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创撑;田景坤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患者在科学饮食、用药管理、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上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冠心病应用优质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150)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 =150)实施细节护理,对两组护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接受细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细节护理应用与手术室护理中,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作者:王晶;胡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调查男护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优势及有利因素,帮助男护生明确价值观及职业规划,同时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方法:对在校男护生及附属医院男护士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论:男护在临床工作,护理教育,就业前景及护理管理中均有优势,尤其在就业前景、临床工作中为突出。
作者:韩淼;余凯霞;李欣;张莉;马胜文;边苗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鄢陵县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方法:对鄢陵县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鄢陵县有50%的乡镇有麻疹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5.5/10万,较2011年、2012年有明显上升。春季高发,小于8月龄发病数高,3岁以下发病人数占病例总数的100%,男女比例为1:1;2岁以下无免疫史病例占总无免疫史的100%。结论:麻疹发病向小月龄段推移。主要与免疫缺漏和胎传抗体不足以及院内感染有关。加强适龄儿童和重点人群麻疹疫苗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提高麻疹监测质量,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是目前防控麻疹的主要措施。
作者:张雪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应用不同剂量的氨溴索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就诊以及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给予不同剂量氨溴索联合头孢呋辛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的痊愈率为68.2%,有效率为22.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双倍剂量的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有确切的疗效,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潘月异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 ICU 危重患者中,采用连续肾替代疗法(CRRT)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ICU 危重患者21例进行分析,患者均行 CRRT 治疗方案,并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21例患者症状好转转入普通病房17例(81.0%),自动出院2例(9.5%),死亡2例(9.5%),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出血、体液失衡等严重并发症。19例生还患者护理满意11例,基本满意6例,共计总满意率为89.5%。结论:ICU 危重患者在 CRRT 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丽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8例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两组均采用琥珀酸亚铁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当归补血汤,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性显著(p <0.05)。结论:当归补血汤与琥珀酸亚铁联合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较为显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价值较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廖安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介入治疗在稳定性心绞痛中的作用,分析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80例来我院就诊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将患者分介入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每组40例,并对其进行回访调查,回访年限为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且对其疼痛缓解率、预防心肌梗死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针对80例患者的5年内回访表明,1年内对患者回访,介入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65%,药物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57%;3年内对患者回访,介入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71%,药物组疼痛缓解率为65%;5年内对患者回访,介入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75%,药物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70%;介入治疗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11.5%;药物治疗组心肌梗死发病率为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数据表明,介入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介入治疗在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缓解了患者的疼痛,预防了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考虑应用。
作者:唐刚;徐强;郜攀;王笑梅;王剑;司良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临床实践分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对小儿感染性发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推广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性抽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52例感染性发热患儿,分别给予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和单纯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用药4h、6h 后研究组患儿退热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可作为临床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赵绍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健康体检的深层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具有比较意义的1000人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年龄、性别的不同,对疾病阳性体征检出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通过健康体检统计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前10种疾病阳性体征检出率。结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人群致病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健康随访、健康教育等措施加强健康管理,能有效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降低我国医疗支出,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
作者:王景江;张淑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孕妇与新生儿脐带血与对应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比对分析。方法:选取60例产妇、新生儿脐血以及对应儿童静脉血,利用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及人乙型肝炎病毒检测试剂盒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孕妇、新生儿及对应儿童的 HBsAg 阳性率分别为56.7%、53.3%、3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孕妇、新生儿及对应儿童的 HBeAg 阳性率分别为38.3%、31.7%、13.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孕妇与新生儿的乙型肝炎阳性率较为接近,母婴传播明显,经对新生儿治疗干预后对应儿童乙型肝炎阳性率显著降低,因此应及时对孕妇及新生儿进行乙型肝炎治疗干预,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作者:朱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讨论并分析慢阻肺无创呼吸机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通过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通过系统护理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是将患者置于所有护理工作的核心环节,不仅能够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1]。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接收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病例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将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6例,两组均实施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其中治疗组另加用莫西沙星雾化吸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通气功能水平。结果:①治疗效果。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通气功能水平。治疗组 PEF、FVC 等通气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莫西沙星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水平,疗效较好,当给予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蔡金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某社区高血压患者178例,调查其社区干预情况、血压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年龄、病程、患者的行为习惯、高血压管理规范性、应就诊而未就诊次数均为影响高血压控制效果的高危因素(P <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控制影响因素较多,建立规范化管理对策并根据血压级别进行针对性管理有利于提高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
作者:陈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中卫市感染性腹泻肠道致病菌的构成、分布和流行特征,为肠道细菌性传染病控制提供病原学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方法,对中卫市2014年1月-12月期间,6家哨点医院的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检测与分析。结果:共采集病人粪便标本136份,分离到病原菌52株,检出率为38.24%。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居首位,占65.38%;其次是沙门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志贺氏菌,分别占23.08%、7.69%和3.85%。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6-9四个月。结论:中卫市感染性腹泻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志贺菌等,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以6-9月为流行高峰季节,应适时加强防控措施。
作者:张月芬;王玉财;李玉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围介入治疗术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接受传统心内科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发生率及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围介入治疗术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刘瑾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嘴唇感觉功能属末梢神经范畴,不像耳不聪、目不明那样造成直接的不便,以为过两天会自然痊愈,往往被忽略和拖延。由于屡屡令人尴尬不堪,影响生活质量,且目前这方面的临床报道甚少,笔者在2013年11月门诊时罕见一例罹患10年陈旧性嘴唇感觉异常,报导如下。
作者:施小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总结了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一些良好做法和管理经验。实践有效可行的方法,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作为社区卫生机构负责人不但要懂经营、会管理,还需善于经营发展。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时刻保持战略经营观念,开拓进取,强化必备意识,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带领大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邢东;于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下肢静脉曲张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引发的主要原因是为下肢浅静脉出现血流障碍所致,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会进一步发展为小腿慢性溃疡。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浅静脉伸长、扩张以及四肢乏力等。下肢静脉曲张多发生在小腿内侧,严重的可向上扩展,直达大腿内侧,甚至全下肢都可看到迂曲成团的曲张静脉。在下肢静脉曲张中,大隐静脉曲张占90%以上。然而,在目前治疗中,常采用的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术后并发症也相应而来,优质安全的围手术期护理很重要。
作者:刘彩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析 VIP 服务在健康管理中心做法与效果。方法:2014年对 VIP 客户进行全程优质的 VIP 服务,即进行院前服务体检过程中服务及体检后服务院前服务即进行体检客户的院前指导沟通、制定体检流程、开放程序化的体检过程;体检中服务即实施一对一 VIP 服务;体检后服务即进行信息化、健康管理、体检延伸服务。按体检时间段的不同分入两组,对照组为2013年,观察组为2014年,比较两组业务量和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体检业务量增长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对体检健康管理的满意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VIP 服务在健康管理中心应用可提升体检的业务量、服务质量和受检者的满意度。
作者:孙丽;赵小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