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康;张曦;赵佑山
本研究探讨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CA)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以不同浓度的桂皮醛作用于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和骨髓CML原代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表达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K562细胞CrkL磷酸化水平和C-MYC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桂皮醛可诱导K562和骨髓CML原代细胞凋亡.在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BCR-ABL融合基因mRNA的表达、CrkL蛋白磷酸化及C-MYC蛋白表达均明显受抑.结论:桂皮醛体外诱导CML细胞凋亡,其机制与BCR-ABL融合基因表达和功能受抑有关.
作者:刘黎琼;刘泽林;王欣;崔海燕;金梦迪;王淡瑜;黄士昂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s2 O3)诱导NB4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及环氧合酶-2的表达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显微镜、DNA电泳等观察As2O3诱导NB4细胞凋亡过程中NB4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NB4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改变,Western blot分析环氧合酶-2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经2μmol/L As2O3处理NB4细胞48小时后,荧光显微镜显示NB4细胞出现核致密浓染、染色质固缩及片断化断裂,甚至呈碎片状;提取DNA进行琼脂糖电泳显示典型DNA Ladder现象.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NB4细胞经3μmol/L As2O3处理48小时后细胞凋亡率为33.34%,As2O3浓度越高,NB4细胞凋亡率越高;以0.5、1、2、4及8μmol/L As2O3分别处理MB4细胞48小时后,线粒体膜电位分剐下降12.8%、21.6%、66.9%、83.7%和83.8%;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环氧合酶-2在实验组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As2O3浓度的升高,环氧合酶-2的表达逐渐降低,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As2O3能够有效诱导NB4细胞凋亡,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量效关系;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与As2O3诱导的NB4细胞凋亡有关;环氧合酶-2可能参与了As2O3诱导的NB4细胞凋亡过程.
作者:秦大兵;陈洁平;王升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研究旨在观察COAEP化疗后选择不同时机使用G-CSF对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产率的影响.选择39例恶性淋巴瘤(NHL和HD)或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接受相同的动员化疗方案(COAEP),包括CTX 400 mg/m2d1,VLB 2 mg/m2d1,Ara-C 60 mg/m2×d1-5,VP-16 60 mg/m2×d1-5,prednisone40 mg/m2×d1-5.历史对照组(12例)在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降至低点首次回升时使用G-CSF(filgrastim).试验组(27例)在外周血白细胞稳定回升(白细胞在首次回升后仍会出现波动2-3天)时使用G-CSF.G-CSF以5μg/kg每天1次皮下注射直至后1次PBSC采集前.2组患者开始使用G-CSF后每日进行血常规检查,当白细胞总数大于10.0×109/L,单个核细胞(MNC)大于1.0×109/L时使用COBE血细胞分离机,以自动干细胞分离程序采集PBSC.结果表明,2组病例都使用了烷化剂(累积剂量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获得26.4×106/kg CD34+细胞,显著高于历史对照组3.1×106/kg CD34+细胞(p=0.0031).结论:化疗后选择恰当的时机使用G-CSF能显著提高移植物中CD34+细胞含量.
作者:徐黎;常春康;干蔚瑾;苏基滢;张曦;吴凌云;宋陆茜;贺琪;周立宇;肖超;刘宏;李晓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是2001年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新分类中的一种独立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几乎所有的MCL都有t(11;14)(q13;q32)易位,此易位使11q13上的BCL-1癌基因(cyclin D1)与14q32上的IgH基因重排,导致cyclin D1过度表达,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而使G1期缩短.MCL临床病程和转归呈异质性,许多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可影响其预后,其中P53基因的异常与MCL的病程及转归密切相关.本文就P53基因的缺失、突变与MCL的关系,P53异常患者的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周立涛;朱家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研究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周期、凋亡及各细胞亚群增殖、分化的影响.6 Gy照射BALB/c小鼠制造中重度急性辐射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重组人G-CSF治疗组[rhG-CSF 100μg/(kg·d)×14天].用PI法检测照后72小时内胸腺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后7至28天不同时间点胸腺CD4- CD8-细胞4阶段及C134+ CD8+、CD8+ C134-、CD8- CD4+细胞比例.结果显示.G-CSF在照后6小时即可使胸腺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G-CSF组vs对照组为(82.0±5.O)%vs(75.9±2.8)%(p<0.05),S期下降G-CSF组vs对照组为(10.2±4.8)%vs(15.7±2.3)%(p<0.05),但对G2/M期细胞比例影响不大.胸腺细胞受照后6小时即出现明显调亡,12小时达高峰.G-CSF组在照后6小时及12小时胸腺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5±2.4)%、(15.5±3.3)%,对照组则分别为(16.5±2.2)%、(22.6±0.7)%,两时间点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胸腺CD4- CD8-(double negative,DN)细胞成熟分4个阶段(DN1-4),G-CSF组照后7天DN1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照后21天DN3、DN4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G-CSF 可促进DN1细胞增殖,并使其向DN3、DN4阶段分化.G-CSF对胸腺CD4+ CD8+细胞的影响主要在于减轻其恢复过程中的二次下降的程度,使其在照后28天接近正常,并明显高于对照组[(71.0±6.3)%vs(25.5±6.3)%](p<0.05).结论:G-CSF可调节急性辐射损伤胸腺细胞周期,减少胸腺细胞凋亡,促进胸腺CD4- CD8-及CD4+CD8+细胞增殖、分化,加快急性辐射损伤后中枢免疫恢复.
