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黑升麻提取物治疗102例围绝经期潮热盗汗患者的疗效分析

白洁;李艳霞;陈燕

关键词:黑升麻提取物, 戊酸雌二醇,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黑升麻提取物和戊酸雌二醇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盗汗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102例围绝经期潮热盗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谷维素、维生素B1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黑升麻提取物治疗,B组给予戊酸雌二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以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并观察5-羟色胺(5-HT)、色氨酸(TP)、5-羟吲哚乙酸(5-HIAA)、5-羟色氨酸(5-HTP)含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总有效率(90.20%)显著高于B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2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FSH、L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5-HT、5-HIAA、5-HTP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TP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92%)显著低于B组(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黑升麻提取物、戊酸雌二醇均能够改善围绝经期患者激素水平和潮热盗汗临床症状,但前者疗效更确切.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欣普贝生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与研究分析

    目的 探析欣普贝生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该院进行足月妊娠引产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欣普贝生引产,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引产,对比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引产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用药后Bishop评分、有效临产发动时间、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可有效提高引产率,促进宫颈成熟,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孙玉红;马冬霞;李燕;刘琦;袁琳;张建洁;陈雪;曹斌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扬州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扬州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现状,为改善学龄前儿童睡眠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4-5月分层整群抽取7所幼儿园共2 531名儿童,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儿童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睡眠习惯和睡眠问题等.结果 扬州市学龄前儿童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平时为(11.00±0.89)h,周末为(10.56±1.30)h,低于国外同年龄儿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睡眠不足的发生率平时为7.3%,周末为25.1%,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不足率逐渐增加,周末更明显.睡眠问题总体发生率为46.1%,男童(48.3%)高于女童(43.7%).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问题发生率有下降趋势.男童在睡眠出汗、张口呼吸、睡眠打鼾三方面发生率大于女童.高年龄组睡眠潜伏期过长、夜间尿床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年龄组,而夜间磨牙则高于低年龄组.结论 扬州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令人担忧,应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儿童家长以及社会的重视.

    作者:陈秋;章景丽;陈瑞美;王磊;陶芳标;于伟平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两种提取孕妇血浆游离胎儿DNA方法的比较

    目的 分别应用两种方法进行血浆游离胎儿DNA的提取,判定及筛选佳的血浆游离胎儿DNA的提取方法,为后续试验提取游离胎儿DNA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30例健康妊娠孕妇血浆,用离心柱法和磁珠法进行血浆游离DNA的提取,经甲基化敏感限制性内切酶BstUI酶切后使用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所提取的游离胎儿DNA的含量及纯度,再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方法测定扩增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离心柱法所提取的游离胎儿DNA的测定结果为:含量(43.27±21.01)ng/μl;纯度A260/A280 (0.999 7±0.084 42);扩增效率为94%;而磁珠法提取的游离胎儿DNA的测定结果为:含量(31.74±12.25) ng/μl:纯度A260/A280 (0.878 3±0.052 66);扩增效率为87%.两组方法提取游离DNA的浓度、纯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离心柱法比磁珠法操作更简便、快捷.经测定提取的DNA的浓度及纯度,扩增效率后可判断离心柱法所提取的游离胎儿DNA的浓度、纯度及扩增效率都远远优于磁珠法;离心柱法比磁珠法更适用于后续无创产前诊断研究试验.

