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坚
目的:分析老年心内科患者在护理中的潜在风险以及对策。方法:评估我院老年心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并且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我院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有所增强,减少了潜在危险的发生。结论:加强老年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危险,从而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章小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1病例资料患者宋某,男性,23岁,专业训练4年,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国家级健将。在2013年7月投掷时,肘关节明显感觉疼痛,经牵拉肘部肌肉后,症状稍有缓解。经过三天的调整,患者的疼痛感依然很强烈,但做外展动作时痛感非常强烈,运动幅度受到明显限制。经检查后诊断为急性肱骨内上髁撕裂伤。
作者:齐方园;颜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肿胀吸脂治疗皮下脂肪瘤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2010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80例皮下脂肪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肿胀吸脂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经过治疗,术后皮肤瘀青不明显,不存在瘢痕,没有术后并发症的例数,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显示不存在复发例数,治疗效果显著。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肿胀吸脂治疗对皮下脂肪瘤进行治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孙林权;梁红星;陈亮;孙海;鄢新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增强,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由被动变主动,能够积极配合诊疗、护理及功能锻炼,心理状态良好,有较强的回归社会的愿望。
作者:刘荣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是一类对细胞周期起关键调控作用的蛋白。这些蛋白中包含一些同源区域,例如细胞周期素盒以及细胞周期素盒之外的其它同源区域[1]。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 )结合形成复合物,参与不同细胞周期的调控过程。其中:CyclinD -CDK4/6复合物控制 G1期进程,CyclinE -CDK2复合物调控G1/S期转换过程,CyclinA -CDK2复合物对 S 期起关键调控作用, CyclinA/B -CDC2复合物则促进细胞由 G2期进入 M 期。除此之外,细胞周期蛋白还参与一些与细胞周期间接有关的过程。目前,学者们发现在各种人类肿瘤中都存在 Cyclin -CDK 复合物作用失调的现象,因此, Cyclin-CDK 复合物在细胞增殖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2]。 Cy-clinD已被证实在肿瘤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将对 CyclinD 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刘均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讨论早期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 )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方法:对30例空腹血糖≥11.1mmol/L 的初诊2-DM 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CSII强化治疗,于治疗前后定期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hPG),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观察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计算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AUC),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 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结果:2周的CSII强化治疗后,30例患者 FPG、2hPG 明显下降(P<0.01),并在治疗第5.3±2.6天达到血糖控制标准。多数患者在 IGTT 中恢复了不同程度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患者IGTT 时胰岛素、C肽曲线下面积和 Homaβ明显提高,Homa IR则明显下降(P<0.01)。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DM 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曹邓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高血压病患者常导致脑底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该病发病快速、病情危重;治疗不及时,常出现并发症;在脑 CT 与核磁共振的协助下做出早期明确诊断,促使医务人员采取相应正确的治疗手段,对挽救生命与预后患者生活质量的高低至关重要,科学的护理措施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析再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探讨再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因素,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从而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借鉴意义。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80例再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探析再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结果:50岁以上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例数为40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16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24例;31-49岁28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17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11例;18-30岁12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8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4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25例(31.25%),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6例(24.00%),维生素缺乏导致佝偻病10例(40.00%),贫血5例,病毒性心肌炎4例。结论:再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该病和一种或者多种因素有关。分析反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原因,有助于我们对症治疗,提高治愈率。
作者:黄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研究,比较缬沙坦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缬沙坦治疗,一天一次,每次80到160mg ;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一天一次,每次30到60mg。两组疗程均为24周且在参与研究前都已停止服用降压药物。观察并记录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通过疗程之后,两组患者血压均开始降低。两组患者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较治疗前均开始好转。实验组患者恢复良好38例,恢复一般10例,恢复较差2例;对照组患者恢复良好30例,恢复一般8例,恢复较差12例。结论:缬沙坦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对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均有显著效果。其中缬沙坦效果更佳。
作者:吴娟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疼痛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94例,将9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注重病员的无痛护理。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天数明显缩短,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实施无痛护理,能增加病员满意度,减少并发症,促进病员早日康复。