作者:赵红霞;郭梅;刘铁强;艾辉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研究旨在检测geminin和cdtl在初诊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外周血或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探讨其在A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YBR-RT-PCR)技术,检测初诊AL患者外周血或骨髓细胞geminin和cdtl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13例ALL初诊患者外周血中有10例孪蛋白(geminin)和cdtl 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6.92%;14例AML初诊患者外周血中有9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4.29%;而正常对照组中无阳性表达(0/10).ALL和AML初诊患者骨髓细胞中geminin和cdtl mRNA表达(ALL:108.06±67.34,52.37±35.16;AML;62.66±58.69,26.68±22.29)均高于对照组(11.81±2.83,7.32±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4例初诊AL患者骨髓细胞中geminin和cdtl mRNA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r=0.55,p<0.01).结论:geminin与cdtl在初诊AL患者中表达增高,且两者在AL骨髓细胞呈正相关,其过度表达可能在AL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科花;李广伦;刘竹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研究主要探讨低氧微环境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分化的影响及钠氢交换蛋白1(NHE1)在该过程中的作用.利用低氧模拟物CoCl2或于低氧(2%O2、5%CO2和93%N2)环境中培养K562细胞,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pH值(intracellular pH,pH;),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实时定量RT-PCR检测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APK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氧培养的K562细胞表现出成熟相关的形态学改变,并伴随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的mRNA水平上调;特异性NHE1抑制剂Cariporide 预处理能够促进低氧诱导的K562细胞分化,Cariporide处理后K562细胞的P38和ERK5蛋白激酶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强.结论:低氧及低氧模拟物能够诱导K562细胞系分化,抑制NHE1活性协同促进低氧诱导的K562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细胞内MAPK蛋白激酶磷酸化水平促进分化.
作者:金薇娜;王建;常国强;蔺亚妮;王立洪;李华文;高伟;李庆华;庞天翔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研究旨在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PS-341)对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诱导的K562白血病耐药细胞株ERK、YNK及P38表达的影响,探讨硼替佐米逆转耐药的分子机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进行耐药细胞株和硼替佐米细胞毒性的判定.以100 nmol/L DNR单用或联合应用1及10 nmol/L PS-341作用于K562耐药细胞株36小时,检测各组ERK、INK及P38的表达情况,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与DNR组相比,PS-341联合DNR可抑制ERK和P38的表达,增加JNK的表达(p<0.05).结论:PS-341可显著抑制K562耐药细胞株ERK和P38的表达,增加JNK的表达;PS-341通过MAPK途径逆转细胞耐药,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付倍蓓;范莹;郝良纯;廖爱军;刘卓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AMD3100(Plerixafor)是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受体CXCR4的阻断剂,能通过竞争与CXCR4的结合位点,有效阻断SDF-1结合CXCR4,从而阻断SDF-1/CXCR4轴的生理功能.SDF-1/CXCR4轴在介入干细胞动员、迁移、归巢、免疫调节、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胚胎发育、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定植等都起到重要作用.AMD3100能够快速有效动员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抑制某些炎症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进展.因此,对AMD3100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从造血微环境等方面阐述肿瘤的发病机制,为临床上安全有效的动员造血干细胞,用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并能够为某些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本文对AMD3100生物作用基础及其应用研究等方面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综述.
