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栋
目的 研究分析对胃间质瘤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检查和治疗.结果 研究中46例患者获得成功治愈,4例患者中途转为开腹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所用时间为40至150分钟,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在10毫升至100毫升之间.患者术后的排气时间平均为(24.31±2.04)小时,平均于术后48小时拔管,未见术后并发症,无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 对胃间质瘤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其症状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梅孝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比较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不同肌酸磷酸激酶(CK)的患者昏迷持续时间,研究心肌酶谱是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方法 检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谱,依据肌酸磷酸激酶(CK)的数值,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CK值小于400U/L,另一组CK值大于或等于400U/L,统计两组患者昏迷持续时间,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昏迷持续时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CK值大于或等于400U/L组昏迷持续时间明显长于CK值小于400U/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的程度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李长喻;刘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指尖再植的临床治疗.方法 本组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指尖离断患者76例,均行指尖再植术,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好转,69例成活,7例失败,成活率为90.79%,8个月后进行随访,患者的成活手指的外观、感觉功能等均有所恢复.结论 在显微镜的辅助下,进行断指再植,能够提高指尖的成活率.
作者:杨晓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比较传统混合痔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与联合术式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对比.方法:将100例混合痔患者分两组进行治疗后疗效对比.结果:联合术式治疗混合痔的术后肛门部疼痛,出血,再次复发例明显低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结果:在治疗混合痔时运用联合术式治疗混合痔,可显注减少术后疼痛,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戴连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护士在进行各种操作中,会因违反操作常规、责任心不强或缺乏医疗事故预防常识而导致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重点就护士在预防医疗差错、事故中的作用与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丁秋香;孙晓平;王艳艳;沙影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临床检验中有三大常规检验,即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由于血常规能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许多重要信息,所以位居三大检验之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旦检验结果出现错误,将会导致很多疾病在初期不能被查明,甚至出现疾病的误诊,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完善制度、规范操作、提高标本质量,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对于提高检验质量来说势在必行.下文就血常规检验的意义、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以及降低影响因素的措施来加以说明,以期找到合适的途径,使血常规检验获得稳定可靠的数据.
作者:邸智勇;单桂荣;赵淑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传染病的得病几率已经大幅下降,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部分传染病仍然在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着困扰,其中,肠道传染病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种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一般主要发生在夏季,并且其症状表现为方方面面,引起肠道传染病的原因也有很多,本文就肠道传染病的控制进行简单的探讨.
作者:修国静;李东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借鉴漏诊病例的经验教训,分析胸部X线肋骨骨折漏诊原因,提高肋骨骨折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骨折漏诊病例.结论:肋骨骨折漏诊原因很多,要不断分析、总结、改进,才能减少漏诊,提高检出率.
作者:方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微创外科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度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7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观察组2各19例,三组患者在临床资料上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推拿作为治疗方法,观察组1采用臭氧微创介入椎间盘消融术作为治疗方法,观察组2采用臭氧微创介入椎间盘消融术联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对三组治疗后疗效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统计结果分析对照组总有效率63.2%,观察组1总有效率78.9%,观察组2总有效率为84.2%.讨论:臭氧微创介入椎间盘消融术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苗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70岁以上老年人的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70岁以上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对比分析这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 A组比B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短、效果好,且麻醉后无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能够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的髋关节置换术中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苟玉松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上中医护理,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提供有效的帮助.方法:选取我国近三年的50例采用中医护理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患者的临床上选取比较人性化的中医护理,与另没有采取中医护理的50例组进行比较,通过数据分析与比较,总结中医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效果.结果:50例中医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护理之后,其中有效50例,有明显护理效果的40例,无效10例,总的有效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结论:对于中医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足程度,还可以满足患者在被护理期间的身心需求,从而可以广泛进行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兰凤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一个无痛的、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肩关节.尤其对伴有骨质疏松、复杂的不稳定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仍未形成一个固定的、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治疗模式.2010年4 月至2012 年8月, 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8 例,报告如下.
作者:牛黎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分析经乳晕腔镜手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90例,其中48例行经乳晕腔镜手术(观察组),42例行开放性手术(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费用明显增高,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疤痕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乳晕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效果可靠.
作者:柳玉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脑梗死患者常常伴有情感障碍,其中焦虑、抑郁较为常见,本研究旨在观察对初发脑梗死患者进行长期系统随访,合理指导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结果发现,系统随访及合理二级预防能改善初发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焦虑抑郁患病率低于对照组,功能健康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且复发率降低.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贵玲;李伟;张红梅;王金果;韩雪;张世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精神病作为一种特殊疾病,其特点是病程长、恢复慢、易复发,所以对于长期患病的精神病患者,做好出院准备就变得极为重要,以期达到使患者长期缓解,减少复发次数,提高生活质量,顺利回归社会的终目的.本文就长期患病的精神病患者出院的注意事项做如下讨论.
作者:郅雄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对28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与相关护理措施,全部治愈出院.认为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关键在于预防,针对产后出血原因及时处理,是急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吡咯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进行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和吡咯列酮联合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包括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的血糖水平、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的总有效率和用餐2h后的血糖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的,而且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吡咯列酮治疗2型糖尿的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安全性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艳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脊柱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及给家庭带来的负担,应用自理模式为患者实施护理,以培养自护意识,提高自理能力.方法: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性选择护理模式.结果:22例病人在住院期间无并发症的发生,大限度地恢复功能,降低了致残程度.结论:应用自理模式能帮助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护理,激发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段智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应用切开、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06月收治195例肛周脓肿经行应用切开、切开挂线术治疗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中195例中50例切开挂线,145例切开全部治愈,跟踪随访几年无一例后遗肛瘘及并发症.结论 应用切开、切开挂线术能减少病人痛苦、缩短疗程、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魏连刚;王斌;冯建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液体复苏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急性反应期的液体复苏过程;观察复苏时间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情况;对比输入胶体与晶体液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A组,未输注胶体液)21例,呼吸衰竭16例,肾功不全14例,心功能不全9例,死亡5例.治疗组(B组,输注胶体液)17例,呼吸衰竭10例,肾功能不全7例,心功能不全3例,死亡2例.早期液体输入量及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期液体复苏时及时补充胶体液能减少液体输入量,缩短复苏时间,早期限制性液体输入降低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闫涛;王君艳;郭菲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