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盆腔炎合并支原体感染66例患者的临床研究

夏坚

关键词:盆腔炎合并支原体感染,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究盆腔炎合并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处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盆腔炎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患者66例,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患者,实验组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只用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的患者总有效率57.58%,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盆腔炎合并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在 ICU 的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名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对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人血清总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指标变化以及胃肠道功能状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营养支持前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障碍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胃潴留、上消化道出血、反流、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在重症监护室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促进患者的营养恢复正常水平,并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宁耀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114例,将患儿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祛邪化痰类中药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共有33例治愈,20例有效,总有效率91.21%,对照组患儿共有24例治愈,13例有效,总有效率66.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姚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使用催产素配合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催产素联合卡孕栓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足月顺产的产妇12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的60例产妇联合使用催产素和卡孕栓,对照组的68例则单纯使用催产素。然后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第三产程的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为(135.6±28.4)ml、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为(320.6±30.6)ml ,对照组的出血量明显比观察组多(P<0.05);观察组产妇第三产程的平均时间为(5.9±2.2)min ,对照组产妇第三产程的平均时间为(8.5±3.6)min ,观察组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使用催产素联合卡孕栓对于预防产后出血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能够明显的缩短第三产程,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杨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药品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性能管理特点分析

    药品检测仪器设备对保证药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保障药品检测仪器设备能够良好的性能可以推动药品检测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本文探讨了国内外药品检测实验室在药品检测仪器设备性能管理上的先进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药品检测实验室设备性能管理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作者:王健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对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应用彩超对21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检查,对患者的血管内径、管腔内有无异常回声、管壁结构以及血管腔内流血的情况,假若存在血栓,就对血栓的范围、血栓的回声等进行观察。结果:经彩超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18例,确诊率高达85.71%。在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8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为急性期血栓,其中完全闭塞的有7例,不全闭塞的有3例;有4例患者为亚急性期血栓;有4例为慢性期血栓。急性期血栓患者的血栓回声呈均质低回声,慢性期血栓患者的血栓回声呈稍高或者是中等回声,还可以知道病程越长,回声越高。对于急性期血栓患者中的完全闭塞患者而言,患者管腔内没有血流的信号,对于不全闭塞患者而言,患者血栓部位周边有缝隙状血流信号或者是血流充盈缺损。结论:彩超不仅可以对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确诊,而且可以判断阻塞范围、阻塞程度,为了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可以通过彩超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彩超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所以应大力的推广应用。

    作者:梁英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自发性颅内出血急诊治疗的方法和时机探讨

    目的:探讨自发性颅内出血急诊治疗的方法和时机。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例行自发性颅内出血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急诊治疗时机以及正确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患者中,其中高血压出血患者46例,有34例是由于脑血管畸形引起的出血,而例行内科药物治疗的患者有40例,死亡8例,死亡生生率为20%,而例行内科药物治疗的患者有40例,死亡5例,死亡生生率为12。5%,两组患者的对比病死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自发性颅内出血急诊治疗时机的把握,掌握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以及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及时抢救患者生命。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在消化内科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消化内科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135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分成研究组70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行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抑郁及焦虑程度、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相比,以研究组抑郁及焦虑程度较轻,住院时间较短,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消化内科中应用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缩短临床恢复的时间,并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李雯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6排螺旋 CT 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基层医院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采用6排螺旋C T 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7月接诊的52例经临床与手术病理确诊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采用6排螺旋 CT 进行扫描分析,并且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探究6排螺旋C T 诊断的临床表现特点。结果:经6排螺旋C T 扫描诊断后,得出19例为单纯性阑尾炎,1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伴有周围炎,13例为阑尾周围脓肿,3例为坏疽性阑尾炎,2例为阑尾穿孔。此诊断结论和临床与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基本上一致。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经6排螺旋CT 扫描诊断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有着很高的诊断的价值,确诊率较高,为临床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当属术前诊断与鉴别有效的方式之一,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借鉴。

    作者:邱国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甲状腺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间甲状腺疾病术后出血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50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护理后患者 WHO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对提高甲状腺术后出血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有着重要作用的和意义。