    作者:冉贵萍;赵海鸥;谢艳平;陈英;钟贞强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方法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瘢痕子宫、巨大胎儿、可疑胎儿窘迫、引产失败等孕妇逐渐增多,即使全球范围产科医生都在为减少剖宫产率而努力,剖宫产率仍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发达国家剖宫产率约为21%,亚洲国家的平均水平是27.3%,其中我国更是达到了46.2%[1-2].成功的引产在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中具有积极作用,其中促进宫颈成熟在引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孕妇个体间存在差异,临床上应选择恰当的方法促进宫颈成熟,从而有效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本文主要对足月妊娠促进宫颈成熟的各种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王秋霞;杨丽杰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强化健康教育联合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究并分析强化健康教育联合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的影响,为GDM患者良好的分娩结局提供干预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天津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孕妇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孕妇采取强化健康教育联合营养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孕妇入院时一般情况、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HbAlc水平以及分娩结局.结果 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妊娠类型、诊断、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医疗形式、月收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干预前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干预后血糖控制水平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孕妇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孕妇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孕妇HbAlc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羊水过多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胎膜早破、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健康教育联合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水平,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康志荣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血清RBP-4在肥胖型妊娠期糖尿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在肥胖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孕妇1 1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体质指数分为肥胖型GDM组(32例,BMI>28 kg/m2);单纯型GDM组(30例,BMI 18.5 ~23.9 kg/m2);单纯妊娠肥胖组(29例,BMI>28 kg/m2);正常对照组(27例,BMI 18.5 ~23.9 kg/m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组孕妇血清RBP-4水平,对所有受试者血糖、血脂指标进行检测,并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计算.结果 ①肥胖型GDM组与其他3组相比,孕妇血清RBP-4水平明显偏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纯妊娠肥胖组孕妇血清RBP-4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型GDM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②肥胖型GDM组血清RBP-4水平与孕前BMI、FINS、TG、HOMA-IR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562,0.409,0.484,0.618,P<0.05).结论 肥胖型GDM组、单纯型GDM组及单纯妊娠肥胖组RBP-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肥胖型GDM的孕妇血清升高明显(均P<0.05),可见血清RBP-4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妊娠肥胖均有密切联系,特别是在肥胖型GDM患者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者:程策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诊疗进展研究

    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现有的临床资料十分有限,在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尚无系统指南及专家共识.本文对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治疗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1 流行病学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肿瘤的1%[1],可发生于全身许多部位及器官,如皮肤、口腔、鼻腔、肛管、外阴、食管等部位[1-2].女性生殖器恶性黑色素瘤仅占所有恶性黑色素瘤的3% ~7%,以外阴、阴道多见,宫颈、卵巢等部位较为罕见[1-4].全世界报道的生殖系统恶性黑色素瘤不到300例[5],有学者对Medline数据库进行了检索,从1950-2016年原发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病例仅有96个,其中绝大多数-(79/96,占82%)是在1990年之后报道的[6],多以散在病例报道.

    作者:徐梦秋;田笛;周顺卿;姚迎春;韩丽英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全身抗感染治疗下给予穿刺冲洗和切开引流两种术式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全身抗感染治疗下给予穿刺冲洗和切开引流两种术式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脓肿患者20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103例,在全身抗感染治疗基础上,A组在B超引导下对脓肿灶进行穿刺抽吸冲洗,B组采用常规切开引流术,对比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 ①A组总有效率为95.14%,明显高于B组8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B组相比,A组脓腔愈合时间、体温及血象恢复正常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VAS评分更少、瘢痕长度更小,且上述指标水平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术后3月,A组复发率为3.88%,明显低于B组12.62%;A组术后可哺乳患者比率为79.61%,明显高于B组26.21%;围术期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也明显低于B组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全身抗感染治疗下,应用B超穿刺抽吸冲洗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疗效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痛苦小、恢复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石晶晶;王宗宝;邢志博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早期孕期保健配合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产妇血糖控制中的应用及对围生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孕期保健配合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产妇血糖控制中的应用及对围生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接受诊治的108例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饮食控制、强化健康锻炼等早期孕期保健,研究组患者在孕期保健基础上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联素变化及围生结局.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2hP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RP及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脂联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及围生儿死亡等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孕期保健配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显著,能有效调节患者血糖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控制病情进展,改善围生结局.

    作者:何艳霞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西部地区新生儿科能力建设的现状及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西部地区新生儿科的人员配置、技术、设备等现状,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工具《西部地区新生儿科能力建设现状及需求调查表》对我国西部主要的8个省/市的新生儿科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32份,包括了我国西部地区7省1市的132家医院.132家医院新生儿科室中,除颤仪配置率为31.8% (42/132),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开展率为54.5% (72/132),专科护士培训开展率为20.4% (27/132).98.5% (130/132)的医院认为培养专科护士亟待改善,93.9% (124/132)医院希望增加新生儿科护士培训机会.结论 我国西部地区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数量不足、结构欠合理;新生儿科护士外出培训机会少,对培训的需求高;新生儿科业务开展能力和技术水平低,需求高.因此,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增加对我国西部相对不发达省份的卫生资源投入,并开展针对性的新生儿科技术、业务和能力培训,提升我国西部新生儿科医疗和护理水平.

