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间歇性导尿术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进展

覃永佳

关键词:间歇性导尿术, 神经源性膀胱, 进展
摘要:目的:综述间歇性导尿术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进展。方法:总结间歇性导尿术的分类,导尿管的分类,导尿的间歇时间及并发症。结果:间歇性导尿术可分为无菌性间歇导尿技术,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及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导尿管根据粗细可分为不同的型号,使用时导尿管粗细与长度有性别差异性。导尿管顶端部分可分为竖直与弯曲两类,导尿管材料多种多样。导尿频率是预防尿路感染的重要手段,主要可依据饮水计划,膀胱内尿液容积或膀胱内压力间歇导尿。尿路感染与泌尿生殖道并发症是间歇性导尿术的主要并发症。结论:间歇性导尿是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首选方法,需要采用合理的间歇导尿频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10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ouch variant asthma,CVA)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避免误诊、误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01例 CVA 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CVA 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长期慢性咳嗽为其主要的症状,尤其是夜间刺激性干咳。94.1%的患儿咳嗽为唯一症状,易被误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季节以冬季为主占53.5%,有过敏病史者37.6%,单纯夜间发作的占41.9%。结论:对长期反复慢性咳嗽应警惕 CVA。

    作者:王敏;陈柏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流动肺结核病人结核病防治机构利用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了解流动肺结核病人是否经常利用结核病防治机构,调查其利用情况,并对调查出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比例抽取各个地区的流动结核病人420例,利用自治问卷进行调查,并记录计算结果。结果:在调查的420例流动结核病人中选择利用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仅占18%,影响结核病人利用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主要因素有病人的经济收入、家庭状况、对结核病防治的不了解。结论:国家应该加紧对结核病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结核病,并对家庭状况困难的结核病人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医疗上减免费用。

    作者:邓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的效果

    目的:分析在老年性萎缩并发脑出血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于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接收的90例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划分为两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病例数为45例,施予全面且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例数为45例,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死亡情况、恢复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干预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和恢复情况均比对照组好,差异显著(P <0.05)。结论:针对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自身情况,予以系统且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其康复。

    作者:齐丽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利尿剂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肝腹水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利尿剂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肝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腹水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55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尿剂呋塞米联合多巴胺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8.2%,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0.9%。结论:采用利尿剂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肝腹水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作者:张少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

    目的:总结微生物检验中标本没有合格的原因及其质量控制的对策。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00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不达标的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对200例标本进行检验后,标本不合格率是10.50%;导致其不合格的因素有标本受到污染、标本采集的时间错误、送检不够及时。结论:不断加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之间的沟通,对标本进行规范的采集、送检,使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促进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使检验结果更加可靠、真实。

    作者:李慧怀;唐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老年性冠心病的心律不齐症状在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心律不齐状况的统计,合理的对照相关数据分析,观察慢性冠心病的相关口服临床治疗过程,对比相关临床治疗效果,合理的分析相关数据差异,确定胺碘酮治疗过程的有效性比例,观察临床研究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状态情况,分析胺碘酮治疗老年性冠心病的心律不齐症状是否有较为明显的效果。结果: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实现了患者的心律稳定,降低了不良问题的产生。结论:临床性胺碘酮治疗过程,保证老年性冠心病心律不齐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潇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120例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在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维生素 c、阿昔洛韦等西药对患者实施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生脉饮以及小柴胡汤和玉屏风散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5.00%,且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到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逆向案例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评估

