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虹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患者采取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骨科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各60例,A 组实施全身麻醉,B 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12/24h 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以及麻醉前、术后12/24/72/96h 时的认知功能情况(采取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即 MMSE 处理),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出血量及低血压等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患者术后12/24h 时 MMSE 评分均显著低于麻醉前(P <0.05),同时 A 组术后24h 时 MMSE 评分显著低于 B 组(P <0.05);A 组术后24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 B 组(P <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不论采取全麻还是硬膜外麻醉处理,术后1天均可能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但全麻发生率更高,应加强重视。
作者:胡梅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整体经济不断呈上升趋势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跟随时代的步伐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其中检验学也逐渐分离开来,成立了独立的学科,检验学技术的进步,是临床诊断工作顺利完成和质量的有力保障。本文通过对临床医学检验中存在的实验误差进行整理,阐述了其来源、种类、特征,并提出能有效控制误差产生的对策。
作者:张晔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理气泄浊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糖尿病饮食控制与运动疗法,对照组加用二甲双胍,观察组加用理气泄浊汤和二甲双胍,同时调畅情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P <0.05);两组治疗后 FBG、2hPG、HbAlc、TG及 TC 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无用药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理气泄浊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及血脂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聂斌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临床检查的诊断情况及价值。方法:随机抽选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以来,在我院儿科进行临床诊疗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20例,对他们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诊断,并就其临床确诊率以及诊断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临床统计显示,12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符合率为100.0%,其中:脐左侧淋巴炎18例,脐右侧淋巴炎102例。同病理诊断结果无差异性,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检出准确率高,能够直观、清晰、具体的显示患儿的病症情况,因此,它是一种理想、有效、科学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方法。
作者:蔡鹏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在临床中使用光照疗法和口服中西药时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观察。方法:对340例病理性黄疸的患儿进行光照疗法前的评估及光照时的症状体征的观察。结果:34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经过光照疗法、口服给药的方法均收到满意效果,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纪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脑梗死并肺部疾病临床防治。方法:本次选取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脑梗死的患者40例,均为我院神经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 =20)与加用沐舒坦治疗(观察组,n =20)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本次选取的4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脑梗塞的患者,治疗后肢体肌力恢复至Ⅲ-Ⅳ级,神志清楚,血压平稳。偏瘫30例,植物生存1例,失语5例,康复4例。观察组无肺部感染情况发生,对照组9例,占45%;观察组自主咳痰率为100%,对照组为65%,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分析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术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取沐舒坦加用对并发肺部疾病情况进行预防,明显降低了不良事件率,保障了患者生命安全,对加快术后康复,提高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方鹏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护理与观察方法。方法: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进行研究和分析,观察和研究术后护理对于患者术后的感染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本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创口感染的发生率仅为4%。结论:使用临床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使患者的身体更快的得到康复。
作者:鲁方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股骨颈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广华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股骨颈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入院尾号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人性化护理),每组各28例。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优良率。结果:研究组病人的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股骨颈骨折病人,采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对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郑燕;黄升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硬膜下血肿患者微创引流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硬膜下血肿患者54例,随机将他们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强化对观察组患者的术前健康教育和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比较手术满意度等方面的参数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并发症方面的护理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对患者的术前教育和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可以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何双红;王秀英;刘晓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湿化与未湿化低流量(1-2 L /min)双鼻塞吸氧对患者呼吸道症状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双鼻塞吸氧>12 h 的 COPD 患者随机分为湿化组(100例)和未湿化组(10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的反应。结果:鼻咽部干燥为本研究中出现的唯一症状,常规湿化组有4例鼻咽部干燥主诉,未湿化组有9例主诉鼻咽部干燥,两种不同的吸氧方式对患者呼吸道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无需常规湿化。
