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张焱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 精神分裂症, 临床护理, 要点
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36例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都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结果: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以及有针对性的护理之后,有28例患者精神状态明显改善,有效率为80%。有30例患者以及家属对治疗和护理满意,满意度为85.7%。结论: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过程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AC-OCT与OCT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比较

    目的:探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面仪(AC-OCT)和光学相干断层扫面仪(OCT)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效果比较。方法:选取40为受试者分别采用 AC-OCT 和 OCT 测量其40只左眼 CCT,对测量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 t 检验对比分析,采用变异系数作为判定表针,比价测量值的可重复性。结果:AC-OCT 中央角膜厚度测量和 OCT 测量平均值进行对比 t 检验,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扫面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值较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面仪偏大,两种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相关性。

    作者:都艳红;张士宏;王艳新;张丹;夏春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手术室内感染因素分析以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并研究手术室内感染因素和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手术室环境、操作过程、手术人员等方面可能影响到手术室内感染因素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关护理对策,以便减少感染率。结果:采取综合性临床护理措施后,手术室未发生任何感染事件,提高护理质量。结论:完善管理制度、定期培训工作人员、加强管理、无菌操作等,可有效降低手术室内感染的发生,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管继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

    目的:浅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临床提高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集的1200例住院患者晨尿标本,分别利用干化学分析仪和传统手工法进行检测,对其检验结果行统计学分析,对行回顾性分析尿常规影响因素。结果: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排除了本研究实验误差来自传统手工组与化学分析方法的差别,从而得出临床尿常规检验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运送、保管,检验人员的操作规范程度及尿液分析仪的保养等。结论:尿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应从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运送、保管,检验人员的操作规范程度及尿液分析仪的保养等方面着手,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加强检验人员培训,从而降低误差。

    作者:芮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CT 引导下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软组织肉瘤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 CT 引导下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软组织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11月至2010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软组织肉瘤患者22例,采用 CT 引导下组织间插植放射进行治疗,主要利用的是直线加速器6-MVX 线,外照射20-30Gy,后同步开始高剂量率铱-192后装对患者进行治疗,每次剂量在9Gy 左右,总剂量要求在24至30Gy 之间,患者在进行组织间插植治疗的同时不能开展外照射,外照射的总剂量要求在50至60Gy 之间。结果:经过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后,软组织肉瘤患者压迫症状缓解率为82%,其中3例发生远处转移,2例带瘤生存出现副反应,总体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利用 CT 引导下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软组织肉瘤患者具有明显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在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作者:丁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肝硬化腹部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腹部影像学诊疗在肝硬化疾病的治疗应用效果。方法:以肝硬化影像诊断结果来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各类影像诊断的特点。结论:影像学诊断对于肝脏的形态、结构、病变等情况有比较直观的限制,对于肝硬化具有很好的判断作用,临床中早期肝硬化并不明显,单纯是肝脏较大,因此影像学特异性不足。中期患者的 CT、超声检查能够出血典型症状,比如、密度、形态、等,具有比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佟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活血化瘀中药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中药的不良反应的规律以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0例活血化瘀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既往过敏史,不良反应药物品种及其发生率、不良反应累及部位及临床表现三项结果。结果:经统计,70例患者中,有16(22.86%)例的患者存在既往过敏史;由血栓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29%,血塞通22.86%,复方丹参17.14%,香丹15.71%,舒血宁8.58%;其中32(8.58%)例不良反应患者的累及部位主要为皮肤周边,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瘙痒。结论:加强对中药的检测,掌握患者的过敏史,明确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服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作者:吕金夏;刘林夕;陈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儿童结核病诊断方法的进展与评价

    结核病是指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儿童结核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获取标本困难等原因导致结核病诊断非常困难,故每年都有不少儿童因结核病死亡,能早期得到诊断及治疗,大多数死亡是可以避免的。本文主要就儿童结核病诊断方法进展进行综述并评价。

    作者:薛佳琴;陈军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生物膜中白念珠菌的耐药性研究

    针对生物膜中白念珠菌的耐药性研究和分析对于相关工作的进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探析白念珠菌的耐药性。

    作者:菅彦丽;杜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当前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任务分析

    20世纪公共卫生领域的主要成就包括:急性传染病的控制、计划生育、安全健康的食品、脑中卒和心脏病的死亡率下降、以及免疫预防等。人类与各种疾病作斗争的复杂性启示我们,我们必须努力的工作重点便是我们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基于此,本文着重针对我国当前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任务进行了认真分析。

