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140例临床诊断探究

刘坤

关键词:急性腹痛病患, 临床诊断, 病史检查, 诊断率, 急诊
摘要:目的:通过探究内科急诊腹痛病患的临床诊断方法及疗效,为其临床诊疗提供充分的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间收治的140例急诊急性腹痛病患,对全部病患入院后的临床检查和资料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对全部病患诊断的临床报告所显示,所有被观察的内科急诊急性腹痛病患中,57例急慢性胃炎症状,占比40.7%,26例消化道溃疡,占18.6%,19例泌尿系结石,占13.6%,10例急性阑尾炎,占7.1%,7例细菌性痢疾,占5.0%,7例突发心肌梗塞,占5.0%,6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占比4.3%,5例胃癌病患,占比3.6%,3例尿毒症,占比2.1%,精确诊断率为98.6%,误诊率为1.4%。结论:及时对急性腹痛病患行病史检查、病情跟踪观察及实验室检测,有助于尽早发现并确诊病患相应的临床症状,为其后续治疗提供有力的临床依据。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门诊内科诊治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2012-03-07至2013-03-07,我院门诊内科收诊急性腹痛患者83例,腹痛诱因:2例癫痫,1例尿毒症,1例心肌梗死,5例急性胰腺炎,6例心绞痛,10例泌尿系统感染,21例消化性溃疡,37例急慢性胃炎。随机将83例急性腹痛患者分组:门诊组(41例)与对照门诊组(42例),对照门诊组经抗生素头孢曲松诊治,门诊组一对照门诊组的诊治方法为基础,并加糖皮质激素医治。诊治之后,观察门诊组与对照门诊组的疗效。结果:在对照门诊组(42例)中,20例急性腹痛显效,14例急性腹痛有效,8例急性腹痛无效。在门诊组(41例)中,36例急性腹痛显效,5例急性腹痛有效,0例急性腹痛无效,显然门诊组的疗效比对照门诊组好,P<0.05。结论:经糖皮质激素诊治急性腹痛疗效显著,可加快急性腹痛的缓解与治愈,值得门诊应用推广。

    作者:郗承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Bcl-2基因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为一种与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的基因,Bcl-2基因一直都医学领域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Bcl -2基因能够抑制人体内细胞的凋亡,起到适时演唱细胞寿命、调控细胞增生的作用,同时,该基因与恶性肿瘤的形成也有着密切联系。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 Bcl -2基因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阐述了该基因的功能结构、发现历程,并对国内外医学领域关于Bcl -2基因与恶性肿瘤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同类课题的全面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章莹;陈琦;冯永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常规肝切除术与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对常规肝切除术与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临床疗效运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比较,并对两者的优缺点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6例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常规肝切除术及精准肝切除术。统计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以及并发症情况,检测肝功指标,并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考察两组患者复发状况及生存状况。运用统计学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常规肝切除术组相比,精准肝切除术组在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上均明显减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亦较低(P<0.05)。肝功能指标检测显示,精准肝切除术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指标高于常规肝切除术组,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含量更接近正常范围(P<0.05)。术后1年随访数据显示,精准肝切除术组复发率23.1%,常规肝切除术组复发率27.0%;精准肝切除术组生存率84.6%,常规肝切除术组生存率78.4%,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相较常规肝切除术而言,精准肝切除术展示出了对患者机体损伤少、疗效好、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曹峻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个性化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WHO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有效地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骆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科输液室护士对摆脱护患纠纷引起的心理压力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儿科输液室护患纠纷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16名儿科输液室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87.50%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曾遭受过患儿家属的辱骂,56.25%的护理人员则被患儿家属投诉,且工作年限在2-10年的护理人员为主要被投诉群体,31.25%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被激动的家属拉扯、殴打,但多为工作年限较低的护理人员。结论:对儿科输液室护理人员的主要压力来源进行分析,采用合理的措施及时调整护理服务,使护患纠纷能够得到大限度地控制,进而改善广大群众对医院的认识。

    作者:毛月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慢性胃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析老年慢性胃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的确诊为慢性胃炎的老年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慢性胃炎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羊应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谈急诊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急诊科所面对的危重病人多,突发事件多,社会矛盾集中,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护患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对于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减少护患纠纷以及护士自我保护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池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盐酸异丙嗪联合天麻素、血塞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异丙嗪联合天麻素、血塞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7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天麻素600mg和血塞通400mg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用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输液结束后评定疗效。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4),治疗过程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异丙嗪联合天麻素、血塞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53例自然分娩产后出血临床研究

