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观察

于翠平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B超, 肝纤维化, 肝活检病理, 诊断
摘要: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 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对其分别行B超和活检病理检查,而后对这两种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超检查肝回声强度与病理炎症分级、病理分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B超分级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经B超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用药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措施,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73.53%(50例)患者的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围,26.47%(18例)患者血糖未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低血糖情况,无死亡、皮肤感染及压疮的患者.结论:有效的护理对策及健康教育,不仅很好的控制了血糖情况,加强了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同时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仝永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应用

    目的: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对其应用和起到的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患儿当中抽取1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患儿分成甲组和乙组两组,每组80例.通过传统功能制护理模式对乙组进行护理,运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对甲组进行护理,对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以及各项评价指标满意率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通过相应模式的护理,在患儿家属满意度上,甲组达到了97.5%(78/80),乙组为87.5%(70/8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项评价指标满意率上,除了病室环境以及专业知识以外,甲组均显著优于乙组(P<0.05).结论:把责任制整体护理应用于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能够使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推动护理团队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普树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深静脉导管堵塞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的探讨

    目的:通过分析深静脉导管发生堵管的因素,总结护理措施,以降低深静脉导管堵管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择我院ICU科实施了深静脉导管留置的住院患者,时间2013年1月-6月60例为改进前组,;2013年7-12月60例为改进后组.分析常见的原因包括疾病因素、机械性、药物因素、以及导管本身管径细小等.结果:在临床实施护理过程中,根据病人的凝血功能和病情变化,配置不同浓度的封管液,可以使深静脉导管堵管的发生率降低.结论:合适的封管液浓度和正确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深静脉置管的使用时间.

    作者:刘婷婷;李玉华;王华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56例

    目的:应用中药口服及中药灌肠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盆腔炎.方法:对5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内服乌药败酱散,配合保留灌肠,注意营养锻炼,改善机体的抗病能力.结果: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85%以上.结论:女性盆腔炎,祖国医学很早就有记载,曾散载于中医妇科的各门类中.而慢性盆腔炎多以湿热型多见,临床常表现为月经不调,白带增多,腰骶部疼痛,疲乏无力等,B超检查常有陶氏腔积液.经过内服乌药败酱散,配合中药灌肠疗效满意.

    作者:颜久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试析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老年患者10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的治疗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功能锻炼、饮食护理等临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临床治疗护理后的HSS膝关节评分的优良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功能锻炼以及饮食护理等等临床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预后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郑会芬;王真真;任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现代电抽搐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目的:对现代电抽搐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本研究共纳入9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46例患者电抽搐治疗(分析组),另46例患者给予利培酮+氯硝西泮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分别通过PANSS(阴阳性症状量表)和TESS(副反应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8周后的兴奋因子分、PANSS总分以及TESS量表评分上均得到下降,而在下降幅度上,分析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副反应发生率上,分析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运用现代电抽搐治疗可起到显著的效果,见效快,安全无毒副作用,使临床适应证得到拓宽,并降低了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洪美宏;罗骏;杨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重症胸部外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

    目的:对重症胸部外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进行探讨,以制定有效的抢救方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 2013年12月治疗的128例重症胸部外伤患者,对重症胸部外伤患者的抢救经验进行分析.结果:128例重症胸部外伤患者中,102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进行治疗,42例患者入院直接进入手术室,在手术过程中,25例患者通过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经过我院治疗后,119例痊愈出院,占93.0%,9例死亡,死亡率是7.0%.结论:重症胸部外伤患者一进入我院就能够得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主要是因为我院各科室之间明确分工,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工作,医生之间进行重症胸部外伤诊断经验的交流,保证重症胸部外伤患者在短的时间内得到准确的诊断,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大提高了我院重症胸部外伤患者的抢救效果.

    作者:梁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焦化厂焦炉工人肺功能调查

    目的:了解焦炉工人肺功能情况,探讨焦炉逸散物对焦炉工人肺功能的影响,为职业卫生的评价和检测提供资料.方法:选取焦化厂中192名焦炉工人作为暴露组,120名非接触焦炉的工人作为对照组.对焦炉工人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肺功能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暴露组的咳嗽阳性率、咳痰阳性率均比对照组高,肺功能每分钟大呼气量(MVV)、用力呼气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大呼气中段呼气流速(MMEF)、大呼气流速(PEFR)、25%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25)和各项肺功能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炉工人的肺功能比非焦炉工低.

    作者:何平中;何志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内科急症中内关穴的应用体会

    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是常用的特定穴.治心胸胃的疾患.故有宁心安神,宽胸理气,解郁止痛,降逆止呕、缓急止痛等多种作用.临床常用于心悸、心痛、胸闷、胃痛、呃逆等多种疾病.

