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幼儿腹泻的护理体会

龚回英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 护理, 工作质量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我院婴幼儿腹泻护理的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2年接诊的130例腹泻患儿从病情、饮食各方面进行精心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婴幼儿腹泻大部分在5到7天可治愈,精心高质量的护理对婴幼腹泻患儿病情的好转和治愈有很大的影响。结论:通过有效的婴幼儿腹泻的观察与护理,体现出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腹泻患儿的治疗和康复。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一些人长期并且大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及劳动体力的下降,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使我国糖尿病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病程长,起病隐匿,不易被发现,往往在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才被发现,患者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进行相关的临床治疗,就会对身体机能和各个脏器造成损伤,而且极易诱发血管、心脏,神经、眼、肾等组织发生病变,终造成器官的缺陷和功能的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医护人员应注意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积极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终达到提高患者身体和心理素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目的。

    作者:余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42例膀胱造瘘术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膀胱造瘘术及其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42例老年患者行膀胱穿刺造瘘术,加强术后的相关护理。结果:42例老年患者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保持瘘管的通.,解除梗阻等,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生活质量好,满意度较高。结论:正确有效的观察及全面护理是处理老年患者膀胱造瘘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关键。

    作者:苏义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于口腔内科疾病发生及治疗的临床研究

    探究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生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目的:从近年来我院所收治的口腔内科患者中选取其中的580名,选择性回顾其临床治疗资料,对比分析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治疗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经对比发现,口腔内科疾病中患根尖周病与龋齿的患者较多,其次为牙周炎与牙髓炎患者,治疗的主要方式为根管与牙髓治疗。结论:为降低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应加强相关口腔卫生的知识与宣传教育,培养正确刷牙的习惯,同时若早期出现龋齿的临床症状,应及时给予治疗,近而减少口腔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刘文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复用医疗器械在消毒供应室清洗的重要性分析

    目的:对复用医疗器械在消毒供应室清洗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方法:我院自2009年8月将手术室的复用医疗器械送往消毒供应室进行清洗,并统一消毒处理。再对复用医疗器械送往消毒供应室清洗的和未清洗的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在消毒供应室进行统一消毒、清洗的复用医疗器械的洗涤评分和包装评分显著高于未进行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的复用医疗器械。且医疗器械在经消毒室进行清洗后,临床发生感染的几率大大降低。结论:复用医疗器械在消毒供应室进行统一的清洗和消毒可以提高复用医疗器械的质量评分,并减少手术中的感染,利于手术的正常进行和患者身体的康复,大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的手术安全。

    作者:姜蓓蓓;王晶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便秘患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便秘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以来86例脑卒中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43人,观察组43人,两组都给与一定的通便药物并调整饮食结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有心理护理、运动疗法、腹部按摩等护理方法,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为32例,有效为6例,好转为3例,无效为2例;对照组显效为18例,有效为11例,好转为8例,无效为6例,两组患者便秘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便秘改善程度也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便秘患者在给予一定通便药物治疗的同时加以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的大便通.,减轻便秘并发症的出现,改善以及提高了脑卒中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洪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索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设想

    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他是研究生物体的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既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强调了从分子水平动态地探讨生物体内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生物化学实验课是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可以补充和扩展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实验课既注重基础,同时又突出综合和鼓励创新。提高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和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们不断创新的思维和团结合作的习惯,激发学生们勇于探索的兴趣。本文主要从教学大纲的完善,教学讲义的编写,教学设备的添置和教学课程评价四方面探讨。

    作者:张素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平罗县儿童贫血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解我县儿童贫血患病情况,探索发生贫血的因素及防治对策,以平罗县县城四所幼儿园作为县城监测点,以四所乡镇幼儿园作为农村监测点,对4岁、5岁、6岁3个年龄组,925名儿童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贫血患病率为15.57%,城乡有高度显著性(X2=19.47.P<0.005).贫血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各年龄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X2=13.10,P<0.005)。

    作者:闫月明;孙金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期间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护理对患者临床疗效和康复情况的影响。结果: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治愈33例,好转37例,死亡10例,有效率为87.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潘建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全麻术中血糖水平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相关性观察

    目的:探讨全麻术中血糖水平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相关性。方法:选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60例糖尿病(A )和60例非糖尿病患者(B),均在全麻下进行视网膜病变手术,采用 MMSE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1d内认知功能检测。结果:糖尿病组各时点的血糖水平、拔管时和睁眼时的双频脑电指数值与拔管时、睁眼时和完全苏醒时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血浆浓度均低于非糖尿病组,且拔管、睁眼、完全苏醒和恢复室停留的时间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同时糖尿病组睁眼和入恢复室时的改良清醒镇静值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麻醉药物可抑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延长苏醒时间,促进血糖水平上升,且术前均有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李勇;欧阳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口腔颌面部外伤30例临床麻醉分析

