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伟
目的:分析研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轻度认知障碍患者40例(观察组),正常对照组40例(对照组),检测所有观察对象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液中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高Hcy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钱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分娩方式以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37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为实验组,选择37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结果:实验组的孕产妇在并发症、产后出血等出现的机率大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容易出现危险情况,因此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密切的观察,防止并发症。
作者:贠秋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考察综合心理治疗措施对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以及提高其社会适应力的积极意义。方法:选取近年来笔者参与的78例恢复期患者,对采取综合心理治疗措施,对其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治疗后(0.5年、1年)BPR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有效37例,无效3例,有效率92.5%,复发率10.0%(4例)。结论:综合心理疗法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恢复期,从而尽早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并积极避免疾病的复发,从而摆脱疾病的困扰,尽早实现正常的社会生活。
作者:何凤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10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重症心脏瓣膜病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与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在此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行人性化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共5例患者死亡,占全部患者的10%,1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占34%。观察组共2例患者死亡,占全部患者的4%,1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占22%。两组患者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到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术期患者护理干预中能够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使患者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优化和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艳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放射免疫分析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G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135例妇产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她们的血清检验结果分为三组:异位妊娠组(75例)、葡萄胎组(37例)、绒癌组(23例),选择同期35例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对四组妇女皆采取放射免疫分析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G的效果,并进行总结分析及对比。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在异位妊娠、葡萄胎及绒癌的检测值上都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检测值也会增加,同时显示电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分析法的特异度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检测妇女血清HCG的效果而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的检测效果更加明显,而且其属于一种有着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值得相关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马永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提出校正措施。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血液科收集的128份正常血液标本分为未溶血血清标本和人工制成溶血血清标本,分别测定2组TP、AST、、K+、CK、ALB等生化学指标及Hb浓度。结果:观察组在TP、AST、CK、K+、LDH、TG、TCHO等项目测定值均高于未溶血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同时研究结果发现随着血清Hb浓度的升高, K+LDH和CK等生化指标项目也会随之升高,可以看出血清Hb浓度变化值与3个指标溶血变化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溶血会对多项生化指标检测准确性产生影响,且与血清Hb浓度有关联。利用血清Hb浓度参与校正生化项目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飞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质量,了解处方中存在问题,以提高处方质量。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6月处方每日随机抽取150张,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临床药学知识对27300张处方进行分析归纳。结果:27300张处方中,不合格处方有395张,占抽查总数的1.45%。其中用法用量不合理,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配伍不合理发生率较高。结论:不合格处方绝大部分是书写不规范处方,主要集中在手写处方上,若全部使用电子处方合格率会有所提升。用药不适宜处方表现多样,主要原因是医生对药品的药动学、药剂学、药效学等药学理论知识了解不够,有待于认真学习提高。
作者:闫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儿童临床用药风险防范措施,监管儿科医生的用药行为,保证儿童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完善相关流程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儿童临床用药风险防范体系,提高医护人员对儿童临床用药的风险意识。结论:儿童临床用药风险防范措施的建立和贯彻执行,对于降低儿童临床用药的风险,保证儿童临床用药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张桐玉;范立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分析2010年~2012年我院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本文临床研究数据均选自于笔者所在医院药剂科2010年~2012年口服降血糖药物的购入数量与金额记录来统计用药金额、DDDs(用药频度)、DDDc(日用药金额)。结果:2010年~2012年间用药金额高的葡萄糖甘酶抑制剂(占销售总金额34.31%),胰岛素增敏剂(占销售总金额24.16%),胰岛素分泌剂(占销售总金额21.62%),中成药使用率低;DDDs排序,其中前三位的是瑞格列奈片(诺和龙)、比格列酮(贝唐宁)、阿卡波糖片(拜糖苹)。结论:通过对我院口服降血糖药物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显示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孙风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近年来医学模式的转变,康复医学的兴起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及重新认识,为针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发展的平台。自古以来,针灸就一起适应症广泛、疗效确切而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虽然各地临床已将治疗触角伸向了更广泛的领域,但多数医院的针灸科的主流仍局限于“疼痛”和“瘫痪”两大类,即“痹证”和“痿症”。就本人从事针灸工作20多年以来,在本院的工作中也面临同样的现实。再者就是治疗时机的错过,大大降低了治疗效果。在门诊工作中,许多病人都是在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也就是失败的情况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才走进针灸科,无形中,好多疾病的佳治疗时机已经错过,使得针灸的很多优势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康复就是让患者恢复原来的生活,这也是治疗的终目的,而针灸及时介入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样在针灸时,如果能正确的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同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治疗的效果。许多身体残障和精神残障的疾病,针灸治疗都有很大的价值。显示了针灸在人类健康事业中一个方面军的作用,未来的针灸临床应该更积极,更主动地介入到康复医学中来。