    目的:分析和评估逆向案例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评估的有效运用。方法:在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过程中使用逆向案例法,然后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结果:逆向案例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注意紧扣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素质,激发学生热情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结论:逆向案例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有良好的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祖桂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泌尿外科感染与手术切口感染护理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感染及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泌尿外科2012年-2014年收治的125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感染部位、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药敏试验等临床资料,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介入综合护理措施。结果:125例泌尿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12例,感染率为9.6%(12/125),12例手术切口感染者共分离病原菌株218株,病原菌株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比分别为18.17%和15.26%。未感染者病原菌株分离率明显低于感染者病原菌株分离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泌尿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感染类型,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株对于临床选择合理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洁;吕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在人工气道中应用机械加温加湿器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在人工气道中应用机械加温加湿器对病人的效果及影响作用。方法:选取人工气道时间大于2d 的危重病人96例,其中气管切开70例,口气管插管26例,神志清楚6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A 组为观察组,应用机械加温加湿器湿化气道的48例(神志清楚40例),B组为对照组,应用普通人工气道加温加湿48例(神志清楚28例)。同时,观察分析了 A 组和 B 组病人的痰液粘稠度、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及患者舒适率等。结果:A 组病人痰液粘稠度为 I ~II 度;B 组病人痰液粘稠度为 II ~III 度。A 组和 B 组病人在舒适率、痰细菌培养阳性率等方面具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在人工气道中应用机械加温加湿器,明显比普通人工气道加温加湿等传统方法优越。

    作者:王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中药剂师如何做到中西药相结合

    中医药的使用在国内已经延续了上千年,中药剂师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中医一向注重配伍禁忌,而中药剂师做到中西药结合是国内在新形势下关注与研究的热点,曾经中西医存在的脱节现象更是让中西药结合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探讨中药剂师对中西药结合的有效途径。

    作者:孙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重症 COPD 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重症 COPD 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重症 COPD 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0分钟以及治疗后4h 肺功能情况(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在治疗过程中同时观察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10minFEV1.0%变化不明显,治疗4h 后 FEV1.0%从原来的0.43±0.15升为0.60±0.2,与治疗前和治疗10min 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对重症 COPD 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状,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延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0例老年 COPD 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呼吸功能、运动、营养、心理等康复护理,并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后,患者干预前、后6min 步行试验及肺功能监测指标比较结果显示,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P <0.01)。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具有理想的效果与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额尔敦其木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对急性阑尾炎进行超声诊断的方法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根据检查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腹部透视检查,观察组50例,采用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急性阑尾炎检出率。结果:经分析,观察组急性阑尾炎检出率为67%,对照组急性阑尾炎检出率为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检查急性阑尾炎时采用超声检查法,能够获得较好地效果,检出率比较高,诊断准确性高,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史文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产科护理风险分析及安全管理

    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关系到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健康,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如果发生错误或者疏漏,危害的不仅仅是产妇,更影响到家庭、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产科的护理人员应提高对自身工作的要求,加强护理工作风险防范,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赵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妇科盆炎清栓联合金刚藤胶囊治疗盆腔炎临床疗效初评

    目的:评价妇科盆炎清栓联合金刚藤胶囊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7月入住我院妇科进行治疗的120例盆腔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经期前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妇科盆炎清栓和金刚藤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盆腔炎患者使用盆炎清栓联合金刚藤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有效的治疗盆腔炎,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萍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中医调护对缺血性脑卒中阴虚体质患者应用的效果

    目的:探讨中医调护对缺血性脑卒中阴虚体质患者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阴虚体质患者90例,对90例缺血性脑卒中阴虚体质患者采取中医调护干预,主要包括精神调摄、饮食调护、起居调适、情志调护和运动养生调护,然后分析中医调护对缺血性脑卒中阴虚体质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运用五种中医调护方法干预后,对缺血性脑卒中阴虚体质患者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性情、眩晕耳鸣、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口咽干燥等情况较干预前有显著效果。结论:中医调护能够显著延缓缺血性脑卒中症状的进展和阴虚体质改善状况。

    作者:吉庆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症复检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症复检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复检的乳腺增生症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行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 SAS、SDS 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 SAS、SDS 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 SAS、SDS 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但相比而言,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减轻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负担,促进患者身心康复,临床作用积极。

    作者:刘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情况及管理对策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的120名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防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占比为59.2%,未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占比为40.8%;职业暴露心理状态多表现为稍有不舒服;在被污染锐器损伤后,多采取简单处理。结论:为了提升综合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可以从医学院校、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及卫生行政部门等方面提升对职业防护的管理。

    作者:赵东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肿瘤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老年肿瘤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从2012年8月到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肿瘤晚期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医院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而对治疗组则采取护理干预。入院当天和入院后一个月,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 -36)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入院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肿瘤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郝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