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红;莫道荣;吴建新
慢性腹泻系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单位,常有患者求诊于中医。求医者大多久病牵延,叠经多家医院治疗,反复运用抗菌、消炎、止泻等西药,以及健脾利湿、温肠止泻等多种中药投服,未能根治,反复往返于医院、药房、诊室之间,苦不堪言。笔者在中医典籍中勤求治法,发现《伤寒论》中的乌梅丸方对本病有独特疗效,于是将该方变化为汤方运用于临床,经门诊治疗15例,观将个人体会报道于下。
作者:唐小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临床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对其即将踏上的护理岗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特殊阶段的特点,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以一种积极乐观的理念进行训练,促进临床实习护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证护理事业的发展与壮大。
作者:李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颈椎骨折脱位伴四肢瘫合并脑脊液漏相对少见,此类患者除了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外,对呼吸道护理、脑脊液漏护理的要求很高,因此全面的观察、正确的护理意义重大。2012年7月7日,我科收治一名颈6、7骨折脱位伴四肢瘫痪合并脑脊液漏患者,经过急救、治疗、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陈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PICC 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由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终到达上腔静脉。利用 PICC 管可以将药物输注在血液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避免了患儿因长期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相比,该操作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感染率低、留置时间长、不易脱管等优点,从而减轻了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并减轻了临床护理的工作压力。
作者:朱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务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对于糖尿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糖尿病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患者胰岛功能出现减退以及胰岛素抵抗所引发的体内蛋白质、糖、水、脂肪以及电解质等出现代谢紊乱的一种病症,在临床表现上多以血糖升高为主。糖尿病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进行饮食、心理、足部以及皮肤等方面的合理用药,从而让患者的病症得以缓解和控制,本文主要结合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的实际状况,对几个主要治疗误区进行探讨,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糖尿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作者:王秀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在县级医院抢救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到我院采取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患者68例,(其中包括多发伤38例、消化道大出血10例、宫外孕并破例6例、全身大面积烧伤10例、胃癌2例、结肠癌2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接受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中,所有患者穿刺均一次成功,且均未出现并发症和感染,患者置管效果较为满意。结论: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在县级医院抢救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操作中我们需要按照规范进行,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学军;马史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中医中药治疗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5例乙肝患者,回顾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中医中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85例患者,显效38例,有效4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3%。结论:根据乙肝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病情。
作者:马文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和相对不足,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伴有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系统损害。1996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把糖尿病教育列为糖尿病防治的五大措施之一,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和自我血糖监测[1]。近几年来,我们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按照国际联盟要点,因地制宜地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高小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骨科患者基础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3月至6月就诊于我科的病例303例,其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期间就诊病例162例,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患者基础护理工作进行调查分析,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服务满意率及基础护理满意度综合评分,制定改进措施。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患者基础护理满意度评分、基础护理满意率及基础护理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开展前后各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患者基础护理服务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在广泛推广的同时应注意个性化实施。
作者:赵洪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身体的代谢异常,尿路的梗阻,感染,异物,和药物的使用是结石形成的常见病因。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也很多,但对于直径小于1.0cm的结石。药物保守治疗效果较好。盐酸坦洛新的药理作用为对交感神经 a1受体的阻断作用,对尿道,膀胱及前列腺平滑肌有高选择性的阻断作用。抑制尿道内压力上升的能力是抑制血管舒张压力的13倍。目的:观察坦洛新联合排石汤对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ESWL)碎石术后辅助排石的疗效。方法:为对我院2012年60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直径7MM-15MM)采用体外冲击波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300人。试验组每天口服盐酸坦洛新0.2mg,同时服用中药排石汤每天一剂;对照组口服中药排石汤,每天一剂。结果:予观察两周,治疗组排出结石273例(91%),对照组结石排出248例(82.7%).治疗组结石排出率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因盐酸坦洛新具有舒张尿道平滑肌作用,从而具有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作用,从而减少止痛药的用量,减少手术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可作为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的一种辅助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燕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糖尿病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将 AMI 合并糖尿病与非糖尿病 AMI 各80例分为临床组与对照组进行 TNF -α与 IL -1β的测定。结果:⒈临床组 TNF -α、IL -1β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有显著性差异;⒉临床组冠脉多支病变77.5%明显高于对照组52.5%,p <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MI 合并糖尿病 TNF -α、IL -1β明显升高,冠脉病变更重。
作者:冯静;杨国政;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解决临床护理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处理方法,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方法:对临床护理教学中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应对方法,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结果:针对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理念缺乏、护理教学查房水平低、实习生理论知识欠缺和学习主动性差、实习生理论联系实践及心理应对能力差等诸多问题,促进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结论:重视临床教学,并根据该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各种设备和条件,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多样化,使学生更加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适应当代护理模式。
作者:申梅利;田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术后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采取2013年4月份至2014年7月份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1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对这21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术后护理,21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已有203患者痊愈,术后共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术后切口内出血2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甲状旁腺损伤导致低钙抽搐5例。结论:针对甲状腺疾病,充分的术前指导以及术后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艳红;刘建平;陈泳;敖亚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患者出现脑梗死症状后患者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期临床表征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08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并对这些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这些患者在患有脑梗死后出现的情感障碍因素。同时,还要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临床表征等。结果:脑梗死后,患者出现的情感障碍因素诸多,其中,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炉、抑郁、心情烦躁等症状,在临床中主要出现了晕厥、头昏、呕吐等表征。结论:脑梗死后患者的情感障碍因素诸多,临床表征不尽相同,给与患者有效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后能够降低患者的焦虑等情绪,提高恢复的总有效率。
作者:陆钦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讨论研究系统体能锻炼联合营养支持对促进肠瘘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肛肠科肠瘘患者0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肛肠科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进行系统体能锻炼联合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营养状况、感染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营养情况无显著差异(P >0.05)。联合系统体能锻炼与营养支持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P <0.05)。联合护理组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生人数均少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 <0.05)。结论:肠瘘患者恢复期进行系统体能锻炼能够有效减少压疮情况发生,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丁敏青;郑伶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实施氯胺酮小儿麻醉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诱发原因,探寻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实施氯胺酮小儿麻醉140例相关资料进行回顾,针对其中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8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通过积极分析诱因,采取有效对策,手术麻醉效果满意。8例患儿不良反应症状得以消除。结论:针对不良反应,积极有效进行防护,尝试联合用药,可保证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吉同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2.3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7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47,P <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干预具有良好临床效果,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瑞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具体病例介绍莫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依据参考文献,对比近年来国内应用莫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莫西沙星注射液在本病例应用中确实出现多方面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中要多观察。结论:莫西沙星作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掌握其抗菌谱特点的同时还要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所引起的危害,确保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使用的特点,探讨中药制剂在我院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其特点加以分析,制定科学规范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并使用中药制剂治疗的患者病例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将520例患者依照就诊时间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使用中药制剂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用药情况与患者投诉率。结果:对全部患者进行用药后检测和记录,对两组进行不良反应发生率、给药时间、治疗费用等指标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院中药制剂的使用进行规范管理,能够明显降低患者不良的反应率发生,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提升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用药安全,促使中药制剂的使用良性发展。
作者:胡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女性慢性子宫颈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按就诊顺序号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女性慢性子宫颈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微波治疗,观察组则接受 LEEP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疗效,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总结。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经治疗后,对照组共治愈15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共治愈22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结论:女性慢性子宫颈炎常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典型症状并结合妇科检查进行诊断,采用 LEEP 术治疗该病临床疗效确切,手术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亓秀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