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市怀柔区妇幼保健院2009-2013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田兴军

关键词:妇幼保健院, 传染病, 疫情, 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近五年医院传染病报告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 Excel 软件对传染病报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09-2013年医院共报告传染病14种3348例,包括乙类传染病574例,丙类传染病2508例,其它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266例。报告病种前5位分别是其它感染性腹泻、手足口、菌痢、水痘、梅毒。上述病种报告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5.8%。结论: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及性病是医院主要报告病种,医院应加强肠道、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加大对性病防控宣教工作。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对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之后,护理干预对于患者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护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前来我院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易发因素进行分析并互相比较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患者DV T 形成发生率为2.70%,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43.7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易发因素的各项数据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在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易发因素和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蕊;张丽美;周颖;顾顺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康复期的护理效果观察

    通过查询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术能力和临床经验,结合病人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制定适合患者个体的康复期护理计划,并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102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了康复期护理。对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实施循证护理,不仅丰富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打破了护理人员固有的护理、思维模式,而且科学实用的护理模式使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从而进一步体现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和护理学的专业价值。

    作者:张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食管型颈椎病65例临床放射诊断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食管型颈椎病的临床放射诊断疗效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诊治的食管型颈椎病患者65例,分别予以食管吞钡的放射诊断、食管的内窥镜和颈椎C T 等检查方案,分析患者检测效果情况。结果:65例患者颈椎体前缘均存在程度不同骨质增生,并且形态存在区别;其中颈椎6发生52例次,颈椎5发生58例次,颈椎4发生20例次,颈椎3发生16例次;同患者可存在多处形成椎体骨赘,颈椎前缘的骨赘高度为5-6.9mm为5例次,高度6-9.9mm为13例次,高度10-12.9mm 为24例次,高度为13-14.9mm 为13例次,高度大于15mm为12例次。食管吞钡的放射诊断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程度高。结论:针对食管型颈椎病患者予以食管吞钡的放射诊断,方法简单且安全有效,费用花费较少,没有痛苦,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作者:谢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胃溃疡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对比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为医师用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0例,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埃索美拉唑,对照组患者40例,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接受埃索美拉唑治疗的40例患者治疗3周后治疗总有效100%,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接受受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接受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患者治疗症状总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埃索美拉唑应用于胃溃疡的治疗中疗效更为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临床胃溃疡治疗中有着极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6例创伤性膈疝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至2013年间收治的6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3例,开放性损伤3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治愈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创伤性膈疝应及时诊断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吴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泌尿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对照组74例采用排石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7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结石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向华;张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小儿手足口病45例整体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将90例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入院72小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入院72小时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作者:丁兆玲;李召森;王均林;王淑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探讨乙胺碘呋酮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乙胺碘呋酮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90例心肌病合并新功能不全患者,在基础治疗手段相同、进行严密指数监控的前提下平均分为照常组和治疗组,对治疗组患者加之乙胺碘呋酮进行联合治疗,在对数据进行严格统计和分析以后,得出结果。结果:经过严密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结果,90例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在接受乙胺碘呋酮治疗以后,共有80例患者有所疗效,占总人数的88.88%。结论:乙胺碘呋酮治疗能够有效治疗心功能不全疾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苦。

    作者:陈桂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双J管内引流在上尿路手术中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和分析双J管内引流在上尿路手术的效果分析,并探究并发症和置留时间。方法:从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尿路手术患者中随机的抽取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了双J管内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置管时间1-24个月。结果:在筛选的120例研究对象中其中感染率为5.83%,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8%,住院时间平均为10.32±1.12d ;通过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结论:针对尿路手术患者采用双J管内引流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操作较为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志鸿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皮肾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目的: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手术后结石总体清除率为78.8%,术中大出血改开放手术3例、术后迟发性出血5例、3例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行肾动脉栓塞术后止血、1例肾动脉栓塞术后出血不能控制、行患肾切除术。1例输尿管支架管脱落,经输尿管镜下重新放置,术后4周顺利拔管。其他病例都顺利完成并无异常。结论: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虽然是微创手术,由于手术操作和经验的因素,出现并发症应引起高度重视。所以要提高手术技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当并发症不可避免时,应及时处理,必要时行手术防止症状进一步恶化。

