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子宫同时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临床观察

常麦霞

关键词:双子宫, 人工流产术, 宫内节育器,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双子宫同时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在我站接受节育的1例双子宫妇女人工流产术后立即同时在两个宫腔内各放置吉妮环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结果:第一次随访月经量稍多,彩超发现环位正常,无明显不适。第3、6、12个月各做彩超一次,环位正常,月经量及周期异常,无腹痛、腰痛症状。第32个月彩超检查,双子宫大小正常,环位正常,双附件无异常。结论:放置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经济、简便、长效的避孕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晚期产后出血36例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晚期产后出血(late puerperal hemorrhage)是指分娩后24小时至产后6周之间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发生在产后1~3周,也有发生于产后8~10周,亦有延至产后6月发病者。临床表现为持续或间断的阴道流血,亦可为急剧的阴道大量流血,出血多者可导致休克。产妇多伴有腹痛、低热、失血多者可出现贫血[1]。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但多在03%左右[2]。近年来由于剖宫产逐渐升高,剖宫产术后各种并发症也相应增多,其中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甚至是反复大量出血也时有发生,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晚期产后出血的是产科需引起重视的问题,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住晚期产后出血36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预防与护理措施,以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俊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接受超声内镜检查的全程护理配合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接受超声内镜检查的全程护理配合效果。方法:将174例接受 EUS 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接诊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与检查前、中、后开展全程化的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咽部黏膜损伤、中途中止、患者配合率、术后咽痛以及患者满意率等5项既定考察指标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或 P <0.01)。结论:全程护理配合是确保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更好地接受 EUS 检查的必要保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病患的临床护理方式与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在2013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病患进行随机性抽取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析两组护理方式产生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由于采用了特殊的优质护理而在患者并发症情况上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结果,护理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病患的护理中采用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病患术后护理效果,让病患可以尽早康复出院,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可能性,其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

    作者:蔡红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大学生口腔健康情况调查及改善设想

    目的:为提高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方法:随机抽取内蒙古三所大学其中包含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共5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牙龈出血、牙齿龋坏、牙齿松动等口腔健康问题存在,而且学生对口腔健康重视不够。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对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改善有积极作用。

    作者:文秋妹;王继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11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117例肾结石,一期取石102例,二期取石15例;手术时间45~215min,平均105min。一期清除结石81例,清除率79.42%,二期取石或配合体外碎石的结石清除率23例,总结石清除率为88.89%(104/117);术后出血13例,经输血600~1800ml 后病情稳定,顺利出院;无结肠损伤、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周金山;孟俊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和总结乳腺癌术后化疗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106例进行全面的临床护理,临床护理措施包括化疗前心理护理和做好各项护理准备工作,化疗过程中进行的环境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各种不良反应护理和化疗后的出院指导护理等。结果:106例乳腺癌患者均以积极态度全部完成化疗,化疗成功率为100%,化疗期间19例出现轻度胃肠不适,3例出现骨髓抑制,2例出现静脉炎,5例患者出现轻度脱发,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疾病信心,预防和减少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汪翠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甲亢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3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用药组采用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甲巯咪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疗效、总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高敏促甲状腺素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改善效果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采用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疗效更加确切,安全性能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靖洁;张栋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要点

    众所周知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大多是车祸、跌落伤所致或者脑出血术后的患者,病情发展急、变化快,随时危及生命。早期气管切开则是解决气道梗阻,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而做好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则尤为重要,气道管理重要的则是气道湿化工作。气道湿化是指应用湿化器将溶液或者水分散成极细微粒,以增加吸入吸入气中的湿度,使气道和肺能吸入含足够水分的气体,达到湿化气道粘膜、稀释痰液、保持纤毛正常活动的一种物理方法[1]。人工气道湿化包括机械通气湿化及非机械通气湿化,这里主要介绍非机械通气湿化管理。