    目的:对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口腔颌面部外伤手术中的临床麻醉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及分析。方法:在我院随机的抽取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30例,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舒芬太尼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芬太尼药物进行治疗,根据得到的数据,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麻醉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麻醉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两组患者的数据没有明显的差异,而且麻醉后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发生少,且治疗组患者的清醒时间以及气管导管拔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比较可以看出,采用舒芬太尼用于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麻醉效果更佳,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赵俊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80位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护理组,对照组采取常护理方法,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妊娠结局与血压变化进行对比。结果:在血压改善方面,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使患者血压得到明显的改善,使发生胎儿窒息以及宫内窘迫的概率得以降低。

    作者:铁雄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试谈主观能动性在中风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患中风病的人数也在增加。由于对中风病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其患病率、死亡率逐渐下降,但其致残率却在逐渐增加。为降低致残率,康复已成为医学体系(预防、治疗、康复)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虽经综合治疗,一部分病人恢复良好,但大部分患者因病致残,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的影响。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以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为主,配合气功导引、针灸、按摩、心理治疗等方法,能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程度,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吕成基;薛志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声根管治疗仪在一次性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比较超声根管治疗仪与常规的人工根管预备治疗法在一次性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选出较好的根管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需要进行牙髓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到患牙117颗,随机分为对照组(55颗)和超声组(62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人工机械操作预备根管,对照组采用超声根管治疗仪预备根管,预备好根管后进行一次性根管填充治疗。术后观察根管治疗的时间和术后疼痛发生率,对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超声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疼痛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人工机械操作治疗,使用超声根管治疗仪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操作简便实用,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曲会娟;王香兰;朱立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门诊预约检查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现如今,随着门诊患者人数的逐渐增多,门诊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以及变化才能进行更好的护理服务,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更有必要了解门诊预约检查患者产生负面情绪的因素以及护理措施。只有充分掌握门诊预约检查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够有效提升门诊的就诊率,从根本上保证患者有个良好心理情绪,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韩梅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

    目的:对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美托洛尔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进行美托洛尔、通心络联合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4例患者治疗显效,15例患者治疗有效,6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76%,治疗组9例患者治疗显效,14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志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压疮产生的原因与其护理措施探索

    所谓压疮指的是,局部组织由于长期受压,导致血流不.,继而造成软组织溃烂或者坏死的一种症状。剖宫产患者有一定的几率发生压疮,通常出现在骶尾部,症状较轻时,表现为皮肤红、肿或者麻木,症状较重时,有可能出现水泡。压疮不仅会影响产妇的舒适度,同时还会提高产妇的感染几率。所以,对剖宫产术后压疮产生的原因与其护理措施进行探索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朱映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研究

    通过了解经皮穿刺气管穿刺近几年的发展情况,以及比传统气管切开的优势,根据近几年经皮穿刺气管切开的护理研究和进展,从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三方面综合阐述经皮穿刺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与方法,以达到降低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及肺部感染的机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的目的。

    作者:吴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2例,分别为腹腔镜治疗组与开腹治疗组,每组各36例。腹腔镜治疗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进行阑尾切除,开腹治疗组采用传统开腹进行阑尾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并发症发生率为2.78%;开腹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56%,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腹腔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开腹治疗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治疗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腹治疗相比,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选用。

    作者:杨庆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P+ CRRT 救治百草枯中毒一例报道

    百草枯,化学名称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是一种强烈的杀灭杂草的除莠剂,能迅速被绿色组织吸收,使其枯死,百草枯对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口服致死量为3g ,对人体肺、肝、肾等脏器有损害,而肺是百草枯中毒的主要靶器官,引起严重的难治性低氧血症和迅速进展的肺间质纤维化,目前无特效药。大多数由于误服或自杀口服引起中毒,也可经皮肤吸收中毒致死,严重中毒死亡率高达80%,幸存者常遗留严重的肺纤维化,预后不良。CRRT 是近几年来在危重医学上的一个重要进展,能够不断清除循环中存在的毒素,对百草枯中毒有一定疗效,现将我科室2009年采用 HP+ CRRT 救治1例口服百草枯中毒病员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运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妇产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

    目的:对妇产科病患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要素加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控制策略,进而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3000例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病患加以回顾性分析,据此对妇产科病患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开展系统研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案。结果:3000例行妇产科手术的病患中,出现医院感染的120例,感染率是4.0%。其中,妇科出现医院感染76例,感染率2.5%,产科出现医院感染的44例,感染率为1.5%;普遍的感染位置是呼吸道,其余依次为:泌尿系统、胃肠道、手术创口及宫腔,妇产科病患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并发疾病、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长。结论:营造规范一流的无菌操作环境,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实现消毒隔离工作,强化病房的管理,有条不紊地采取多种对策,使医院感染率得以有效地控制,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

    作者:雷常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