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英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至2015年间本院收治的60例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抽签法作为本次分组原则。共设2组,均纳入30例患者。1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另1组为对照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结果:对比两组 HAMA 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均显示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作者:解玉霞;韩宁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来该院接受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hF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上,沙格列汀和二甲双胍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欧亚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普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诊断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确诊率、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普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选择。
作者:王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糖的常见因素。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中所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结果:在患者经过血液透析后,2 h 后出现低血压现象的概率高,这是由于患者体液超滤过多和血容量循环不足所致,是低血压常见因素,而诱发低血压的常见因素包括患者高龄、透析期间饮食量过大、透析膜生物相容因素等。结论:在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期间,需严格控制患者饮食,避免患者体重增加,对透析期间的患者病情进行详细观察并记录,对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陈明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双阑尾畸形极少,文献报道发生率仅为0.008%~0.24%[1],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发现并不罕见,我科发现的3例均发生在同一年间,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29岁,住院号11-000242,因“右下腹疼痛2 d”急诊入院,伴有发热,达38.5℃,在当地诊所予以抗感染治疗,腹痛无明显缓解。入院时查体:T 38.3℃,P 92次/分,R20次/分,精神萎靡,急性病容,被动体位,腹平坦,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未触及包块,右下腹偏内侧压痛(+),反跳痛(+),Rovsing 征阳性,肠鸣音减弱。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4×109/L,中性粒细胞占83.6%,胸片未见异常,腹部立位平片提示腹部肠管散在积气影,腹部彩超提示盆腔积液。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当日急诊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发现右下腹及盆腔脓液约100 ml,盲肠前位探及阑尾,约3 cm ×1.0 cm ×1.0 cm 大小,局部发黑,头端坏疽改变,未穿孔;另距其根部约2.5 cm 盲肠壁腹膜后扪及一条索状组织,打开侧腹膜游离后见其约6 cm ×0.8 cm ×0.8 cm 大小,紧贴盲肠壁,充血水肿,系膜较短但完整,考虑为双阑尾,分别行阑尾切除后关腹。术后病理诊断:(盲肠前位)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证实为双阑尾炎。
作者:马文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临床湿疹的优理干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40例新生儿临床湿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优理干预的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结果:采用优理干预的护理方式新生儿湿疹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组,两组患儿的湿疹发生率和对护理人员的临床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优理干预对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能够降低患儿临床湿疹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曾世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2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有64例患者,对照组予以综合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8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84.37%,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885,P =0.01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并探讨抗生素滥用的根源和危害,围棋合理应用提供有效的策略,进而保证抗生素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间该院1000张门诊处方作回顾分析,计算处方中涉及的抗生素 DUI、DDDs,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0张门诊抗生素处方中,合理用药占99.8%,但仍存在0.2%的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情况,对比结果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医生依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作抗生素合理给药,有效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降低不合理用药引起的医患纠纷发生率,进而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治疗。
作者:靳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新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该院选取100例中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急救新技术对中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术对组内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解毒时间、治疗效果以及副作用控制情况的各项数据普遍高于比对照组,另外从两组患者死亡人数看,观察组的死亡人数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救新技术可以使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病情能够迅速得到控制,帮助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田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会阴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行了会阴侧切术后产妇90例,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会阴切口感染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产妇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产妇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会阴切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使产妇更满意。可在产科推广。
作者:黄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出院随访对痛风病患者进行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探究出院随访对痛风病患者采用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所收到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痛风病患者106例。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3例。实验组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在进行出院随访时继续进行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对照组护理人员则在患者出院时向患者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不再做过多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血尿酸含量、疾病复发情况及患者对痛风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数据间的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人员对痛风患者采用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帮助患者在出院后预防疾病复发。
作者:刘荣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社区糖尿病人开展护理干预,探讨其护理效果及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接诊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6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另60例行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比较血糖控制效果以及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于出院时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 血糖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结束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餐后2h 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完全遵医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完全不遵医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其遵医行为,达到更优质的自我护理质量,有助于病情的稳定,可推广使用。
作者:谢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儿科临床中体质学说应用。方法:以9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为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依据体质学说加用泻肺散口服,对照组采用阿洛西林加用病毒唑治疗,观察患者的发热、咳嗽、痰鸣、气喘、肺部湿哕音等症状体征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无效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研究祖国医学对于儿科体质的阐述和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用体质学说正确指导儿科疾病的防治。
作者:温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预防烫伤的效果。方法:将该院88例接受温针灸治疗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烫伤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烫伤3次,对照组患者烫伤7次,干预组患者烫伤率(0.68%)明显低于对照组(1.59%),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过程中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烫伤,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杨荣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根据手术流程将术中配合的重点注意事项进行梳理。结果:根据术中配合要点进行手术配合,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复杂的内眼手术,按照术中配合要点进行手术配合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刘晓艳;李志慧;任秀丽;刘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不同的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气管炎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近两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的老年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平均6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疾病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试验组患者总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试验组给予优质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显然高于对照组,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提高,值得广泛推广并可以应用到临床。
作者:王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喉罩全麻对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的影响。方法:64例择期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 A 组与 B组,32例每组。A 组常规行喉罩全麻,B 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喉罩全麻,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B 组围手术期 SBP、DBP 及 HR 均无明显波动(P >0.05),A 组清醒睁眼时(T3)及拔出喉罩后1 min(T4)SBP、DBP 及 HR 均较麻醉诱导前(T0)及 B 在显著升高(P <0.05);B 组麻醉清醒时间及喉罩拔出时间均较 A 组显著缩短(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喉罩全麻对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术能够提高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降低血液应激反应,提高麻醉苏醒质量,提高麻醉及手术安全性。
作者:王樱;聂洪杰;杨春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患者2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患者满意度以及母婴保健、喂养知识、育儿知识知晓率,对比分娩后乳房肿胀硬结、尿潴留、早期泌乳情况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研究组婴保健、喂养知识、育儿知识知晓率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乳房肿胀硬结、尿潴留、早期沁乳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妇产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与母婴健康知识知晓率,减轻经济负担,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杨瑞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并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子宫早孕流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共20例疗瘢痕子宫要求终止妊娠的产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对照组采用通用的人工流产术进行引产,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不良反应率为20%,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子宫早孕流产的方法,优于医院通用的人工流产术,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朱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对产妇健康情况及新生儿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正常分娩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一般健康教育,观察组产妇接受系统性产后访视,对两组产妇健康情况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症、乳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9801,P <0.05);观察组新生儿头围、体重、身高增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后访视可改善产妇健康状况,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值得推广。
作者:谢良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