    作者:周林玲;夏丽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莫西沙星致全身不良反应一例

    目的:通过具体病例介绍莫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依据参考文献,对比近年来国内应用莫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莫西沙星注射液在本病例应用中确实出现多方面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中要多观察。结论:莫西沙星作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掌握其抗菌谱特点的同时还要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所引起的危害,确保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硬膜外阻滞麻醉致脑疝一例

    硬膜外阻滞麻醉是麻醉医生在临床上常使用的麻醉方法,因其对全身生理功能影响小,操作方便,并发症少,麻醉效果确切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有时如不重视也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一,基本资料:患者,男,65岁,身高176cm,体重52Kg。因右肾结石并积水拟于硬膜外麻醉下行经皮穿刺钬激光碎石术,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心电图正常,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6年,长期服药治疗,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未出现脑卒中表现。

    作者:胡太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新形式下护理人员压力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

    目的:探讨新形式下护理人员所产生的压力原因及解决对策。方法:分析压力原因,找到解决压力的方法,使护士正确面对压力并掌握应对技巧减少压力源。结果:通过认真了解护士的形成压力的原因,采取有效解决对策,改善了护士压力状态提高了护理管理效益。

    作者:张菊梅;刘青莉;马永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有效性评价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实效性。方法:将12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和常规放化疗,两组护理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化疗后手术前治疗无效人数3(4.68%)例,总有效率为95.32%,术后排便功能优26(40.62%)例,良21(32.81%)例,中17(26.56%)例,差0(0.00%)例,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手术效果好,化疗不良反应少,患者预后好,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黎峰;黄超;韦庆权;郖锦峰;龚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舒适护理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舒适护理措施,并研究这些措施对于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12月-2014年3月这段时期内接收诊断、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依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家属或本人抽取后,奇数为对照组,偶数归为实验组,均是5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实验组则从心理护理、体位护理、通畅气道、合理氧疗、预防感染以及饮食护理等方面给予舒适护理。然后收集所有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2±0.8)d,明显要比对照组的(13.7±1.1)d 少,同时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仅为6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应该推广。

    作者:苏美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16排螺旋 CT 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的应用

    目的:探讨和研究16排螺旋 CT 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分析我院就诊的83例患者的16排螺旋扫描以及三维重建影像结果。结果:83例患者经16排螺旋扫描以及三维重建,诊断为泌尿系结石30例,肾输尿管肿瘤21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11例,肾位置异常13例,腔静脉后输尿管8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相一致。结论:将16排螺旋扫描以及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泌尿系疾病诊断时,效果可靠,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全尿路三维图像,对于疾病诊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不失为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行之有效的无创影像学方法。

    作者:陈志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探讨急诊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急诊微创手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果。方法: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为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应用传统疗法进行保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6.0%,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显著(P <0.05),具备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微创手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的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与研究中加以推广和运用。

    作者:高云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顽固性低血钾的观察和护理

    低钾血症常见于临床各科,可由多种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轻者四肢酸软无力,重者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及时发现和恰当的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杜素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八段锦康复功效研究综述

    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来探讨八段锦功法对多种系统疾病的康复功效。对现代研究的整理过程中,我们发现人们对八段锦的康复功效越来越重视。研究人员将药物、手法、理疗等多种治疗手法与该功法结合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作者:商强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超敏 C-反应蛋白检测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冠心病诊疗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多层螺旋 CT MSCT(Multi-slice 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以其无创性、经济、低危、快速的优点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检查手段,超敏 C 反应蛋白(hs_CRP)也以其高敏感性越来越广泛地成为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有效指标。本文重在阐述多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超敏 C -反应蛋白检测对于提高冠心病诊断及判断预后敏感性方面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红梅;顾燕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大株红景天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应用大株红景天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疗效及心绞痛疗效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高、低切变率全血黏度,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株红景天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可有效降低全血黏度,减少纤维蛋白原,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冠脉血流,改善心电图缺血样改变,缓解心绞痛,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嘉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比较显著(P <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9.4%,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许舒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