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松;李永鑫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年级和城市的中学生消费价值观的特点及其与价值观的关系.方法:以五城市5875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的消费价值观问卷和集体主义/个体主义价值观量表.结果:①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消费价值观可分为时尚、节俭和攀比消费价值观三个因素;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女生(4.134±0.678)比男生(4.060±0.736)更倾向于节俭消费观(P<0.001);随着年级增高,中学生越来越倾向于时尚和攀比消费观,分别为(F=5.084,P<0.01),(F=3.580,P<0.05),同时也越来越不倾向于节俭消费观(F=16.876,P<0.001);北京、汕头和昆明的中学生较上海和广州的中学生更倾向于节俭消费观,而对时尚和攀比消费价值观更为否定,在时尚、节俭和攀比三因素上F值分别为(F=37.536,P<0.001),(F=12.488,P<0.001)和(F=30.648,P<0.001).③价值观对消费价值观的回归分析表明,集体主义个体倾向于节俭消费观,个体主义个体倾向于时尚和攀比消费观.结论:不同性别、年级和城市的中学生在消费价值观三因素上均有显著差异;价值观对消费价值观有预测作用.
作者:孙琦;郑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14名大学生进行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情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试.结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也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仅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仅与主观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男女生在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上差异显著,在应对方式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年级在社会支持上差异显著,而在主观幸福感以及应对方式上差异不显著.结论: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作者:张建人;黄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状况及其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和卡特尔16PF对21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受试学生中心理虐待阳性者45人(20.83%);忽视阳性者88人(40.74%);不同性别的虐待和忽视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男生心理虐待总分均分、责骂均分、恐吓均分三项高于女生相应得分,差别具统计学意义(P<0.05);③虐待阳性组在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内向与外向、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等多项个性因素上得分低于阴性组,在怀疑性、忧虑性、适应与焦虑三项上得分高于后者(P<0.05);④受试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内向与外向、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等人格因素呈负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等个性因素呈正相关(P<0.05).结论:①受试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多见,男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发生程度较女生重;②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大学生外向乐观、开朗合群、情绪稳定等积极个性特征呈负相关,而与其多疑刚愎、抑郁自扰、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等消极个性特征呈正相关.
作者:廖英;邓云龙;潘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个体自尊、集体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自我概念量表、个体自尊量表、集体自尊量表对233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大学生的来源影响着主观幸福感,来自于城市的大学生比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体验到较高的生活满意度(P<0.01).②自我概念、个体自尊、集体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P<0.01).③自我概念、个体自尊、集体自尊对主观幸福感预测作用显著(P<0.001).结论:自我概念、个体自尊、集体自尊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预测因素.
作者:张林;徐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师生A型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方法:运用A型人格问卷与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526名高师生进行团体施测,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高师生在时间管理倾向各分量表和A型人格各分量表上的得分除时间监控观和TH因子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外,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和各个分量表得分与A型人格量表的总分和各因子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A型人格者和B型人格者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和各个分量表得分上均上的得分分别为和36.03+6.01,13.386+4.069,78.85+10.28,34.96+4.53, 152.78+17.1,34.02+5.57, 73.41+9.53,32.30+4.96,142.16+17.09,两组得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A型人格者和B型人格者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和各个分量表得分上均差异显著,A型者比B型者更加珍视时间,也更善于管理、使用时间.
作者:龚艺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暴力犯的人际关系性特点,及与普通少年的区别.方法: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评定是否成瘾,比较成瘾者、少年暴力犯及普通少年在《中国人人格评定量表》人际关系性上的得分.结果:协方差分析发现:年龄的主效应边缘显著(F(5,329)=2.20,P=0.054),而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10,620)=5.02,P<0.001).进一步分解发现:三个组在人情取向维度上主效应不显著(F(2,313)=0.58,P=0.56),在面子(F(2,313)=12.52,P<0.001)、灵活性(F(2,313)=10.85,P<0.001)、防御性(F(2,313)=9.92,P<0.001)上,主效应显著.同时,在这三个维度上,暴力犯和网络成瘾者之间无差异(均值差为-0.03-0.01,P>0.05),但在面子、防御性上,得分显著高于正常青少年(均值差为0.11-0.13,P<0.001),在灵活性上,得分显著低于正常青少年(均值差分别为0.08,P<0.01和0.12,P<0.001).结论:少年暴力犯和网络成瘾少年在人际关系上具有相似的特点,比正常少年更加爱面子和更强的防御性,但更缺乏灵活性.
