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发生粘连的相关因素分析

古丽尼沙·吐尔逊

关键词:剖宫产术, 粘连, 因素
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发生粘连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92例,对其实施剖宫产手术之后出现粘现象的因素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常组的粘连情况与正常组相比,前者比较严重,比较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施手术之后,感染组的粘连发生情况比未感染组严重,两组比较有一定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后感染、子宫切口的位置异常是剖宫产手术之后引起粘连症状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临床治疗中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对粘连患者进行治疗,进而才可以有效防止粘连的发生,增强手术的整体效果及质量。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对两种不一样的采血方法开展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按照不同采血方法划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接受静脉血采集,对照组接受末梢血采集,对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血常规检验相关指标 WBC(5.9±1.3)×109/L、RBC(3.9±0.7)×1012/L、Hb(113.1±14.9)g/L、PLT(225.9±62.6)×109/L 及 HCT(43.9±20.7)%相比于对照组(6.5±3.7)×109/L、(3.5±0.5)×1012/L、(105.5±18.3)g/L、(206.8±83.2)×109/L 及(31.6±17.9)%数据差异明显(P <0.05);研究组血常规检验相关指标 MCV(81.6±7.1)fL、MCHC(320.6±31.2)(g/L、MCH(25.9±5.8)pg 相比于对照组(82.1±7.4)fL、(319.4±30.9)(g/L、(26.7±6.1)pg 数据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临床进行血常规检验选取静脉血采血方法能够获取更加客观准确的检验结果,相比末梢血采血方法,静脉血液有着更高的应用价值,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刑利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正畸托槽脱落原因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口腔固定矫治技术中影响托槽脱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固定矫治技术的口腔正畸患者58例,男24例,女34例,粘贴托槽860个,记录托槽脱落情况,并对此进行研究。在粘贴托槽后第1个月脱落率高,而后开始下降,从第5个月起进入相对稳定状态。上颌与下颌之间,切牙没有差异,上颌尖牙小于下颌尖牙,上颌前磨牙大于下颌前磨牙。但总体上上颌与下颌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左侧与右侧没有显著性差异。前牙明显小于前磨牙。上颌牙中,第二前磨牙脱落率高,第一前磨牙次之,切牙再次之,尖牙低;下颌牙中,第二前磨牙脱落率高,其余牙相近;所有牙齿中,第二前磨牙高,尖牙低。托槽的脱落率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必须了解和重视这些因素,从而减少托槽的脱落,提高矫治质量。

    作者:张春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股骨头坏死MRI及X线片定量诊断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头坏死在 MRI 及 X 片中影像学定量诊断的比较分析,以便为股骨头坏死影像诊断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收集2013年2月-2014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股骨头坏死 ARCO II 期的32例(52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 MRI 及双髋正、蛙位 X线片影像学检查,分别对 MRI 及 X 片影像学坏死面积比、坏死角度和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冠状位 MRI 坏死面积比为0.62±0.11,X 线正位片坏死面积比为0.54±0.3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矢状位 MRI 坏死面积比为0.56±0.14,X 线蛙位片坏死面积比为0.42±0.1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 坏死角度和为389.82±89.13,X 线坏死角度和为302.84±80.2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X线片在定量诊断方面不如 MRI,对股骨头坏死的定量诊断 MRI 检查必不可少。

    作者:尹新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重庆市合川区建设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是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一项有效措施。2011年合川区按照原卫生部的要求正式启动建设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经过3年实践,于2014年10月通过国家卫计委组织专家的验收。本次研究对重庆市合川区的慢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及探索,现将详细研究情况呈现如下。

    作者:唐伟;唐孝富;陈又琳;刘柏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浅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让临床护理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方法:根据患者接受的一般护理、医疗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等内容的效果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此次研究的91例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经过治疗和护理之后,均顺利的出院,无并发症病例出现。结论: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接受治疗和综合护理后,能够获得较好的恢复,这是患者临床痊愈的基础。

    作者:于淑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肘管综合症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目的:研究肘管综合症患者尺神经功能状态。方法:对确诊肘管综合症的患者进行尺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检测,并对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进行 EMG 检测。结果:50例患者尺神经传导(NCV)异常率达到94%,肌肉 EMG 总的异常率达到75%。结论:肌电图检测是判断肘管综合症患者尺神经功能状态的有效检查方法[1]。

    作者:韩春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分析影响护理不安全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目的:对影响护理不安全的因素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护理档案200份,通过档案分析,对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的影响护理安全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立足不安全因素提出解决对策。结果:影响护理不安全的常见因素主要为病人、护理人员和管理者三大因素。结论:针对影响护理不安全因素,医院必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强化管理人员素质培训等。只有积极防范和解决这些影响护理不安全的因素,才能真正践行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护理服务的初衷。

