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翠婷
目的:分析和探讨健康教育对小儿肺炎护理的作用。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接收的102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了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了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小儿肺炎患者提供系统性的健康教育不仅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评价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周之后观察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61%(123/1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54%(106/130),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P>0.05,无明显差别。结论: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杆菌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西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手术室护理中的缺陷防范管理。方法:自护理的角度着手,分析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所存在的缺陷和不安全因素,并提出与之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规范且真实的护理记录以及健全的规章制度,增强对质量缺陷的管理和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均能够降低在手术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避免事故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结论:增强护理人员的相关法律意识和强化相应的管理是方法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缺陷的关键。
作者:黄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宣传教育工作,是整个计划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人口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推进新政策的实施,倡导新型的生育文化,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生育旧观念的转变,形成稳定的社会氛围等,成为新时期人口的人口计生工作需要认真研究并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者:热依汗古丽·阿不都热依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NEU-P11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和Neu-p11处理组,每组1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后6h收集血清,取心肌,检测血清中LDH、CK的活性,检测心肌组织中MDA、SOD的含量。结果:NEU-P11处理可明显改善脓毒症大鼠的心肌损伤,减少血清中LDH、CK 的释放和心肌组织中MDA的产生,增加心肌组织中SOD的含量。结论:NEU-P11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减少血清中LDH、CK 的释放和心肌组织中MDA的产生,增加心肌组织中SOD的含量有关。
作者:黄靓;杨璐;朱梦霞;王汉群;Moshe Laudon;尹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在2011年8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作为临床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循证护理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实验结果,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及患者消化道出血止血时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以循证护理或行以预见性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患者均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医院可以根据科室实际情况从而选择更为恰当的临床护理方案。
作者:万登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人人质控在急诊护理管理当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在2010年8月-2013年8月实施人人质控的护理人员20名,并将其设为甲组,并抽取我院在2010年8月之前运用传统质控时的护理人员20名,将其设为乙组。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在各种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上,甲组护理人员要显著优于乙组护理人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当中,实施人人质控的管理方式明显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使之可以把潜在的质量问题主动查找出来并及时改进,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护理纠纷发生率得到降低,在急诊护理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路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研究组施孕期管理,对照组未实施孕期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的产妇在妊高征、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及生殖道感染方面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且研究组的新生儿在各种并发疾病方面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管理对产妇妊娠期控制好产妇的血糖,改善妊娠结局,减少孕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作者:丁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医认为肠痈多因“热毒内聚,瘀结肠中”而生。临床表现以“发热、腹痛、包块”为主症。热毒蕴肠证者多表现“右少腹触痛、反跳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施治常以“排脓消肿、清热解毒、软坚通便”;气滞血瘀者多表现“右少腹疼痛固定不移、脘腹胀闷、恶心、舌有瘀斑、脉弦涩”,施治常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热毒炽盛者多表现“腹痛剧烈、高热、大便秘结、舌红绛而干、脉弦数”。施治常以“疏肝理气、清热解毒”。
作者:张喜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自由体位对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4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初产妇进行抽样,依据不同体位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依据产妇自身状况自由择取体位(侧卧位、坐位、卧位或蹲位)进行分娩,对照组应用截石体位进行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状况。结果:实验组产程异常发生率(50.00%)明显低于对照组(80.95%),产程短于对照组,且顺产率(85.72%)明显高于对照组(59.5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初产妇应用自由体位分娩更为人性化,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邵银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尖牙埋伏阻生在正畸临床较为常见,它不仅对口腔正常功能及颜面美观均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增加了矫治难度,由于技术所限,导致许多患牙无法保留,尤其是腭侧阻生者。随着正畸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口腔CT的普及,正畸临床对埋伏阻生尖牙的诊断与治疗日趋完善。
