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使用机械通气的急性肾衰患者100例临床分析

丁丽霞

关键词:连续性, 肾脏替代治疗, 机械通气, 急性肾衰
摘要:目的: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使用机械通气的急性肾衰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前来我院就诊的使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的患者,在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治疗结果,观察患者浮肿情况、血压、血液 pH、尿量、心率、碳酸根离子浓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肌酐和血钾、尿素氮、氯、钠、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结果:所有患者对12-24h 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均可耐受,所有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缺氧、酸碱平衡都得到了调节,尿素氮及肌酐水平显著下降。血压平稳,电解质情况有所改善,没有出现患者死亡。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使用机械通气的急性肾衰患者安全有效,耐受性好,效果显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病房常见护理风险分析

    新生儿病房是收治出生后未满28天的新生儿病室,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环境,对患儿要进行连续动态的监护,随时了解患儿病情变化,为治疗、抢救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时间。风险管理是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家属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防范行动的过程[1]。随着我院近几年新生儿病房的不断扩大、仪器设备的补充、住院患儿的增多、工作量的不断增大、新进护理人员的陡然增加及新生儿科是一个高风险学科,且无家属陪护,病房封闭,患儿从入院到出院所有操作和所有的生活护理均由护理人员进行,但在护理工作中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性大大高于其它成人科室,造成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的持续增加。现在对我院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极大地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赵清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烧伤循证护理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索循证护理对于烧伤病人的实施效果,总结烧伤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至11月烧伤病房烧伤患者46例,分别实施烧伤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护理工作满意率和的治疗护理配合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而平均住院日减少(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循证护理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平均住院日减少(P <0.05)。结论:对烧伤病人实施循证护理,提高了烧伤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丰富了护理服务内涵,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万盈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市流动人口聚集地区的200名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对对艾滋病的相关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做好数据记录,继而对其实施健康教育,记录健康教育干预后所有研究对象的对艾滋病的相关预防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虽有部分人群对艾滋病仍存在恐惧心理,基本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但全部研究对象对艾滋病各项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康教育在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中,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提高流动人口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意识和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不断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作者:彭兴艳;张启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麻醉,实验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为(3.9±0.6)分,短于对照组(3.9±0.6min)(P <0.05);实验组5min 时 VAS 评分为(7.2±2.1)分、90min 时评分为(2.2±1.5)分,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7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P <0.05)。结论:外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且患者多为老年人,临床上患者手术过程中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妇产科急性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妇产科急性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的妇产科急性出血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患者术后平均出血量为(990±340)ml,栓塞有效率为100%,治疗总有效率为98%,具有显著疗效。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对治疗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止血速度快,疗效好,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范阔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64排螺旋 CT 三维成像在支气管扩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64排螺旋 CT 三维成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的临床价值,为后期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入的6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均通过64排螺旋 CT 进行扫描检查,采用容积再现、重建平面以及大密度投影技术对患者的支气管动脉空间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诊断结果显示囊状型9例,柱状型15例,静脉曲张型25例,混合型11例。64排螺旋 CT 三维图像中,患者气管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弯曲、迂回等,清楚地显示了其内部的血管网状结构及串珠瘤等。结论:64排螺旋 CT 三维成像技术对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诊断准确、清楚、全面,且操作简便,无创,值得在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剖宫产在瘢痕子宫和非瘢痕子宫中应用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在瘢痕子宫和非瘢痕子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分娩的瘢痕子宫和非瘢痕子宫的产妇68例,分析探究其手术相关的临床资料,比较剖宫产在两种性质子宫产妇中的应用。结果: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的临床资料中,瘢痕性子宫产妇的年龄明显比非瘢痕组产妇大,并且瘢痕性子宫产妇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长也明显大于非瘢痕性子宫产妇,术后腹腔粘连情况也重于非瘢痕性子宫产妇,其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两组产妇分娩出的新生儿在出生时的体重以及1min、5min的 Apgar 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瘢痕子宫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风险系数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因此在瘢痕子宫产妇的分娩中需要更加注意手术中的相应风险因子,保证产妇顺利分娩。

