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雄
目的:应用 PDCA 循环法提高 ICU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方法:对该科50名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依从性情况调查分析,对存在问题及不足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应用 PDCA 循环法质量改进后手卫生依从率有了明显进步,手卫生洗手指征合格率和洗手步骤合格率分别上升了20%和16%,手卫生依从正确率上升了37%,错误率下降至3%,未执行率下降至2%。结论:PDCA 循环法对提高 ICU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者:金佳芸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服务,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6.92%,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分别为:7.69%、30.77%,组间比较(P <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接受循证护理服务,可减少心律失常情,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江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黄芪党参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 =36)和对照组(n =36),分别采用黄芪党参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单纯黄芪党参桂枝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80.56%,P <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黄芪党参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熹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掌握我院中药饮片处方超剂量的用药情况,给我院中医科用药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门诊中药饮片的处方8550张,对中药饮片处方出现张数、超量用药情况、单张处方出现的药味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用药255种,使用频率高者为白术,常用的中药分类为补气药、芳香化湿药,同时处方用药药味数也偏多。经过对超剂量频率和倍数皆高的仙鹤草、姜半夏、白术进行一年干预,超剂量用药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结论:我院中药饮片处方存在超剂量用药的现象,经过与中医科沟通与干预,用量有所下降,但如何持续有效地控制,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多方努力。
作者:崔丽娜;韩进庭;姜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在阑尾手术患者中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47例阑尾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73例)、观察组(74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实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疗效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较观察组长,SAS、SDS 评分也较观察组高(P <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9.46%,低于观察组的(95.95%,P <0.05)。结论:阑尾手术患者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增强其术后恢复效率,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卢小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剖析腹腔镜术用于高龄胆结石中的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该院接收的高龄胆结石患者,共计116例。按照电脑随机盲法,分组116例患者:A、B 两组各58例。A 组采用腹腔镜术,B 组采用开腹术。观察两组术后病情的恢复情况,比较切口大小、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A 组的切口大小为(2.4±0.3)cm、术中出血量为(30.28±10.59)ml、肛门排气时间为(17.41±2.34)h,B 组分别为(9.7±2.3)cm、(96.72±12.28)ml、(59.03±4.41)h。A 组明显优于 B 组(P <0.05)。A 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7%,B 组为15.52%。A 组明显低于 B 组(P <0.05)。和 B 组的住院天数相比,A 组明显缩短(P <0.05)。结论:腹腔镜治疗高龄胆结石,手术安全性高,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
作者:於国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理后恶性心率失常发生情况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心律失常发病情况与护理方法。结果:80例急性心梗患者中有61例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结论:通过临床护理,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心律失常,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促使患者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壁皮下注射方便,药物吸收效果好的部位和方式方法。方法:通过对腹壁皮下注射体位、注射部位和注射方式方法的正确把握。结果:腹壁皮下注射各种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结论:正确、规范、娴熟的操作是避免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芳;赵柏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宫颈糜烂发病因素分析和适合应用在临床上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的宫颈糜烂患者35例,按照1:1比例随机选择3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发病因素。结果:宫颈糜烂组首次性交小于20岁的比例为48.57%明显高于健康组的14.28%比例;宫颈糜烂组孕产超过3次的比例为45.71%明显高于健康组的11.42%比例;宫颈糜烂组初中以下文化比例为25.72%明显高于健康组的5.72%;宫颈糜烂组使用避孕套的比例为17.14%明显低于健康组的(85.17%,P <0.05)。结论:我院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的统计,对宫颈糜烂病例进行分析与防治,尽力做到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降低因宫颈糜烂的发病率。
作者:石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取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该院接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治疗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卵巢各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卵巢窦卵泡数、疼痛程度、囊肿大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患者在停药时 E2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但在治疗后水平恢复正常,其他激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 >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采取米非司酮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不影响卵巢储备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潘照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医基础学是阐述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科,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通过多种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从而为以后学习其它各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神经康复疗法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价值和意义。方法:抽取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治疗前后 BI 指数评分,Brunnstrom 评定量表,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分析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 BI 指数评分和 Brunnstrom 评定量表及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神经康复治疗,不仅有利于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缩短了治疗过程,改善了生存质量,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段晓华;葛晓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在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中应用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5月至2016年05月期间在该院使用喹诺酮类的药物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一组50例,参照组患者没有进行药学干预,研究组实施了药学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药物使用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喹诺酮类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与耐药性明显比参照组低,研究组中医生对药物使用原则方面的知晓率明显比参照组高,对比差异显著(P <0.05),存在统计学相关意义。结论:在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中实施药学干预,能够提高药物使用合理性,降低耐药率,确保用药安全,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邱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收治16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60例,较满意15例,不满意6例,护理满意度为92.59%;对照组满意18例,较满意42例,不满意21例,护理满意度74.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能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体现对患儿的关爱和责任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艺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比研究小剂量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该院妇产科自愿要求引产且符合引产指征的足月妊娠孕产妇80例,前瞻性地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各40例,分别应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置入阴道后穹窿部位与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对比两组的引产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 组的引产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 B 组的(65.00%,P <0.05);A 组的顺产率为95.00%,明显高于 B 组的(70.00%,P <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 Apgar 评分、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较缩宫素能够缩短引产时间及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杜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手指为人体重要功能部位,尤其拇指占手功能的40%~50%,在各种外伤中所占比例较大[1],随着机械行业对传统手工业的影响逐渐加重,临床上由于机器绞伤、切割伤、压伤等所导致的拇指完全离断现象也来越多,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对拇指近节离断伤患者,都要尽量争取行再植术[2],同时应当保留有效长度,并通过术后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以大限度地恢复手部的功能,在开展拇指再植术治疗的过程中,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非常的必要,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娅倩;江克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老年人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防治的措施。方法:通过回顾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该院住院期间发生西药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120例,对其用药和身体情况等进行分析,总结分析老年人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防治的措施。结果:在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型中,抗菌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而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药动学、药效学的改变以及药物联合使用的影响和滋补品的滥用。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还知道这种不良反应可以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防治。结论:老年人的西药不良反应症状可以通过有效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大大降低这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作者:刘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利培酮及氟西汀在联用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29例精神分裂症合并应用氟西汀患者,经周期性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利培酮、胰岛素、瘦素、泌乳素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用药后患者血清利培酮水平随着用药周期阶段性升高(P <0.05),9-羟利培酮在用药周期内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明显(P <0.05),胰岛素、瘦素和泌乳素水平的改变不明显(P >0.05)。结论:在接受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如需合并服用氟西汀,医师应适当减少患者的利培酮用量,从而降低合并用药后的协同作用。
作者:殷雪婧;杜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析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该院于2015年1月~12月接诊慢性骨髓炎纳入研究,共计62例。给予全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并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两组。对照组31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31例,实施全面护理。组间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中实验组护理有效率更高,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全面护理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中有显著效果,护理有效率高,应引得重视。
作者:钱小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析髌骨粉碎性骨折采用改良张力带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改良张力带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 Lysholm 评分高,且骨折愈合时间短,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 <0.05);同时,两组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给予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改良张力带术治疗,不仅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还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柴润千;韩伟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