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开展水丸制剂的探讨

张茂;王锡品

关键词:水丸制剂, 制备工艺, 机械加工
摘要:随着广大人群对我国中草药认识的不断加深,国家对中医药政策的倾斜,传统中草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同时,中药作为我国的瑰宝,正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发挥其独有的功能.在中医临床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服用散剂或合剂的患者,短之服用一、二个月,长之服用半年、一年的,药粉苦涩的气味长时间吞服和携带的不方便会令患者畏惧、苦恼不已,特殊人群(糖尿病患者等)又不便制成蜜丸,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院中药制剂室从2012年起开展了为病人加工水丸的工作,给医院带来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对新护士临床告知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医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的医疗形势下优质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主题.“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让护士管病人”是人们对护理质量和服务的期望,是时代的呼声.整体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护士除了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外,还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日益发展的护理工作需要.在目前医疗纠纷逐年上升的趋势下,首先需要保证患者安全,才能做到优质护理,才能赢得患者满意.如何培养新护士尽快适应环境,掌握告知艺术,在工作中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并积极履行告知义务,进行有效沟通,从而保证患者安全、满意、舒适、体验优质护理服务,我们思考如下.

    作者:张璐;郭广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于层级全责护理模式给基础护理质量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2012年10月,在我院病区随机选取6个病区,并随机分成两个组,其中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3个病区,设为观察组;实施常规的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3个病区,设为比对组.观察组内的每个病区,每3名护士为一组,包括全责护士、辅助护士和助理护士.每组护士负责护理患者(13±2)例,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观察组在病房的环境、三短五送六洁、掌握病情、健康教育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比对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马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98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9例,参考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办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内窥镜辅助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8%,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4%,P<0.05;24个月的随访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复发现象,参考组出现5例复发状况,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效果显著.

    作者:姚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骨科亚专业划分下研究生培养的探讨

    骨科近年来各亚学科发展迅猛,高度专业化分工模式有利于病人的诊治和学科的发展,但同时给研究生培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我院骨科研究生培养工作情况,分析亚专业划分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影响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骨科亚专业划分下研究生培养模式,并提出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作者:毛宁方;谢杨;陈凯;白玉树;何大为;沈洪兴;石志才;李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加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效果探析

    目的:探折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加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1月来我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患儿,对照组80例患儿.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加氨溴索雾化吸入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1).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1).两组患者通过治疗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加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更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鱼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急诊低血糖患者的急救护理与观察

    目的:探讨急诊低血糖患者的发病原因和急救护理方法,总结临床经验,为日后急诊低血糖的救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间急诊收治的100例低血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施以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观察护理结果,探讨护理体会.结果:100例急诊低血糖患者经急救护理后,患者意识清醒,79例患者在急诊科救治后好转出院,21例患者转入病房实行进一步的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对急诊低血糖患者进行急救的重点是找出低血糖的原因,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同时对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急救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姚群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二次剖宫术的手术技巧

    目的:对第二次进行剖宫手术的技巧以及方式进行探讨和阐述.方法:第一次生孩子是剖宫产,在第二次要生孩子时还需用剖宫产的人数在2011.2.1-2013.4.1之间总计为60位,将他们作为探讨的对象,随机将这59位二次进行分娩的孕妇平均的分为两队,称为剖宫甲队和剖宫乙队.在剖宫甲队中,需要二次进行剖宫分娩的孕妇的生产年龄在23岁到39岁之间,平均每人有26.92±5.58岁,怀孕时期为36周到42周之间,平均时期为38.987±1.579周,身体重量为64.86公斤到83.14公斤,平均重量为66.78±2.97公斤.距离第一次剖宫进行分娩或生产的时间不到3年的有5位,距离第一次剖宫进行分娩或生产的时间在3年到6年之间的有59位,剩下的距离第一次剖宫进行分娩或生产的时间超过了6年的有16位.对剖宫甲队的孕妇所用的分娩手术为新型的剖宫分娩术,对剖宫乙队的孕妇所用的分娩手术为以往型的剖宫分娩术.之后,对比剖宫甲队和剖宫乙队在二次进行剖宫手术后的反响、效果.结果:剖宫甲组的45孕妇在二次进行剖宫分娩之时,手术耗时量以及分娩耗时量、产后在医院修养的耗时量相对于用的分娩手术为以往的剖宫分娩术的剖宫乙队来说,均要比剖宫乙队短,概率数值全部低于5%.此外,在剖宫甲队中,用新型的剖宫分娩术让孕妇二次进行分娩的难度以及盆腔出现粘连现象、婴而出现窒息现象的概率均比用以往型剖宫分娩术的剖宫乙队要低,概率数值全部低于5%.结论:以往的剖宫分娩术对二次进行剖宫分娩的孕妇来说,手术的技巧性并不好,手术耗时量以及分娩耗时量、产后在医院修养的耗时量都较长,分娩的难度以及盆腔出现粘连现象、婴儿出现窒息现象的概率都较高,因此医生在孕妇进行二次的剖宫分娩手术中要注意形式以及技巧,多用新型的剖宫分娩术,对于以往的剖宫分娩术要慎用.