    作者:耿伟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改良固定针柄法减轻脂肪乳输注中疼痛的效果

    目的:探讨减轻输注脂肪乳所致局部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静脉输注脂肪乳药物患者75例。采用自身对照法,第一天为常规固定对照组,第二天为改良固定针柄实验组,连续两天。由患者评判疼痛程度。结果:改良固定针柄法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固定针柄法是减轻输注刺激性药物所致疼痛的一种有效护理办法。

    作者:周援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脑神经疾病责任血管的分型与处理

    对于脑神经疾病的责任血管的分型的总结与衡量,归纳处理不同类型责任血管的例子与经验,对分析脑神经疾病起因,分清对应责任血管病症,正确进行责任血管处理,选择准确手术治疗脑神经疾病的效果,控制复发,减少并发症的情况,有重要意义。

    作者:尚杰雄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6+1"考核模式助力医院创新发展探索与实践

    管理创新是医院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为了持续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营造和谐医疗环境,积极探索和实践医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医疗卫生工作管理、质量、安全、效益特点,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了"六加一"模式的综合绩效考核方案,医院成立了考核领导小组,做到:思想重视,全员参与,方案操作性强,重点突出,清晰实用,每月坚持全面考核量化总结,通过该创新管理方案的实施,我院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质量效益全面提升。

    作者:范崇威;关会卿;刘丽坤;彭国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根据2011至2013年我院接收的102例胃食管反流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5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8%,比对照组的84.31%要高一些;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要高一些。结论:临床中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高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无痛胃镜诊疗中的舒适护理及体会

    目的:探讨观察舒适护理在无痛胃镜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将60例在我院进行无痛胃镜诊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舒适护理)和对照组(仅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配合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配合度(100%)、满意度(9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0%、83.3%,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痛胃镜诊疗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诊疗配合度以及对护理满意度,这样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苏志丽;刀麻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4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14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非手术组和锁定钢板组,记录两组日常活动评分、骨折对位情况及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评分并分析疗效。结果:术后随访2-12个月,锁定钢板组患者术后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2±0.2)周,非手术组7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骨性愈合67例,其平均愈合时间为(8.1±0.6)周,锁定钢板组在愈合率与术后愈合时间上显著由于非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 Neer 评分,非手术组与锁定钢板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1.78%、100.00%,非手术组随访有4例发生并发症,锁定钢板组患者未发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时,要根据骨折的大小、类型、患者年龄、移位程度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术中保证肱骨头血供、复位有效、骨折内固定坚强以及科学的关节功能锻炼,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蒋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比较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采用青白联合手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单纯白内障摘除也可以达到手术目的,且具有手术简便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因为晶状体摘除可以解除瞳孔阻滞,增加前房深度,防止周边房角粘连。本文就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比较,包括其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方面等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陈婷;武耀红;王万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例 HIV 感染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护理

    报告1例 HIV 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消毒隔离的护理、专科护理等,由于患者家庭条件有限,经治疗,患者终临床死亡。患者虽入住的是普通病房,但由于采取了适当的防护措施,未对病房造成不良影响,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均无交叉感染的发生。

    作者:高克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对我院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栓塞的原因进行研究,寻找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患者的该症状产生。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103例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19例出现了深静脉栓塞症状,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输血、输液情况等进行探讨患者的该症状发生原因,为临床预防和护理提供参考。结果: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栓塞的几率是18.44%,患者出现该症状是药物、操作、训练等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此次共有1例继发肺栓塞而死亡,占研究总数的0.97%。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栓塞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积极寻找处理对策进行预防,能够降低患者的深静脉栓塞发生率。

    作者:姜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肋骨钉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治疗中采用肋骨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4月之间我院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治疗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胸痛持续时间、骨折连续性恢复时间、并发症情况与临床疗效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住院时间、胸痛持续时间、骨折连续性恢复时间均远大于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与胸廓畸形愈合率均远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均显著。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远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过程中,与传统方法相比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不仅较少发生并发症,且能获得理想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梁九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宫颈冷刀锥切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效果分析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共五年间在兖矿集团公司总医院进行 CKC 或 LEEP 术的 CINII 和 CINIII 级患者共150例,研究其接受 LEEP 或 CKC 术治疗后的随访情况,以期探讨 CINII 与 CINIII 的佳治疗及随访方式。全文可得出如下结论:(1)LEEP 与 CKC 两者的疗效相似;(2)LEEP 与 CKC 相比,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病理结果的比较无明显差别;(3)LEEP 与 CKC 相比,LEEP 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愈合时间短、住院天数少、治疗费用低的优点。

    作者:杨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