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芳
目的:分析综合口腔护理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我院7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口腔护理;对比两组口腔炎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口腔炎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27.78%(P<0.05)。对照组满意度为83.33%,显著低于观察组97.22%(P<0.05)。结论:综合口腔护理可有效减低口腔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古丽努尔·哈力肯;张华;赖巧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银川市某社区内高血压患者5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治疗结束后发现两组患者按时吃药(X2=4.15, P<0.05)、合理饮食(X2=3.27,P<0.05)、适量运动(X2=3.13,P<0.05)、血压监测(X2=2.58,P<0.05)、忌烟酒(X2=2.16,P<0.05),差异均显著。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其遵医行为,保证患者的健康。
作者:蒋萍;胡春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在偏头痛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头痛的发作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头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能够显著提高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头痛。
作者:贾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采用超声刀开放性甲状腺手术(超声刀组),另外80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甲状腺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并发症。结果:超声刀组手术时间平均58.2 min,比对照组平均缩短23.9 min(P<0.01),超声刀组切口长度平均4.9cm,比对照组平均缩短2.5 cm(P<0.01),超声刀组术中出血量平均25.6ml,比对照组平均减少21.7ml(P<0.01)。超声刀组术后引流量平均56.8ml略多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发生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结论:超声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减少术中出血,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值得推荐。
作者:刘海舟;张卫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患儿术前如何让患儿缓解不安和恐惧的心理,从而轻松、安全,舒适地接受手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安全渡过手术期。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7月在我院手术的120例患儿进行术前心理干预,安全地渡过了手术期,根据不同年龄患儿及家人做好手术前心理护理,是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关键[1]。
作者:石婷月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椎管麻醉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椎管麻醉,比较其麻醉和手术效果。结果:对照组的阻滞时间、语言陈述时间、睁眼时间、麻醉药用量、Bromage运动分级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手术中,与全身麻醉相比,椎管麻醉用药剂量小,患者受到的刺激较轻,避免术后发生后遗症,使患者更加有效、安全的完成手术。
作者:刘孟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高峰前后期Ⅲ类人群的颅面形态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发育高峰前期和发育高峰后期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为研究跟踪对象,拍摄自然头位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其颅面部的发育指标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育高峰前期与发育高峰后期Ⅲ类牙合患者的头位变量SN-VEL、SN-CP、SN-OPT、SN-CVT,CVT-HOR与面部结构变量SNA、SNB、Yaxis等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颈椎姿势在发育过程中影响颅颌面形态。
作者:苏洲慧;薛鑫;李俊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在截石位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方法:拟择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ASAⅠ~Ⅱ级,年龄大于65岁,无心血管疾病史患者60例,分为截石位组(A组)、弹力袜组(B)和对照组(C组)各20例,A组摆置截石位后行全麻诱导;B组穿弹力袜诱导后摆置截石位;C组无干预全麻诱导后摆置截石位。入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A、B组病人血压维持稳定,诱导前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P>0.05),C组病人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与插管前及 A 组和B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三组病人心率均出现减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在截石位全麻诱导时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作者:魏铁钢;宋玮;韩庆强;王维明;张曦;周鑫;石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7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作者:王小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综合内科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出血停止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6%明显优于对照组72%(P<0.05);在出血停止时间方面,观察组(2.27±1.16)d优于对照组(3.39±2.37)d(P<0.05);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15.24±3.27)d优于对照组(20.32±3.56)d(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综合内科护理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孔昀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精神患者进食障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患者本能障碍的症状,例如:精神分裂、抑郁、痴呆等症精神患者,都会出现几天到几周的进食障碍,既影响了患者身体健康与正常的治疗,也为护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本文选择2013年4月至2013年9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52例精神患者,分析精神患者产生进食障碍的原因,探讨精神患者进食障碍的临床护理方法。
作者:刘晓明;汪赛男;曹国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及护理经验。方法:选的140例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将其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并发症的综合护理及预防,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秀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常规指标综合分析在白血病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确诊的163例白血病血常规诊断结果,对比急/慢性白血病WBC、HB、PLT水平异常变化分布,将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混入200例健康体检人群中,进行模拟筛查诊断。结果:慢性白血病WBC正常率4.0%低于急性白血病34.0%、PLT上升率68.00%高于急性白血病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HB、PLT水平正常者96.2%、96.3%,WBC上升62.3%,慢性白血病HB、WBC上升分别为96.0%、98.0%,PLT上升68.0%;诊断急/慢性白血病符合率62.3%、68.00%、合计65.05%。结论: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血常规综合指标异常情况呈现较典型特点,指标综合分析敏感度较高,但仍仅可作为筛查手段,符合率有效待提高,应寻找更准确的评价水平。
作者:王惠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抗生素+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32例(53.3%),有效24例(40.0%),总有效率为93.3%,较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6.7%有显著性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治疗能够显著缓解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控制胃溃疡和出血的进一步恶化,加快胃粘膜病变部位的愈合和恢复,临床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有效药物,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湘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与研究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附件炎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发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以上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慢性附件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彦志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老年骨科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后对患者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6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而实验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术后短期认知功能进行对比和记录。结果:对照组患者麻醉后的12、24、72h内MMSE 分值与麻醉前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实验组患者麻醉后的12、24、72h内MMSE分值与麻醉前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在麻醉时间、输液量、出血量以及低血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照组患者的术后24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老年骨科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后,均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全身麻醉对患者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高于硬膜外麻醉,因而要采取相关措施给予预防和解决。
作者:李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对于产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89例产妇,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5例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产后妇女的不良心理状态,降低产妇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对于产妇和婴幼儿都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武稚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18例(45.0%),显效11例(27.5%),有效9例(22.5%),总有效率为95.0%,较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2.5%有显著性提高,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仅为7.5%,远低于对照组患者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可有效消除炎症,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是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娅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对其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期间,患者的暴躁情绪明显改善,期间未发生暴力行为,患者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
作者:那雅巍;张宏;穆博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剖宫产手术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用于临床护理观察的30例需要进行急诊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是由我院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内收治的,根据这30例产妇的不同情况,对临床手术的护理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护理风险进行合理分析,并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对护理事故进行有效防范。结果:这30例需进行急诊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在手术护理过程中,有1例发生术中低体温现象、1例发生术中恶心呕吐现象、其余28例产妇皆未发生任护理事故,总护理安全率约为93.3%。结论:在急诊剖宫产手术的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而对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护理风险做出及时判断和有效防范,从而加强急诊剖宫产手术的护理安全性,避免护理事故的发生,保证产妇与婴儿的生命健康。
作者:王永贤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