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再辉
目的:分析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手术治疗的佳时机。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4月~2012年9月到我院接受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患者治疗阶段以及临床症状的区别,以延期手术组、手术组等进行区别。其中,56例患者早期采用手术进行治疗,48例痊愈,痊愈率为85.7%,8例死亡,死亡率为14.2%,7例患者手术出现并发症,并发症概率为12.5%;26例患者延期采用手术治疗,17例痊愈,痊愈率为65.4%,9例死亡,死亡率为34.6%,8例患者手术出现并发张,并发症概率为30.8%。结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治疗方法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改变以及临床症状,确定是否晚期手术或者早期手术,从根本上促进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得到明显减少。
作者:汪利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良性骨肿瘤刮除植骨术后早期病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股骨远端良性骨肿瘤刮除植骨术后早期病理骨折患者20例,均采取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4~6周使用 X 线进行检查,可见骨折线模糊现象,手术后12周,有9例患者愈合,手术后20周有7例患者愈合,所有患者的愈合情况均达到要求。有18例患者的异体骨愈合情况较优,2例患者部分愈合。2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浅表伤口感染现象,给予抗生素治疗后得到改善,有2例患者在术后发生静脉血栓现象,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后得到改善。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良性骨肿瘤刮除植骨术后早期病理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二次手术对局部骨折端组织的损害,有利于瘤腔植骨的修复和骨折的愈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樊大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头痛、视盘水肿及抽搐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促进患者的康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曹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肩袖损伤患者采用肩关节镜下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肩袖损伤患者进行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及护理的相关资料。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住院3周后出院。经过1年随访,患者治疗优良率达到90%。结论:肩袖损伤患者采用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围术期加强精心的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循证护理对于烧伤病人的实施效果,总结烧伤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至11月烧伤病房烧伤患者46例,分别实施烧伤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护理工作满意率和的治疗护理配合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而平均住院日减少(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循证护理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平均住院日减少(P <0.05)。结论:对烧伤病人实施循证护理,提高了烧伤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丰富了护理服务内涵,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万盈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期间不同呼吸参数对呼气末 CO2分压(PETCO2)、PaCO2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 ASAI ~Ⅱ级全麻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 组在单肺通气时呼吸参数定为潮气量7mL/kg、呼吸频率13次/min;B 组呼吸参数定为潮气量7mL/kg、呼吸频率14次/min;C 组呼吸参数定为潮气量7mL/kg、呼吸频率16次/min;D 组潮气量7mL /kg、呼吸频率17次/min。各组病人分别于 OLV 前、OLV 后30 min、OLV 后60 min、OLV 后90min(分别称为 T0、T1、T2、T3、),抽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1随单肺通气时间延长 A 组的 PaCO2、PET CO2逐渐增高,与 T0时刻比较,T1、T2、T3各时间点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T3时刻其值高于正常高值,有临床意义;D 组的PaCO2、PET CO2值随单肺通气时间延长而下降,与 T0时刻比较,T1、T2、T3各时间点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T3时刻其值低于正常低值,有临床意义。结论:单肺通气期间,呼吸参数(VT =7ml /kg,f =14-16次/min)为比较理想的呼吸参数。
作者:金香兰;康吉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 CT 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3例,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21例同时行磁共振血管造影作为 A 组,另22例同时行 CT 血管造影作为 B 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效能。结果:A 组的检出率为85.71%,B 组为86.36%,DSA 为97.67%,A、B 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但均显著低于 DSA 检查结果(P <0.05);A 组和B 组的瘤体直径以及瘤颈宽度均与 DSA 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CT 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家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患者进行负压封闭引流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对策。方法:对近期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患者进行负压引流,观察临床引流效果,探讨护理措施和效果。结果:在我院手术的4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经过负压封闭引流后,坏死组织和未清除组织完全被清除干净,同时还阻止了胰酶和其毒性物质的吸收。经过有效护理,患者切口愈合完好,且周围皮肤组织完好无损,所有患者在手术1周后均可进食,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0d,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后的应用中有很好的引流效果,引流更彻底,组织清除更干净,避免了毒物吸收的恶性循环,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病人的预后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征,治疗以手术为主。护理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应做好急症手术准备,术后鼓励早期活动,应严密观察,防治内出血、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等术后并发症。本文探讨了急性阑尾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手术前后的护理是病人恢复的关键。
