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

苏磊

关键词:糖尿病足, 中西医结合, 糖尿病患者, 治疗, 皮肤慢性溃疡, 截肢患者, 坏疽, 慢性并发症, 足部溃疡, 严重感染, 数据统计, 生命历程, 生活质量, 皮肤颜色, 临床表现, 以上是, 间歇性, 发病率, 足底, 致死
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是因为足部溃疡加剧而形成深部的感染或坏疽,终迫不得已截肢,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全世界大约1.6亿糖尿病患者中,有15%的患者在生命历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坏疽或者溃疡。每年的截肢患者中有1/2以上是糖尿病足患者,其发病率国外约5.8%~6.3%,国内数据统计较低,约0.9%~1.7%[1]。糖尿病足的常见临床表现为下肢皮肤的逐渐变薄,皮肤颜色苍白,患者自觉足底麻木、发凉,严重者伴有间歇性跛行、夜间静息痛、皮肤慢性溃疡甚至坏疽等。糖尿病足诊断相对容易,但是治疗相当困难,治疗不及时,往往导致截肢,治疗不及时因严重感染而终死亡,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急腹症与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

    目的:讨论鉴别诊断妇科急腹症与急性阑尾炎的方法。方法:介绍临床妇科常见急腹症的主要症状和对应的诊断要点。结果:妇科急腹症和急性阑尾炎容易误诊。结论:妇科急腹症与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应得到重视,以免误诊。

    作者:王云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出现皮疹的护理

    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TKI)是新一代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其包括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罗凯),这类药物不仅能加特异性作用于肿瘤细胞,还降低了对正常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少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有新的选择。这类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治疗的同时进行有效的皮肤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病情,甚至延长生存期。

    作者:郑妙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诊断方法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COPD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均展开全面检查,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展开全面检查予以有效诊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濮明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的小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儿中,选取400例患儿,将其按照年龄分为 A ,B ,C和D组,每组100例。 A 组为新生儿,B组为1个月-2岁,C组为3-6岁,D组为7-12岁。再根据静脉穿刺方式将每组患儿随机分为2组,静脉留置针组及传统头皮针组,每组各50例,对比2组患儿在穿刺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静脉留置针组及传统头皮针组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B组,C组,A 组和D组。A 组与B组患儿,A 组与C组患儿,B组与C 组患儿,B组与D组患儿及C组与D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 组和D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和D组患儿中,2种不同的静脉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较大,静脉留置针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于传统头皮针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不同,静脉留置针相较传统头皮针,可有效较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在1个月-2岁患儿及3-6岁患儿中,效果不明显。

    作者:熊吴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动脉血气剩余血用于危重患者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动脉血气剩余血在危重病患生化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危重患者共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静脉血生化检验方法,观察组采取动脉血、剩余血生化检验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以及患者失血量情况。结果:TBIL、TBA、LDH、AST 、ALB、HBDH、GLU 生化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P、ALT 、DBIL 及 AKP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平均相对偏移值在实验室允许误差内。观察组利用2.4毫升动脉血就能完成血气分析以及20项生化检验,而对照组完成检验需要9毫升左右的血液。结论:动脉血气剩余血不仅可以完成生化检验且检验结果准确性高,而且能减少患者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作者:郑嫦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行胆囊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我院自2005年8月-2007年8月行胆囊切除术病人共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36-80岁,伴高血压的病人8例,糖尿病的病人9例,同时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人6例,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发生感染。下面把行胆囊切除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介绍一下。

    作者:王丽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普外治疗心血管患者时麻醉方法的选择

    目的:为了探究临床普外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应采用何种麻醉方法,完善临床治疗方法和麻醉方法。方法:根据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所收治的1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根据患者麻醉方式以及治疗结果确定麻醉效果。结果:180例患者中全身麻醉占45.56%,局部麻醉占36.67%,胸外膜麻醉占11.67%,神经阻滞麻醉占5%,麻醉总有效率为100%。16例患者于麻醉后延迟苏醒,22例心律过快,30例心律失常,无后遗症,全部患者于围术期无因麻醉而产生的应激反应和术中风险,无死亡案例。另外诊断过程中对麻醉方式选择的准确性在90%以上。结论:行不同方式麻醉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较为重要的内容,选择正确合理的麻醉方式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预后,适量使用麻醉药物可改善延迟苏醒,所以提高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麻醉方式的选择对治疗有决定性意义。

    作者:冯勇;杨立东;赵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AMI 患者溶栓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与护理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发病机制,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处于心脏缺血状态的患者在恢复血流灌注过程中发生的心律失常。医护人员严密监护心电变化,积极预防与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对症治疗,保护好患者的心脏功能;积极改善患者血液供应,对症处理;对症用药,确保提高患者溶栓治愈率。本文入选的60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律失常发病率42%,多发生在胸痛缓解、S T 段下移之后持续2-120min。其中,AIVR发病率占12.1%,BHS发病率占11.5%,新出现室早或室早增多发病率占9.8%,室颤发病率占5.3%。入选的60例患者,经过临床救治均康复出院。

