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光平
目的:探讨彩超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查治的58例乳腺癌患者,均予以彩超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总结彩超检测乳腺良恶性肿瘤的特点。结果:彩超良性乳腺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6.77%,误诊率为3.23%;彩超恶性乳腺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2.59%,误诊率为7.41%;良性乳腺肿瘤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纵横比<1、无钙化、腋窝淋巴结正常者均多于恶性乳腺肿瘤(P <0.05);良性乳腺肿瘤恶性乳腺肿瘤 Adler 分级为0级、Ⅰ级、RI <0.7、PSV <20 cm/ s 者均多于恶性乳腺肿瘤(P <0.05)。结论:彩超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操作简单、准确率高,可作为检测乳腺肿瘤的首选方式。
作者:罗春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在该院接受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患者使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则采用传统疝修补术(Bassini 修补术)治疗,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治疗指标进行观察对比;对患者实施12个月的随访,了解腹股沟疝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40例患者的各项手术治疗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有4例,占10%,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有17例,占42.5%;一年后,研究组患者中复发的有1例,占2.5%,对照组患者中复发的有5例,占1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朱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本文就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该院自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6例,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比例33例。接受腹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接受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后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天数以及引流管留置时间较比参照组明显较短,且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经比对后,实验组也明显较少,从并发症发生率来看,实验组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后可知。两组间差异正相关。结论: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其临床疗效较比传统治疗更具优势,可以进一步实践和应用。
作者:张建辉;郭光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收集的1256份临床标本资料,对比1256份临床标本(大便标本、血培养标本、非呼吸道标本、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2013年4月至2015 年4月的各项标本微生物阳性检验率均高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各项标本微生物阳性检验率,比较发现,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时间段,通过微生物检验得出的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则需按照实际检验得到的结果,为临床治疗制定相应的措施,分析、总结对阳性率检验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强化实验室操作人员的能力以及专业知识,这样方可促进提升检验阳性率,为临床预后以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作者:杜淑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日期尾数进行分组。尾数为奇数的42例患者纳入甲组范畴,采用手术治疗;尾数为偶数的44例患者纳入乙组范畴,采用非手术方式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甲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 <0.05);此外,甲组患者的盆腔疼痛、性交疼痛、不孕症改善结果明显优于乙组(P <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满足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予以手术治疗具有很高的疗效,值得研究和推广。
作者:王庆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超声医学是临床医生辅助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技术,在肿瘤医院超声教学实践中,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明确教学目的,让学生熟知超声检查的优缺点和规范书写超声报告内容,积极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设备及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影像思维能力。
作者:李红学;刘军杰;李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妊娠期孕妇营养状况与胎儿发生出生缺陷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符合条件的10000例已生育妇女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调查,对妊娠期孕妇营养状况与胎儿发生出生缺陷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0000例调查对象中,有300例出现了出生缺陷,出生缺陷率为3%,先天性心脏病为主要的缺陷类型;增补叶酸的出生缺陷率低于没有增补叶酸的出生缺陷率,偶尔吃蔬菜的出生缺陷率低于不吃蔬菜的出生缺陷率,不吃肉类的出生缺陷率高于经常吃肉类的出生缺陷率,偶尔吃肉类的出生缺陷率低于经常吃肉类的出生缺陷率(P <0.05)。结论:妊娠期孕妇营养状况与胎儿发生出生缺陷具有直接相关性,妊娠期孕妇营养不均衡会提高胎儿出生缺陷率,因此要对妊娠期孕妇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指导。
作者:代立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总结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高龄产妇无痛分娩的临床价值以及意义。方法:在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的产妇中选择高龄产妇100例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其中50例作为参照组并未采取镇痛分娩药物,另外50例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作为实验组,两组高领产妇年龄、性别、产妇身体基本情况等资料比较(P >0.05),对比两组高龄产妇分娩情况,包括组间产程时间、分娩的具体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状况。结果:对两组高龄产妇进行分娩活跃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P <0.05)。两组高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情况(胎儿窘迫、窒息等问题)比较(P >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高龄产妇无痛分娩效果显著,缩短了产妇的产程时间,降低了产妇体力消耗,提高了产妇阴道分娩率,更好地改善了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健康生活质量,建议推广实施。
作者:王玉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内镜下胃黏膜形态的改变与肠上皮化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方法:选取该院接受内镜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探究内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与肠上皮化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内镜下不同黏膜形态其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存在很大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在溃疡、小结节以及黏膜粗糙等形态下检出率要更高(均>50%)。结论:内镜胃黏膜形态与肠上皮化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该以此为标准来提高肠上皮化生的有效检出率和相应病变的确诊率。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本次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运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已经得到确诊的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患者10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位50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实验组给予辛伐他汀(40 mg)。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更好。结论:对于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选择40 mg 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其降脂作用更为明显,起效快,吸收率高。
