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两种治疗方法效果观察

王英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盆腔积液, 治疗方式, 疗效对比
摘要:目的:研究和对比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时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方法:收集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在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临床价值进分析行探讨. 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疑似甲状腺肿瘤47例患者,先后对患者进行MRI检查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癌等甲状腺肿瘤的准确率显著高于MRI检查,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对甲状腺肿瘤进行准确的诊断,并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经济、图像清晰等诸多优点,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

    作者:张青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病毒性脑炎小儿患者8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总治疗有效率、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后遗症情况. 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0%)治疗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后遗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相比单独用药,疗效更好、不良反应低且无明显后遗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心房纤颤患者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不同抗栓治疗方案在老年心房纤颤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老年心房纤颤患者,均分为三组,对对照1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常规治疗,对对照2组患者实施华法林标准凝强度维持INR2.0 ~2.8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华法林低抗凝强度维持INR(国际标准化比值)1.8~2.4 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0.0%;对照1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0.0%;对照2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8.0%. 结论:将华法林低抗凝强度维持INR1.8~2.4应用到老年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张绍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防止新生儿窒息的助产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对防止新生儿窒息的助产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研究. 方法:选取2014年1 月至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64 例分娩出现窒息新生儿情况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患者. 观察组采用助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新生儿复苏率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轻度窒息新生儿复苏率为100%,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率为96.7%,两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9%)和对照组(78.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和常规护理手段相比较,助产护理在防止新生儿窒息方面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并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秒;邓姗丹;赵云;朱晓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标准产前检查模式的依从性和效果

    目的:主要是为了对本地区现行12-13 次标准产前检查模式的依从性和降低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效果进行调查. 所以对2013 年 10 月~2014年 9 月在我院(沐川县人民医院 二乙医院)分娩的1691例产妇的产前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根据终结果发现现行标准产前检查模式依从性较低的是在低文化人群和流动人口中,需要进一步提高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效果.

    作者:李吉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20 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产妇出血原因为宫收缩乏、胎盘因素、软产道撕裂、凝血功能障碍;出血的影响因素有分娩方式、分娩次数、出血时间、出血量、妊娠合并症,治疗常用措施有按摩子宫、应用缩宫剂、对产妇进行输血及手术治疗. 结论:对产后出血患者,分析患者出血原因,并及时进行有效救治,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杨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目的:探究和讨论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 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护理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效果变化.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添加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王乙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克罗恩肛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克罗恩肛瘘患者行肛瘘挂线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及效果. 方法:对2013年9 月至2014 年7 月我科收治的克罗恩肛瘘患者行肛瘘挂线术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术前做好各项准备,术后注意饮食,体位,疼痛的护理,切口局部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并做好出院宣教. 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疾病取得缓解后出院. 结论:护士以高度的责任心, 严谨的科学态度, 做好克罗恩病患者病情观察,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佳状态能够提高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倪斐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效果. 方法:将68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 例与干预组38例,对2组患者均给予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避免诱因、舒适体位、指导减轻头痛的方法、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措施,评估2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头痛的频率. 结果: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2 ±3.13)天,平均头痛(10 ±4.45)次;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49 ±5.3)天,平均头痛(18 ±5.45)次;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避免诱因、舒适体位、指导减轻头痛的方法、大小便及饮食、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患者头痛次数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雅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博乐市青光眼患者(汉族与少数民族)流行病学调查

    近年来,青光眼已经成为临床不可逆性盲及致盲性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PACG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亚洲地区常见的青光眼类型. 随着医学科技的治疗环境的不断改善,与青光眼相关的流行病学特点也表现出很大变化,不同的青光眼诊断标准和分类系统也会显示出不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而这些流行病学特征对临床治疗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青光眼流行病学对临床青光眼防治工作而言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博乐市青光眼患者的流行病学,以期为以后临床治疗此种类型的青光眼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热西提·沙买提;兰海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诊断及处理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和其他医院2011年5月至2014年9月接收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以及子宫肌瘤的患者270例,158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11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鉴别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结果: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诊断中,超声检查效果良好,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情况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案. 结论: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患者应用超声进行诊断,有良好效果,但是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慎重选择较安全的方案.

