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文
目的:探讨分析 NT -proBNP 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50例老年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收集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当天及出院当天的血浆样本,测定其 NT -proBNP值。结果:观察组入院当天血浆 NT -proBNP 为2113.66±1138.68Pg/ml,对照组 NT -proB 为182.5±5.01Pg/ml,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 <0.05)。出院当天观察组血浆 NT -proBNP 为187.6±57.6Pg/ml,对照组为176.5±11.3Pg/ml,两组差异对比无意义(P >0.05)。总体来说,观察组治疗后的NT -proBNP 值和入院当天相比有意义(P <0.05)。结论:NT -proBNP 是心功能絮乱时敏感和特异的指标之一,检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NT -proBNP 含量可作为后续诊断、治疗效果重要评价指标。
作者:吴海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为了全面的提升呼吸内科患者临床护理的整体效果,对呼吸内科患者采用安全护理方式和传统呼吸内科患者护理方式的终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呼吸内科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提供较为有利的参考。采用方法:分析了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00名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该200名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分别采用了传统的护理方式和安全护理方式,传统护理方式中有67名患者对于护理整体较为满意,满意度达到67%,安全护理方式有98名患者对于护理整体较为满意,满意度达到98%。结论:在进行呼吸内科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安全护理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护理方式在护理效果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因此,在进行呼吸内科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安全护理方式。
作者:范勤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哮喘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实验组79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进行1年后,实验组的治疗依从率为94.9%,对照组的治疗依从率为75.9%,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哮喘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治疗依从性,并且对患者的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肝囊型包虫病 CT 表现,探讨 CT 诊断价值,以便更好应用于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肝囊型包虫病的 CT 及临床手术病理资料,对其 CT 征象进行分类总结。结果:单发单囊9例、含子囊型33例、钙化15例、感染2例、破裂16例。结论:肝囊型包虫病有典型的 CT 特征,能反映不同的病理形态,有利于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张学锋;杨俊涛;庄敏;赵兴华;解建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传染科是医务卫生工作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由于疾病的传染性不仅在病患之间产生,也会对传染科的医护人员造成很大的影响,医护人员不仅要承担着医治护理病人的工作责任,同时还承受着来自于职业危害与精神紧张的强大压力,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文章对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作简要分析,提出对策,以期为改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贡献力量。
作者:吴春梅;闫桂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及探讨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88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予左旋氨氯地平5mg、氢氯噻嗪12.5mg 口服,1次/日;常规组44例,予左旋氨氯地平5mg、氢氯噻嗪25mg 口服,1次/日。治疗周期12周,观察两组的血压、血生化等临床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压值均较治疗前呈明显下降(P <0.01),治疗组及常规组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77.3%、79.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11.4%,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有效且安全。
作者:董建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糖尿病首次住院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出院4周后降糖药物、心理调整、运动习惯、合理饮食及血糖监测的自我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优质护理在糖尿病首次住院老年病人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珍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静脉血与末梢血这两种血液样本在测定血常规时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70例,对着70例患者同时抽取血液,本实验研究采取的是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这些患者的实验结果分为两组,其中甲组数据为患者抽取静脉血,乙组数据为患者抽取末梢血,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结果,将两组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两组患者血常规数据结果来看,甲乙两组患者血常规的数据中白细胞(W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这3项指标检验的临床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容积(MCV)这5项指标检验的临床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从整体来看,抽取静脉血与末梢血这两种血液样本来测定血常规,其结果差别不大;但采用末梢血会有稍微的差异,做血常规检验时选用静脉血更佳。
作者:韦新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微生物检验中标本没有合格的原因及其质量控制的对策。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00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不达标的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对200例标本进行检验后,标本不合格率是10.50%;导致其不合格的因素有标本受到污染、标本采集的时间错误、送检不够及时。结论:不断加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之间的沟通,对标本进行规范的采集、送检,使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促进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使检验结果更加可靠、真实。
作者:李慧怀;唐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术的预后影响。方法: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对88例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进行颅骨修补术分析,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实验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后42-56天后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对照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后90-180天后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1年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 ),Barthel 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去骨瓣减压术后的患者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具有明显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良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背阔肌皮瓣修复前臂伴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6年9月至2012年5月,应用背阔肌皮瓣修复前臂伴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2例。背阔肌皮瓣8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4例。结果:2例术后发生小的受区切口表浅感染,经换药逐渐愈合。背阔肌皮瓣和穿支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过顺利。结论:该皮瓣以胸背动脉穿支为血供,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切取的皮瓣面积较大等优点,适宜修复肢体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
作者:高玉珍;牛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本研究探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在孕足月引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海西州人民医院2013年-2014年期间收治的240例足月引产孕妇,将入选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40例)与对照组(100)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引产,对照组仅给予催产素引产。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比较,观察组(94.3%)明显优于对照组(77.0%),两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使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疗效可靠,成功率明显高于以往单纯使用缩宫素引产,且药物安全、有效,可明显降低剖宫产手术率。
作者:胡建华;才让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睑板腺炎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临床上以眼睑患处呈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的典型表现,尤其是反复发作的睑板腺炎,治疗较棘手。我科自2005年12月-2009年12月治疗该病112例,应用四君子汤加减,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减轻接种 DPT 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9月768例接种百白破疫苗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接种期间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观察两组 DPT 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程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3%(P <0.05),而不良反应程度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循证护理明显降低儿童接种 DPT 不良反应发生率,而对不良反应程度无明显影响。
作者:郑新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颈椎小关节错缝采用中医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4例患者均采用中医针刺进行治疗,7d 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64例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成功45例,有效14例,失败5例,治疗成功率为70.3%。结论:采用中医针刺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取得了极佳的临床疗效,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培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供应室管理经验总结,探讨供应室管理有效方法,预防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本文通过对供应室人员的合理分配,供应室的布局建设,回收医疗用品质量管理及无菌物品的储存、发放等,预防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结果:规范化管理操作,使消毒、灭菌合格率提高。提高了医疗护理安全,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结论:供应室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临床护理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翠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临床应用血脂检测的意义。方法:将我院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目标,设为观察组,另外将同时期的8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脂含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脂检测含量值中 TC、TG、LDL -C 等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 HDL -C 值差异 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实施血脂检测,可提高诊断依据,对糖尿病的治疗预防以及病程的了解有显著意义。
作者:李东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及达到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以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84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西医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医方法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6%。观察组治疗临床效果比对照组更加显著,且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 <0.05)。结论:中医方法治疗冠心病能够促进患者治愈率的显著提高,且副作用小,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子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早孕期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从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患者中选出92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有89例患者采用的是在超声检测设备的监控下,利用腹腔镜技术对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电切;而另3例患者则是仅在腹腔镜技术下进行患病部位的楔形切除。对两组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检验分析,了解其病理学特点,并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分析的患者均为瘢痕妊娠患者,其临床特点以阴道异常流血为主。病理学特点主要包括子宫内平滑肌组织不完整、各细胞之间不存在较为紧密的连接、组织间有间隙、有绒毛组织存在于间隙之间。结论:瘢痕妊娠的患者,其病理学特点有着较小的差别,主要与组织间间隙有一定的关系,根据患者不同特点确定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柳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总结我院2013年9~10月确诊的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指标结果,并对相关数椐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乳酸脱氢酶(LDH)等酶类升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均见吞噬血细胞现象。结论:反复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呼吸道感染等临床特征结合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从而进行早期治疗。
作者:徐亚柳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