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回英
目的:对眼部缺血综合征的临床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本院接诊的29例(30眼)眼部缺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特征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特征。结果:眼部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视力下降(70.0%),一次性黑朦(83.3%),眶周疼痛(30.0%),主要特征为视网膜点状出血(66.7%)、视盘苍白(36.7%)次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显示眼部缺血综合征患者视网膜循环时间以及动静脉充盈时间差延长。结论:眼部缺血综合征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改变具有特征性,可以为相关疾病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作者:唐荣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糜烂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4%,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糜烂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覃贞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法形成对照组、干预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停止出血时间、贫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通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效果,缩短出血时间,改善贫血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于艳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患者,男,59岁,于24小时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疼痛,为阵发性胀痛不适,疼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无发热,无腹泻及黑便,未诉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一小时前患者腹痛加重,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急诊拟急性阑尾炎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精神略差,少量进食,大小便无异常。入院时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浅静脉曲张,腹肌柔软,右下腹部压痛明显,伴有轻微反跳痛,肝区和双肾区无叩击痛,无肌肉强直,未触及液体震颤,未触及包块,肝肋下未触及,M urphy 征阴性,肠鸣音正常,4次/分,未闻及血管杂音。实验室检查:血 WBC12.4*109/L ,N :0.80。腹部彩超提示:腹腔内未探及明显积液,未见明确包块。入院诊断:急性阑尾炎。完善术前准备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腹腔内可见少许淡黄色渗液,大约50ml ,见阑尾粗长,伴有轻度充血水肿,表面有少许脓苔,无穿孔,与周围无粘连,末端肿大,质较硬,遂行阑尾切除术,术程顺利,患者术后上腹部疼痛仍时有发作,未重视,一直未缓解,出院后病理(2007、08、12):阑尾腺癌。于2007年08月17日再次入院,查B超及上腹部CT 示左上腹部占位,位于胰腺前缘,约4*5CM 大小,密度不均,边缘光整,右上肺占位,遂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后壁多发性肿块,呈外生行生长,大约6*6*6CM ,考虑胃转移癌可能,遂行胃大部切除术、右半结肠+回盲部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仲为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视频网络宣教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为病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住院病人的满意度,并评价其效果。方法:2012年至2013年3月,对住院患者采用视频网络宣教为观察组,回顾分析2010年7月年至2012,未对住院患者采用视频网络宣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宣教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 =21.686,P>0.05);两组使用视频网络宣教效果差异有显著性(t =24.183,P<0.018)。结论:视频网络宣教易被患者接受,自应用以来不仅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在治疗方面也取的了很好效果。增强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护士工作量减轻,健康宣教达到新一水平。在骨科护理工作中,很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作者:吴芳萍;罗吉艳;何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文对老年患者 PICC 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总结,如加压包扎止血、明胶海绵止血、低温止血、药物止血等,提出正确判断 PICC置管后出血量从而采取恰当、及时的止血护理干预方法的观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从而减轻患者的负担,节约医疗资源,使PICC治疗达到大的功效。
作者:唐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一些人长期并且大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及劳动体力的下降,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使我国糖尿病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病程长,起病隐匿,不易被发现,往往在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才被发现,患者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进行相关的临床治疗,就会对身体机能和各个脏器造成损伤,而且极易诱发血管、心脏,神经、眼、肾等组织发生病变,终造成器官的缺陷和功能的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医护人员应注意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积极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终达到提高患者身体和心理素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目的。
作者:余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检验结果,为乙肝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对象的血清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指标进行检验,统计阳性率。同时,统计观察组患者中“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各指标的阳性率依次为82.5%、25%、47.5%、62.5%、73.75%;对照组依次为33.33%、5%、16.67%、25%、36.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乙肝大三阳的检出率为53.75%(43/80),乙肝小三阳的检出率为31.25%(25/80)。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开展病毒学检验,对乙肝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患者23岁,住院号2011015,孕6周。于2011年5月13日做彩超发现肠外翻,于2011年5月13日8:00入院。该患孕2产1,平素健康,曾做过一次人工流产,末次月经2009年11月1日,停经40多天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早孕反应。孕早期无用药及患病史,无受线史。孕4个半月自觉胎动,活跃至今。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20/80mm Hg。一般状态好,无贫血貌,神清语明,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心肺未见异常,孕中期腹型,胎心率:148次/分,彩超检查:胎儿腹壁不连续,于腹壁外见6×7厘米混杂回声光团,怀疑肠外翻。实验室检测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孕2产1,孕6周,胎儿畸形。