    作者:孙恒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支撑喉镜及鼻窦内镜下治疗声带息肉的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结合鼻窦内镜下治疗声带息肉的效果及医学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医的声带息肉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支撑喉镜与鼻窦内镜相结合的手术方案治疗患者,对照组采取运用支撑喉镜下治疗患者的手术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结果:将支撑喉镜和鼻窦内镜结合起来治疗声带息肉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只采用支撑喉镜进行手术的对照组(80%),并且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支撑喉镜与鼻窦内镜下切除声带息肉比起单一使用支撑喉镜切除声带息肉的手术方案更加有效,更具医学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任淑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谈医院临床中药的安全合理应用

    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在充分辨析疾病和掌握中药性能特点的基础上,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地使用中药,达到以小的投入,取得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减少或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毒性、过敏、副作用等不良反应。

    作者:杨新龄;李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肝胆手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护理观察

    目的:对肝胆术后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186例肝胆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分别给予静脉镇痛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镇痛效果及护理满意程度度。结果:观察组的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对肝胆外科术后疼痛患者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出现率降低,效果显著,在肝胆手术术后治疗中值得采取。

    作者:王秋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浅析延续护理对提升脑出血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延续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能力改善的作用。方法:根据2013年我院接收的60例脑出血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和延续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生活能力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能力提升比对照组更加优秀,患者的 Barthel 评分优良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 <0.05)。结论:临床中为脑出血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能够让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到提升,生活质量获得改善,是非常优秀的护理方法,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王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社区门诊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58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接受非洛地平、缬沙坦联合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病例,并选择同期58例仅接受非洛地平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病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值依次为(120.3±11.5)mmHg、(81.7±9.8)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8%,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较理想,可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 A 组(腰椎牵引)及 B组(腰椎牵引+电疗),实施治疗20次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 B 组 VAS 评分为1.46±0.21分,治疗成绩评分为24.33±3.86,治疗后 B 组评分效果明显优于 A 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 <0.05)。结论:腰椎牵引联合电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刘国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评估与提高途径分析

    护士应急能力是护理在开展临床工作时,敏锐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做出准确分析及判断后,采用专业、熟练的技能及方法,果断配合抢救及护理[1]。因此,护士应急能力的高低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低年资护士临床经验不足,应急能力较差,而这恰恰与病人的病情状况息息相关。本文就针对应急能力的评估以及提高该能力的几种途径进行简单探讨。

    作者:吴慧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探究姜对于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

    姜一种作为人们熟知的食物,常被用作菜肴的提味等方面,其实它还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本文中,笔者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文献,总结了姜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

    作者:薄新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组消化道间叶性肿瘤,曾经常被认为是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等。1983年终由梅热(Mazur)和克拉克(Clark)确定诊断并命名,他们发现其既无平滑肌分化又无神经源性分化的抗原表达和超微结构,后命名为"胃肠道间质瘤"。随着免疫组化以及电镜技术的发展,GIST 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新的认识。GIST 组织学上有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偶或多形性细胞排列成束状或弥漫状图像。免疫表型上表达 C -kit 基因蛋白产物 KIT,由突变的 C -kit或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hra)基因驱动[1]。但在生物学特性上这类全新概念的实体肿瘤差异较大,各家学者观点不一,还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

    作者:刘剑;郎金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艾滋病家庭护理教育的进展分析

    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我国的艾滋病传播已逐渐趋于年轻化,艾滋病患者常年承受病痛折磨与痛苦。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护理艾滋病患者的同时,应注重家庭护理与关爱。本文主要分析艾滋病家庭护理教育的进展,并提出一点建议。

    作者:朱继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药直肠给药治疗78例慢性盆腔疼痛病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与分析中药直肠给药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病症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56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药物电导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各7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超声药物电导组的总有效率为67.95%,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46%,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超声药物电导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超声药物电导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直肠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病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泌尿外科术后院内感染8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术后院内感染具体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2月我院泌尿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3例,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情况、发生感染的部位、致病菌情况和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经过研究后发现,83例患者17例发生院内感染情况,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为20.48%。在17例患者中,4例发生尿道感染情况,所占的比例为4.82%;6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所占的比例为7.23%;5例发生胃肠道感染情况,所占的比例为6.02%;2例发生其他情况感染,所占的比例为2.41%。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感染、真菌感染、克雷伯杆菌感染、阴沟肠杆菌感染。在发生院内感染原因方面主要有留置尿管、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尿潴留情况的发生和其他原因。结论:泌尿外科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极为常见的一种情况,因此在临床中医生需要对上述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

    作者:刘宋军;李淑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从肝论治脾胃病的临床研究

    脾胃病系所包含的疾病种类众多,而脾胃功能的强弱则关乎一个人健康与否,因此,脾胃这一对脏腑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对人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脾胃病系中,与脾胃关系为密切的脏腑有心、肝、肾,其中肝与脾胃失调的关系则更为密切。临床常表现为各种肝脾失调的相关证候,而相应采取的治法也很多,如:疏肝健脾法、柔肝滋脾法、暖肝温脾法等,往往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着重论述肝与脾胃病的密切关系。

    作者:李彦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