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3年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王明利;杨丽霞

关键词:医院感染, 现患率, 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2013年我院医院感染现状,为进一步做好我院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现患率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013年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调查住院患者1206例,发生医院感染病例16例,当天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57%。感染部位前三位的分别是下呼吸道占43.75%、上呼吸道和表浅切口各占18.75%、腹腔占12.50%;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51%,治疗用药占66.67%,预防用药占22.76%,治疗+预防用药占10.57%。结论:对感染高发科室,需重点监控,应加强环境的清洁、消毒;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率、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等防控措施。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瑞芬太尼在全麻后抑制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小剂量瑞芬太尼在全麻后抑制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择期的64例非心脏手术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至拔管结束,对照组不予以瑞芬太尼泵注,比较两组拔管前后 SBP、DBP 及 HR 变化、患者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拔管时 SBP、DBP 及 HR 较拔管前均明显升高,拔管后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拔管时及拔管后3min 较拔管前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拔管时及拔管后3min 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有助于预防全麻后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亦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993年和2012年扶绥县4乡镇居民膳食烹调油摄入量的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1993年和2012年扶绥县4乡镇18-75岁居民膳食烹调油的摄入量的变化,为今后指导我县居民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3年和2012年在我县新宁、龙头、长沙、岜皮4乡镇进行居民膳食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18-75岁的居民为调查对象(1993年305人,2012年417人),从经济收入和性别等调查分析我县居民膳食烹调油摄入量的变化状况。结果:我县4乡镇18-75岁居民膳食烹调油摄入量由1993年人均33.5g/d 到2012年人均的56.3g/d,上升幅度达到68.1%。我县膳食烹调油主要来源是植物油和动物油,二者的比例为70.2%和29.8%。结论:2012年18-75岁居民人均膳食烹调油的摄入量大大高于1993年,高出适宜摄入量(25-30g/d)[1]26.3g/d;男性烹调油的摄入量高于女性(1993年男性人均摄入量为40.2g/d,女性为26.8g/d;2012年男性的人均摄入量为68.7g/d,女性人均摄入量为43.9g/d)。烹调油是我县居民膳食食用油的主要来源,相关研究表明,食用油的摄入量与营养相关慢病性呈正相关。减少膳食烹调油的摄入量,是降低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凤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内科护士对心电图知识掌握的调查分析

    心内科配备心电监护仪,心电图,可以密切的监测病人的心电变化,心电图改变是病人病情改变的及时反映,心内科护士应该能及时辨认异常心电图改变,以便能对病人病情作出及时的判断,采取及时积极必要的措施,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治疗,从而有效的改善病人的预后。

    作者:淡永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试论提高医院西药房服务质量

    目的:为更好服务于广大患者,给患者提供更正规的、更专业的药学服务,从而提高医院西药房的服务质量。方法:根据已有的资料分析了各级医院在西药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管理西药房的措施。结果:医院西药房工作人员只有转变服务观念,完善和提升药学服务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西药房的服务质量。结论:在我国当前的医疗环境中,提高医院西药房的服务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中的整体服务水平。

    作者:乐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眼科翼状胬肉手术前后的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并研究眼科翼状胬肉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护理结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10月眼科所医治翼状胬肉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并将同期治疗翼状胬肉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术后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0.0%,两组间差异明显,P <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翼状胬肉患者手术前后综合护理,临床效果远远优于术后单纯性护理,可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秀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路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并分析临床路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90例住院患者当作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病例数各为45例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施护理管理,研究组患者应用临床路径实施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评分、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比对照组少,组间对比所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来实施护理管理工作,可获得较理想的满意度,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吴惠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无痛分娩对产程及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并分析无痛分娩对产程以及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实施镇痛分娩的55例产妇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时期来我院未实施分娩镇痛的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有关因素。结果:在镇痛之前,两组产妇宫缩痛均比较明显,利用 CSEA 以后研究组患者疼痛显著减轻或者消失,和对照组对比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在产程、产后出血量、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上组间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两组患者在产程期间胎心率变化、羊水胎粪污染程度和新生儿生后1min Apgar 评分对比所存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无痛分娩不管是对孕产妇,还是对胎儿和新生儿,均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可推动产程进程,使阴道自然分娩率得到提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杜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护理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护理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早起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62.76±9.63)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关节僵硬2例,中枢性高热3例,继发感染1例,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后早起护理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陈仙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新生儿早吸吮对产妇初乳分泌时间及乳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吸吮对产妇初乳分泌时间及乳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完成分娩的产妇75例,设为早吸吮组;再随机抽取1998年-1999年本院被评为爱婴医院之前的分娩产妇75例,设为非早吸吮组。对两组产妇的初乳分泌时间及乳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吸吮组产妇的初乳分泌时间早于非早吸吮组,乳量也更加充沛。结论:新生儿早吸吮有助于提前产妇初乳分泌时间,增加乳量,为新生儿提供更加充足的营养,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陈香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慢性支气管炎的社区预防及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支气管炎的社区预防及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近年本院收治的8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为43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复发率、患者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缩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在慢性支气管炎的社区预防及健康教育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剖宫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观察与护理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剖宫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愈合状况,寻找出佳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150例,并对这150例患者在手术后进行心理辅导,加强对患者术后切口的的观察与护理。结果:经过护士的细心观察与护理,患者手术后疼痛感减轻,腹部切口愈合状况良好,均顺利出院。结论:通过加强对剖宫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观察与护理,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促进切口的愈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翟凡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90例小儿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观察组采用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参考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aO2、PaCO2、PEF、FEVl 等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 PaO2、PaCO2、PEF、FEVl 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参考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8.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能够有效改善二氧化碳潴留现象,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向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谈机能实验的教学改革

