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燕;段丽丽;时芳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2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和采用的临床干预措施不同,将14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1例,采用一般护理措施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71例,加强临床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马燕飞;曹美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早期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急性梗阻性胆囊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使用早期手术治疗,后者采用抗感染等保守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急性梗阻性胆囊炎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差异.结果:10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40/43),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34/4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1/43)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1.6%;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9.23±2.34)天,明显长于观察组住院时间(10.23±2.46)天,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梗阻性胆囊炎进行早期手术治疗,可明显提升痊愈率,避免并发症发生,效果理想.
作者:史华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晚期易发生盆腹腔内转移种植,其中肠道是常受累的部位[1].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以腹痛、腹泻症状为常见,并往往可能有肠梗阻与肠道瘘管形成等并发症发生,且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2].对于卵巢癌合并克罗恩病的病人手术易出现肠梗阻、肠麻痹、肠穿孔的可能性,营养支持在克罗恩病人的整个处理过程中,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本科于2013年3月收治了一位克罗恩病合并卵巢癌的手术病人,现将患者的围手术期肠道准备及营养支持报告如下.
作者:洪樟琴;吴卫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见临床并发症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并发症情况,分别采用莫沙必利和吗丁啉进行治疗,总结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80例患者中出现焦虑并发症者42例,占52.5%;出现抑郁并发症者38例,占47.5%.80例患者中出现便秘并发症者23例,占28.75%,治疗后上述并发症明显好转;观察组和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和 65.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为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便秘,采用莫沙必利治疗临床效果优于吗丁啉,该药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使用方便、安全.
作者:谢升权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提高医护工作者对产后出血的正确认识,做出正确的处理,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方法:对2011-20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发生产后出血的9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到产后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临床资料对于产后出血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案.结果:产后出血主要出现在分娩后2小时内,影响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63例,占70%,胎盘因素18例,占20%,软产道裂伤6例,占6.7%,凝血功能障碍3例,占3.3%;另外,剖宫产比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要高.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由多种原因和相关因素引起的,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并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产后出血采取及时准确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产后出血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万雪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X线和CT检查在非典型性肺结核的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并分析非典型性肺结核的相关病理、病程.方法:从在本院接受非典型肺结核的患者中选取45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15例.其中甲组患者在治疗前使用X线技术来进行检查,乙组患者在治疗前使用CT技术来进行检查,丙组患者在治疗前采用X线联合CT技术来进行检查,比较三组患者的检查诊断准确率.结果:甲组和乙组的检查诊断准确率相近,确诊的人数大体相同;丙组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结论:在对非典型的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要借助多种影像检查进行诊断,能够提高疾病的确诊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出现.
作者:杨兴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作为二线治疗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2例以铂类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1000mg/m2静滴d1、8)联合替吉奥(80mg.m2.d-1,分2次口服,连服1~14d)治疗,3周为1周期,2周期后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及WHO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2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7例,进展(PD)4例.客观有效率 (ORR=CR+PR)为 50.0%,疾病控制率(DCR=CR+PR+SD)为 81.8%.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中位生存时间为 6.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以1、2级为主,均可耐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是治疗晚期鼻咽癌的有效二线治疗方案,患者对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作者:文玲波;杨兰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三氧自血疗法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患者采取口服多潘立酮方式进行治疗,B组30例患者采取三氧自血治疗方式进行治疗,C组30例患者,采取三氧自血疗法联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是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分较B组患者有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患者的钡条总排出率和有效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钡条总排出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三氧自血疗法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安全、可靠,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胃动力学指标得的临床效果,是目前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作者:周小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和发生原因,研究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接受甲状腺手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研究并总结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类型和有效防治手段.结果:经统计,有11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具体临床症状有四肢抽搐、甲状腺危象、术后大出血、血肿、切口积液、切口感染、心律失常、呛咳、窒息和喉咙沙哑等.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和术后密切观察是防治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方式.结论:甲状腺手术是一类风险较高的手术,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都较高,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甲状腺手术并发症对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胎儿心内强回声灶进行产前诊断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852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筛选出的中、晚期妊娠检查中胎儿的心内强回声灶记录进行综合分析,开展临床追踪随访及胎儿心脏结构检查.结果:共检出心内强回声灶胎儿29例,检出率3.4%;25例(86.2%)出现在左心室,3例(10.3%)出现在右心室,1例(3.4%)在左、右心室均出现;29例胎儿未伴有心律失常和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畸形.结论:孤立存在的胎儿心内强回声灶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心脏畸形无明显相关性,不作为终止妊娠的指征.
