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援春
目的:探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护理方法,为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按照不同入院时期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总结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负面情绪,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蓉;李庆红;肖会荣;任立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我院自2012年1月起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加强临床药师干预。以干预前1年内我院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以干预后1年内我院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两组产妇不合理用药情况、药品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二联用药率、用药疗程、抗菌药品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临床药师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有助于改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降低药品费用,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兴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直肠脱垂的有效治疗方式。方法:采用消痔灵粘膜下点状注射疗法和柱状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50例,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消痔灵粘膜下柱状注射术有效率100%,消痔灵粘膜下点状注射术有效率治愈率95%,除1例糖尿病患者肛缘缝合处感染,经拆线后充分引流后治愈。结论:应用经消痔灵粘膜下柱状注射法治疗直肠脱垂,具有操作简单、疗程明显、创伤小无痛苦,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等优点。
作者:李波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手足口病指的就是在手掌、脚掌以及口腔黏膜上发生的类似于水疱的一种病毒性的皮肤病,主要是由肠道内的病毒引起的,儿童是这种疾病的多发人群,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是高的,多数患儿的预后良好,不会留下后遗症,但是还有一部分患儿会发生脑炎、脑水肿以及循环障碍等一些并发症。脑炎就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类并发症。脑炎如果可以在早期发现并对病情进行干预和控制,对其预后和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脑电图作为可以直接将脑功能的状态反应出来,没有创伤,重复性也比较好,对手足口病并发脑膜炎的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熊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微创激光气化(PLD)手术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12年5月之间接收诊治的2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 PLD手术治疗。结果:例患者的疗效经评价显著疗效159例(67.1%),一般疗效59例(25.3%),治疗无效19例(7.5%),总治疗有效率为92.5%,随访调查中患者无出现并发症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结论:采用微创 PLD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有效,术后无并发症,临床安全性强,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周宗寿;杨少斌;李兴;彭德荣;曹志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高压氧等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2次/d ,35mg/次进行静滴使用,对照组给予高压氧等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0d ,观察并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6%,对照组总有效率70.21%。结论:在常规方法基础上选择依达拉奉配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预防与治疗成效,建议在同类病例中优先选择。
作者:苏国华;王荣;杨立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应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肾性贫血患者10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52例,对照组48例,为实验组患者静脉注射蔗糖铁,要求对照组患者口服琥珀酸亚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从各项指标角度看,实验组患者的 TSAT 、HCT 、SF、Hb明显高于对照组;从治疗有效率角度看,对照组为62.50%,实验组为86.54%,两组组数据可见显著差异,认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更佳。结论:为肾性贫血患者静脉注入蔗糖铁,可提高其 TSAT 、HCT 、SF、Hb ,改善其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该治疗方法。
作者:郭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色谱-质谱联用是目前药代动力学中较为先进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法(LC -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本文主要介绍液质联用、气质联用法的发展现况及其优缺点,阐述其在药代动力学体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易啸;张开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对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共4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玻璃酸钠棉片贴补鼓膜方法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有显著优越性,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应用玻璃酸钠棉片贴补鼓膜进行治疗能够收到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状的概率很低,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援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计划实施,研究组制定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计划,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F -36评分、Fu91.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 FugI-Meyer评分明显提高,SF -36评分除干预后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茂娟;王志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探讨早期护理干预辅助临床治疗对颅脑损伤功能恢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损害患者60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两组进行手术及中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70%,而对照组为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辅助临床治疗对颅脑损伤可有显著的脑功能恢复的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亓立英;吕连松;张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析临床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的探析临床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结果:2011-11-05到2013-06-30,我院有187例病人的临床药物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其中,男女比例:45∶42。年龄:15岁到81岁。结论:不良反应对生命危害太大,所以必须予以监测、重视。
作者:唐芳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高血压病患者常导致脑底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该病发病快速、病情危重;治疗不及时,常出现并发症;在脑 CT 与核磁共振的协助下做出早期明确诊断,促使医务人员采取相应正确的治疗手段,对挽救生命与预后患者生活质量的高低至关重要,科学的护理措施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作用把预见性思维中的可能性、灵活性、应用于骨科护理中,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认为预见性护理程序可降低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红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滋阴清热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经中医辨证分型均为气阴两虚型。对照组患者接受给予常规抗感染、抗炎、降压、利尿等西医综合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滋阴清热法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异。结果:对比两组有效性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安全性发现,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清热法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辅助疗效,同时并未增加不良反应,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满意,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林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2012年12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5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3组均给予抗感染、止咳平喘、氧气雾化治疗,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低剂量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雾化吸入,2μg/(kg .次);高剂量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雾化吸入,4μg/(kg .次)。结果:治疗组患儿的症状体征的持续天数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剂量的治疗组之间临床症状体征的持续天数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显著,低剂量干扰素雾化吸入与高剂量治疗疗效相同,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陶;郭军;余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湿热疫毒经口鼻而入,发于手足,上熏口咽,外透肌肤,发为疱疹,并见发热、倦怠、恶心、便秘等症状危及生命。引发儿童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多种,Cox A16与EV 71为常见。中药银翘散合甘露消毒丹汤剂,主要功效是“化痰止咳、清热祛风”。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上起到“清热、豁痰、润肺、止咳、安神、镇静、解毒”之功效,治疗见效快,疗程短,效果显著。
作者:邹积茹;常香云;乔石钰;刘丽敏;杜娇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103例脑出血患者分成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所有患者都按常规进行护理,同时对研究组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5%,对照组为17.65%,两组相比,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预防。
作者:宁红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提高中药剂量合理性,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性和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门诊以及出院含中药饮片处方204张为研究对象,分析用药剂量的合理性。结果:各科室正确使用处方为152张,超量用药处方为52张,所有患者均未因超量用药而产生并发症或加重原有病情者。结论:应正确认识中药剂量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及原因,确保中药的合理应用,增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刘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NP)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2010年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CNP。分别统计患者住院日,住院费用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组各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CNP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CNP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规范了护理行为。
作者:殷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