作者:常春康;张曦;赵佑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研究旨在通过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使 NB4 细胞稳定过表达hβc基因,观察过表达hβc基因的NB4细胞在IL-3或GM-CSF作用下分化行为的改变,探讨hβc基因与NB4细胞分化之间的关系.以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携带hβc基因ORF的克隆质粒为模板,用带PmeI和BstBI酶切位点的引物PCR获得目的基因,酶切PCR产物,定向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RRLSIN.ePPT.PGK/IRES/GFP.WPRE,构建含hβc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其正确性,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与包装质粒一起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培养液上清,感染NB4细胞.用Western blot鉴定目的基因在NB4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转染空载体慢病毒的NB4细胞(简称NB4-blank细胞)为对照,观察过表达hβc基因的NB4细胞(简称NB4-hβc细胞)在IL-3、GM-CSF、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下分化行为的改变.结果表明:含有hβc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能高效转染NB4细胞,并使NB4细胞稳定过表达hβc基因.NB4-hβc细胞,在IL-3或GM-CSF作用下CD11b表达水平上调,但上调的幅度均低于ATRA作用下的上调幅度.且未观察到形态学改变.NB4一Blank细胞在IL-3或GM-CSF作用下CD11b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成功地使NB4细胞稳定过表达忸基因,IL-3或GM-CSF在一定程度上能诱导过表达hβc基因的NB4细胞向中性粒细胞分化,但不能使其完全分化成熟.
作者:杨景辉;吴勇;字友梅;李先芳;廖晓莹;陈元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研究探讨新型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SM1044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M2b细胞株Kasumi-1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还原法观察SM1044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nnexin-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P1单标记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加药处理后Kasumi-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PARP以及融合蛋白AML1-ETO的变化.结果显示:青蒿素衍生物SM1044可抑制Kasumi-1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1 μmol/L SM1044作用24小时,生长抑制率达到50%,48小时的IC50值为0.17±0.067 μmol/L;SM1044通过Caspase依赖的途径诱导Kasumi-1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细胞周期测定显示,SM1044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5 μmol/L SM1044作用24小时使Go/G1期细胞由(58.33±4.46)%上升为(71.75±2.24)%;Western blot测定显示SM1044促使凋亡相关蛋白cCaspase 3(cleaved Caspase 3)、cPARP(cleaved PARP)表达水平增加,同时融合蛋白AML1-ETO表达降低.结论:SM1044可有效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该过程与cCaspase 3、cPARP蛋白的表达上调有关.SM1044还能阻滞细胞周期,将Kasumi-1细胞阻滞在G0/G1期;同时SM1044能明显引起融合蛋白AML1-ETO的表达降低,可作为SM1044作用的胞内靶点.
作者:刘静静;费爱梅;聂瑞敏;王瑾;李英;王振义;糜坚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研究旨在探讨姜黄素(curcumin)联合硼替佐米(bortezomib)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系H92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的相关机理.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和硼替佐米单用或联合应用对H92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单用和联合用药时细胞的凋亡比率;采用RT-PCR法分析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不同处理组NF-KB P65蛋白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姜黄素和硼替佐米单用及联合应用时均可抑制H929细胞的生长,呈剂量依赖性,联合用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协同效应;联用组细胞凋亡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用组及对照组;与单用组相比,联用组cyclin D1,BCL-2基因表达下降,BAX升高.核因子NF-KB P65在单用组的胞核内的表达减弱,联合应用组NF-KB P65蛋白分布于胞浆.结论:姜黄素与硼替佐米均可抑制H929细胞的生长增殖、促进凋亡,联合应用有协同效应.抑制核因子NF-KB的转录及影响其调节凋亡相关基因可能是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小燕;白庆咸;黄高昇;赵辉;陈娟娟;杨莉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研究探讨8-溴-7-甲氧基白杨素(8-bromo-7-methoxyhysin,BrMChR)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活性与P-Akt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MTT方法检测BrMChR对K562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同浓度的白杨素(chrysin,ChR)相比,BrMChR对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凋亡诱导作用更强,并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加强;3 μmol/L BrMChR作用K562细胞12小时细胞凋亡率可达21.8%,而同浓度的ChR作用K562细胞12小时细胞凋亡率仅为3.68%.随着BrMChR浓度增加,caspase-3活性增加(p<0.05),p-Akt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BrMChR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其作用强于ChR;p-Akt可能参与了BrMChR 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
作者:肖广芬;姚晨姣;王成红;唐雪元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研究通过建立人白血病突变株细胞异种移植模型探讨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 guerin vaccine,BCG)的抗白血病作用.对8-10周龄的BALB/c裸鼠皮下接种1×107/ml人急性髓系白0细胞,于4-6天可形成皮下浸润的白血病裸鼠模型,随后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于肿瘤内接种生理盐水,实验组又分为T1组(BCG组)、T2组(灭活的BCG组).观察各组裸鼠带瘤生存情况,以及通过对肿瘤组织及多个脏器组织行石蜡切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内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HL-60细胞植入裸鼠皮下后各组裸鼠体表接种部位形成淡绿色的肿块,同时有局部转移及肝脏脾脏转移.在BCG组、灭活的BCG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坏死现象.结论:用白血病HL-60细胞建立了白血病移植裸鼠模型,有全身肿瘤转移的现象,在接种BCG后均未出现明显的结核感染情况.BCG自身对肿瘤组织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作者:王媛媛;王玲珍;孙立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研究旨在探索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1059 G/C基因多态性在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us,DVT)中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检测61例DVT患者和60例对照组CRP 1059G/C基因多态性,并统计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显示,病例组CRP 1059G/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 1059 G/C基因多态性存在一定的人种及地域差异,是否是DVT患者遗传性危险因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梅芳;杨林花;杨晓玲;张睿娟;董春霞;侯丽虹;刘秀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研究探讨免疫抑制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胞浆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初发病人和20例经免疫抑制治疗后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CD3+淋巴细胞胞浆内TNF-a/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初发组CD3+淋巴细胞胞浆内TNF-α、IFN-γ的表达率分别为(5.97±6.78)%和(15.20±11.28)%,正常对照组为(1.56±0.87)%,(1.76±0.87)%,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抑制治疗组CD3+淋巴细胞胞浆内TNF-α、IFN-γ的表达率分别(1.67±1.26)%,(4.35±4.33)%,与初发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淋巴细胞胞浆内TNF-α/IFN-γ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免疫抑制治疗可以显著下调胞浆内TNF-α/IFN-γ的表达.
