为腹壁切口纵切口或横切口对于再次剖宫产影响结果进行比较,以选择以利于受术者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我院再次剖宫产的产妇140例的临床资料,首次剖宫产术腹壁切口为纵切口70例作为 A 组,腹壁切口为横切口70例为 B组,两组年龄、孕周、平均孕产次、第一次术后距再次手术时间、胎儿体重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次剖宫产手术中的情况:1.腹壁及盆腔粘连情况;2.娩出胎头困难与否;3.手术总时间;4.术中出血量;5术后切口愈合率。全部140例产妇再次进行剖宫术之后,B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胎儿娩出困难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 A 组。两组各项之间的比较结果差异性显著(P <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盆腔粘连及术后切口愈合率无明显差异性。结论:对有可能行再次剖宫产的孕妇应慎重选择首次剖宫产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华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分析了231例老年人腹部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82例,发生率为35.5%。老年人肺部并发症的基础是生理性的肺功能退行性改变。其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与并存病、手术部位、手术时间长短以及麻醉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对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了三点看法:1、重视老年病的特点,强调整体治疗观念。2、严格、正规的护理是预防和治疗肺部并发症的关键。3、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郝彦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穴位按压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0例妇科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150)与实验组(n=150),对照组手术后按常规护理,协助患者每2~3小时翻身活动1次,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手术后4-6小时以胶布内粘王不留行籽穴位按压。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后肛门气排、排便时间、腹胀发生,肠痉挛性腹痛发生及进食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腹部手术后进行穴位按压具有补脾健胃,消食导滞、行气止痛,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腹胀发生的功效。
作者:余志敏;杨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是化疗过程中的一个潜在的并发症。化疗药物一般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外渗一旦发生,轻者引起局部红肿、疼痛,患侧静脉通道不能继续使用;重者皮肤组织坏死,甚至损伤神经、肌腱,造成肢体功能障碍。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的原因,掌握化疗药物外渗的有效预防和护理,不断学习总结,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大限度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南银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进行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6例骨科患者,按照不同的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方式,但在麻醉维持阶段,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0.8ug/(kg · min),对照组给予1.5ug/(kg · min)。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疼痛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术后苏醒质量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疼痛反应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方式进行骨科手术,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优势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镇痛效果好。
作者:张炳付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如何救治重症颅脑外伤病人及对其抢救和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对955例的病人进行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及回顾。结果:全组955例的病人,死亡251例(26%),植物生存32例(3.4%),重残93例(9.7%),中残108例(11%),恢复良好471例(49%)。结论:除脑疝外要保持呼吸均匀,手术后尽快恢复脑水肿,积极治疗所引起的并发症,用催醒剂、神经营养剂及物理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提高重症颅脑外伤病人的存活率和意识障碍苏醒率。
作者:李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析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总结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出生的12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新生儿均施行优质护理,具体包括出生30分钟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及早吸吮、辅食的添加、预防注射以及喂养等常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进行连续观察,采用弹性排班制度等以及抚触护理。记录实施以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并以新生儿的父母作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评价护理满意度并让他们反馈对我院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此发现存在的不足并探索防护措施。结果:以上120例新生儿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5%(117/120),另外3例不满意患者,1例新生儿啼哭不止,家长因此非常担忧,1例新生儿稍有发热问题,另1例新生儿则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有所疏忽,以致喂食时间有所延误,护理工作出错率为2.50%。结论:新生儿是家庭的希望,在免疫力以及抵抗力都比较低的情况下,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大限度地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护理人员应该从环境因素、技术因素以及人员因素等着手采取全面的防护措施,确保新生儿的护理安全。
作者:赵美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针对糖尿病患者展开临床护理,了解人性化护理优越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70例,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在各方面行为上评分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在各方面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且对比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帮助糖尿病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心理层面减轻病症带来的不适感,为临床治疗提供切实帮助。
作者:王一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优化术后护理措施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8例在本市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其综合评估术后给予人性化的优化护理及指导;包括康复锻炼及相关的出院后指导。结果:1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后,定期随访,患者对手术及相关护理评价满意,康复情况良好。结论:优化护理措施能提高手术治疗的疗效,护士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优质术后护理与指导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金素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心脏双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从2008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30)与护理组(3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满意度、掌握护理知识程度以及发生肺部感染概率进行对。结果:护理组掌握护理知识程度为93.33%,对照组为83.33%,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0%,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发生并发症概率6.67%,对照组发生并发症概率30.00%,对照组明显高于护理组(P<0.05)。结论:对围术期心脏瓣膜置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使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减少发生并发症概率,这有助于患者康复。
作者:韩琼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总结25例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方法:针对我科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15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女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结果:15例患者无一例脱管,2例置管未愈行手术治疗后治愈出院,12例治愈出院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创伤小,皮肤组织损伤少,更加适合女性患者,置管期间针对穿刺管、穿刺点细致的护理是保证穿刺管通畅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鄢映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收的糖尿病7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37例和乙组37例进行相同的临床治疗,并对乙组实施临床护理。观察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并比较。结果: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作用较大,对保证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范丽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从制定实施以来对我国的人口和发展问题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而在计划生育工作中,避孕药具是避免妊娠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着重管理。本文主要从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管理的现状入手,对如何做好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管理及供应体制改革进行研究。
作者:胡芳莲;徐吉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住院期间家属干预对颅内肿瘤偏瘫患者 ADL 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颅内肿瘤偏瘫患者64例,在科室指定康复师根据Barther 评分取中段40-60分之间病患,实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士,治疗师,康复医生,患者参与)锻炼康复;实验组在常规(护士,治疗师,患者参与)锻炼康复,再由家属干预行日常额外康复训练;于住院第1天,第14天,第28天后由同一康复师对患者进行 ADL 能力评分。结果:家属干预实验组Barther指数评分显著高于一般护理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干预式康复护理对颅内肿瘤偏瘫患者的ADL 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肢体活动度,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戴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小儿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30例小儿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点。结果:30例患儿均患有相关病史,病程在3d-60d。肝细胞型是小儿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药物有很多种,其中抗生素占第一位。结论:小儿药物性肝损伤首发症状有很多种,很容易造成肝外症状起病,应该与病毒性肝病等相互鉴别。小儿采用抗生素能够引发小儿药物性肝损伤,对小儿进行监测是避免小儿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措施。
作者:杨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诊治措施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4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用药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联用缬沙坦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各42例,根据病情及临床效果的差异分析缬沙坦药物的诊治方案及进展,指导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用药实践。结果:联用缬沙坦治疗患者在血压值、BMI指数、动脉硬化指数及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能显著降低血压,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作者:刘联家;洪翠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