作者:俞全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根管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4例(75颗患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其中34例(37颗患牙)患者采用根管治疗术来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另外34例(38颗患牙)患者采用塑化术来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分别进行对比,探讨两种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33例,占97.1%,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23例,占67.6%,两组的差异相比显著(χ2=7.7035;P <0.05)。同时,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9.4%)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9%)明显更低,两组间差异显著(χ2=6.4762;P <0.05)。结论:根管术来应用在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病痛困扰,并且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较少,治疗的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南凯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进行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19例(干预护理)和对照组19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视力情况、并发症、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和出院后的护理工作,这样才能提高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王萍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将宫腔镜检查结果及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观察组中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各种疾病诊断的符合率为:子宫内膜萎缩61.5%(8/13),子宫内膜癌38.5%(5/13),子宫内膜增生46.2%(6/13),子宫内膜息肉38.5%(5/13);对照组中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各种疾病诊断的符合率为:子宫内膜萎缩15.4%(2/13),子宫内膜癌23.1%(3/13),子宫内膜增生30.5%(4/13),子宫内膜息肉15.4%(2/13)。两种方法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经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定位活检能大程度上提高诊断效果。
作者:王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影响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及新治疗进展,进一步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概括。结果:影响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较多,且较为复杂,包括患者自身、社会、家庭等种种因素,目前治疗进展主要是对患者自身心理、社会等因素进行干预。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要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因素进行干预,并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作者:何丹;吴玲玲;吴遵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医院属于系统性、综合性区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医院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病案管理作为医院内部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医院的现代化建设水平将直接体现在病案管理水平上。要了解医院的发展,可查询医院的病案资料。在临床治疗中,病案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且对医院人事管理、医学证明与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就病案管理工作的意义与改进必要性进行简单分析。
作者:赵国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产科手术施行硬膜外麻醉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产科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产科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硬膜外麻醉,记录并比较所有患者术后1 d、3 d 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并发症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其中术后第1天有2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第3天有2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恶心、呕吐等胃肠不适在术后3 d 开始缓解,头痛在术后5~10 d 消失,腰痛在术后6个月消失。结论:妇产科进行手术的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后,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避免长期卧床,不断提高自身操作的准确性,对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玲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系膜囊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该院62例输卵管系膜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输卵管系膜囊肿患者的发病年龄(39.0±13.1)岁,主要为育龄女性,临床多无症状,肿瘤标记物正常,囊肿直径4.2~17.8 cm,平均(8.68±2.56)cm。56例(92%)为单侧输卵管系膜囊肿(左侧25例,右41例),6例(7.5%)为双侧输卵管系膜囊肿。56例囊肿囊壁光滑,4例囊壁内有乳头。术后病理结果示57例为单纯囊肿,3例为上皮性囊肿。共9例发生蒂扭转,扭转度180~720度,4例不全扭转例,5例完全扭转,囊肿直径6~14 cm,平均(7.9±2.5)cm。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52例行输卵管系膜囊肿剥除,6例行患侧附件切除术,2例输卵管切除。结论:输卵管系膜囊肿多为良性病变,极少恶变,囊肿直径接近或大于5 cm 时,易引起蒂扭转,临床处理主要行输卵管系膜囊肿剥除术,发生蒂扭转引起组织坏死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或输卵管切除术;绝经后囊肿增长快、囊肿较大者,囊肿内有出血者,囊肿内壁有乳头者术中应行冰冻病理检查。
作者:杨生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乙肝疫苗接种控制儿童乙肝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该中心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儿童160例,经过1个月的随访,观察研究对象免疫应答效果。结果:160例儿童,142例儿童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有效率为88.75%。与此同时,<3岁年龄段儿童,免疫有效率为94.34%,3~5岁年龄段儿童,免疫有效率为90.15%,5~8岁年龄段儿童,免疫有效率为77.78%,差异显著(P <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是控制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然而,年龄不同,疫苗所介导的应答量存在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免疫应答随之降低,保护效果呈下降趋势。因此,应及早给予儿童乙肝疫苗接种。
作者:魏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文化程度慢性乙肝患者病情控制的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该科纳入的160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文化程度,将16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都于住院期间接受乙肝知识健康教育,并于离院后定期回院做乙肝病毒DNA 含量与肝功能检查。观察两组病情控制情况,比较相关治疗指标。结果:实验组乙肝知识问卷调查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HBV - DNA 阳性率为16.25%,对照组为26.2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针对肝功能不正常率,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低,两者之比为:13.75% vs.23.75%。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于文化程度较高者而言,乙肝知识理解度与病情控制效果均较理想。
作者:张巧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结果深入研究。方法:从2015年01月至2016年07月因肺炎支原体感染进入该院检查的小儿患者中,随机筛选600例进行检验,选择酶联免疫检测方案对其 MP - IgM 抗体(肺炎支原体)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对其血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尿常规指标以及血沉指标等进行检测,并观察检验结果。结果:600例患儿中,白细胞数不足4×109/ L 的有118例,处于4×109/ L 至10×109/ L 的204例,超过10×109/ L 的278例,红细胞组织沉降率超过每小时20.0 mm 的107例,C 反应蛋白超过10.0 mg/ l 的有258例。结论:临床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时,建议联合多种诊断技术进行,有助于提升诊断率。
作者:马建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