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铁钢;宋玮;韩庆强;王维明;张曦;周鑫;石鹏
目的:对产后护理的基本内容开展分析,研究分析产后护理对于孕妇乳汁分泌的主要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同期所收治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产妇50例进行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组的产妇50例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促进乳汁分泌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哺乳时间、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以及乳房胀痛的差异情况开展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哺乳时间明显提前,并且母乳的喂养的成功率要远远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孕妇的产后乳汁分泌,不但可以很好的减轻产妇的乳房胀痛,另外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母乳喂养的质量,对于母婴来讲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吴小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发病4.5 h内予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年龄分为≥80岁组和<80岁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及90 d随访时mRS评分。结果:两组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都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5)。90 d随访,≥80岁组13例,<80岁组47例预后良好,两组预后良好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80岁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的。
作者:包黎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都是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因传统的开胸手术方法创伤大、风险高及术后恢复慢等缺点而逐渐被微创的介入治疗方法所取代。随着医疗技术及介入器械的飞速发展,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我科于2014年5月收治一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房间隔缺损患儿,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邢燕;徐平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腕、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5例腕、踝关节损伤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分别进行X线平片、单排CT检查以及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对三种方法的检查优片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所得出的优片率高于X线平片以及单排CT检查,差异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诊断方式,能够提供高分辨率三维图像,对于腕、踝关节损伤诊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陈志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手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及方法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手外科实习的护生50名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护生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研究组护生接受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兼自学教学方法(PBL),分别于带教前后进行知识技能测验,比较两组患者带教前后的学习效果。结果:两组护生带教学习后均较带教前知识技能掌握牢固,但研究组护生成绩提高较对照组显著,同时研究组护生在临床学习中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及效果明显改善。结论:PBL教学法可显著提高护生实习期间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理论联系临床可提高自身动手能力与自学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倪红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基于采集方便、排斥反应小、造血免疫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当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rtataion,PBSCT)已广泛地应用于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治疗,采集足够数量的外周血干细胞是保证移植成功的重要环节,目前在成人干细胞采集方面已积累了较多丰富经验,儿童PBSC采集的过程及技术与成人的相似,但由于儿童年龄小、体重低、静脉细、不容易配合等因素,加之目前血液技术的飞速发展,血细胞分离机和采集软件的不断升级换代,儿童PBSC采集技术仍有待进一步积累经验和完善[1][5]。
作者:叶俊;冯晴;殷国美;郑悦;黄爱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Ki-67和P5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科50例宫颈癌组织为观察组,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中的Ki-67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宫颈癌组织的检测中,Ki-67和P53的表达率分别为62.0%和78.0%,正常宫颈组织中Ki-67和P53的表达率仅为0%和15.0%,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同时通过对宫颈癌不同分期进行比较发现,其Ki-67和P53的表达与患者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有密切的关系。结论:通过对宫颈组织中的Ki-67和P53进行表达检测,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出患者是否患有宫颈以及宫颈癌的分期,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白金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产程中血糖监测在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中的在前瞻性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50例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08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包括糖尿病合并妊娠、糖耐量低减、妊娠期糖尿病病理类型,动态监测产程中血糖水平,异常者取短效、低剂量胰岛素静注,对新生儿血糖情况是行观察。结果:本组孕妇血糖在3.8-11.3mmol/L 范围波动,其中血糖>7.8mmol/L 孕妇21例,占42%,采用静滴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孕妇无饥饿感,无酮症及低血糖表现。检查新生儿出生后即刻血糖,评估值为了(4.1±1.4)mmol/L,评估24h后血糖,评估值为(3.9±1.1)mmol/L,有低血糖发生4例,占8%。低血糖新生儿,取葡萄糖液口服,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加强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血糖监测,可为管理血糖水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进而加强周产期糖代谢异常的胎儿及新生儿保障,大程度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梁婉迪;高冬梅;韩秀林;许辉;赵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Ⅲ期尘肺大阴影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72例Ⅲ期尘肺行螺旋CT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对其影像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清楚显示大阴影大小,形态,位置分布,内部结构及周边病变等微细结构变化。结论:螺旋CT能清楚显示大阴影影像特征,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耀文;穆迎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积液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60例慢性盆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给予对照组中西药治疗,给予观察组在中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物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的有34例,有效的有40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的有28例,有效的有35例,总有效率为78.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盆腔积液中使用综合性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症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乘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尿液检验在临床领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间收治的100例患者,对其开展尿液检验,搜集新鲜尿液(10-20)ml,采用干化学分析法完成尿液检验。结果:对100例患者的尿液检验结果如下:46例糖尿病史患者中,11例的尿蛋白、尿比重、尿酸碱度、酮体及尿糖均基本正常,但因糖尿病尚无彻底治愈方法,所以要定期开展检查,另外的35例患者需进一步治疗观察。18例慢性肾炎史患者中,6例尿红细胞、尿蛋白呈阳性,12例基本正常。36例未出现病史的患者经尿液检验发现,11例为糖尿病患者,黄疸患者3例,尿路感染9例,酸中毒2例,11例正常。结论:尿液检验能够协助医务人员尽早发现各类肾脏、泌尿系统疾病,对于临床诊疗及病情监护有着广泛的意义。
