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秋
目的:本文重点研究中西医结合的无痛护理在外科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从而分析其开展推广的实际价值。方法:该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临床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每组66人,分别对其采用中西结合无痛护理与常规护理。结果:对两组患者采用 VAS 评分法及 SRSS 评分法得出,观察组术后严重疼痛分值仅为(3.91±1.14),远远低于对比组的(6.42±1.47),相对的观察组 SRSS 得分为(14.11±1.74),相较于对比组的(27.64±4.14)有明显优势,由此可知,观察组睡眠质量较好。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中西医结合无痛护理大大减轻了患者术后外科疼痛现象,因此其在临床应用上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杨春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病理学预后因素与乳腺癌钼靶 X 线征象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18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进行钼靶 X 线分析,手术后对肿瘤的组织学分级、LVI、ER、PR、Her -2、Ki -67以及抑癌基因 P53等标本测定的情况进行分析,对病理学预后因素与乳腺癌钼靶 X 线征象的相关性使用单、多等因素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0例患者中,出现钼靶片上无肿块以及钙化等现象的患者,共计15例。经分析,发现该15例患者的钼靶 X 线表现出阴性。有肿块出现的患者,共计75例,所占百分比为45.45%;肿块伴随钙化现象的患者,共计45例,所占百分比为27.27%;肿块伴随结构扭曲的患者,共计25例,所占百分比为15.15%;单独钙化患者,共计20例,所占百分比为12.12%。结论:在现当代医学中,病理学预后因素和乳腺癌钼靶 X 线征象直接相关,不但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还能为临床医学上乳腺癌患者的后期诊治提供主要依据。
作者:刘一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治疗的96例发热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与金莲清热颗粒和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者临床效果。结果:服药前两组患者体温差异较小,服药后30 min、1 h、2 h 观察组患者体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数据差异显著(P <0.05)。结论:临床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其临床效果显著,能够迅速退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秦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在 ICU 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 ICU 重症患者共106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1例对照组和5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 ICU 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加入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使患者家属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雨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在手术室护理中,根据人性化护理理念予以护理服务,其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90例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45例,对比组病人采取常规方式的手术室护理服务,研究组病人采取人性化护理理念下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采取人性化护理理念下的护理服务后,病人对护理效果满意度情况如下:有37例(82.22%)病人非常满意,有8例(17.78%)病人满意,病人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高达100%;对比组病人采取常规方式的手术室护理服务后,病人对护理效果满意度情况如下:有25例(55.55%)病人非常满意,有19例(42.22%)病人满意,有6例(13.33%)病人不满意,病人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达到86.67%。研究组病人在护理效果满意度方面要明显高于对比组病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根据人性化护理理念予以护理服务,具有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能够显著的提升病人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改善病人身心健康状况,因此该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玉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妊高症的护理。方法:掌握妊高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其危害,用好的护理。结果:让轻度妊高症孕妇病情未发展为中、重度,中、重度者未发生子痫及并发症结论:妊高症孕妇明确孕期保健的重要性,积极配合产前检查及治疗。
作者:刘绍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护理学作为一门年轻和发展中的学科,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其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护理观念和护理模式已由原来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正在进一步地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方向迈进。健康教育作为护理措施的一种,已成为整体护理中不可分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是否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致残、再次伤害、提高生命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毅兰;董靖;李玉芬;糟文婷;马娟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保胆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从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共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20例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并进行详细记录。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保胆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借鉴。
作者:陆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患者2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患者满意度以及母婴保健、喂养知识、育儿知识知晓率,对比分娩后乳房肿胀硬结、尿潴留、早期泌乳情况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研究组婴保健、喂养知识、育儿知识知晓率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乳房肿胀硬结、尿潴留、早期沁乳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妇产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与母婴健康知识知晓率,减轻经济负担,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杨瑞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群中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及与临床安全输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申请临床输血的患者15800例患者,对其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1.15800例患者筛查出不规则抗体阳性96例,阳性率为0.61%;无妊娠史的2020例女性患者未检出阳性病例;有输血史与无输血史的患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不规则抗体分布中 Rh 系统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93.75%。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对输血极其有必要,有过妊娠史和输血史的患者应当特别注意进行筛查,从而成为提高输血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作者:赵鲁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横切口治疗效果。方法:对该科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完成的小儿疝横切口420例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患儿术后并发阴囊血肿或肿胀58例,均自行吸收痊愈;术后复发12例,再次手术痊愈;2例患者术后出现隐睾,再次手术痊愈;其余患儿无任何并发症,平均住院3~7 d 出院。