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坚
目的:观察和研究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影响;方法:将72例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给予单纯胺碘酮治疗,试验组36例给予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心房内径情况;结果:在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窦性心律维持率方面试验组稍高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6个月及9个月,两组患者在窦性心律维持率方面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左心房内径方面试验组稍小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6个月及9个月,两组患者在左心房内径方面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有助于增加窦性心律维持率,且能减慢左心房进一步扩大,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刘晓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要点,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误诊率发生。方法:分析36例老年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复查头颅C T 显示硬膜下血肿明显减少,有不同程度硬膜下积液12例,颅内积气4例,经治疗后3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有颅脑症状,诊断不明的老年人宜及早行颅脑C T 或 M RI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行钻孔冲洗引流术。
作者:刘世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方式。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并结合患者病情实际予以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规范护理,对照组一律予以常规护理,对照两组治疗前后疾病控制率、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和规范护理之后96.67%的患者病情控制良好,100%的患者很好地掌握健康知识,96.67%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上述指标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要注重结合患者心理状况更有针对性、人性化地开展健康教育和护理工作,从而全面提升患者病情控制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思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护理模式已发生转变,优质护理服务对护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现实中护患关系不容乐观,护患纠纷时有发生,这不仅使病人及其家属感到不满,同时也困扰着医护人员。面对护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形势下,怎样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如何为患者满意的护理服务,减少护患纠纷是值得护理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作者:崔菲菲;袁慧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妇女围产期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共30例,行全面检查及心功能评级后,予以全面饮食、心理等基础护理的同时,分阶段予以优质的分娩期、产褥期护理,分析30例妇女分娩结局。结果:30例产妇均顺利度过围产期,28例顺产(93.3%),2例剖宫产(6.7%);5例产妇分娩后转 IC U 重症监护室监护;23例为足月生产(76.7%),新生儿健康状况正常,体质量3.1~3.8kg。结论:优质、全面基础护理及分阶段规范护理的开展可保障产妇及新生儿健康,降低产妇心衰发生率,有良好的临床效益及社会效益。
作者:甘家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SECI模型是用来解释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是一个支持个人和组织创造性活动的成功模式[1]。《外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中学生主要是模仿,缺乏主动参与,老师整体的创新意识不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 SECI 模型在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些成功应用案例,给予了《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一些启示。
作者:刘燕南;周利容;彭艾莉;姚珺;段功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监测90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治疗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反应中医治疗在使糖尿病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90例,对其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包括控制饮食,配合运动,适当的中药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浓度是否有改变。结果:在观测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中采取中医治疗后血糖浓度均有不同幅度的降低。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有一定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在观察中同时发现部分患者血糖浓度虽有降低但不明显。但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后可以达到较好的控制,而进一步研究发现这部分患者是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即胰岛细胞功能障碍。
作者:焦玉生;王瑞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规范化护理的疗效作用。通过临床观察,总结经验,得出更加有效地护理方式。方法:将112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前者的54位患者只接受常规治疗,而对后者的58例患儿结合实际病情设计个性化的精心护理,并增加住院评价心理干预等措施。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住院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相对于传统护理模式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应该予以大力推广。
作者:万丽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颅内出血急诊治疗的方法和时机。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例行自发性颅内出血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急诊治疗时机以及正确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患者中,其中高血压出血患者46例,有34例是由于脑血管畸形引起的出血,而例行内科药物治疗的患者有40例,死亡8例,死亡生生率为20%,而例行内科药物治疗的患者有40例,死亡5例,死亡生生率为12。5%,两组患者的对比病死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自发性颅内出血急诊治疗时机的把握,掌握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以及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及时抢救患者生命。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于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进行早期筛选方法以及人际心理护理对于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的护理效果。方法:在产后1周使用EPDS对于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产妇112例进行测评,将符合条件的32例高危孕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人际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于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治疗后,治疗组在4周和8周的 EPDS 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DS可以作为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的早期筛选方法,人际心理护理对于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进行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孕妇的抑郁症状,降低抑郁症发生的机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周玲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进行探讨,从而提高产科质量。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1012年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16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阴道试产分娩和剖宫产分娩分为两组,比较孕妇见的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剖宫产手术后的再次妊娠,剖宫产组孕妇的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都比阴道分娩组来的高,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结论:经过研究发现,剖宫产不再是再次妊娠的必要分娩方式,在保证产科的安全性以及严格地掌握阴道试产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的前提下,可以选择阴道试产,这更有利于提高产科的质量。
作者:肖鸿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急诊科所面对的危重病人多,突发事件多,社会矛盾集中,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护患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对于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减少护患纠纷以及护士自我保护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池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 冠脉造影检查中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接受多层螺旋C T 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分阶段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图像清晰率分别为96%和80%,观察组患者的图像清晰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更能提升接受多层螺旋CT 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的图像清晰率,值得推广。
作者:刘启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慢病管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伴焦虑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使用治疗方法,观察组在这基础上进行慢病管理。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显著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管理能够增加患者的主观幸福感,能够保证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
作者:韦英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我院自2012年1月起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加强临床药师干预。以干预前1年内我院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以干预后1年内我院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两组产妇不合理用药情况、药品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二联用药率、用药疗程、抗菌药品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临床药师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有助于改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降低药品费用,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兴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WHO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有效地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骆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基层医院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附件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其安全性以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来我院进行妇科附件疾病治疗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方法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附件的疾病治疗中具有痛苦小、出血较少、恢复迅速,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可以替代一些附件开腹手术,同时也能够通过熟练操作、严格掌握手术指证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基层医院妇科附件疾病中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它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手术患者实施多方位人性化护理,改变了以往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封闭、机械、被动的工作模式,手术护士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将娴熟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贯穿于患者围手术期,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效果:患者满意度及就医人数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声誉,扩大了医院的影响。
作者:刘淑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下呼吸道感染(LRTI)是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属于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是由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其发病率在逐渐升高,与人们生活和居住环境的改变有很大关系。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抗菌药物也在不断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新型药物的应用使 LRTI的菌种、致病性以及机体对于抗生素所产生的敏感性也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临床治疗难度也大大增加,而且会对治疗方案的实施产生阻碍。为了更加合理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加大疾病治愈机率,应当对该病的病原菌分布,种类以及其耐药性等进行分析,了解病原菌种类分布和耐药物改变等。将分析结果用以指导临床治疗,获得佳治疗效果,使用药合理化。本文就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这一问题做了相关分析描述,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作者:王朝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降低肺癌病人静脉化疗时血管损伤。方法:对326例肺癌病人进行化疗前、中、后血管护理。结果:仅1例静脉炎发生。结论:化疗前、中、后血管护理是化疗成功的关键,可有效保护静脉,防止静脉损伤。
作者:纳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