    作者:赵树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妇产疾患误诊为阑尾炎手术治疗1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阑尾炎误诊原因.方法:依据2006 2013年共收治阑尾炎15例误诊为妇科疾患.结果:分析原因及对策.

    作者:程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例携带心脏起搏器的偏瘫患者植入PICC的护理体会

    PICC是经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多由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植入,经过锁骨下静脉推进至上腔静脉,可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通道,留置时间长达1年.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其导线电极植入通路为锁骨下静脉途径至右心房处,所植入并存在的静脉正是同侧PICC植入所经过的通路.我院1例携带心脏起搏器的偏瘫患者,因治疗所需,将PICC从装人心脏起搏器的对侧即偏瘫侧上肢植入,予以精心护理,规避了静脉血栓及造成起搏器工作异常的后果,成功留置1年,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81岁,因左侧大面积脑梗死于2012年9月4日收治人我院ICU,右侧肢体偏瘫,失语,间断发热,全身消瘦,皮肤无弹性,不能经口进食,持续机械通气、心电监护及胃肠外营养.既往有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气管切开术后、心律失常、左锁骨下静脉放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史.因长期输液致四肢外周静脉萎缩、硬化,加上右侧肢体长期偏瘫致肌肉挛缩,静脉输液途径严重缺失.但根据治疗计划仍需经静脉输入胃肠外营养剂、抗生素、脱水剂以及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电解质平衡的药物,每日输液量约2000ml.主管医生要求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家属也迫切希望减轻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作者:付艳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穴位贴敷对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中药穴位贴敷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5例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谵妄发生率、平均持续时间、DRS评分等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能有效减少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发生,减轻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郑伟;杜夕桥;张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和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起搏器功能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起搏器功能正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8.95,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3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肩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良好效果.

    作者:王明翠;殷铭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老年性急性胆囊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了超声引导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老年性急性胆囊炎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4例老年性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采取超声引导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结果:44例置管引流均成功,引流24h后腹痛明显缓解,术后5~7d体温正常,血常规无感染象,恢复正常饮食.3周后引流管胆道造影,单纯胆囊结石30例,10例胆囊结石伴有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4例胆道造影未发现阳性结石.44例患者18例术后3个月接受LC手术.4例行开腹胆囊切除.2例术后3d引流管脱出,但患者症状已明显缓解,未再置管,其余患者未发生胆漏、腹腔出血、气胸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全程动态监测穿刺、置管的各个步骤,创伤小,成功率高,引流效果确实,可在患者床边进行,是急、危重胆囊炎病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廖朝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一例双下肢开放性外伤患者术中护理配合的体会

    本文通过叙述及时的抗休克治疗,并行急诊手术是抢救病人的关键,VSD技术的应用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来引述开放性外伤伴软组织损伤病人的皮肤软组织损伤严重,伤口污染,骨外露,常伴有创伤性及感染性休克.

    作者:李晓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例糖尿病引发低血钾的护理

    目的:预防糖尿病病人低血钾的发生和降低糖尿病病人因低血钾引发的死亡率.方法:总结20例糖尿病病人低血钾发生的原因与护理体会,采用静脉、口服、食物补钾,实验室观察、心电监护、静脉保护及心理护理等措施降低低血钾的发生.结果:20例糖尿病低血钾的病人,19例血钾恢复正常出院,1例高龄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结论:及时正确的补钾可明显降低糖尿病病人的病死率.

    作者:赵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73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37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心功能分级为Ⅰ级及Ⅱ级的比率较多,其护理满意度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增强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方法:23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移植修复治疗.结果:23例患者术后皮瓣均移植成功,创面修复良好,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手术,移植皮瓣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该皮瓣具有血管恒定,切取简单,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外形美观的优点.

    作者:刘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疼痛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02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479例各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37例手术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占7.7%.50岁以下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高于50岁以上患者;局部麻醉手术术后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高于硬膜外麻醉;术中腹股沟神经损伤或断裂的术后疼痛发生率高于术中腹股沟神经完整的患者.手术患者的性别以及是否术后使用抗生素对术后患者的疼痛不存在明显的区别.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引起的疼痛大多数与术中组织损伤、出血、麻醉和腹股沟神经损伤有关.术中满意的麻醉效果、熟练认真的手术操作、避免无序的分离、细致的止血以及保护腹股沟神经可减少术后疼痛发生率和降低疼痛的程度.

    作者:宋传国;周梅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19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颌枕带牵引、推拿、中西药、导引锻炼等方法治疗颈椎病196例.结果:临床治愈83例,显效75例,好转3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4%.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方法简便,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一种方法.

    作者:孙锦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