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作用

邓宁;张丽芳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剖宫产产妇, 作用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进入我院生产的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配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人性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到出院为止,进行两组数据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产妇的精神状态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产妇,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于剖宫产产妇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抑郁症的发生,并且护理满意度也有很大提高,值得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团队合作舒适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团队合作舒适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行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实施团队合作舒适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康复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下输液时间、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P <0.05)。结论:团队合作舒适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腹腔镜下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孙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剂量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在孕足月引产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通过本研究探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在孕足月引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海西州人民医院2013年-2014年期间收治的240例足月引产孕妇,将入选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40例)与对照组(100)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引产,对照组仅给予催产素引产。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比较,观察组(94.3%)明显优于对照组(77.0%),两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使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疗效可靠,成功率明显高于以往单纯使用缩宫素引产,且药物安全、有效,可明显降低剖宫产手术率。

    作者:胡建华;才让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研究

    目的:对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治疗脑卒中的患者中选出50例,将其分成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作为研究组。对比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两组患者之间差距明显。结论: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为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提升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作者:刘雪平;李小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间歇性导尿术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综述间歇性导尿术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进展。方法:总结间歇性导尿术的分类,导尿管的分类,导尿的间歇时间及并发症。结果:间歇性导尿术可分为无菌性间歇导尿技术,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及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导尿管根据粗细可分为不同的型号,使用时导尿管粗细与长度有性别差异性。导尿管顶端部分可分为竖直与弯曲两类,导尿管材料多种多样。导尿频率是预防尿路感染的重要手段,主要可依据饮水计划,膀胱内尿液容积或膀胱内压力间歇导尿。尿路感染与泌尿生殖道并发症是间歇性导尿术的主要并发症。结论:间歇性导尿是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首选方法,需要采用合理的间歇导尿频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覃永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135例普外科住院患者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普外科1135例住院患者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方法:将我院普外科1135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标本采集,对于分离出的628株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分析细菌分布构成及药敏实验情况。结果:分离菌株中前三位的细菌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分别为38.69%、12.42%及10.19%。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阿奇霉素均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敏感。结论:对普外科的细菌菌株分布进行动态监测,可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提高临床用药的针对性,对于预防普外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晓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探讨

    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2013年1-10月份我院重点科室微生物标本检验及细菌耐药性情况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微生物标本检验和细菌药敏试验的分析。结果:ICU 和外科患者的耐药菌株构成比(22.2%和21.1%)明显高于内科和儿科(13.4%和8.9%),组间差异明显(P <0.05),而内科患者与儿科患者的耐药菌株构成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规范及安全性的使用管理,以提高医院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检测水平。

    作者:李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适度产程干预对产妇产程及阴道分娩的影响

    目的:探讨适度产程干预对产妇产程及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分娩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阴道分娩方法治疗,给予常规产程干预,研究组,给予阴道分娩治疗,并进行适度产程干预,对两组产妇临床效果进行观察评定。结果:研究组产妇经适度产程干预后,影响临床产妇阴道分娩质量,分娩成功率可达96.0%,缩短第二产程(141.6±42.1)min,;对照组阴道分娩成功率72.0%第二产程(168.6±22.1)min,两组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临床产妇进行阴道分娩中,应用适度产程干预,可以有效缩短第二产程,减轻阴道分娩疼痛,提高产妇临床分娩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在实际中应用推广。

    作者:严光菊;唐明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扬刺并微波照射治疗跟腱周围炎200例临床体会

    目的:中医扬刺并微波照射等方法综合治疗跟腱周围炎的临床体会。方法:取我院2004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跟腱周围炎患者200例,给予中医扬刺并微波照射等方法综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确切。结论:中医扬刺并微波照射等方法综合治疗跟腱周围炎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顾曙明;刘锦秀;张金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和研究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阑尾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0年05月~2010年05月之间,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120例阑尾炎患者。将他们依照抽签法平均的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60例),分别采用传统阑尾炎切除术和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疤痕遗留率(3.33%)、切口感染率(0)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6.67%,13.33%),组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异性(P <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成功率的差别不大,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阑尾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它是一种科学、有效、安全、理想的临床手术方法。

    作者:陈豪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布地奈德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探究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连续用药4个月后,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动脉血气指标 PaO2和 PaCO2较对照组亦有较好改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SGRQ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值波动在4%以上具有临床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较单纯使用布地奈德能大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善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对急性阑尾炎进行超声诊断的方法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根据检查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腹部透视检查,观察组50例,采用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急性阑尾炎检出率。结果:经分析,观察组急性阑尾炎检出率为67%,对照组急性阑尾炎检出率为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检查急性阑尾炎时采用超声检查法,能够获得较好地效果,检出率比较高,诊断准确性高,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史文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社区慢性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实践价值探析

    目的:探究分析在社区慢性病中护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社区服务管理的某社区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期间400例慢性病患者的干预对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及相关因素的比较分析展开,前和后的教育效果。结果:研究对象的健康知识、生活行为习惯在教育前后比较,患者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升高。结论:对社区慢性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一定程度可以提高患者对于病情的知晓情况,提高自我修养能力。

    作者:季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产科护理风险分析及安全管理

    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关系到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健康,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如果发生错误或者疏漏,危害的不仅仅是产妇,更影响到家庭、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产科的护理人员应提高对自身工作的要求,加强护理工作风险防范,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赵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初步探讨

    目的:研究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偏头疼患者60例,给予中医内科的方法治疗期偏头痛,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2-3疗程的用药,6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成功治愈,23例患者疗效显著,29例患者有一定疗效,病情取得控制,3例患者其病情无明显变化。用中医内科的办法治疗偏头痛总有效率为95.0%。结论:从此次的探讨可以看出,用中医内科的方法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且中医用药温和相对于西药治疗更稳,副作用小,对患者身体机能的损伤更小,患者接受度高,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乔建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远离慢病侵扰走上健康步道

    本文分别从坚持政府主导、坚持部门配合、坚持规划先行、坚持筑牢体系、坚持防治结合、坚持普及素养等方面出发,全方位完善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使居民可以远离慢性病的困扰,走上健康道路。

    作者:龙爱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研究进展

    本文探讨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和各种并发症护理,进一步就颅脑损伤的特点探讨了更为适宜的喂养方法,提高肠内营养支持的成效,有助于患者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达到预后目的。

    作者:陈凯;孙小燕;王月盛;李燕;于双双;孙文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82例混合痔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混合痔是直肠上下静脉丛共同曲张的静脉团块。痔内、外静脉丛曲张、扩大,相互沟通吻合,括约肌间沟消失,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多因不良诱因导致发病,其临床症状为间歇性便血、痔核脱出、肛门疼痛、肛周瘙痒,少数患者因治疗不及时反复出血而导致贫血,手术治疗是治疗此类患者的常见方法。

    作者:郭珍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分析

    目的:人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130例胆结石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 SAS 评分结果。结果:在手术前,护理组患者的 SAS 评分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分别是(42.40±5.13)分和(95.49±1.87)分,其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结石手术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方式,能够使得护理工作更加有效率,同时可以充分地调动护理人员对于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丹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阴道炎患者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阴道炎患者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70例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7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1.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道炎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增加健康教育的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玉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西药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研究

    目的:分析讨论西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对临床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治疗的156例西药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中,常见的西药给药途径主要包含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与口服给药等,其中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临床症状表现部位主要包含:附件与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结论:在临床应用西药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对西药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对于患者临床合理用药具备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可以有效的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得到降低。

    作者:车生英;张成安;杨彦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