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拟中药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齐山;刘俊宝;杨佳

关键词:自拟中药方, 米非司酮, 异位妊娠
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的佳治疗方案.方法:按用药方案不同,将保守治疗的早期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106例分为3组,A组:自拟中药方+口服米非司酮;B组:口服米非司酮+血府逐瘀口服液;C组:仅口服米非司酮,必要时重复使用.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B、C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4%、76.7%、72.5%,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β-HCG下降速度:A组显著优于B、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和阴道流血消失(2周内):A组明显优于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包块缩小≥50%(3周内):A组明显优于C组(P<0.01),B组和C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输卵管情况:A组输卵管复通率高于C组(P<0.05);A组与B组比较及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联合口服米非司酮可优势互补,协同快速杀胚,减少重复用药,促进包块吸收,缩短病程,有利于保持输卵管完整性.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脐静脉插管术在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一种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更加适合的脐静脉插管操作方法.方法:在为早产儿进行脐静脉插管过程中,采用有别于经典外科缝合的固定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导管留置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经典方法和改良方法的导管留置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无差异,两组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结论:改良固定方法的脐静脉插管术可以充分保证早产儿临床治疗需要,而且操作方法简单、节省时间,同时有可能减少因操作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且取材方便,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瑛;王欣煜;肖桂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自拟中药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的佳治疗方案.方法:按用药方案不同,将保守治疗的早期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106例分为3组,A组:自拟中药方+口服米非司酮;B组:口服米非司酮+血府逐瘀口服液;C组:仅口服米非司酮,必要时重复使用.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B、C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4%、76.7%、72.5%,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β-HCG下降速度:A组显著优于B、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和阴道流血消失(2周内):A组明显优于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包块缩小≥50%(3周内):A组明显优于C组(P<0.01),B组和C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输卵管情况:A组输卵管复通率高于C组(P<0.05);A组与B组比较及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联合口服米非司酮可优势互补,协同快速杀胚,减少重复用药,促进包块吸收,缩短病程,有利于保持输卵管完整性.

    作者:齐山;刘俊宝;杨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血清IL-2、IL-10的影响

    目的:研究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y total hysterectomy,LTH)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因良性疾病需行LTH术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LTH组);对照组为同期行开腹子宫切除术(abdominal total hysterectomy,ATH)且条件相似的28例患者(ATH组).测定两组术前1天和术后1、4天血清IL-2、IL-10表达水平.结果:①两组术后1天外周血IL-2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均P<0.05),但ATH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LTH组(P<0.05);ATH组术后4天外周血IL-2水平较术后1天有所升高,但仍显著低于术前(P<0.05),LTH组术后4天IL-2回升至术前水平(P>0.05),与AT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TH组术后1天外周血IL-10含量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4天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术前(P <0.05);LTH组术后1、4天外周血IL-10较术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T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TH与ATH相比,创伤轻,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

    作者:赵倩;边爱平;许雅娟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145例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5例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患者中发生PEP者19例,发生率为13.1%.PEP组有异位妊娠史者明显高于非PEP组(P<0.05),住院时间长于非PEP组(P<0.05),术前β-HCG水平明显高于非PEP组,黄体切除率明显低于非PEP组,盆腔粘连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EP组(P<0.05),而两组年龄、停经时间和包块直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PEP的发生与患者的异位妊娠史、术前血β-HCG水平、黄体切除和盆腔粘连密切相关,术后监测血β-HCG水平的变化有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PEP的发生.

    作者:孙运明;施晓;杜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普贝生在计划分娩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研究缓释型前列腺素E2栓用于计划分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无前列腺素用药禁忌的有引产指征的待产妇60例(其中包括胎膜早破8例),观察宫颈Bishop评分的变化、用药至临产时间、经阴道分娩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后出血量等.结果:显效率为58.3%,有效率为23.3%,总有效率为81.7%.39例经阴道分娩,21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其中7例系“引产失败”,4例为巨大儿,占57.1%.8例胎膜早破者用药后均自然临产,宫颈评分提高≥3分,7例顺产,1例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结论:缓释型前列腺素E2栓用于足月引产效果好,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而安全.其对胎膜早破孕妇应用的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对能预估的巨大儿经阴道分娩有困难的,不宜应用普贝生,而应实行选择性剖宫产.