    作者:张梦琴;罗碧如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宫颈刮片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普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宫颈刮片(PS)联合电子阴道镜(EC)诊断宫颈癌的效能,寻求宫颈癌普查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9月在运城夏县应用宫颈刮片、电子阴道镜检查进行宫颈癌普查的10 146例35 ~64岁妇女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GIN)及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诊断为准对比PS、EC、PS+EC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结果 病理组织活检确诊CIN 42例,患病率0.41%;宫颈癌14例,患病率0.14%.PS巴氏涂片检查异常232例,异常率24.14%;EC检查异常109例,异常率51.38%;PS+EC诊断CIN阳性和宫颈癌61例,诊断符合率91.80%,高于单独PS、EC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与EC检查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EC诊断灵敏度93.65%、特异度95.62%、准确度95.73%均高于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筛查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9、0.725、0.913,PS+EC的AUC大(95%CI 0.563 ~ 1.00,P<0.05).结论 联合PS和EC检查有助于提高宫颈癌筛查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

    作者:张荣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黑升麻提取物治疗102例围绝经期潮热盗汗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黑升麻提取物和戊酸雌二醇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盗汗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102例围绝经期潮热盗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谷维素、维生素B1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黑升麻提取物治疗,B组给予戊酸雌二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以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并观察5-羟色胺(5-HT)、色氨酸(TP)、5-羟吲哚乙酸(5-HIAA)、5-羟色氨酸(5-HTP)含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总有效率(90.20%)显著高于B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2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FSH、L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5-HT、5-HIAA、5-HTP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TP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92%)显著低于B组(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黑升麻提取物、戊酸雌二醇均能够改善围绝经期患者激素水平和潮热盗汗临床症状,但前者疗效更确切.

    作者:白洁;李艳霞;陈燕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陕西关中贫困地区儿童社会生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陕西关中贫困地区儿童的社会生活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5月-7月选取陕西关中地区的澄城、白水两贫困县各4所小学4~6年级927例学生,用程灶火编制的“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27例儿童中,不同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及不同教养方式儿童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地域间、父母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条件、母亲文化程度和不同家庭类型儿童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在乡镇,父母分居、离异或丧偶,家庭经济状况贫困,重组家庭是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或<0.01).男女生ISLQ总得分比常模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为3.270、2.990,均P<0.01).男童ISLQ得分与常模比较,除了自我认识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7个维度和两个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女童ISLQ得分与常模比较,除了学校生活、躯体情绪两个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6个维度和两个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陕西关中贫困地区儿童的社会生活状况受地域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等因素影响,与我国常模存在一定差异,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雷晓梅;杨思萍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知识认知与需求调查

    目的 调查妇科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了解其对营养知识的认知水平及需求状况,以期为医护人员给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提供科学的营养知识宣教、鼓励其正确对抗肿瘤,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在2017年6-12月对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妇科符合纳入标准的164例患者进行调查,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为存在营养风险.结果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其中≥65岁患者营养不足发生率为28.6%,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7.1%;<65岁患者营养不足发生率为4.0%,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6.0%;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对营养知识需求较高,对专业的饮食营养指导需求达96.3%,89.6%的患者存在营养方面的困惑,仅有25%的患者知道如何实现科学饮食.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65岁者较<65岁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且妇科肿瘤患者对营养指导的需求很高,医务人员应当合理评估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早期进行营养风险评价,并对患者进行营养知识宣教,满足患者对营养知识需求,提高其营养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朴丽;杨蕊;高佩红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湖北地区学龄前儿童腹泻病毒性病原学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湖北地区学龄前儿童腹泻病毒性病原学情况.方法 以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2016年湖北地区学龄前腹泻患儿84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受检者新鲜粪便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 840份粪便样本中检出407份为阳性标本(48.45%),其中以轮状病毒病原检出率高为94.10%(383/407),其次为肠道腺病毒为3.19% (13/407),而混合感染占1.23%(5/407);男性与女性的腹泻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岁组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总病毒阳性检出率高,其次为2~3岁组,各组间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在2~3岁组中检出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中的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腹泻患儿病毒阳性检出率高,其次为秋季,各季节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在各季节中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及夏季,各季节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中的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及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与农村的腹泻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湖北地区学龄前儿童腹泻中病毒性感染性腹泻检出率较高,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其次为肠道腺病毒;1~3岁年龄段及秋冬季病毒性病原检出率高,临床应予以重视.