作者:刘晓梅;陆淑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新兴行业出现在人们面前--催乳师,可以说他们是哺乳期妇女和新生宝宝的福音,通过催乳师的手法,不仅可以改善产妇产后无乳、乳少等问题,还可以有效缓解产妇产后乳房胀痛以及乳汁淤积等问题。然而现在的催乳师市场尚处于发展时期,诸多制度还不够完善,其中大的不足便是专业人才的匮乏,这势必导致了整个催乳师市场的混乱。同时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和国民对医疗水平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护理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着一定难度。本文综合两者的共同问题,提出了对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催乳技能培养的优点,并且阐述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作者:修文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肱尺关节分离技术对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上肢骨折原因导致压关节屈伸功能发生障碍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把76例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经过骨外科处理应用物理因子治疗,患者自行完成患者肢的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应用肱尺分离技术后配合患者主动运动锻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6.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肱尺关节分离技术治疗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能促进患者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极佳,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蜂蜜水对小儿干燥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小儿干燥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复方薄荷油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蜂蜜水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9.4%,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能接受患儿29例,占85.3%,对照组能接受患儿15例,占42.9%,差异显著(P <0.05)。结论:采取蜂蜜水对小儿干燥性鼻炎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优于采取复方薄荷油进行治疗,且患儿能接受程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素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文化建设是血站日常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血站的生存和长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文化建设,可满足血站的文化需求,丰富职工的日常生活,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血站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壮大血站职工队伍,营造友好、和谐的工作氛围,促进血站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着重分析血站持续和谐发展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同时提供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作者:李洪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放射科作为医院内部一个极为关键且不可忽视的检查科室,其中设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相关检查的结果,继而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带来影响。所以,切实保证放射科设备的正常运作,加强对设备的维修、维护,是十分有必要的。鉴于此,文章将对放射科设备经常出现的六大类故障进行说明且分析其发生原因,同时提出有效对策,以降低或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
作者:王圭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患者4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6.12±1.02)d,连续治疗时间为(14.25±1.16)d,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的慢性咳嗽,可以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伍安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方法:我们收治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剖宫产的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分别50例患者。三组分别给予背带式缝合术、方块式缝合术、宫腔填塞止血术,比较观察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宫腔粘连、产褥感染、子宫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出现概率。结果:背带式缝合术的手术时间短于另外两组,术中与术后出血量少于另外两组,而方块式缝合术的手术时间短于宫腔填塞止血术,术中、术后出血量少于宫腔填塞术;术后,宫腔填塞止血组产妇再次出血8例、产褥感染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方块式缝合组产妇再次出血者8例、产褥感染4例及子宫缺血坏死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背带式缝合组产妇再次出血2例及产褥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止血效果良好,且不会引发大量并发症,因此,可被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出血治疗。
作者:曾木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静脉血与末梢血这两种血液样本在测定血常规时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70例,对着70例患者同时抽取血液,本实验研究采取的是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这些患者的实验结果分为两组,其中甲组数据为患者抽取静脉血,乙组数据为患者抽取末梢血,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结果,将两组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两组患者血常规数据结果来看,甲乙两组患者血常规的数据中白细胞(W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这3项指标检验的临床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容积(MCV)这5项指标检验的临床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从整体来看,抽取静脉血与末梢血这两种血液样本来测定血常规,其结果差别不大;但采用末梢血会有稍微的差异,做血常规检验时选用静脉血更佳。
作者:韦新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术后神经根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5例,行常规护理)和早期护理组(45例,给予早期护理干预),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下腰痛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及康复效果。结果:术后2周、3、6、12个月早期护理组患者下腰痛功能评分、康复效果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明显(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神经根粘连,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杨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 CT 影像在腹部创伤的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某院自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接收的腹部创伤病例103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36岁。根据 CT 影像表现分析,其中96例作平扫后增强扫描,观察实质脏器和腹膜等损伤情况。其中69例接受手术治疗,20例介入治疗,7例保守治疗。结果:经过对病人的治疗效果与 CT 诊断进行对照分析,并分析其受创伤的器官。所有腹部创伤接受手术治疗的69病例中,67例治疗结果与 CT 影像相符,另外2项为血管损伤,该原因经 CT 影像较难呈现。结论:CT 影像在对腹部创伤的诊断中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通过有效的结合 CT 影像检查,可以准确地对腹部创伤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的对症医治,减小患者腹部创伤的并发症与降低由创伤引发的死亡率。
作者:刘春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