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远兰
目的:研究2007年~2011年长治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变化趋势、阳性率与献血者职业及学历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原理两种国产试剂双复检检测标本,χ2检验统计学统计数据。结果:2008年~2011年梅毒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从职业分布看军人、医护工作者、学生的阳性率较低,农民及自由职业者阳性率较高;从学历分布看学历越高阳性率越低。结论:近五年梅毒抗体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加强对农民、无业及自由职业者有针对性的进行传染性性传播疾病的教育,使低危献血者队伍不断壮大。
作者:刘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根据我国国情初步构建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绩效评价系统。方法:根据抽样调查的原则,采取个人及评价小组访谈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收集相关资料。结果:初步构建出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绩效评价系统包括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结论:根据我国国情初步构建出的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绩效评价系统综合考虑了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主要方面,有利于快速评价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绩效。
作者:黄东华;黄碧珊;周启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进行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一定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进行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45例患者,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护理效果。结果:有40例患者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护理有效率为97.8%。结论: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有效的护理,能够减少出现感染的情况,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
作者:金风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肾病综合症是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症。病理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高要求性,本文从安全护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临床护理工作者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实施安全护理的概要。表明了在肾病综合症中安全护理对康复的重要性。
作者:王欣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脊柱外科围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探寻更好的护理方式,提高对脊柱外科围术期病患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80例脊柱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均为40人,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通过对脊柱外科围术期80例患者的护理情况可以得出,采用围术期的护理的40例病患,术后的并发症得到有效的预防,对医院的满意度提升,各项评价、指标均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病患。结论:为提高脊柱外科手术的成功率,提升病患对医院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提升,采用脊柱外科围术期护理方式是当前临床护理的首选。
作者:范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产钳术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0年1月1日~2013年9月20日在我院采用产钳术对头位难产助产病例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钳术在临床头位难产处理方法使用率占19.75%,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剖宫产。结论:产钳术的正确使用可有效解决头位难产,是临床上不可或缺的处理方法。
作者:覃淑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诊治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方法。方法:随机将71例急性肾衰竭者分组:甲急性组(36例)与乙急性组(35例)。对甲急性组经西医肾衰竭医治,对乙急性组经西医+血液净化医治。随后,比较甲急性组与乙急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乙急性组的疗效优于甲急性组,P<0.05。此外,乙急性组的Scr情况、Bun情况要比甲急性组好,P<0.05。结论:经血液净化医治急性肾衰竭,疗效好,治愈可能性大,医疗使用价值大,值得推广。
作者:张瑞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院前不给予急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院前给予急诊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以及有效转运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诊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卢风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无痛人流的临床治疗和效果分析。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普通人流手术,而观察组行无痛人流手术,观察对比两组镇痛效果和术中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8.9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67%;观察组人流综合征、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人流可有效缓解终止早孕妊娠,镇痛效果显著,并降低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冯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酒精性痴呆患者的治疗结果。方法:选取从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54例酒精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采集患者的脑部影像学资料。对患者进行戒酒等治疗,并且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CCSE评分和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的访问,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前患者的脑部影像学信息多为异常显示;治疗后患者的CCSE 平均评分和调查问卷的平均评分和调查前相比明显提高,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85.2%。结论:对酒精性痴呆患者展开及时、积极的治疗是可以取得明显和良好的治疗结果的。
作者:韦强;才仁;李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尿常规的干化学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800例待检尿液进行分组检查,分别对2组尿液样品采取沉渣镜检法、干化学检测法。结果研究发现,在尿常规检查中应用沉渣镜检法与干化学检测法的检查结果中,在部分指标上具有明显差异,例如白细胞、隐血、尿蛋白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尿常规检测中,干化学检测方法虽具备较高的灵敏度,但该方法的影响因素过大,因此在检测中可联合干化学检测与沉渣镜检法,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伍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肛门疾病术后局部注射亚甲蓝对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30例肛门病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两组病例术后排便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对照组的病例术后排便困难4例,占1.41%;观察组的病例术后排便困难38例,占10.9%(P<0.05)。结论:肛肠疾病术后局部注射亚甲蓝可增加术后排便风险。
作者:胡丹;任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多模态医学影像学进行评估,以供治疗此疾病给予参考。方法:我院于2010年3月~8月收治了64名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疾病患者,对这些患者的多模态医学影像学评估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共检查出79个病灶,其中位于大脑半球的病灶有24个,位于基底节区的病灶有16个,位于胼胝体的病灶有18个,位于脑室的病灶有7个,位于小脑的病灶有3个,位于脑膜的病灶有11个。角状、突出状肿瘤有25个,缺口状的病灶有23个,卵圆形结节状的肿瘤有14个,环状的肿瘤有17个。这些病灶大为5.3×3.5×4.6cm,小为0.29×0.18×0.2cm。结论:在治疗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医学影像学评估,以了解患者的肿瘤数量、复发情况。
作者:官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通过对195例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患者的抢救配合及临床护理进行研究,笔者体会到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抢救生命及促进康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0例CHD患者和50例非CHD患者(对照组)的血清PON1水平,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结果:CHD组的血清PON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CHD组的血清PON1水平与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γ=0.403,P<0.01),与ox-LDL(γ=-0.648,P<0.01)呈显著负相关,但与其余血脂各项指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CHD组治疗后的血清PON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PON1水平明显降低,监测其水平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作者:夏真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5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老年患者,对患者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的效果进行相应的观察。结果:有34例患者护理显效,21例患者护理有效,3例患者护理无效。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老年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能够减轻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
作者:刘红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麝香保心丸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60例,按照时间就诊顺序分为硝酸异山梨酯组与麝香保心丸组,每组均30例患者,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硝酸异山梨酯组患者与麝香保心丸组患者达总有效的人数分别为86.67%、90.00%,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心绞痛与硝酸异山梨酯具有同样突出的治愈效果,可在临床范围内进一步研究并推广使用。
作者:许继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生物活性肽由于具有多种机体调节和代谢功能,如抗癌、降压、降脂、激素调节、抗血栓、免疫调节、抑菌、抗病毒等,所以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近况。
作者:张荣华;王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中医特色护理的实施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12月间妇产科产妇300例,随机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中医组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结果:中医组产妇临床症状控制时间及住院生产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产妇满意率明显高常规组(P<0.05),心理状态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妇产科优质护理中实施中医护理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率,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金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提高法律意识,防范护理纠纷。方法: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结果:提高了法律意识和服务质量,减少了护理纠纷。结论:护理纠纷影响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要求在工作中规范服务,维护好病人的权利,特别是病人的生存权和安全权,真正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
作者:王宇飞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