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婷
目的:分析比较 X 线平片与 CR 在诊断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8月间我院诊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 X 线平片和 CR 诊断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对隐匿性骨折的分辨能力以及检查出阴阳性率。结果:X线平片诊断方法的隐匿性骨折检查出阳性率为29.10%,CR 诊断方法的隐匿性骨折检查出阳性率为94.55%,且 CR 诊断方法的图像清晰,对骨折的辨识度比 X 线平片诊断方法的辨识度高,两种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P <0.05)。结论:CR 诊断出隐匿性骨折的阳性率高。且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在诊断隐匿性骨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的运用和推广。
作者:李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双子宫同时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在我站接受节育的1例双子宫妇女人工流产术后立即同时在两个宫腔内各放置吉妮环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结果:第一次随访月经量稍多,彩超发现环位正常,无明显不适。第3、6、12个月各做彩超一次,环位正常,月经量及周期异常,无腹痛、腰痛症状。第32个月彩超检查,双子宫大小正常,环位正常,双附件无异常。结论:放置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经济、简便、长效的避孕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常麦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高龄患者妇科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到2013年7月进行妇科肿瘤手术的高龄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对患者的肿瘤分布、治疗情况和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本文100例妇科肿瘤的高龄患者中,恶性肿瘤者达到48%,其中以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为主。结论:只要做好护理和监测工作,可以对妇科肿瘤高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刘海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的方式方法,观察其对于低剖宫产率的作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8例初产妇划分为导乐分娩组与常规分娩组,每组人数64例。根据组别,对导乐分娩组产妇实施导乐分娩护理措施,对常规分娩组产妇实施常规的分娩护理措施。结果:导乐分娩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25.00%(16例),常规分娩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43.75%(28例),对比差异呈现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同时,导乐分娩组产妇的各个产程时长以及产后2小时的阴道出血量,也明显的低于常规分娩组产妇,对比差异同样呈现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常规分娩护理措施而言,导乐分娩护理措施能够明显降低产妇剖宫产率,并且能明显加快产程,减少产妇产后2小时阴道出血量,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作者:郜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3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用药组采用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甲巯咪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疗效、总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高敏促甲状腺素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改善效果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采用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疗效更加确切,安全性能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靖洁;张栋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特点。方法:对95例经动态心电图监测的老年人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房性心律失常多见,发生106例次(57.2%),其次为室性心律失常35例次(13.9%)。窦性心动过缓11次(5.9%),交界性心律失常10例次(5.1%)。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查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临床上发现老年人心律失常重要的有效的诊断工具。
作者:钱婕;严文芹;苑广梅;程改存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6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42例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22例选择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1.8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取患综合护理,可提高抢救效果,使患者恢复正常的身体情况,值得推荐。
作者:李海燕;张会文;李兰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危害以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到2014年来我院进行分娩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60例进行分析,其中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127例,经阴道分娩剔除23例。结果: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与正常产妇相比妊娠期间并发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均高于正常产妇,采取分娩过程中剔除肌瘤的方法可成功剔除肌瘤。结论:子宫肌瘤对于产妇妊娠过程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影响,对于直径〉10cm 的肌瘤应及时剔除以保证产妇和新生儿安全。
作者:封晶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之中。医院办公室作为医院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医院办公室不仅仅关系到医院的有效运行,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是提高医院信誉度、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部分。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医院办公室工作效率,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发展,各大医院就要不断的加强管理。本文就如何加强管理提高医院办公室的工作效率进行了一些研究讨论,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作者:王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预防措施以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情况。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溶栓和抗凝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作者:朱长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冠心病诊疗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多层螺旋 CT MSCT(Multi-slice 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以其无创性、经济、低危、快速的优点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检查手段,超敏 C 反应蛋白(hs_CRP)也以其高敏感性越来越广泛地成为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有效指标。本文重在阐述多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超敏 C -反应蛋白检测对于提高冠心病诊断及判断预后敏感性方面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红梅;顾燕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胸外科老年患者围术期心理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120例围术期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针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并进行有效的护理。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通气120例患者做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120例胸外科围术期老年患者存在不良心理状态103例,经过有效护理后全部康复。对照组的不良心理为104例,在常规护理之后减少至12例。两组差异显著。结论:胸外科老年患者在围术期的心理状态较为复杂,且容易出现不良心理状态,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缓解和消除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雪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抢救成批外伤病人的急救护理流程,强化医护配合理念,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抢救收治的23批次外伤病人,总结抢救措施以及医护配合流程。结果:在处理成批次外伤病人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相互配合,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可以有效的缩短抢救病人的时间,提高处理疾病的有效性,增强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制定科学有效的成批次外伤病人急救护理流程,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可以有效的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作者:吴思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确分析医院麻醉药品使用合理性和处方开具规范化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我国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提高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3年处方按门急诊与病区进行统计了解用药量和用药患者分布,审核处方了解医师用药合理性。结果:我院医师为癌痛患者开具的处方主要为吗啡类口服缓释剂,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对于癌症疼痛和慢性疼痛基本不在使用。
作者:罗贤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外科术后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后对其疼痛程度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单位2014年1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8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并按患者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均行临床常规护理;综合组:40例,对照组基础之上,予以行为干预、舒适护理、心理护理等一系列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综合组患者术后疼痛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具统计学意义;且患者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外科术后患者采取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既可以为患者术后康复创造良好条件,还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对全面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杨季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晚期产后出血(late puerperal hemorrhage)是指分娩后24小时至产后6周之间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发生在产后1~3周,也有发生于产后8~10周,亦有延至产后6月发病者。临床表现为持续或间断的阴道流血,亦可为急剧的阴道大量流血,出血多者可导致休克。产妇多伴有腹痛、低热、失血多者可出现贫血[1]。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但多在03%左右[2]。近年来由于剖宫产逐渐升高,剖宫产术后各种并发症也相应增多,其中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甚至是反复大量出血也时有发生,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晚期产后出血的是产科需引起重视的问题,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住晚期产后出血36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预防与护理措施,以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俊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实施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合理膳食、体重控制、定期检查、遵医服药等方面都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行为改善程度远远优于对照组。干预之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46.3%,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78.6%。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行为,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潘宏慧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胸腔镜下肺硬化性血管瘤切除术,并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体检发现左肺上叶结节入院。胸部增强 CT 发现左肺上叶舌段可见一结节灶,边界清楚,约11×9mm。患者在全麻下接受胸腔镜手术切除肺结节。术后病理结果报告肺硬化性血管瘤。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主要方法,术后预后良好。
作者:吴伟彬;张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PICC 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由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终到达上腔静脉。利用 PICC 管可以将药物输注在血液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避免了患儿因长期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相比,该操作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感染率低、留置时间长、不易脱管等优点,从而减轻了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并减轻了临床护理的工作压力。
作者:朱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探讨常见的并发症及骨水泥渗漏问题的预防。方法:对77例88个椎体进行椎体成形术 PVP 治疗,并观察总结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结果:将 PVP术中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总结如下。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性骨折术中操作需要密切注意操作方法及操作选择的时机,可以大程度地避免各种并发症。
作者:王加波;成业东;高超;冯海波;姜鹏;王昌超;吴荣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