    作者:花应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论罗哌卡因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肩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肩痛的临床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全麻下施行妇科的腹腔镜手术患者224例,分为两组,每组112例,对照组不予其他处理,研究组在手术开始之前予以腹膜内的罗哌卡因的灌洗治疗,对两组患者肩部疼痛的发生情况、VAS 评分情况、镇痛需求与恶心呕吐的情况、局麻药的毒性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肩部疼痛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后2h、4h、8h、12h、24hVAS 的评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后48h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镇痛需求率为2.68%,低于对照组1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后6h之内恶心呕吐的评分为(0.46±0.84)分,同对照组(0.36±0.7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没有局麻药的毒性反应情况发生,发生率均为0%。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肩痛患者的治疗中,罗哌卡因的灌洗治疗具有更佳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作者:吴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 CT 在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 在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检或穿刺活检及临床治疗后确诊的17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 T 资料。结果:17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脾囊肿6例(1例伴感染),脾脓肿4例,转移瘤3例,脾血管瘤3例,脾结核1例。结论:多层螺旋CT 在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合临床对绝大多数病变能做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作者:周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对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肖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在早产预测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索分析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检测在早产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来我院就诊的40例先兆早产孕妇的阴道分泌物中的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并对这些孕妇的妊娠结果进行追踪。结果:来我院就诊的40例具有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中,胎儿纤维连接蛋白阳性者22例,阴性者18例,阳性率为55%,胎儿纤维连接蛋白阳性的先兆早产孕妇中早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在早产预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琼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纵膈炎6例的护理体会

    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的感染性疾病,该病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危重,临床上也比较容易误诊,感染灶往往可以沿着颈深筋膜间隙下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纵隔炎、纵膈脓肿及心包炎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我科自2010年至2013年共收治6例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纵膈炎6例病人,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姜娅;王天祝;陈亚娟;李艳;范希君;陈玮;陈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挑刺按摩配合中药调理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寻常痤疮患者采用挑刺按摩配合中药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60例寻常痤疮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调理治疗,而研究组采用挑刺按摩配合中药调理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75/80),对照组则为75.00%(60/8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寻常痤疮患者,采用挑刺按摩配合中药调理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曾建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有效提升专家门诊优质服务的举措

    专家门诊作为医院整体形象和品牌的主要窗口之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因此,加强专家门诊的科学管理,采取提升专家门诊优质服务的举措十分重要。

    作者:蔡佳佳;刘爱忠;刘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普外治疗心血管患者时麻醉方法的选择

    目的:为了探究临床普外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应采用何种麻醉方法,完善临床治疗方法和麻醉方法。方法:根据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所收治的1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根据患者麻醉方式以及治疗结果确定麻醉效果。结果:180例患者中全身麻醉占45.56%,局部麻醉占36.67%,胸外膜麻醉占11.67%,神经阻滞麻醉占5%,麻醉总有效率为100%。16例患者于麻醉后延迟苏醒,22例心律过快,30例心律失常,无后遗症,全部患者于围术期无因麻醉而产生的应激反应和术中风险,无死亡案例。另外诊断过程中对麻醉方式选择的准确性在90%以上。结论:行不同方式麻醉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较为重要的内容,选择正确合理的麻醉方式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预后,适量使用麻醉药物可改善延迟苏醒,所以提高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麻醉方式的选择对治疗有决定性意义。

    作者:冯勇;杨立东;赵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初产妇出现头位难产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研究

    目的:探讨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方法:资料选自2009年2月-2010年2月在本院门诊为头位难产的初产妇98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的98例正常分娩的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表现以及分析头位难产的原因。结果:研究组产程延长、宫颈水肿、胎膜早破及宫缩乏力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98例头位难产的初产妇中,胎头位置异常的产妇有74例,占75.51%,其他24例宫缩乏力,占24.49%。结论:初产妇出现头位难产的主要因素是胎头位置异常,通过尽早识别难产征象及预防,出现头位难产实行合理的处理措施,可有效的促使顺利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从而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石广秀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分析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治疗的80例幽门螺杆菌杆菌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夹取活检组织进行幽门螺旋杆菌培养和药敏鉴定。结果:80例均培养出HP,左氧氟沙星和呋喃唑酮均敏感,无耐药现象,庆大霉素耐药5例,耐药率为6.25%,克拉霉素耐药27例,耐药率为33.75%,阿莫西林耐药37例,耐药率为46.25%,甲硝唑耐药64例,耐药率为80.0%。结论:幽门螺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呋喃唑酮较为敏感,对甲硝唑耐药率高,其次是阿莫西林耐药、克拉霉素和庆大霉素。

    作者:梁李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