    作者:周慧;徐彬;金威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克洛己新干混悬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克洛己新干混悬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克洛己新干混悬剂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咽肿消退时间及止涕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hs-CRP、TNF-α及IL-4水平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儿hs-CRP、TNF-α及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出现1例轻度腹泻,对照组患儿出现2例轻度腹泻,均对症处理后恢复.所有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洛己新干混悬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患儿基本可以耐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燕敏;常青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11133例孕妇产前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产前诊断中心做NIPT检测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应用NIPT技术对11 133例孕妇外周血进行检测,分为5组,分别为血清学筛查高风险2 680例、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4 829例、高龄妊娠(≥35岁)2 830例、B超检出胎儿结构异常548例、介人性手术禁忌证246例,NIPT检测高风险的孕妇进一步用金标准验证,低风险的孕妇随访婴儿出生后的情况.结果 NIPT检出高风险21-三体综合征26例(0.23%)、18-三体综合征7例(0.06%)、13-三体综合征2例(0.02%)、性染色体44例(0.39%)和其他染色体(8号、14号、20号)3例(0.03%),其灵敏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99.98%、99.98%、99.99%、99.86%和99.98%,假阳性率分别为0.02%、0.02%、0.01%、0.14%和0.02%.NIPT检测21-三体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有比较好的一致性,对血清学筛查高风险、高龄妊娠(≥35岁)、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组的检测也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NIPT技术对胎儿21号、18号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有较高的检出率,尤其适合血清学筛查高风险、高龄妊娠(≥35岁)、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的孕妇人群,有望为孕妇提供一种全新的安全、快捷、准确性高的产前筛查方法.

    作者:范向群;黄海龙;林娜;蔡美英;郑琳;王梅英;徐两蒲;林元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高危型HPV感染的研究

    目的 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布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基因扩增技术对205例CIN组织标本进行15种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其中CIN Ⅰ级72例、CINⅡ级55例、CINⅢ级78例,分析不同级别CIN患者HPV感染率及HPV感染型别的差异.结果 205例CIN患者中检出HPV感染者165例,总HPV感染率为80.5% (165/205),其中CIN Ⅰ级HPV感染率为51.4% (37/72)、CINⅡ级HPV感染率为94.5% (52/55)、CINⅢ级HPV感染率为97.4% (76/78).在CINⅢ级患者中,HPV 16型感染出现频率高达41.8% (46/110),随后是52型、58型、33型和31型.不同年龄CIN Ⅰ级、CINⅡ级、CINⅢ级患者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CIN病变程度的增加,高危型HPV16型感染率也随之增加.对适龄女性行宫颈高危型HPV分型检测,有利于临床妇产科医师对CIN进行诊断、治疗和随访,也有利于临床医师跟踪和随访高致癌型HPV感染者.

    作者:万启军;蔡晓琴;耿建祥;邓中平;黄华艺;唐玲丽;秦雪;袁凯志;赵雪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经颅磁刺激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经颅磁刺激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效果及预后,为产后抑郁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产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效果、平均显效时间、5-HT水平、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显效时间(11.24±3.07)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5.56±4.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5-HT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347.62±24.48) pg/ml高于对照组(318.17±28.15)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14.65±3.07)分低于对照组(17.22±4.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64.50±3.83)分高于对照组(49.08±4.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颅磁刺激治疗产后抑郁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的5-HT水平,改善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且起效较快,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包惠霞;安鹏辉;包志萍;朱俊娟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地塞米松及葡萄糖酸钙联合缩宫素对剖宫产产后出血及药物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及葡萄糖酸钙联合缩宫素对剖宫产产后出血及药物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为有效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5年4月-2017年4月安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剖宫产后应用地塞米松及葡萄糖酸钙联合缩宫素干预的40例为联合治疗组,单独缩宫素干预的40例为单独治疗组,对两组产妇术中、术后24 h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产妇术中、术后24 h出血量(210.4±32.3) ml和(305.2±28.4) ml均显著少于单独治疗组产妇的(321.3±45.2) ml和(455.7±42.3)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产妇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产妇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0.0%和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及葡萄糖酸钙联合缩宫素较单独缩宫素更能有效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且不会增加产妇的药物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辉霞;叶斌斌 刊期: 2018年第21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