作者:曹慧;张建新;关梅林;崔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考察PANAS-X总维度量表在中国人群中的因素结构.方法:对1163名大学生被试施测PANAS-X总维度量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该量表的因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两维度相关为自由估计的标准测量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良好,所有项目在对应维度上的完全标准化载荷均在0.45以上;两维度相关为0的独立模型与标准测量模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两维度的相关在男性样本中为-0.01(P>0.05),在女性样本中为-0.06(P>0.05),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ANAS-X总维度量表在中国人群中测量到了两个完全独立的维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性别并不会影响两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作者:王力;李中权;柳恒超;杜卫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初中生学业自我妨碍现状和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与自尊、成就目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自我妨碍量表、自尊量表以及四分成就目标定向量表调查重点初中与非重点初中252名学生.结果:①男女生的自我妨碍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多地使用自我妨碍.②非重点初中学生比重点初中学生更多地使用自我妨碍.③初中生的自我妨碍与自尊、掌握趋近目标呈显著负相关,与成绩回避目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初中生自我妨碍与自尊、成就目标存在一定的关联.
作者:申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并探讨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医学应对问卷、抑郁自评量表为主要工具分别对10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抑郁的发生率为51.9%;乳腺癌患者中高中以上文化者的应对方式屈服分高于初中以下文化者(P<0.01);自费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抑郁分值高于享受医保者,且多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P<0.01);乳腺癌患者应对方式回避和屈服分值与抑郁情绪之间显著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且抑郁情绪与其文化程度、就医经济状况和应对方式有关.
作者:蒋丽红;刘西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对中国少年智力量表(CISJ)进行信度分析.方法:采用分半相关、Alpha系数和复测相关等方法对CISJ常模样本资料作统计分析.结果:①分半信度:各分测验及言语、操作和总量表的分半相关系数在0.39~0.92之间,其中各常模年龄组样本,城镇为0.39~0.91、农村为0.42~0.92,而城镇总样本、农村总样本和全体样本则分别为0.57~0.88、0.63~0.90和0.61~0.89.②Alpha系数分析:除4个系数偏低(0.29~0.39)外,其余都比较高,在0.41~0.84之间,0.50以上的达到95%.③复测信度:各分测验及言语、操作、智力因素量表分数和智商的相关系数在0.47~0.85之间;除数字背诵分测验为0.47外,其余均在0.69以上.结论:CISJ具有较高的内部稳定性和复测一致性,是信度比较理想的智力量表.
作者:张新凯;赵介城;虞一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编制符合中国文化特点并适用于情绪障碍者的非理性信念量表.方法:采用逻辑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法初步编制了非理性信念量表,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的检验.被试共260名,其中焦虑或抑郁障碍及二者共病者230名,正常被试30名.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三个因子: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绝对化要求.条目与分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05~0.793,条目与总量表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354~0.653.分量表与总量表间的相关为0.728~0.877,分量表间的相关系数为0.414~0.525.总量表的标准Cronbach α系数为0.874,分量表的标准Cronbach α系数为0.725~0.812.总量表的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870,分量表的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分别为0.626~0.870.总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是0.848,各分量表重测相关系数为0.700~0.818.结论:非理性信念量表信度、效度检验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在临床工作中试用.
作者:杨清艳;李占江;姜长青;徐子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对自我肯定的影响.方法:用GHO-自我肯定量表(GHO-S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372名大学生施测.结果:自我肯定不存在性别、年级、专业差异;内控性、机遇、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自我肯定具有直接影响,内控性可以通过主观支持间接影响自我肯定,机遇可以通过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间接影响自我肯定.结论:不同的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的自我肯定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作者:洪冬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集体自尊、个体自尊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方法:对800名大学新生施测集体自尊、个体自尊、抑郁、焦虑量表.结果:①大学新生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21.6%,中度抑郁的检出率为5.9%,高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6%;焦虑标准分平均值为42,众数为36.②个体自尊、私密性集体自尊、公众性集体自尊对抑郁的预测效果显著(P<0.05);个体自尊、私密性集体自尊对焦虑的预测效果显著(P<0.01).结论:集体自尊、个体自尊能够有效的预测大学新生的抑郁和焦虑,在对抑郁和焦虑进行干预时应充分考虑个体自尊和集体自尊两方面的作用.