    作者:高佳星;刘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PBL 教学法在高职病理学课堂的应用

    PBL(Problem -based learn)是强调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实践,是十分适合病理学这样一门以实践为目的的学科的教学方法。

    作者:刘志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宫外孕腹腔镜术围手术期及术后恢复的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宫外孕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后在围手术期和术后恢复时期的护理情况。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6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统计两组术后各项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均较对照组少,且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围手术期及术后恢复时期,针对性的护理对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宫外孕患者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减少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恢复。

    作者:张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负压封闭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后应用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患者进行负压封闭引流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对策。方法:对近期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患者进行负压引流,观察临床引流效果,探讨护理措施和效果。结果:在我院手术的4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经过负压封闭引流后,坏死组织和未清除组织完全被清除干净,同时还阻止了胰酶和其毒性物质的吸收。经过有效护理,患者切口愈合完好,且周围皮肤组织完好无损,所有患者在手术1周后均可进食,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0d,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后的应用中有很好的引流效果,引流更彻底,组织清除更干净,避免了毒物吸收的恶性循环,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病人的预后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免疫和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调节性 T 细胞与肿瘤免疫密切相关,是致免疫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深入了解调节性 T 细胞与肿瘤免疫、肿瘤免疫治疗关系,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次研究从调节性 T 细胞概述出发,概括近年来关于其肿瘤免疫、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研究成果,并作出展望。

    作者:许伶;储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食疗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备急千金方》中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身也。"人的生命活动,依靠食物来维持,不同的食物则产生不同的影响。食疗就是利用不同的食物来影响机体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它是研究膳食物质和其要素作用于人体时起到防治疾病和保持健康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作者:王永艳;李素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36例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护理措施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已经成为了临床上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炎的重要手段,并且获得了很多患者的认可。在进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护理措施的落实,重视功能训练,保证患者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与治疗,进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夏小喻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谈机能实验的教学改革

    机能实验学是将医学科研方法与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而成,通过对学生所学的三门理论知识和相互间的联系,形成了一门跨学科新的独立课程,是医学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院和大学积极探索功能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设置的创新精神做出了有益的尝试[1-3]。就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讨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一系列的实用方法,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培养、对事物的科学思维能力,以及自身的创新精神。

    作者:李晓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效果体会

    目的:分析临床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方法及效果,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等明显比对照组减轻,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高达90.00%,对照组有效率达到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对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行中医辨证联合西医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光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频彩超检查评价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高频彩超对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以提高此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我院2011年3月1日-2013年3月1日期间共收治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患者98例,另取健康患者98例,并将其设为对照组,对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诊断方式进行科学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IMT 明显增厚,且患者的各型斑块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即 P <0.05。结论:高频彩超是临床中诊断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的首选方式,其具有检出率高、方便、快捷等特点,可为临床预防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提供真实、客观的依据。

    作者:陆海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探讨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从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到接种、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结果判读、记录和报告等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减少主观因素对结果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提高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操作技术,及时处理意外事故,妥善管理和处理感染性物质,从而保护工作人员,降低环境危害。

    作者:潘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 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31例 AECOPD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1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及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布地奈德混悬液2 mL、特布他林雾化溶液2 mL、雾化吸入,2次/天,7天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PEF、FEV1)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3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3.4%,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盐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 COPD 急性加重期,能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疗效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对10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并观察流行性感冒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于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4月所收治的流行性感冒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病例分别为5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0%,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在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基于常规护理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加速患者康复的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理想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

    作者:韦明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讨低血糖脑病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

    目的:进一步探讨低血糖脑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低血糖脑病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总结低血糖脑病的的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结果: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病情均有所缓解,其中有45例恢复良好,3例遗留轻微智能障碍,2例遗留有精神症状,总有效率为96%。结论:在治疗低血糖脑血病患者的过程中,应对患者做详细检查,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从而有效控制病情。

    作者:艾芙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