    目的:对53例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现象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总结导致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寻找相应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53例自然分娩出现产后出血现象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3例患者中,其中有49例患者实施了静脉通道下行诊刮术治疗,4例患者采用剖腹探查及子宫次全切术治疗,1.89%的出血率,临床效果良好。结论:针对性对自然分娩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并及时实施有效的预防手段和治疗措施,可以减少自然分娩患者产后出血状况的发生,促进患者良好恢复。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原因研究

    目的:收集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患者资料,总结其出血的根本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法是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病患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总结产妇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原因。结果:采用血 HCG、B超、宫颈内刮出物涂片标本检查法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发现胎盘未净、切口愈合效果差、产褥感染等均为术后晚期出血原因。而术后出血与出血发生的时间成反比。结论: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认真缝合切口、合理应用药物,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利于减少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邵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 A、B、C三组,每组80例,A 组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B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C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三组治疗效果。结果:A 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C组(P<0.05);三组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 A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无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路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中情境创设法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与探讨情境创设法在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将我校2012级“3+2”护理专业的12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班,对照班60名学生采用传统单一模型法教学,实验班60名学生采用情境创设法教学,学期结束后对比两班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实习考核满意度及学生对于教学效果评分情况。结果:比较两班学生技能考核成绩、实习考核满意度及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评分情况,实验班学生均优于对照班学生,两班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情境创设法教授基础护理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了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予以实施和推广。

    作者:李超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早期护理干预辅助临床治疗对颅脑损伤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早期护理干预辅助临床治疗对颅脑损伤功能恢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损害患者60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两组进行手术及中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70%,而对照组为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辅助临床治疗对颅脑损伤可有显著的脑功能恢复的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亓立英;吕连松;张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套状撕脱性断指再植临床治疗

    目的:对套状撕脱性断指再植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60位采取套状撕脱性断指再植术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断指再植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存活概率以及失败概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断指再植术对套状撕脱性断指患者进行治疗,断指的存活概率比较高,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研究及提高其防治水平的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提高防治水平的意义。方法:明确 AHI的流行病学特点及 AI给人类造成的危机,同时加强防控措施,包括:健全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各级 AI疫情应急反应机制和应急预案;以预防为主,构筑坚实可靠的防疫屏障;提高 AI的综合防控水平及改变养殖业饲养模式。结果:通过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的研究,有效提高了人禽流感的防治水平。结论:通过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的认识及防控结合,提高了防治水平。

    作者:郭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泌尿系结石体外碎石的护理。方法:通过碎石前护理和碎石后护理。结果:患者顺利排石。结论: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结石病人顺利排出结石,得到了患者的满意。

    作者:李利敏;郭艳;白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介入治疗在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在产科重度出血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在该类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在2013年1月~3月期间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某医院15例产科重度出血疾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其中阴道分娩大出血患者6例,剖宫产大出血患者3例,中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分娩前大出血6例,结果:15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为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杨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肛肠术后尿滁留的中医治疗进展

    肛肠术后尿潴留(the Prevention of Urine Retention Due to Anus and Intestine Operation )是指患者在完成肛门直肠手术后,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排尿不畅或不能自行排尿,尿液潴留于膀胱。肛肠术后尿潴留是西医病名,而在中医属于“癃闭”的范畴。癃闭这一病证名首见于《内经》,在《素问·宣明五气》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灵枢·本输》曰:“三焦……实则癃闭,虚则遗溺”。癃者为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闭为小便闭塞,尿液点滴不出。古人认为癃闭主要责于膀胱,认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出矣”[1]。膀胱肛门直肠部同处于下焦,肌腠疏松,易生湿邪,湿热互结,阻滞经络,又因肛门直肠部手术,损伤经脉血络,气血运行不畅,累及膀胱,膀胱藏津而不化,终导致癃闭。

    作者:卢雪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者的腹壁切口之中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病症的治疗措施。方法:2011-09-29到2013-07-04,我院有剖宫产女性190例,其中有18例在剖宫产之后,腹壁切口之中发生了子宫内膜异位的病症现象。为了探讨治疗剖宫产者的腹壁切口之中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病症的措施,对这18例在剖宫产之后,腹壁切口之中发生了子宫内膜异位病症的现象的女性进行分析。结果:18例剖宫产之后腹壁切口之中所发生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症者的发病时长:5个月到5年,18例均做了满意的手术,肿块所处部位:腹直肌前鞘位置(11例)、腹膜位置(4例)、皮下位置(3例)。结论:通常诊治剖宫产者的腹壁切口之中所发生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症有效措施就是切除术。手术操作应遵照无菌的原则,进而使腹壁切口可以得到保护,防止疾病或者病菌传播。

    作者:郑嫦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全身麻醉及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 VAS 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8.25±2.19)min、苏醒时间(15.49±0.74)min、各个时间点的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早期苏醒,且减轻其疼痛感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姚红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