    作者:欧阳志维;谢慧君;尹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探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消化内镜治疗,有再出血患者归置为实验组,未发生再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出血量、入院时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是否发生休克、内镜下活动出血等,并进行比较. 结果:在选取的150 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再出血情况,归为实验组,其余患者归为对照组. 年龄和性别与再出血无明显关系,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大于对照组患者的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出现休克和内镜下活动出血的比例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出血量大,休克、内镜下活动出血、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对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有很大影响,是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増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例妊娠相关性再障伴抗血小板抗体阳性终止妊娠的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受损,而造成的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病症,属难治性贫血. 有人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药理学剂量的雌激素(如雌二醇2mg/d)可以抑制造血[1] ,从而使血三系减少. 妊娠相关性再障是临床上妊娠期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妊娠时孕妇生理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新陈代谢增高,加重各脏器负担,可使孕妇合并大出血,严重感染,威胁母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苏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外科急腹症39例临床误诊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在诊断外科急腹症的过程中造成误诊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方式,对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外科急腹症诊断并出现误诊的患者当中选出39例,对诊断过程中误诊的疾病种类,造成误诊的各类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共有7例患者的溃疡病症被误诊为急性胆囊炎;共有7例患者的上消化道穿孔病症被误诊为阑尾炎;共有6例患者的盆腔炎被误诊为阑尾炎;共有5例患者的急性肾炎被误诊为尿路结石等,共9种疾病被误诊为其它疾病. 在导致误诊的原因当中,因体检不全,遗留病史特征的比例大,其次为医生诊断思路狭窄,未进行全面考虑,共有6种主要因素引发误诊的产生. 结论:在对外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时,一定不要盲目相信上级医院的检查结果,应详细询问患者病情、病史,并进行充分的全身检查,将误诊率控制在低范围内.

    作者:孙景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消化道溃疡中的综合疗效比较

    目的: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治疗的37 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实施埃索美拉唑治疗,并将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象;另择取同期同症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成员,给予其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分析两种用药治疗方式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79.39%;明显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本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仅对照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便秘情况;观察组Hp根除率可达97.30%;对照组Hp根除率为83.78%,观察组根除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临床治疗消化道溃疡效果良好,但对比两组治疗效率,埃索美拉唑更为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临床运用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路旭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对急诊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探讨急诊剖宫产麻醉后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此提高急诊剖宫产的护理水平.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急诊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 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产妇分别为60 例,对照组产妇施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发生情况与麻醉前5min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人数低于对照组产妇,数据具有差异性( P<0.05 );同时观察组产妇在麻醉处理后血压与心率稍有下降,但是对照组产妇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产妇,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 结论:针对急诊剖宫产的产妇,对其实行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麻醉后带来的低血压综合症,对产妇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得应用观察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运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3 年3 月-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临床上将循证护理运用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护理中,不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强护理满意度,改善紧张的护患关系.

    作者:袁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分析

    外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而外科护理也是一项兼具复杂性和特殊性的临床护理工作. 在医患关系渐趋紧张的特殊时期,人们的健康需求和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再加上外科护理潜在风险的多样性、高危害性,这使得外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压力也日渐增加. 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结合自身相关工作经验和一些浅薄见解,对外科护理潜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展开探讨.

    作者:阿娜尔古丽·曼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低温肉制品嗜冷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通过对低温肉制品嗜冷微生物污染状况的调查,来了解低温肉制品卫生状况. 方法:随机抽取5 家各类超市和农贸市场低温肉制品样本128份,采用BS ISO 17410-2001 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适冷微生物计数检验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嗜冷微生物污染检测. 结果:128 份低温肉制品样本中,嗜冷微生物检出阳性率为33.6%(43/128),9个低温肉制品样本中嗜冷微生物含量超过10 ×104cfu/g. 结论:低温肉制品中嗜冷微生物污染状况堪忧,相关卫生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监督管理措施,提高食品安全卫生.

    作者:要三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医院检验科血常规检验效果影响因素探析

    目的:系统、全面探讨影响医院检验科血常规检验效果的主要因素,结合医学检验实际探索性提出有效的防范与改进措施,旨在提高医院检验科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 年3月到4月两个月间收治的150例住院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病例,通过详尽的分析总结出影响血常规检查效果的主要因素种类. 结果:经过系统分析发现,影响血常规检验效果的因素主要集中于患者生理、检验仪器、检验试剂及人为影响几个方面. 结论:影响血常规检验效果的因素较多,并且某些因素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可以通过规范相应操作、完善相关制度及提高检验标本采集、保存质量等方法、措施,尽可能的减小或者避免相关因素给检验结果带来误差,近而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作者:黄英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