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显峰;朱峰;陈伟;黄贵芝
中医药文化向世界传播离不开作为中医药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医典籍的译介,而中医典籍的翻译关乎语音、词汇、句式、语法、文化等方方面面,且译好每一部分都很重要.本文拟从关联顺应论的视角对《伤寒论》联绵词的翻译进行研究,以期译好中医典籍的冰山一角,进而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有所助益.
作者:陈冲;张淼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总结了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进展,认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中医药治疗、中西药结合治疗及其他综合治疗都能达到较好的疗效,同时治疗上除了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外,更应指导患者的生活调护,同时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
作者:徐泽杰;郑文华;李锡主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便秘的主要症状为排便困难,粪质坚硬,并常伴有腹痛等腹部不适[1],多见于女性,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2].本病病因较多且复杂,心理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及特殊疾病都易导致慢性便秘[3],不可逆神经损伤导致的慢性便秘治疗为棘手.谷云飞教授常用枳术丸加减,并重用白术(30-70 g),治疗因外伤导致骶尾部神经损伤的慢性便秘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现浅析医案1则.
作者:曹菲;谷云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运用超声提取法提高紫珠属植物粗提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超声提取法总黄酮的吸光度大于回流提取法,各因素影响由大到小为乙醇浓度>超声次数>超声时间,提取佳工艺为:加95%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1h.结论:该实验为确定紫珠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制备高含量紫珠制剂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
作者:刘平安;刘笑蓉;周日宝;刘湘丹;童巧珍;王朝晖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94眼)和对照组(70例,91眼),对照组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在常规西医疗法基础上予中医辨证治疗,连续治疗5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视力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视力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视力.
作者:邓显峰;朱峰;陈伟;黄贵芝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滋水清肺饮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一般治疗,治疗组采用滋水清肺饮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三金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侯总积分均下降(P<0.05),治疗组中医证侯总积分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水清肺饮加减治疗尿路感染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宋乐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中药结合动脉注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给予健脾补肾中药口服,并采取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仅采取动脉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肿瘤大小作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缓解率为67.4%,对照组总缓解率为3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心、肝、肾损害.治疗组发生胃肠道反应7例,口腔溃疡1例,脱发34例;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33例;口腔黏膜反应16例,脱发37例,肢体疼痛7例,其他6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中药结合动脉注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良好,比单纯使用动脉注入化疗,尤其在降低不良反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杨璟;何金龙;李欣欣;杨永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脱花煎合救母丹加减治疗产后胎膜残留的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后胎膜残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脱花煎合救母丹加减治疗,对照组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两组产后72 h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1周治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清宫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花煎合救母丹加减治疗产后胎膜残留有显著疗效,可减少清宫机率.
作者:陈锦玉;陈春玲;李钰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中医证型与B超声像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5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并记录每名患者子宫肌瘤不同中医证型与其相应B超显示的不同部位病变、回声像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1)中医证型与子宫肌瘤组织不同部位的比较:湿热瘀结证、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湿瘀结证各证型在子宫组织肌壁间、浆膜下、黏膜下、混合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型与B超不同回声型之间的关系湿热瘀结证主要与B超等回声型相关,并且等回声型与其他3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血瘀证主要与B超低回声型相关,并且低回声型与其他3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气滞血瘀证主要与B超强回声型相关,并且强回声型与其他3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瘀结证主要与B超混合型相关,并且混合型与其他3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B超声像图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有利于中医将客观微观的临床指标进行结合,指导临床辨证施治工作.
作者:潘莹莹;曾兰芬;贾节;梁诗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龙船花花朵中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了其中的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7.6%,其中含量高的是水杨酸甲酯(40.21%)和芳樟醇(39.37%).结论:龙船花花朵挥发油化学成分主要为水杨酸甲酯和芳樟醇.