    作者:邝惠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2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措施的差异分为观察组(综合诊治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6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分析临床各类措施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总结经验,指导临床治疗实践。结果:综合诊治护理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较常见,治疗方法较多,而综合诊治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是治疗疾病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学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门脉高压症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措施,改进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针对患者在围手术期中出现的不同护理问题,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都康复出院。结论: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风险大,所以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患者康复出院的重要因素,对门脉高压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周大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欣普贝生(P ro pess)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欣普贝生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待产足月(36+4~41+6W)单活胎孕妇共1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实验组宫颈成熟度明显增高,24小时阴道分娩率明显增加,剖宫产率下降,引产成功率为96.3%,对照组为85%,差异有显著意(P<0.05),而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情况、羊水污染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引产能有效促进宫颈成熟,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用药方便、安全、高效,是目前用于晚期引产促进宫颈成熟的首选药物。但有诱发宫缩过频的副反应,用药后需要严密监测胎心及观察产程,必要时停止用药。

    作者:鲁桂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精神科护士压力浅析

    精神疾病是一种特殊而常见的心理疾病,精神科护士与病人接触时间长,相处距离近,体会深。她们长期处于焦虑、抑郁、偏执、猜疑、愤怒的环境氛围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作者:付雪;王焕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结合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

    该病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小儿喉部黏膜弥漫性炎症,起病急、容易并发小儿喉梗阻引起窒息,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本文采用中西结合疗法,抗生素抗炎和抑制变态反应快,中药具有消肿散结化痰、解毒利咽、泻肺利水强心之功效。加之,地塞米松与盐酸氨溴索联合雾化的辅助作用。全方共奏开音润燥、止咳化痰、清热祛风之疗效。

    作者:杜娇娇;高岩;侯春蕾;常香云;柴昶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PPH 术中吻合失败一例报道及其分析与防治

    痔上粘膜环切术(PPH 术)由意大利 Longo 根据肛垫下移理论提出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环状脱垂的Ⅲ、Ⅳ度内痔[1],因其具有疗效可靠、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受到广大医学同道的欢迎,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成为比较成熟及常用的肛肠手术方式得以普遍推广的同时,也伴随着PPH 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马波;李东平;雷彪;原相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效果与意义,为柔性管理理论的应用提供指导,以提升急诊护理工作管理水平。方法:选取我院10名急诊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调查问卷结果强化医院急诊护理管理中的柔性管理理论教育,并以此为指导理念进而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措施,应用到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在实践应用中提升急诊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管理素质,全面指导推进急诊护理工作水平。结果: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作为急诊护理管理工作的指导性理念切实提升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急诊部门的患者对此满意度有明显提升。结论:将柔性管理理念引入并应用到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为急诊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进而利于改善或调节现行的急诊护理管理模式,切实提升护理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性,对于提高急诊护理工作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

    作者:马嘉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谈医院体检信息系统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关注,定期体检已成为人们预防疾病的一项必备措施。本文探讨并研究了健康体检信息化系统,详细阐述了体检信息系统的内涵、功能,为将来体检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

    作者:高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门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门诊内科诊治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2012-03-07至2013-03-07,我院门诊内科收诊急性腹痛患者83例,腹痛诱因:2例癫痫,1例尿毒症,1例心肌梗死,5例急性胰腺炎,6例心绞痛,10例泌尿系统感染,21例消化性溃疡,37例急慢性胃炎。随机将83例急性腹痛患者分组:门诊组(41例)与对照门诊组(42例),对照门诊组经抗生素头孢曲松诊治,门诊组一对照门诊组的诊治方法为基础,并加糖皮质激素医治。诊治之后,观察门诊组与对照门诊组的疗效。结果:在对照门诊组(42例)中,20例急性腹痛显效,14例急性腹痛有效,8例急性腹痛无效。在门诊组(41例)中,36例急性腹痛显效,5例急性腹痛有效,0例急性腹痛无效,显然门诊组的疗效比对照门诊组好,P<0.05。结论:经糖皮质激素诊治急性腹痛疗效显著,可加快急性腹痛的缓解与治愈,值得门诊应用推广。

    作者:郗承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腺手术33例临床分析

    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行保留乳腺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入治疗组,采用1:1配比的方式选择同期于我院就诊的行改良根治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存率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手术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远处转移和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乳腺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或可成为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佳术式。

    作者:杨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药师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我院自2012年1月起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加强临床药师干预。以干预前1年内我院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以干预后1年内我院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两组产妇不合理用药情况、药品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二联用药率、用药疗程、抗菌药品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临床药师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有助于改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降低药品费用,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兴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