作者:田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7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作者:王小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与研究内分泌科护理临床带教的难点及相应对策。方法:对于我院内分泌科实习的护生共80例纳入研究,分析其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相应的对策,提高护生实习效果。结果:了解护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可使护生实习情况及带教水平处于优良状态。结论:在内分泌科护理临床带教中,依据护生出现的问题并给予相应对策,可提高护生实习情况,同时提高科室带教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娟娟;胡春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湿润暴露疗法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湿润暴露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全面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焦虑量表(SAS)和抑郁评分量表(SDS)的评分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前SAS 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8.52,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湿润暴露法治疗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进行全面优质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反应、降低患者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萍;蒋存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ICU病房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共计100例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腹泻分为34例腹泻组和66例无腹泻组。专人负责记录每例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现病史、既往史,肠内营养液使用量、肠内营养液滴注速度、血白蛋白水平、每日抗生素使用种类、管置时间。结果:腹泻组和无腹泻组肠内营养液使用量、肠内营养液滴注速度、低白蛋白血症、每日抗生素使用量大于3种、管置时间大于1周比例分别为(82.4%、76.5%、91.2%、97.1%、76.5%)、(21.9%、28.1%、40.6%、57.6%、50%),经X2检验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肠内营养液使用量、肠内营养液滴注速度、低白蛋白血症、每日抗生素使用量大于3种、管置时间大于1周为引起腹泻的常见原因,护理人员应该及时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减少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
作者:杨秀娟;黄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颅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除使用使用系统化的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为常规护理法,针对两组患者DVT形成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无1例发生DVT,对照组中2例出现DVT(13.3%),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防止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的内容要涉及到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临床护理等内容,这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义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不进行健康教育,只是常规性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以及对治疗知识的认知性。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认知性和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淑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袖带式电子血压计监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血压是否准确,为临床护理工作节约时间,提供有效诊疗和护理的依据,从而使护理人员更优质地服务于临床。方法:抽取我科需严密监测血压的患者1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20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名,对照组60名,分别用袖带式电子血压计和手动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两种血压计所监测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血压计对神经外科患者的血压测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然而电子血压计操作流程更为简单,操作方便,减少了临床工作量,节约了时间,提供有效依据,且没有水银柱台式血压计的汞污染风险,所以值得在神经外科推广使用。
作者:王燕;柏基香;苏雪晴;黄慧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皮肤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用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90例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所有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又给予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SCL-90、SDS、SAS评分和正常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后的SCL-90、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病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其实施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而且还能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唐姮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社区中医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并探讨。方法:随机抽取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临床资料,并将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干预组。给予常规药物对老年高血压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干预组进行中医护理干预。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干预治疗后,干预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血压等各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对照组与干预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社区中医护理干预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能很好地控制高血压患者病情,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石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