    机能实验学是将医学科研方法与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而成,通过对学生所学的三门理论知识和相互间的联系,形成了一门跨学科新的独立课程,是医学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院和大学积极探索功能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设置的创新精神做出了有益的尝试[1-3]。就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讨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一系列的实用方法,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培养、对事物的科学思维能力,以及自身的创新精神。

    作者:李晓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自然分娩中限制性会阴切开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中限制性会阴切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单胎头位初产妇300例为限制会阴切开组,接产医务人员对母儿情况进行充分评估,对具有明确会阴侧切适应证者实施会阴切开助产,对于无必要者则严格限制会阴切开,目的在于保持患者的会阴完整性。以常规会阴切开同等条件的产妇300例为常规组。结果:限制组会阴切开率为19.5%,会阴完整率13.6%,I 度裂伤56.2%,II 度裂伤11.7%,常规组会阴侧切率为100.0%;两组中均未出现Ⅲ度会阴裂伤;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限制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低于常规组,产妇产后下床活动早,会阴部疼痛轻微,患者及家属满意。结论:限制性会阴切开可有效增加会阴完整率,减少产后会阴疼痛,产妇满意度较高且对新生儿出生评分影响不明显,临床值得推行。

    作者:谭美秀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征,治疗以手术为主。护理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应做好急症手术准备,术后鼓励早期活动,应严密观察,防治内出血、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等术后并发症。本文探讨了急性阑尾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手术前后的护理是病人恢复的关键。

    作者:陈佳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8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2:1,平均年龄(49.32±12.75)岁;56.2%发病于直肠,18.8%发病于结肠,13.8%发病于阑尾,11.2%发病于小肠;神经内分泌瘤71例,神经内分泌癌6例,混合型腺神经内分泌癌3例;5年生存率为77.5%。结论: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死亡率较低,患者多为男性,直肠为常见原发部位,患者病症多为便血及排便异常。

    作者:孙绍娜;徐国豪;迟雯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全冠修复和根管治疗同期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全冠修复和根管治疗同期治疗隐裂牙髓病的疗效观察。方法:对隐裂牙牙髓病患牙进行全冠修复和根管治疗同期进行。结果:大大缩短疗程,减少了牙裂的发生率,提高了疗效。结论:同期治疗是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作者:郭慧华;马慧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影响白血病患者血标本检验结果的问题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白血病患者血标本检测结果问题,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预见性选择白血病疑似患者254例,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前者常规检测质控,后者给予针对性检测质控,包括改良穿刺方法、合理器材、优先送检等,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干预组初次检验检验与诊断一致97.78%、患者满意率93.33%高于对照组74.42%、72.09%,住院期间重测例次率22.22%、穿刺并发症率4.44%低于对照组65.12%、2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加强血液样本检测质控,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进而及早确诊白血病,降低重复检测率,有助于争取治疗时机、降低穿刺并发风险,对患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惠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利奈唑胺运用于治疗儿童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利奈唑胺运用于治疗儿童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经验用药治疗无效总结的基础之上,引进了利奈唑胺进行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治疗。结果:本文观察的30例患有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儿经过静脉滴注利奈唑胺,在进行为期10~14d 的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明显的好转。结论:利奈唑胺运用于治疗儿童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周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分析探讨饮食连续护理干预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采用饮食连续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2性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40例和采用饮食连续护理的观察组患者40例,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医院生活质量的良好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采用饮食连续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保证患者平衡饮食,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缓解日益紧张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袁芳;蒋良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