作者:宋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加强产科病历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实现无纸化。方法:按医院总方针,全体动员、培训、落实,持续改正。结果:2个月产科全面实施电子历。结论:电子病历开展困难可以克服,电子病历优点:电子医嘱、病历清晰,减少人为差错发生。节省护士重过医嘱,提高工作效。无纸化省钱、环保。
作者:吴秀娥;周惠欢;席军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总结1例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针对此例患者生命体征及各器官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针对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正确的护理非常重要,只有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卢泓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孕妇在怀孕期间的饮食营养对于孕妇、胎儿有何影响。方法:在自愿前提下,选取2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200例孕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并给予干预组孕妇进行个性化的饮食指导。结果:从两组孕妇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上看,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发现,给予孕妇进行合理的饮食干预,指导其通过饮食摄取相应的营养,对于孕妇在怀孕期间的健康保健而言,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
作者:田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0例CHD患者和50例非CHD患者(对照组)的血清PON1水平,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结果:CHD组的血清PON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CHD组的血清PON1水平与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γ=0.403,P<0.01),与ox-LDL(γ=-0.648,P<0.01)呈显著负相关,但与其余血脂各项指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CHD组治疗后的血清PON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PON1水平明显降低,监测其水平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作者:夏真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疱疹性咽峡炎是高发于儿童的特殊的发热类疾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近几年夏秋季节呈现高发趋势,由A组柯萨奇病毒引起,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临床以口腔后部的成簇小水疱为特征,伴随症状多见为发热、咽痛、四肢酸痛、拒食。病程1周左右。
作者:王娇娜;刘吉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胃镜下取出上消化道异物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上消化道胃镜下异物提取术治疗的患者,对他们所接受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结果:174例患者手术成功,成功率96.67%。结论:胃镜下取出上消化道异物具有低创、简单快捷、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优点,而且周到细致的临床护理有助于优化手术效果,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吴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作用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6例异位妊娠患者,对其的声像图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6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其中输卵管妊娠79例(91.86%),宫角妊娠6例(6.98%),肠系膜妊娠1例(1.16%)。异位妊娠的声像特点为子宫腔内空虚,宫旁出现低回声区,其内探及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异位妊娠具有检查无创伤、诊断直观、图像清晰等优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提高早期异位妊娠的检出率,对异位妊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曾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考察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衰(CH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接诊50例CHF患者,其中2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另25例患者采取舒适护理,设为舒适组。结果:舒适组有效率(92.0%)、满意度(96.0%)均高于对照组(80.0%,84.0%)。舒适组患者的心率及舒张压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间存在统计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明显提高CHF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就医满意度,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作者:黄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与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住院的87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使用依那普利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的治疗组45例患者,同时与单独使用依那普利治疗的对照组4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和71.43%。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和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明显优于单用依那普利治疗的效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安丰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为了探讨中药外洗方合肛泰栓治疗环状混合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104例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资料,我们随机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53例,对照组54例,采用术后患者肛纳肛泰栓,及自拟中药方外洗。对照组采用化痔栓及1∶5000高锰酸钾溶液外洗治疗,治疗5~7天后,对两组患者的术区疼痛程度,疮面出血及消肿情况做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经过约1周,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均得改善,尤以实验组改善的更明显。结论:表明自拟外洗方合肛泰栓可以明显的缓解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
作者:周金生;崔永侠;刘宝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