作者:闫丽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调查不同年龄人群HBsAg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抗-HBs、抗-HBc、HBeAg、抗-HBe阳性率,评价2003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和乙肝项目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入户调查方法,按照统一调查问卷,对每个调查对象进行个案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肝炎患病史,乙肝疫苗免疫史等.结果:本次调查人数307人,HBsAg阳性人数13人,携带率4.23%.其中1-4岁人群59人,阳性人数2人,HBsAg携带率3.39%,5-14岁人群91人,无HBsAg阳性,15-59岁人群157人,HBsAg阳性人数11人,携带率为7.01%.结论:我县5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低,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和乙肝项目效果显著,政府应加大投入,将疫苗纳入医保,提高高危人群疫苗接种率.
作者:张国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在临床中,为了尽快、有效地控制严重感染、混合感染以及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经常会见到联合使用抗生素的方案.抗生素的合理联用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但滥用抗生素不仅会使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细菌的多重耐药性.
作者:江文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稳定颗粒和胺碘酮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4例,其中一组单纯服用稳心颗粒,称为稳心颗粒组;另外一组单纯服用胺碘酮,称为胺碘酮组;后一组服用稳心颗粒和胺碘酮,称为联合组.后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高于稳心颗粒组的62.5%和胺碘酮组的54.2%,联合组和其他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心颗粒组和胺碘酮组差异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稳心颗粒和胺碘酮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作者:何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本院收治的20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原学特点,并对患儿进行病毒特性习惯抗体检查,分析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特点,为临床诊断同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收治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液并采用XK2100生物芯片对其体内病毒类型进行筛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份血液样本中病毒特异抗体为阳性的共有102份,阳性检出率为(51.0%),其中腺病毒(ADV)52例(26.00%)、流感病毒(IV)34例(17.00%)、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0例(5.00%)、副流感病毒(PIV)6例(3.00%).男女病毒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年龄间阳性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4~5岁患儿中检出率高,病毒在不同季节中的总检测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夏季的检出率高.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中主要以ADV及IV为主,且呈现年龄及季节性分布,在4~5岁儿童中发病率高,且发病主要集中在夏季.
作者:陈继;李梦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比分析安舒环在B超监护下放置与在常规手段下放置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站选择放置安舒环的妇女300例,分对照组与实验组,根据妇女的个人意愿,实验组选择150例在B超监护下放置,对照组选择150例在常规手段下放置.结果:以放置起1年内为时限,观察脱落率、带器妊娠率、出血、疼痛、经期经量等症状.结论:在B超监护下放置安舒环在放置1年内,脱落率、带器妊娠率以及出血、疼痛、月经紊乱等情况远低于常规手段下的放置,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作者:潘迎霞;褚幼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的降压效果及其应用安全性.方法:选择来我院医治的原发性高血病患者126例,随机分成三组.联合治疗组42例,服用倍他乐克50mg,每日早晚2次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mg,每日2次.对照1组42例,只服用倍他乐克50mg,每日2次口服.对照2组42例,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5mg渐加至10mg,每日2次.三组均治疗8周为1个疗程,每周根据血压、心率调整1次用药剂量,尽量使血压达到目标.结果:联合组取得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1组取得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2组取得总有效率为80.95%,联合组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应用安全性评价高.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可取的显著的降压效果,且应用安全.
作者:亓燕;邢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门诊中药饮片的处方用药情况,针对其中的不合理状况,提出一些措施,提高临床中科学合理用药水平.方法:从2012年某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中随机抽取1500张,根据<中国药典>、<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等,使用表格统计分析的方法找出中药饮片处方用药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干预对策.结果:该医院中药饮片的处方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是也存在处方临床诊断不规范、单味药物超量使用、处方药味数过多、煎服方法错误等问题.结论: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后,医师要认真负责,规范用药,增强中医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刘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中不同材料摩擦性能的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口腔科收治的100名口腔修复者,共150颗牙齿,年龄18-70岁.按牙齿数目随机分为金属组、树脂组和陶瓷组.其中金属组40例,60颗牙;树脂组36例,54颗牙;陶瓷组24例,36颗牙.金属组采用合金材料进行修复;树脂组采用合成树脂进行修复;陶瓷组采用釉质瓷进行修复.术后3-6个月对患者进行回访.结果:树脂组松动脱落3例,陶瓷组松动脱落1例,金属组破裂1例,陶瓷组破裂2例,金属组和树脂组畸形各2例,金属组牙裂2例,修复失败共12例,占总人数的12%,成功率为88%,表明三种不同材料在口腔修复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金属材料的摩擦性能好,是口腔修复材料的优选择.陶瓷材料性能良好,但易破裂.树脂材料的摩擦性能次之,但并发症少.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以防止天然牙过度磨损.三种修复材料互有优缺,我们应该把它们结合起来研究,以便开发更合理、更有效的新型口腔修复材料.
作者:叶长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整脊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骨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牵引后并按摩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整脊疗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次为1个疗程,总共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20例,未愈12例,治愈率为76.0%;治疗组治愈30例,好转15例,未愈5例,治愈率为90.0%.两组结果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整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谭目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探讨基层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预防措施.
作者:田洁;贺彩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