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旭红
目的:旨在回顾性分析胎膜早破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情况。方法:选取该院产科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60例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和胎膜未早破产妇160例作为对照组,调查和记录产妇职业、流产史、胎儿胎位、产前感染;观察和记录胎膜早破对胎儿与产妇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脑力劳动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观察组有流产史患者比例为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对照组胎位正常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1);对照组产妇产前感染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 <0.0001);观察组胎儿窘迫及婴儿窒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对照组产后体温升高和产褥感染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 <0.001)。结论:围产期产妇体力劳动强度、流产史、胎位异常和产前感染均可影响胎膜早破发生率,而该并发症可直接威胁产妇及胎儿、新生儿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张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5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高频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252例患者中,高频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组织检查相符合率为87.3%,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6.1%、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9.4%、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7.9%、阑尾周围脓肿诊断符合率为83.3%。结论: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杨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胆道镜以及腹腔镜联合进行取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各含32例患者的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并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手术时间外,试验组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和术后患者排气时间的比较上均要比对照组显著少和短,且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胆道镜以及腹腔镜联合进行取石治疗的方法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且有利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降低,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辛忠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比研究小剂量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该院妇产科自愿要求引产且符合引产指征的足月妊娠孕产妇80例,前瞻性地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各40例,分别应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置入阴道后穹窿部位与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对比两组的引产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 组的引产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 B 组的(65.00%,P <0.05);A 组的顺产率为95.00%,明显高于 B 组的(70.00%,P <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 Apgar 评分、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较缩宫素能够缩短引产时间及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杜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出院时采用健康宣传教育,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抗凝治疗依从性评分(17.25±4.13)分,高于对照组的[(11.35±2.15)分,P <0.05)]。结论:延续护理有助于显著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芳;任曼曼;周晴;杨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共86例,患儿按入院编号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体征完全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同时,患儿6个月、12个月 MDI 及 PDI 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综合护理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曾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疾病认知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该院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高血压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行为与对疾病的认知情况。结果:(1)两组护理前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 <0.05)。(2)两组护理前对疾病的认知情况结果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护理后对疾病的认知情况结果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疾病认知率与护理干预治疗密切相关,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不良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苏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观察及效果评价。方法:通过选取该院收治的手术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疾病知晓率与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好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较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内患者满意度、疾病知识知晓度、治疗依从性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手术室患者的疾病知晓率和依从性,调动其治疗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有效治愈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晓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剖析腹腔镜术用于高龄胆结石中的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该院接收的高龄胆结石患者,共计116例。按照电脑随机盲法,分组116例患者:A、B 两组各58例。A 组采用腹腔镜术,B 组采用开腹术。观察两组术后病情的恢复情况,比较切口大小、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A 组的切口大小为(2.4±0.3)cm、术中出血量为(30.28±10.59)ml、肛门排气时间为(17.41±2.34)h,B 组分别为(9.7±2.3)cm、(96.72±12.28)ml、(59.03±4.41)h。A 组明显优于 B 组(P <0.05)。A 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7%,B 组为15.52%。A 组明显低于 B 组(P <0.05)。和 B 组的住院天数相比,A 组明显缩短(P <0.05)。结论:腹腔镜治疗高龄胆结石,手术安全性高,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
作者:於国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利培酮及氟西汀在联用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29例精神分裂症合并应用氟西汀患者,经周期性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利培酮、胰岛素、瘦素、泌乳素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用药后患者血清利培酮水平随着用药周期阶段性升高(P <0.05),9-羟利培酮在用药周期内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明显(P <0.05),胰岛素、瘦素和泌乳素水平的改变不明显(P >0.05)。结论:在接受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如需合并服用氟西汀,医师应适当减少患者的利培酮用量,从而降低合并用药后的协同作用。