作者:郭利华;李爱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某小区内随机抽取16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调查患者的服药遵行行为概况。并同时使用统计学方法统计患者的遵从概况。结果: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遵从行为比较低,平均分数仅为2.14±0.45。对患者服药遵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主要有自我感觉(感受药效)、经济条件、年龄以及受教育水平等。结论:当前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得分还是比较低,无法很好满足疾病治疗要求,今后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服药遵从认识水平和遵从率。
作者:夏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为常规护治疗方式,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2、4、3、1,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7、4、3、7,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与65.0%,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痰液消失、咳嗽消失与肺部啰音消失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盐酸氨溴索与抗菌药物合用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该种治疗方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应用的。
作者:斯献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考察腰-硬麻醉联合使用于骨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贵州省骨科医院11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麻醉,而观察组则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并观察联合使用麻醉的临床效果。结果:55例经过腰-硬联合麻醉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较为满意,麻醉见效时间和阻滞完善较单纯应用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好,不良反应的病情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具有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硬膜外麻醉的特点,其作用快、阻值较为完善,不良反应较少等,尤其是适用于骨科手术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手术过程中由于取钉、接骨等容易造成时间长短不能确定的手术,使得患者能够避免了疼痛并且减少了使用全身麻醉的几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
作者:陈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下称传统剥脱术),术中出血较多,而术后患肢容易发生大片皮下血肿。为克服这些缺点,笔者近来将该手术加以改善,效果满意。
作者:付鑫;于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思想能够把教师与学生的内心情感动员起来,并且渗入到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从而帮助学生追求更高的精神目标,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情感教育在中专内科护理教学中实施,能够带动学生积极地面对学习与就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传统的内科护理教学中,学校与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上,对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忽视使得毕业后的护士很难满足护理工作的道德要求。目前,情感教育已经成为了护理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文就如何在中专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进行了分析。
作者:王洪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儿在家中方发生哮喘急性发作时,需要马上脱离过敏源,立即给患儿β2受体激动剂,尽快入院救治;在医院内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时,医护人员首先对病情严重程度、临床征象进行初始评估,使用氧驱动或空气压缩泵雾化经储雾罐吸药;对重症发作应使用全身激素。救治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意义重大。
作者:李继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笔者于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治疗的85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结果:96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I级老年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0%,Ⅱ级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9.7%,Ⅲ级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1.1%,IV 级老年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7.1%,不同级别的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其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级IV 级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其中患者并发气胸10例,并发肺结核4例,合并肺癌2例,糖尿病3例,并发慢性呼吸衰竭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各2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并发肺性脑病1例,1例患者死于多器官衰竭,2例死于继发肺部感染。结论:老年COPD 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应做到早期诊断,使用有效抗生素并及时发现并发症,综合治疗尽早使用激素,积极重视营养支持治疗,加强吸氧,保护脏器功能,以减少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李甘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冠心宁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随机将我院78例患有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39例采用西药治疗联合冠心宁的联合疗法,对照组39例采用单独西药治疗方法,对其疗效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组中显效17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效率为89.74%;对照组中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1.79%,两组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电图改变有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通过冠心宁联合西药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秀丽;陈伟;桑锦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腔内置管引流术加局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方法:收集了本院自2006年8月至2013年12月肺癌并胸腔积液30例患者为治疗组,同时选择200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回顾,历史性对照分析研究,给以对照组常规胸穿反复抽取胸腔积液后注入抗癌药,疗程长,且胸腔积液难以抽尽,易引起积液短期内复发或者造成胸腔包裹性积液,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引流癌性胸腔积液,并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物,简单方便,创伤小,副作用小,能较快改善压迫症状,疗效较好。结论:胸腔内置管引流术加局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简单方便,创伤小,副作用小,能较快改善压迫症状,疗效较好,能提高或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延长病人寿命。
作者:刘双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特点和疗效,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严格的临床检查和诊断,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根据其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结果: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烦躁、嗜睡、迟钝等;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具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并结合患者的体征、症状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查能够明确诊断。采用卡维地洛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佳会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