    作者:李凤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妊娠分娩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妊娠分娩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20例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产前检查、产程监控、预防出血等围产期的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进行围产期护理时,一定要对其进行早期监测,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治疗以及细心的护理,以此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刘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256例临床观察

    为探讨成人低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方法,对256例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经肛门肛管主灶切开、对口引流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中对于支管处之外口仅部分切开,而对于原发病灶(主灶)处之瘘管,则采用完全切开瘘管,直至感染病灶(肛隐窝)处,采用主灶、支管外口均引流的方法,256例患者均痊愈,术后随访2年,无1例复发.结果表明,对低位复杂性肛瘘,采用主灶切开、对口引流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病人痛苦小的等优点,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杨沛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包头市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营养与体格发育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包头市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营养与体格发育的情况.方法:(1)膳食测算,采用3天膳食称重记录法;(2)采用身高、体重测量法.结果:包头市学龄前儿童总体发育状况良好,WAZ、HAZ、WHZ的X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低体重、发育迟缓发生率基本为零,消瘦、肥胖无差异,超重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省示范幼儿园和一类幼儿园儿童营养供给合理.农牧区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在营养膳食不够合理.(2)农牧区幼儿园伙食供应未达不到RNI标准.

    作者:张荣;高玉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12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剖宫产后再次生产的方式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在本院剖宫产后再次怀孕的产妇120例,对其分娩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0例孕妇中有45例孕妇进行阴道试产,其中试产成功为37例,成功率为82.22%;再次剖宫产的有83例.阴道试产和二次剖宫产的产妇在住院天数、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试产产妇的产后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再次剖宫产的产妇.结论:在剖宫产后再次生产时进行阴道试产在临床上是可行的,合理掌握产妇剖宫产后再次怀孕的阴道试产临床指征,改变产妇认识,从而提高阴道试产的成功率.

    作者:李彦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宫外孕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的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宫外孕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需求,进而为患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住院临床资料,探讨其术后的护理体会.结果:经过患者的积极配合以及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采取多种有效的护理措施,30例宫外孕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9例康复痊愈,康复率为96.7%.结论:对于宫外孕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痊愈.

    作者:李桂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临床路径在孕妇分娩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观察体会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产科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文就临床路径在孕妇分娩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给予对照组孕妇在常规护理的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给予观察组孕妇在临床路径护理管理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对两组孕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孕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孕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孕妇分娩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有效的提高了孕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孕妇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杨国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试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

    目的: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的创伤性突发灾害公共事件25起作为路径组,另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发生的创伤性突发公共事件25起作为对照组.其中对对照组中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传统的遵医嘱处理程序,而对路径组中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急救路径实施急救干预.对两组突发公共事件的抢救时间、成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抢救成功,且相对于对照组,路径组中的患者的急救时间更短,抢救质量更高,患者的生命存活率更高,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结论:在对突发公共时间进行急救处理时,相关的医护人员应根据急救路径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从而尽可能地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命存活率,值得推广.

    作者:吴平;王振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新生儿窒息原因的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100例新生儿窒息原因的临床分析,结合具体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成活率.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至20l3年2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进行窒息原因的分析和临床表现的观察,分析总结相关数据留作备案.结果:脐带因素、胎儿窘迫、巨大儿、羊水过少、胎位异常等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原因.结论:对产科高危因素予以高度重视,大力加强产前保健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产检质量,做好高危孕妇胎儿产前的监护措施,避免胎儿宫内窘迫,适当选择剖腹产,可大大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

    作者:朱汉斌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脉搏血氧仪的检测分析

    目的:对脉搏血氧仪的检测工作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120位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血氧饱和仪检测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20位患者问卷调查满意度结果显示满意率高达94.9%.结论:对血氧饱和仪的临床检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对保证患者的检测和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夏云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CT对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附68例)

    目的:通过脑囊虫病患者的CT扫描影像检测结果探讨分析CT对于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8例于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囊虫病患者,使用日本东芝单排螺旋 CT 扫描仪对患者进行头颅扫描、平扫、增强扫描.结果:CT 检测结果显示急性脑炎类患者15人(22.1%),多发结节或环状强化型患者13人(19.1%),多发粟粒状型患者24人(35.3%),慢性多发钙化型患者12人(17.6%),脑膜型患者2人(2.9%),脑室型患者2人(2.9%).结论:CT扫描可以直观准确地反映脑囊虫病患者的疾病类型、分期、发病情况,是一种有效地诊断方法.

    作者:韦承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应用第1趾蹼皮瓣修复足远端深度烧伤创面

    目的:探讨第1趾蹼皮瓣修复足趾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设计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血管蒂的皮瓣,转移修复3例足远端三度烧伤伴肌腱及骨外露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2 cm×3cm~3cm×5cm.皮瓣蒂宽1.0~2.5cm.结果: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供瓣区皮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经6~10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感觉存在,行走满意.结论 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血管蒂的皮瓣具有良好的血运,操作方便,可恢复感觉功能,是修复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作者:李丽;郎卫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颈外静脉防逆流留置针的临床应用级体会

    目的:总结颈外静脉防逆流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和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通过颈外静脉防逆流留置针的使用,总结出使用防逆流留置针后能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减少了中间操作环节,不需正压封管,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和家属的满意度.结论: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修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使自己熟练掌握和提高颈外静脉的穿刺水平,从而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保证给药途径通畅,确保治疗及抢救的顺利进行,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优质服务.

    作者:温艳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每组30例.按照AO/ASIF分型:C1型38例,C2型18 例,C3型4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解剖钢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至18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2月.按Cassebaum 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观察组优24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优16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90.0%.术后出现异位骨化3例,尺神经牵拉损伤2例.结论:解剖钢板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利于骨折复位,可以给骨骼以牢固、稳定的支撑;锁定钢板内固定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改善血运和骨膜的生长与恢复.因此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定具体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