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研究中药各类毒性成分中毒机制及炮制减毒原理

史文华

关键词:中药, 毒性成分, 中毒机制, 炮制减毒原理
摘要:中药材在应用与临床治疗之前,需采取一定的特殊工艺对中药材进行处理,将不利于治疗、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偏性和毒性进行有效去除,使中草药更好地发挥其临床功效,将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降低到低。炮制是常用的中药材处理工艺,本文以下就对中药各类毒性成分中毒机制及炮制减毒原理进行分析。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沟通,提高内科护理人性化服务

    目的:通过以我院2013-2014年内科600例病人为研究样本,说明护理人员人性化服务的重要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2014年内科病患样本600例,作为研究组,再择取600例为对照组,将两组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找到不同,做以总结。结果:对照组中患者满意度为79%,护理满意度为82%,观察组中患者满意度为89%,护理满意度为98%,两组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加强沟通,提高内科护理人性化服务有利于护理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为护理工作的更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安玉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一例肺癌患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抗感染治疗

    感染性疾病是癌症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笔者作为肿瘤内科临床药师参加一例化疗引起粒细胞减少发热患者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全过程,其中粒缺发热患者的体征、症状,主要病原菌,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原则,抗菌药物使用疗程等方面深的体会,现将结果阐述如下。

    作者:木拉塔力·克力木;沙尼娅·吾马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滑县2014年居民食用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解并掌握我县居民户碘盐食用情况及碘盐含量,全面准确掌握滑县2014年居民食用碘盐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保证居民食用合格碘盐,为消除碘缺乏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5个乡(镇)20个行政村采集盐样300份,按 GB/T130257-1999定量检测。结果:300份样品中,非碘盐3份,不合格碘盐1份,合格296份。非碘盐率1%,碘盐覆盖率99%,碘盐合格率为98.7%,合格碘盐食用率98.7%。结论:盐业执法部门应加大非碘盐的冲销力度,同时加强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及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合格碘盐食用率。

    作者:王学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对应用中药黄芪对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丹参注射液对对照组实施治疗;采用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联合对治疗组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和心肌炎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药黄芪对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李细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措施探讨

    在管理方式中,柔性管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已经广泛应用,对于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而言,在应用了较长时间以后,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进行了总结,在妇产科管理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已经积累大量经验。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的内容。

    作者:罗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与合理使用

    目的:探讨抗生素的危害和合理使用策略,为提高抗生素在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保障抗生素使用的药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10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用药总金额、用药年增长率、抗生素类药物总金额、百分比、抗生素类药物年增长率等数据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013年,我院用药总金额2654.81万元、用药年增长率-7.64%、抗生素类药物总金额493.55万元、百分比为16.54%、抗生素类药物年增长率为-0.63%,均较2010年和2011年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药学服务和抗生素合理使用策略,可以有效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率,改善不合理用药情况,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万桂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及安全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时间分为研究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研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总结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并探讨科学有效的安全防范对策。结果:研究组发生1例(1.32%)护理风险事件,对照组发生7例(9.21%)护理风险事件,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投诉率、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护理风险发生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防范对策,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蔡丽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解读亚健康

    通过对近十年有关亚健康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然后从亚健康的概念、亚健康的流行病学、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以使人们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水平提高。

    作者:周姗姗;杨全龙;王新本;贾孝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三例外用药引起的汞毒性皮炎

    目的:使用不明成分外用药治疗皮肤病,有可能导致汞中毒。应及时治疗。方法: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驱汞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体内汞达到正常水平,并使其因汞引起的皮肤改变好转,终治愈出院。结论:使用含有汞成分的外用药涂抹受损皮肤,可引起汞中毒。

    作者:何晓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82例酮康唑单独及联合克霉唑栓治疗高龄念球菌性阴道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单独使用酮康唑治疗和酮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高龄念球菌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2例高龄念球菌性阴道炎患者分成两组,设定为观察组1、观察组2;其中观察组1单独采用酮康唑治疗,观察组2联合酮康唑和克霉唑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治疗24周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分、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和治疗12周、24周,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8周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使用酮康唑治疗和酮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高龄念球菌性阴道炎的疗效相当,但联合治疗能更快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作者:周永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分析探讨阴道不规则出血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阴道不规则出血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收治的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临床上常用的止血和消炎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妇康片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19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X2值为4.01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康片对阴道不规则出血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范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我院的21例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全部患者共有20例使用手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手术患者情况为,18例胆囊切除手术、1例胆囊部分切除、1例胆囊造瘘。结果:保守治疗患者治疗无效,因多器官衰竭死亡,20例手术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胆囊肿大、充血、水肿等情况,其胆囊壁有坏死现象,胆汁浓度较高,似胆泥。结论: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临床发病率较高,存在穿孔的情况,比较危险,在患者的发病48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避免并发症产生,提升患者生存几率。

    作者:张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脑瘤生物标志物的发现

    脑瘤虽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其侵袭性使之成为不治之症。在组织病理分级上的差异,对脑瘤准确分类造成很大困难。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体液中与肿瘤密切相关的的蛋白生物标志物来区分各个脑瘤亚型,这种分析方法既可为肿瘤的分类提供相关线索,也可能为个性化治疗找到病理生理学靶点。过去的数十年内,许多研究报告用人体组织,生物体液,细胞系和动物模型对脑瘤蛋白质组进行分析,确定了一批具有诊断、预后、预测、和治疗价值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胡俊峰;牛建星;王建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青光眼患者(70只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以及眼压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提高率(7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眼压下降更为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1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帮助患者恢复眼压,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立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60例脑出血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14例患者痊愈、33例患者好转、12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自动出院。结论:临床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对其采取科学护理措施,是提高脑出血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与根本保障。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剖宫产术后出现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总结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情况。结果:经过相应的手术处理切除病灶后,患者切口均在 I 期愈合,术后并没有出现明显并发症。经过6个月时间随访,并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及早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是临床处理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临床应尽可能降低剖宫产率,在剖宫产术后保护切口,可有效降低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

    作者:彭艳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于血液采集操作技术量化体系构建与实证的探究

    目的:探讨操作技术量化体系构建在血液采集中的应用与实证研究。方法:本次应用采血岗位已构建的操作技术量化体系,评估员工实际工作能力,在招募环节、体检环节、初步检测环节、血液采集环节工作的人员中分别抽取20人,共80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划分,展开比赛,观察组量化采供血操作技术,对照组常规管理。结果:观察组采血技能平均得分、献血反应处理平均得分、团队礼仪/配合协作技能平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献血后服务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量化采供血各环节的操作技术,可使培训员工的效果提高,培训时间缩短,培训成本降低,明显增强了社会效益和技术效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慢性中耳炎耳显微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目的:对慢性中耳炎患者接受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2010到2014年我院共对144例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其使用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患者接受显微手术治疗后,有140例患者干耳,占总数的97.2%,全部患者没有出现眩晕、耳鸣、面瘫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气骨导差,术后降低非常显著(P<0.05)。结论:耳显微手术应用于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比较好,患者的干耳率高,临床并发症几率低,对患者的气骨导差起到了较好的改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病案管理在临床路径实施中的重要性

    快速发展得医疗卫生事业要求医院实行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理念,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 way,临床路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了。作为一种高效益高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临床路径在医疗事业中越来越重要。临床路径对病案管理有新高要求,完善病案管理对临床路径实施和开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讲述病案管理对临床路径实施的重要作用。

    作者:霍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在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辛伐他汀在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阿司匹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辛伐他汀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对治疗脑血栓有明显的疗效,可以有效地延缓动脉的粥样硬化,降血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江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