作者:殷雪婧;杜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艾灸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该院所收取的4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病患,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和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上加之艾灸治疗)两组,观察分析两组病患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9(95%),对照组病患的治疗效果为14(70%),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艾灸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对于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能够显著的帮助病患改善症状,使得身体得到快速恢复,从而有效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肖忠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在阑尾手术患者中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47例阑尾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73例)、观察组(74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实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疗效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较观察组长,SAS、SDS 评分也较观察组高(P <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9.46%,低于观察组的(95.95%,P <0.05)。结论:阑尾手术患者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增强其术后恢复效率,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卢小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对肺癌患者在进行 PICC 置管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及其评价,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所接受 PICC 置管治疗的82例肺癌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随机分配原则把肺癌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基础的 PICC 置管护理;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PICC 置管护理,记录和比较两组肺癌患者置管成功率、留置成功率、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观察发现肺癌患者置管成功率、留置成功率、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肺癌患者在进行 PICC 置管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及其评价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刘巧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探讨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30例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30例患者均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其中17例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剩余13例患者单纯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AFP 均值、患者随访生存时间均值、术后5年内存活效率。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术后一个月血清中位数显著低于常规组,且介入组患者术后随访生存时间中位数、治疗后5年内存活百分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介入疗法辅助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能够显著提高该疾病临床治疗效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乔章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健康体检路径于体检中心优质护理在服务中的效果,为临床体检中心的优质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这段时间,在条件中心健康体检的客户500人,以此作为研究参考对象,并通过设置对照组和护理组各一半,即250人一组作为观察对象,护理组施行健康体检路径,对照组为常规体检模式,对两组的体检效果和医护评价进行分别记录。结果:通过分析护理组的体检时间比对照组低,而在体检效率、服务满意度、体检可信度方面也有更高,护理观察组的满意度99.1%,对照组仅80.8%(P <0.05)。结论:现实健康体检在优质护理下,减小了体检者的等候时间,优化了体检路径,提高了体检效率和满意度,更为科学高效,值得在体检中心推广。
作者:余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腹腔镜手术以其微创的特点在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二氧化碳(CO2)气腹广泛用于腹腔镜手术中,为术者提供相对宽阔的视野和易于操作的手术环境,但 CO2气腹对病人所产生的各种病理生理学改变已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由它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 CO2气腹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以为临床提供依据,缓解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房申胜;郑晓龙;郑佳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择取该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62例,经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1例。参照组患者为剖宫产,实验组患者为经阴道分娩,对比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参照组(P <0.05)。结论:对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行经阴道分娩,不仅可以减少出血量,降低患者发生产褥病的概率,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平研究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该院在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配合整体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观察,并作比较。结果: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心理状态、患者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上对于采用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为患者配合整体性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提升患者的心理治疗,促进患者的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李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5141例儿童作为观察目标,依据月龄分为基础免疫组(3~6月龄,n =3894)和加强免疫组(18~24月龄,n =1247),5141例儿童中有63例出现副反应,副反应发生率1.23%,回顾性调查预防接种反应月报表,分析副反应发生的原因,研究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两组儿童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基础免疫组副反应发生率、全身反应发生率、局部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加强免疫组(P <0.05);冬春季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夏秋季,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预防和减少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副反应,接种前应严格掌握禁忌症,填写疫苗知情告知单,加强冷链管理,确保疫苗质量;接种时要充分摇匀药液,选择正确的接种途径和部位,接种部位的皮肤要进行严格消毒;要选择适宜的注射器和针头,保障药液全部注入肌肉,同时要做好接种前后卫生保健宣教工作,尽量避免高温季节接种。
作者:谢皆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索电子镇痛泵的应用及护理,减少癌症疼痛患者爆发痛的发生次数及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总结15例癌症疼痛患者使用电子镇痛泵,同时采取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疼痛控制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加强心理安抚。结果:总有效率为98%,患者整体疼痛控制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电子镇痛泵,有效减少癌症疼痛患者爆发痛,降低反复肌肉、皮下注射频率,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促进癌症患者无痛睡眠,无痛休息,无痛生活。
作者:刘小利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