作者:肖树林;吴亚楠;秦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内除特殊医院外的高等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可以确保患者医疗诊治设备应用的安全可靠性,对于提高医疗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实现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作者:毛光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多形性脂肪瘤与梭形细胞脂肪瘤是同一瘤谱的两种不同的形态,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的良性脂肪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于后颈部、背部和肩部的皮下组织。面部、头皮和上肢等少见[1]。现本报告2例,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性,78岁,因左眼新生物5+年,加重伴左眼梗涩感2+年入院,入院症见:左眼新生物,伴眼部梗涩感及流泪增多,无眼红、眼痛、畏光、流泪,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视物变形,无眼前闪光感,无眼球转痛,无复视等。于2012年08月15日在局麻下行左眼眼眶、结膜下新生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皮下,境界清楚。病理检查:肿物圆形,包膜完整,大小约3cmx2.5cmx1cm,切面黄白,质韧。镜下:肿瘤由梭形细胞和脂肪细胞构成,梭形细胞形态温和,核分裂少见,细胞核短而钝,另见核深染单核或多核畸形巨细胞,胞质呈嗜伊红,细胞的核位于胞质周边排列,也称小花样细胞[2],见图1。间质中可见胶原纤维束将肿瘤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小叶状结构,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见图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梭形细胞及小花样细胞S-100(+)见图3,CD34(+)见图4。病理诊断:左眼结膜下多形性脂肪瘤。
作者:王瑶瑶;陈昱江;唐国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于基层医疗机构产科对于胎膜早破的方法和疗效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引起医学研究工作者和临床实践工作者的相应思考,并提供一定得借鉴。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于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2年间收治住院的98例出现胎膜早破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并且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2年间收治住院、未出现胎膜早破的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于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结果:对于研究组孕妇和对照组孕妇的妊娠情况进行研究后可发现,研究组孕妇顺产的比率72.44%低于对照组孕妇89%,而接受阴道助产比率5.26%、新生儿窒息比率32.65%、剖宫产率22.14%则高于对照组孕妇的阴道助产比率2%、新生儿窒息比率9%、剖宫产率9%。数据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基层医院的妇产科而言,及时、准确的处理胎膜早破,可以显著降低孕产妇的剖宫产率和难产率,大程度的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健康安全,对于提高我国医疗卫生单位的母婴保健服务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罗伶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试验组在其基础上配合生活方式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明显提升(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张秀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低血糖的疗效及阿卡波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72例,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治疗组均服用阿卡波糖,观察周期为4周。对照组36例均服用苯乙双胍,观察周期为4周。在此期间记录、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餐后低血糖发生率、空腹血糖值和餐后血糖值。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低血糖的发生率逐渐下降。第四周后,治疗组的仅1例患者发生低血糖,而对照组有仍有5患者发生低血糖,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空腹血糖值(FPG)和餐后血糖值(2hPBG)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 <0.05)。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值为5.63±0.02,平均餐后血糖值为7.32±0.15;对照组平均空腹血糖值为5.31±0.02,餐后血糖值为6.92±0.25。结论:阿卡波糖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并降低餐后低血糖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毛灵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本妇幼保健院登记在案的围绝经期妇女105例,采取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观察组53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不给于任何干预进行空白对照,观察组给予系统化保健干预,比较两组围绝经期妇女的度过更年期时间情况以及心理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度过更年期时间2年以下的38例,2年-4年的12例,4年以上的3例,平均时间为(2.58±0.25)年,对照组度过更年期时间2年以下的11例,2年-4年的32例,4年以上的9例,平均时间为(3.86±0.42)年,对照组度过更年期平均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t=25.1445,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严重焦虑、焦虑比例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系统化保健干预,可以有效缩短围绝经期妇女的更年期时间,并且降低围绝经期妇女的精神焦虑程度,值得各基层医疗机构组织推广。
作者:张智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析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3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其降压药使用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本院降压药使用频繁前三位分别为缬沙坦(37.33%)、氨氯地平(24.67%)及贝那普利(11.67%)。治疗1个星期,收缩压控制有效率为55%,舒张压控制有效率为72%。此外,降压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前三为培哚普利(25%)、硝苯地平控制片(23.53%)和贝那普利(22.86%),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恶心呕吐等。结论: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使用情况基本满足用药规范要求,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王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气管切开术治疗重症脑外伤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重症脑外伤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气管切开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术治疗),均34例,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带管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带管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带管时间、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患者使用呼吸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结论:在治疗重症脑外伤疾病临床上气管切开术具有良好作用。
作者:张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小切口阑尾切除对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以传统切除术,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可有效治疗急性阑尾炎,并发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肯定。
作者:孟令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