    作者:侯吉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艾灸对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观察

    目的:探讨和研究艾灸对肛裂后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肛裂患者3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均行肛裂术治疗,治疗之后,治疗组艾灸创面后应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对照组单纯应用凡士林纱条填塞,2周后观察两组肛裂愈合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2.1±3.1d ,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15.9±4.28d ,治疗组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对肛裂后创面愈合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乔海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采用利巴韦林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取200例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基础对症治疗,实验组接受利巴韦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症状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利巴韦林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药物,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其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铜仁市城镇人口正常人群6000例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究铜仁市城镇人口正常人群的骨密度(BMD)情况,并讨论BMD的分布规律及铜仁市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方法:BMD 测试方法采用法国Osteospace超声骨密度仪,将所有参测者按年龄和性别分为7段,采用峰值BMD 减去2.5SD 为判断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 SOS 指标上,女性与男性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性的跟骨超声速率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而同年龄段两性之间,女性跟骨超声速率均比男性低。在骨质疏松发病率方面,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比男性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次研究通过铜仁市6000例正常人群调查,得到骨质疏松的预防重点对象是女性群体,但是老年群体男性的骨质疏松症也同样不可忽略,需加强预防和防护。

    作者:张劢;晏兴凤;向静;朱继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V SD 负压吸引治疗上肢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 VSD负压吸引技术治疗上肢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9月~2013年9月30例上肢严重软组织损伤病例,应用 VSD负压封闭吸引技术治疗创面,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细心的护理。结果:30例应用 VSD吸引技术治疗的患者创面愈合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后维持有效的负压吸引,严密的护理观察,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积极的营养支持是护理的关键环节。

    作者:林少玲;李小金;柯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社区运动

    根据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及时予以有效的心理护理,指导合适的社区运动,有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愉快渡过晚年生活。

    作者:范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伤椎置钉 GSS 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GSS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5例行伤椎置钉GSS系统治疗的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Cobb角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除2例A 级患者外,其余患者术后脊髓神经损伤均有1-3级恢复,且本组患者均无术后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发生。结论:给予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伤椎置钉 GSS 系统治疗可取得良好的复位效果,且术后稳定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立钊;李奇志;张尚普;张景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中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目的:探索基层中医院药房的规范化管理方法。方法: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基层中医院药房存在的问题。结果:目前我国药房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缺少管理文件、设备落后等,这些问题可通过一定的手段加以解决,使得医院药房管理更为规范化。结论:构建医院药房服务体系,增加医院软、硬件的投资,建立规范的药房管理体系,方能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实现医院药房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伍立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脐带绕颈三周并脐带真结一个致死胎1例

    妊娠20周后胎儿在子宫内死亡,称为死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医疗水平的提高,围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胎死宫内仍有发生,其原因包括妊娠合并症、胎盘及脐带因素、胎儿因素等。现报道脐带绕颈三周并脐带真结一个致死胎1例。

    作者:申宇;王菲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踝部骨折采用小夹板外固定配合踝套牵引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踝部骨折利用小夹板外固定配合踝套牵引方法进行治疗所取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踝部骨折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数量为45例,将这两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利用小夹板外固定配合踝套牵引方法来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利用小腿 U 型石膏托外固定方法来进行治疗。在完成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结束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踝部骨折利用小夹板外固定配合踝套牵引方法来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高,能够使患者踝关节功能得到尽快恢复,是临床上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可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冉小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效果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效果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5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25例,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在溶栓前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15天为一个疗程,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溶栓效果以及心功能指标(B N P、心脏彩超、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射血分数等)情况。结果:通过观察统计分析得知,两组患者在溶栓成功率、左室舒张末内径以及射血分数等方面的提高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在 BNP峰值以及下降情况方面有明显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见,参麦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连续应用不仅能提高溶栓成功率,而且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在临床治疗和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丽霞;王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卵巢囊肿手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实施开腹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做进一步指导。结果:经开腹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被治愈,治愈率达100%。手术时间(217.23±64.52)min ,术中出血量(489.75±94.83)mL ,肛门排气时间平均(70.25±5.56)h ,下床活动时间平均(19.83±6.39)h ,住院时间平均(28.86±2.17)d。经临床治疗,所有患者的泌尿道症状及神经功能失调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且性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发生率为13.75%,其中发热4例,切口疝2例,尿潴留1例,切口2次缝合1例,淋巴囊肿1例。结论: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囊肿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徒手腹部加压术在第二产程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徒手腹部加压术在第二产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行阴道助产以及徒手腹部加压术的产妇各55例,按生产时间分别设为 A、B两组,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会阴Ⅱ°及以上裂伤3例,母婴损伤率为5.5%,B组会阴Ⅱ°及以上裂伤8例,婴儿头皮血肿6例,婴儿颅内出血4例,母婴损伤率为32.7%。两组对比,两组对比B组母婴损伤率更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结论:徒手腹部加压术可有效缩短第二产程,降低对母婴的损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龙胜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