作者:何淑娅;蒋能刚;曾婷婷;粟军;贾永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研究旨在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及探讨VE-cadherin蛋白在Sup-B15细胞中的表达.采用RT-PCR扩增人VE-cadherin基因并克隆至pCR-Blunt载体.将VE-cadherin DNA 片段连入慢病毒转移质粒pLB,生成重组慢病毒质粒pLB-VEC.用三质粒共转染法包装慢病毒,重组慢病毒感染Sup-B15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状态,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法鉴定V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出人VE-cadherin DNA片段并克隆至pCR-Blunt载体;亚克隆构建慢病毒载体pLB-VEC.经三质粒包装系统包装后获得高滴度慢病毒颗粒,体外可有效感染Sup-B15细胞.感染后细胞发生明显的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到VE-cadherin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携带人VE-cadherin基因的慢病毒栽体pLB-VEC,并可在Sup-B15白血病细胞株获得有效的表达.
作者:张焕新;陈翀;曾令宇;闫志凌;李振宇;徐开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研究旨在观察马钱子碱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马钱子碱对K56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应用AO/EB荧光染色、Annexin-v/PI细胞凋亡检测法、DNA-ladder 片段凝胶电泳法检测马钱子碱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马钱子碱能有效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在一定范围内,抑制率随马钱子碱浓度的增高而增高,马钱子碱浓度为400μg/ml作用72小时后对K562细胞抑制作用为明显,抑制率达94.0%;K562细胞经浓度为400μg/ml马钱子碱作用72小时后大部分细胞核染色质被EB 染成桔红色并呈固缩状或圆珠状显示为晚期凋亡的细胞形态;马钱子碱作用72小时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在马钱子碱浓度为50-400μg/ml范围内随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也逐渐上升;马钱子碱400μg/ml作用72小时后的K562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的典型梯形条带.结论:马钱子碱能有效抑制K562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并且在50-400μg/ml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王海丽;魏武;纪爱芳;申徐良;张国香;张梅香;翟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研究检测207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免疫表型,探讨其与细胞遗传学改变和临床特征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术及-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对207例儿童ALL患者骨髓进行4色免疫表型分析,用染色体R显带技术对其中的146例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207例儿童ALL患者中,11.6%为T-ALL,88.4%为B-ALL.42.5%ALL患者表达髓系抗原(MyAg),CD13是ALL中常见的MyAg(31.4%).髓系抗原阳性率在T-ALL(41.7%)与B-ALL(42.6%)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可供核型分析的146例中核型异常者84例(57.5%).MyAg+ALL与MyAg-ALL患者临床和生物学特征分析表明,MyAg+ALL组白细胞计数高(>50×109/L)的患者比例及CD34+患者比例均高于MyAg-ALL组.结论:免疫表型对ALL的诊断与分型至关重要,免疫表型与患者的异常核型改变及临床特征关系密切.
作者:佟海侠;王秋实;陆春伟;王弘;刘卓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对非霍奇金淋巴瘤而言,缺乏合适的肿瘤微环境,使人们难以在连续的细胞培养中或异种移植动物身上种植出肿瘤细胞.现今已有诸多研究阐明微环境对淋巴瘤细胞生长和生存的重要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包括淋巴瘤干细胞生活在特定的微环境中,该环境中各种非恶性辅助细胞及细胞因子对淋巴瘤的形成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预后意义.阻断淋巴瘤细胞和微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成为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新策略.本文将对肿瘤微环境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淋巴瘤微环境的细胞种类,间充质干细胞和基质细胞,T细胞亚群的辅助作用,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和免疫监测等.
作者:陈晶霞;李军民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