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横切口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切口甲级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甘玉荣;余海涛;刘礼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溶栓在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该院从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心肌梗塞患者160例,然后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80例,采用急诊溶栓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入院后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 S -T 回降时间、CK -MB 峰值时间、发病到溶栓时间,观察组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12 h 内血管再通率7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P ﹤0.05),观察组死亡率为2.5%,对照组死亡率为28.75%(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溶栓治疗有助于挽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梗死的心肌、保护心脏的整体功能,降低死亡率,临床效果明显,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曾志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癫痫是一组脑部神经元病态放电所致的一过性大脑功能紊乱引起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病程长、反复发作,需要长期规律服药,甚至需要终身服药。因此,需要癫痫患者主动参与其治疗过程,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使癫痫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对其情绪和行为方面进行有效的调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有鉴于此,现将癫痫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与诸位共勉。
作者:顾秀红;袁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提取该社区老年冠心病病人100例实行护理干预,体会观察对病人护理的效果。结果:被护理干预的病人均得到效果较好的护理,病情得到较好改善,且老年人自我防护意识得到了加强。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有较好的效果,减少了其疾病加重的风险,且在护理干预下,冠心病病人的诸多症状均有改善,自我防护、护理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有积极的意义,其经验值得推广。
作者:朱王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冠心病(CHD)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共计389例,对全部患者进行血清 ALT 水平检测及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病变组与正常组,分析患者 ALT 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病变组患血清 ALT 水平为23.4±18.68 U /L,显著高于正常组患者(P <0.05),且患者血清 ALT 水平较高与冠心病发病情况存在明显关联。结论:人体血清 ALT 水平与冠心病发病情况存在明显关联,高 ALT 水平易导致出现冠心病的发生,同时也与其发病程度有关,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薛转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讨论临床实施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 C、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价值,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无疾病人员115例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于临床实施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 C、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对比两组人员的具体指标。结果:经过临床检测与数据搜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 C、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分别为(2.01±0.93)mg/L,(3.40±2.33)mg/L,(38.07±21.61)mg/L;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 C、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分别为(0.97±0.69)mg/L,(1.43±0.72)mg/L,(14.05±3.49)mg/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于临床实施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 C、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搜集更多的资料与数据,为后续的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联合检测。
作者:张玲玲;宁尚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稳心颗粒合并比索洛尔治疗心肌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影响及效果。方法:病例选取8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按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使用比索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稳心颗粒合并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效果方面根据数据可明显看出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95%。相比之下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8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 <0.05)。而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对比并无意义。结论:稳心颗粒合并比索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自身抗体在碘-131治疗甲亢后致早发甲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7月该院接受碘-131治疗的160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前 TMAb、TGAb 以及 TRAb 的水平分为4组。观察比较四组患者甲减的发生率。结果:第1组与第3组,第4组比较,第2组与第3组,第4组比较,第4组显著高于前三组,第2组显著高于第3组,所有组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MAb、TGAb 是碘-131治疗甲亢后后致早发甲减的主要影响因素,TRAb 的影响较小。
作者:何方鱼;高晓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服务在胸外科术后病人护理应用中取得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06例胸外科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53例,其中观察组选择常规药物治疗加上人性化护理服务,而对照组只选择常规吗啡静脉止痛治疗,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听力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要比对照组的要高得多(P <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要比对照组更高(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胸外科术后病人的治疗中选择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够显著降低病人的 VAS 评分值,增强对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质量、对疼痛的耐受力,可以给病人更好的服务。
作者:杨定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鼻尖整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中,按随机性选取50例,并将其按不同的手术方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于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中所有患者完全矫正,无并发症产生。对照组中有12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穿孔症状。两组结果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于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鼻尖整形术,能有效规避传统手术方式的缺陷导致的术后并发症,并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该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米仁金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