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目的:观察临终期胃癌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和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回顾并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73例发生院内死亡的胃癌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变化及SOFA评分,并选取其中有完整死亡前随访资料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筛选出具备统计学的意义的生化指标,并将其数值转换成分数,相加之后得到每一例患者的生化评分,然后将生化评分和SOFA评分相加即为每例患者的预后评分。根据预后评分的分值大小将试验组患者分为两组:A组<20分,B组>20分,然后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影响生存时间的主要指标有:AST、T一BIL、UREA、LDH、CK、UA以及HBDH;B组评分>20分的比例要显著高于A组(P<0.05);而B组的生存率则显著低于A组(P<0.05);预后评分与生存时间存在着直线相关的关系(P<0.05)。结论:根据本组临床资料而建立的评分办法效果显著,在对胃癌临终患者的生存风险进行评估时,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刘玉曦;岳磊河;任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新生儿的脐带的不同护理方法及其相应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的12个月,每个月不少于50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脐带护理法进行研究。结论:对新生儿脐带残端进行修剪并采用暴露法的护理方法,有助于减少新生儿脐部渗血发生,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加速创面愈合,有效的避免感染发生。
作者:赵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触摸护理在小儿全麻恢复期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需行全麻择期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应用触摸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儿在复苏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和恢复期躁动评分。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在恢复期血压及心率显著降低,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触摸护理在麻醉恢复期能起到镇痛、镇静的护理作用,减轻复苏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的发生率,达到身心并护的效果。
作者:庞艳红;路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健康妊娠者的血清,分别测定两组的甲状腺功能[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 TPOAb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妊娠组(P <0.05),FT4水平低于健康妊娠组(P <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 FT4减低和 TPOAb 增高,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希坤;于云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8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监测患者的 B型尿钠肽、左室射血分数、心力衰竭分级三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7.5%,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的三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时,结合使用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李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辛伐他汀在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阿司匹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辛伐他汀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对治疗脑血栓有明显的疗效,可以有效地延缓动脉的粥样硬化,降血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江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共五年间在兖矿集团公司总医院进行 CKC 或 LEEP 术的 CINII 和 CINIII 级患者共150例,研究其接受 LEEP 或 CKC 术治疗后的随访情况,以期探讨 CINII 与 CINIII 的佳治疗及随访方式。全文可得出如下结论:(1)LEEP 与 CKC 两者的疗效相似;(2)LEEP 与 CKC 相比,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病理结果的比较无明显差别;(3)LEEP 与 CKC 相比,LEEP 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愈合时间短、住院天数少、治疗费用低的优点。
作者:杨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并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与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儿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等全方面优质护理服务,并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结果:经过治疗与综合护理后,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未发生一例死亡现象。结论:在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优质化的综合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极大程度上降低患儿受到病痛的折磨,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与广应用。
作者:王珍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针对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平产分娩产房"管理模式对母婴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住的产妇58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与试验两组各29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分娩管理,试验组产妇接受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平产分娩产房"管理模式,对两组产妇干预后母亲与胎儿的结局以及顺产率实施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产妇顺产率高于对照组,(P <0.05),新生儿结局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将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平产分娩产房"管理模式引入对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可提高产妇顺产比例,新生儿结局较好,且不增加母亲的分娩风险。
作者:贾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伤的临床护理与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80例由于使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临床护理和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7.5%,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加强对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能有效改善肝损伤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张美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确保急救车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提高抢救工作效率[1]。方法:为使抢救工作更便捷,临床各护理单元均配备了不同种类、不同基数的抢救药品及物品,而抢救药品是否齐全、抢救物品是否完好直接影响到抢救工作的效率,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急救车内药品及物品过期或缺失现象仍屡见不鲜。针对上述问题,2014年我院实施急救车统一模式管理。急救车内各类急救药品、物品统一种类、规格和基数;设置急救车平面图,对药品、物品编号并有序摆放;使用不干胶纸制封条封存,采用每日交接和封条管理两种方法交接。经过1年运行,取得了一定满意效果。结果:实施1年来,急救车完好率提高到100%。结论:实施急救车统一模式管理后,急救车使用更方便、快捷,为抢救患者赢得了黄金时间,提高了急危重患者抢救工作效率。
作者:强怒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将血脂与糖化血红蛋白进行联合检测,观察并探讨其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所具有的意义。方法:监测分析53例糖耐量正常者(NGT 组)、57例糖尿病患者(DM 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TC、TG、HDL-C、LDL-C)的水平。结果:DM 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多个指标(TC、TG、LDL-C)的水平都比 NGT 组高,只有 HDL-C 的水平是较低的,其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同时,DM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增加的同时,空腹血糖也是随之而增加的。结论:将血脂与糖化血红蛋白进行联合检测,这是有利于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糖尿病的。
作者:武林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比较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清醒气管插管患者用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2例全麻经鼻气管插管患者分为 A组(右美托咪啶组)和 B 组(咪达唑仑组)各36例,对比两组患者插管时间、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 组插管时间与 B 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A 组出现呛咳、心动过速、高血压及呼吸抑制发生率较 B 组低,心动过缓的发生率较 B 组高,组间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静脉输注用于清醒气管插管患者,未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其效果明显优于咪达唑仑。
作者:李磊;常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随之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机构对于一些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采取了重视的态度。围手术期护理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术后的康复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了论述。
作者:王秋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综合参数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师完成两组超声心动图检查工作,其中研究组于治疗前后分别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综合参数包括 SV、LVEF、E/A。结果:研究组治疗前 LVEF 显著低于对照组,E/A 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 SV 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 LVEF 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而 E/A 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患者治疗前后 SV 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特点,对疑似病例及时检查确诊病情,治疗过程中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掌握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作者:刘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以提高患者治愈率和满意度。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胸痹3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8%,明显高于对照组50%,观察组的降压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相比具有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效果显著,药物价格相对低廉且便于服用,更有利于患者吸收,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刘芳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患者手术麻醉情况的症状特点进行分析,并探究患者引起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预防、诊疗措施。方法:根据168例患者的身体情况,采用全身和硬膜外麻醉等方式。并观察手术麻醉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麻醉后效果都很好,生命体征也比较稳定,但是患者因为本身就患有其他疾病,在麻醉的过程中机体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诱发出一些并发症,经过进行并发症处理后,也获得了一定的麻醉效果。结论:因患者本身的身体素质或并有其他多种疾病的原因,在麻醉前要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确保患者在手术时,麻药的有效性及患者生命的安全性。
作者:李旭飞;王亚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其中妇女发展既是一项重要的标志;在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尺中,妇女发展有事一种重要的尺度[1]。在维护我国妇女、儿童权益之时,在90年代颁布了一项法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在绍兴市个级别的妇幼保健院的支持下,及社会相关部门的全力辅助下,实行了一系列的保障妇女权益的措施,更好的保障了我市妇女及儿童的健康权益,现将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农村妇幼保健现状归纳如下。
作者:娄菊花;吴黎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和预防中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阿托伐他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TG(甘油三酯)、TC(血清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以及 LDL-C(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观察患者的斑块面积缩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斑块缩小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时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有效预防脑损伤和脑水肿等疾病,防止脑卒中的复发,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张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及安全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时间分为研究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研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总结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并探讨科学有效的安全防范对策。结果:研究组发生1例(1.32%)护理风险事件,对照组发生7例(9.21%)护理风险事件,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投诉率、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护理风险发生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防范对策,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蔡丽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