作者:陈佳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胃溃疡患者应用兰索拉唑治疗前后的血浆多种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期间来我院求诊的胃溃疡患者90例,观察胃溃疡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的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 -1)的变化情况。结果:胃溃疡患者在服用兰索拉唑后,血浆 MDA、SOD、NO 及 ET -1的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P <0.05。结论:兰索拉唑在治疗胃溃疡的过程中有很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李定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好发于老年人,因缺乏早期、合理、有效的治疗,疼痛常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发展成难治性神经痛,患者多处于巨大的痛苦之中。本文就近年国内外 PHN 临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范文江;刘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87.5%,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0%、30%,对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宫外孕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后在围手术期和术后恢复时期的护理情况。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6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统计两组术后各项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均较对照组少,且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围手术期及术后恢复时期,针对性的护理对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宫外孕患者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减少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恢复。
作者:张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以往临床医学中的采供血安全事件进行分析,论证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为提高今后的临床采供血质量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站在临床中所收集的18例采供血液质量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血液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追溯和分类,并根据事件发生原因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控制预防措施。结果:经过对所选取的18例采供血液质量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由血液采集环节所引发的血液质量安全事件所占比例高,有9例;其次是血液成分制备环节,有5例;再次是血液血液检验环节,有3例;在所有案例中由储运环节失误所引发的血液质量安全事件少,仅有1例。结论:根据回顾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加强采供血的环节质量控制对血液的质量安全十分必要,在加强环节质量控制时应着重对采供血环节进行管理,建立全面的安全质量监控体系,从根本上确保医学临床中的血液质量安全。
作者:唐冲;易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在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中的效果。方法: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随机选取因患有支气管炎而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患者共60例,并将他们随机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当中,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的方法进行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整体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小儿支气管炎患者在采用了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的治疗方法后,其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采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进行治疗的对照组,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具有,操作安全简便,疗效显著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姜桂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超前镇静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LC 老年手术患者80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全身麻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超前镇静。结果:研究组建立气腹时、放气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清肾上腺素及血浆皮质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拔管时血清肾上腺素及血浆皮质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超前镇静在 LC 老年病人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手术应激反应,保障治疗及预后质量,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梁文华;丁洁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将280例高血压病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口头教育,实验组患者在采取口头教育的基础上发放书面健康教育材料。出院后随访半年,每月随访一次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作者:侯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 CT 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的 CT 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对免疫组织化学及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边缘清晰光滑,10例为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3例为肺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为纵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平扫7例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显示"地图样"不均匀明显强化,6例可见包膜,1例肿块内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可见蒂状结构。病理学特征为肿瘤由胶原与梭形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细胞疏松区与密集区,血管十分丰富,且管腔出现裂隙变化,免疫组化结果:CD34、Vimentin 均呈阳性。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 CT 表现具有特异性,需依据免疫组织检查与病理学特征才能确诊。
作者:李文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使阑尾手术的临床治疗可以及时预防与控制手术切口的感染。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施行阑尾切除术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54例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并设定为观察组,和未出现切口感染的76例患者进行对比,未出现术后感染患者设定为对照组,两组经过对比研究,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作为预防措施的重要依据。结果: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和患者的年龄、自身免疫力、营养及病理改变、技术熟练度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结论:手术前要重视患者术后切口的感染相关因素,手术中也要注意无菌操作与手术细节,患者在手术后也要控制好可能会发生的情况,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初然梁;宋爱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急症,由多种原因引起,表现为突然的强直性和阵挛性的全身或局部肌群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据统计6岁以下的小儿发生率为成人的10-15倍,5%-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1]。对于小儿惊厥必须引起重视。为此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诊治的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靖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