作者:蒋珍藕;黄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本文对《伤寒杂病论》有关神志病的辨证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全书共涉及神志病的条文142条,其中有方有治的89条,涉及方剂48首,在对这些神志病的辨治中,就其病机而言,包括了寒热虚实、痰饮、癣血等;就其治法而言,包含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医门八法”.本文旨在分析《伤寒杂病论》中神志病的病机、治法和方药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并总结、归纳出仲景治疗神志病的规律,冀为当今临床治疗神志病症提供借鉴.
作者:刘鹏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从6个方面归纳了处方点评的要点,即应符合辨证施治、应符合剂量要求、超时用药问题、配伍联用的合理性、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认为开展中蒙药处方点评工作可以减少药物有害作用的发生,增强药物有效性,实现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贾晓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肝脏及脾脏声强值特点及血清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中西医结合诊断肝硬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48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的检测,并根据舌、脉、症对选取的14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肝硬化各中医证型的声强值特点.结果: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组患者肝脏、脾脏各区声强值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肝硬化患者左肝1.5 cm、4.5 cm及右肝1 cm、3 cm、5 cm处声强值与血清HA有相关性,分别为r=512,r=0.470,r=0.543,r=0.568,r=0.4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脾脏声强值可作为客观、定量诊断肝硬化的指标之一,血清HA水平可作为肝硬化定量诊断的参考指标.肝硬化患者肝脏、脾脏声强值与血清纤维化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声强值和血清纤维化指标的联合可为诊断肝硬化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张凯博;文翠容;吕宏宇;李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建立丹归通络颗粒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q(34)正交实验,以干膏重量、挥发油量和芍药苷含量为考核指标.优选佳提取工艺.结果:正交实验筛选出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提取2次,第1次1.5 h,第2次1h.结论:该提取工艺简单稳定、合理可行.
作者:饶双超;万富贵;程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TNF-α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膈下逐瘀汤煎服,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TNF-α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TNF-α均降低,血浆黏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及TNF-α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TNF-α比较,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膈下逐瘀汤可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调节TNF-α水平,为膈下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姚春娣;朱澄漪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测定川藏香茶菜不同部位熊果酸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川藏香茶菜不同部位所含熊果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比较熊果酸含量,川藏香茶菜叶中熊果酸的含量明显高于茎中含量.结论:川藏香茶菜不同部位熊果酸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为优化药用部位选择和建立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马明芳;陈静;马宏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建立气血双补口服液中淫羊藿苷含量的测定方法,为提高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流动相:乙腈-纯化水(27∶73);色谱柱:汉邦ODS-C18柱(250 mm×4.6 mm,5 μ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70 nm;进样量:10 μL.结果:淫羊藿苷在55-27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41%,RSD%为0.94%.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气血双补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盛华;崔恩忠;唐安福;汤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胸痹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藏》日:“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将饮邪痹阻胸中作为胸痹的主要病机.更年期女性年过半衰,肝肾亏虚,胸阳不振,易发胸痹.尤可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等,有自己独特中医思想和治疗经验.笔者跟随尤可教授临床学习期间,见其应用验方治疗更年期女性胸痹疗效甚显,特择效案3则浅析如下.
作者:孙莹莹;尤可;殷磊;贾海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调查我院肿瘤科门诊和住院肿瘤类患者中药使用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癌中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12月我院肿瘤科诊治的门诊和住院癌症患者的813张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类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这类中药处方平均药味约16味,中药味数以11-15味居多,占51.7%,其中16-20味,占44.2%;平均每人每日用药金额约22元.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和清热解毒药;药物使用频率>8%的中药有20种,居前3位的依次是黄芪、茯苓、白花蛇舌草.结论:中药治疗肿瘤疾病主要通过扶正固本与清热解毒的联合运用,辨证论治,配伍其他中药,合理用药.
作者:苟小军;黄强;夏云;曲虹;杨晓露;刘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4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AECOPD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热毒宁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BC、CRP、PC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降低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AECOPD有较好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作者:陈维中;林集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