作者:张玉芬;王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或糜烂、溃疡并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微血管栓塞等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血减少,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是利用造影导管将微型的超声探头送入血管进行腔内超声显像的技术,血管内超声可提供血管横截面积及血管壁结构定性定量分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就血管内超声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杨有东;杨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介绍一种电动吸引器指引对母乳喂养的作用。方法:由于母乳喂养的问题一致是个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医生,护士和患者及家属都没有一个规范的方法,直接影响到母乳喂养的情况,于2013年1月我科引进医院用电动吸引器并从适应症,措施和收费给予了指引并要求医生和护士人人掌握并落到实处。结果:经过1年多的运做,效果良好,母乳喂养率排除传染病外基本能达到98%以上。结论:电动吸引器指引简单清晰,可操作性强,是医生,护士解决母乳喂养问题的一个好帮手,大大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作者:路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相关性。将我院收治的168例慢性乙肝患者按中医分型标准分为湿热中阻型48例、肝郁脾虚型38例、肝肾阴虚型18例、脾肾阳虚型34例、瘀血阻络型30例。分别对5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包括TBIL、ALT 、AST 。同时,检测5组患者的血清 HBV -DNA 阴性率。结果:在AST 指标值上,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P<0.05);在ALT 指标值上,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在 TBIL 指标值上,瘀血阻络型>湿热中阻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P<0.05)。 HBV -DNA 阴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结论:探讨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对为乙肝中医证型的分型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乙肝中医诊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梁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大同市娱乐场女性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进一步针对该人群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干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大同市区28家娱乐场所150名女性服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存在年龄小、文化低、流动性大的特点。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60.6%;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正确率58.3%;近一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用安全套占37.3%。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占83.3%。结论: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自我保护意识差,存在高危行为。今后应加大宣传教育和干预力度,全面落实控制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各项措施,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从而减少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的潜在危险因素。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10例席汗氏综合征并发垂体危象患者的配合抢救与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可以降低病死率。方法: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与精心的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结果:10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垂体危象关键在于预防,避免多种诱发因素,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与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作者:肖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讨探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对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8月手术治疗4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2例患者行手术护理配合顺利,4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一例并发症。结论:手术前准备充分,做好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等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死亡和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蒋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 ,H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NVRT)射频消融术中去迷走效应。方法:选取36例AVNRT 患者为研究对象。消融前及消融后即刻行右室心尖部RS2期前刺激,偶联间期60%,电压2倍于舒张期阈值,并以5次期前收缩的平均值为基础,测量术前、术后震荡初始 TO (turbulence onset )及震荡斜率 TS (turbulence slope )。结果:消融前 HRT 与消融后比较,其中 TO 为-0.0236%±0.0185%比0.0126%±0.0110%(P<0.01),TS为9.6679±6.0652ms/RR比8.2150±6.7300 ms/RR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RT 的变化趋势表明 AVNRT 射频消融术中可产生去迷走神经效应,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的增加。
作者:翟立上;王卫明;杨玲;孙建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通过一例抑郁症患者从发病到自杀的心路历程描述,阐明了该案例的心理学启示。面对心理疾病的患者,应尽量弥补咨询与治疗的欠缺之处,完善职业的心理医疗保障,发挥家庭的心灵抚慰功能,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作者:于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报道1例先天性肺囊腺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例出生后表现呼吸窘迫样综合症的新生儿行胸部 X 线检查及胸部CT 检查,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常见病因和该患儿的异同,结合胸部X线检查,需考虑少见病可能,并回顾该病产前超声筛查的经验及国外报道的治疗经验。结果:先天性肺囊腺瘤是一种罕见病,发病率低,临床可表现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孕母一般有羊水过多,胸平片上均呈多房型蜂窝状肺囊肿样阴影,并将附近支气管推移,甚至将纵隔推至对侧而出现纵隔疝,囊腔内容可分为含气、含液与含液气三种。囊壁与周围肺组织分界一般较清楚。CT 片能见到其多个蜂窝样结构类似多房囊肿,内有液性密度,囊壁较一般真正囊肿厚而且厚薄不均匀。结论:先天性肺囊腺瘤产前超声检查技术成熟,为CCAM 首选的检查方式,产前确诊不困难,系列超声研究胎儿胸腔病变有助于明确这些病变的具体类型,确定其病理生理特征,预测临床结局,并基于预后形成处理意见,出生后有明确症状者则需要急诊手术治疗,无严重合并症及其他异常存在时,预后一般较好。
作者:王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体外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接诊的59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9例,对观察组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疗法,对照组患者采取敷双氯芬酸二乙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度和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100.0%,治愈率93.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余彪;彭杉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交通事故多发伤中发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入院交通事故多发伤患者中的106例患者采用普通护理,作为对照组;对另外109例交通事故多发伤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抢救成功案例有81例,死亡案例25例,观察组中抢救成功的案例为96例,死亡14例,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交通事故多发伤患者中采用人性化护理,能够增大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刘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