作者:薛松;李永鑫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父母阴性惩罚与儿童自我概念、社会行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式.方法:运用问卷法,对612名北京市中小学生及其父母分别进行了父母阴性惩罚、儿童自我概念及儿童社会行为的问卷测试.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除了直接途径之外,父母阴性惩罚这一变量还可通过儿童自我概念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地对儿童的社会行为产生诸多负面效果.结论:自我概念在父母阴性惩罚与儿童社会行为表现之间具有中介效应.
作者:王燕;张韫;徐倩;陈姗姗;刘俊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健康状况问卷(SF-36),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60例强迫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除外生理健康和疼痛,强迫症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其它各维度均低于中国常模(P<0.001);强迫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分、强迫症严重程度分、强迫思维分与SF-36各维度均相关(P<0.05,或P<0.01);而强迫行为仅与SF-36中的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精力四个维度相关;就业状况与生理职能相关;合并躯体疾病的患者在一般健康、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维度得分更低,合并其它精神障碍的患者在疼痛、一般健康、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维度得分更低.结论: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强迫的严重程度,尤其是强迫思维、同时是否合并其它躯体和精神障碍及就业状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刘力;秦晓霞;刘盈;毕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五人格因素与企业职工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MBI-GS)与大五人格问卷调查了506名某企业职工.结果: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大五人格因素所解释的工作倦怠的方差变异量,在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职业效能三个维度分别为28%、24%和17%.具体而言,宜人性是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职业效能的有效预测因子;责任感是玩世不恭和职业效能的有效预测因子;情绪稳定性是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的有效预测因子;而外向性和开放性两个维度对工作倦怠的预测作用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大五人格因素能够有效预测企业职工的工作倦怠.
作者:曾垂凯;时勘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韩两国大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自我效能及两者相关程度的差异.方法:以282名中韩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为评定工具.结果:①中韩大学生在父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父母亲偏爱、父亲拒绝与否认上存在显著差异.②中韩大学生自我效能没有显著差异.③在两国,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与大学生自我效能均呈显著正相关;父亲拒绝与否认、父亲惩罚与严厉均与大学生自我效能呈显著负相关.在中国,母亲偏爱、父亲的过度保护与大学生自我效能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偏爱、母亲惩罚与严厉与大学生自我效能呈显著负相关;而在韩国则是父亲过度保护与大学生自我效能呈显著负相关.④中韩两国父亲过度保护与大学生自我效能的相关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中韩大学生在父母养育方式及其与自我效能的相关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均提示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自我效能显著相关.
作者:马伟娜;秦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虽然共情概念出现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但共情的概念仍是该领域学者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该文介绍西方学者有代表性的共情概念及其演变,分析该领域学者对共情的本质、共情中认知和情感成分关系的不同理解.
作者:陈晶;史占彪;张建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认知风格与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2×2两因素混合设计.结果:①无论场独立组还是场依存组,其情绪得分在失败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失败后有明显更多的抑郁和焦虑.②失败前,两组的情绪得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失败后,两组的情绪得分差异显著(P<0.05),场依存组比场独立组有明显更多的抑郁和焦虑.③对于抑郁,认知风格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对于焦虑,认知风格的主效应显著(P<0.05).④对于抑郁,情绪测量时间的主效应极其显著(P<0.001);对于焦虑,情绪测量时间的主效应也显著(P<0.05).⑤认知风格与情绪测量时间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P<0.01).结论:认知风格与状态情绪密切相关,但与特质情绪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作者:袭开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考察大、中学生对文化维度的知觉的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用Trandis编制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量表(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Scale)对1760名大、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大、中学生对文化维度的知觉存在年龄效应;随着年龄增加,对集体主义维度的知觉从42.05%下降到27.40%,而对个人主义维度的知觉从5.01%上升到18.58%;水平维度的知觉从47.06%下降到40.71%;垂直维度的知觉从4.14%上升到6.19%.结论:大、中学生对文化维度的知觉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维度,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有轻微的波动.
作者:黄任之;刘明矾;姚树桥;John R.Z. Abela;Randy P.Auerbach;XI Tong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