    作者:瞿琳;孙丽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自我意识对儿童抑郁症状的影响

    目的:探讨儿童自我意识与抑郁的关系,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市小学、初中各1所学校,共873名8 ~ 16岁中小学生,采用抑郁量表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抑郁检出率为33.90%.初中生抑郁的检出率高于小学生,抑郁儿童自我意识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非抑郁儿童的得分,自我意识水平越低抑郁症状的检出率越高.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行为问题、有焦虑感、幸福与满足感缺乏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性大.结论:某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自我意识对抑郁有预测作用,自我意识偏低易导致个体抑郁情绪.

    作者:毕烨;韩娟;杨森焙;沈敏;时俊新;李小彩;赵丽娜;王丽卿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B超检查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对选择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操作时机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2008年2月行HSG的患者共570例,HSG前进行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术中注意观察副反应.结果:67例患者有11.8%出现碘化油进入盆底静脉的现象.内膜厚度≥8 mm时发生碘化油进入静脉的几率显著升高(Odds ratio 4.88);内膜厚度≤4 mm时对其发生也有影响.结论: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对HSG操作时机的选择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陈颖;潘萍;李素春;朱国平;张志兴;苏耘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相关因素分析

    反复自然流产(RSA)是妇产科常见病,约40%~60%的病例病因不明,是妇产科的难治之症.林其德教授建议将RSA分为2类6型,即免疫类(同种免疫型和自身免疫型)和非免疫类(染色体异常型、解剖异常型、内分泌紊乱型、感染型).目前认为免疫因素尤为重要,而生殖道特别是子宫局部的免疫细胞能否识别并耐受胚胎抗原,直接影响了妊娠的建立和维持,各种免疫因素一旦失衡,即可导致流产.现从妊娠免疫耐受机制入手就RSA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预防及治疗RSA提供参考.

    作者:杨默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TCT联合阴道镜筛查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阴道镜下活检筛查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05例有宫颈病变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对照组仅进行阴道镜检查,两组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诊断为标准,比较两组的组织学诊断阳性符合率.结果:观察组的组织学诊断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筛查联合阴道镜下活检能明显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早期检出率.

    作者:黄琴;张健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低出生体重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重儿体格检查的一般情况并探讨影响低出生体重的因素.方法:调查产妇及新生儿父母亲的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吸烟饮酒史、既往疾病史、高血压家族史以及体格检查,产妇孕产史、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分娩情况,新生儿出生情况、体格检查,同时对这些因素进行统计描述,并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住址边远、婴儿母亲为少数民族、终止妊娠时间较早、父母亲受教育程度低、父母亲从事较重体力劳动职业、父母亲BMI值低、父亲存在既往病史、母亲孕期食用油种类、食用肥瘦肉比例不均、补充维生素不足、食盐量过多或过少、每周食用鸡蛋量少、每周食用鱼量少、家庭其他成员吸烟、母亲孕期与家庭成员相处不融洽以及存在产时并发症、产前检查次数较少、孕期增重少、双胎或多胎等可能是影响低出生体重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产前检查次数较少、终止妊娠时间较早、孕期高血压和感染可能是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结论:母亲孕期相关因素可能会对低出生体重产生影响,加强孕期体格检查和卫生知识宣教可以有效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作者:沈蓓蓓;钱立晶;唐晓武;宋玉梅;潘发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连续硬膜外阻滞自控麻醉在228例无痛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硬膜外连续泵注芬太尼和布比卡因应用于产妇分娩的镇痛效果以及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孕产妇228例为镇痛组,设同期相同条件的产妇180例为对照组,镇痛组产妇给予布比卡因125 mg和芬太尼0.2mg经硬膜外泵注至胎儿顺利娩出停药.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结果:硬膜外连续泵注对产妇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影响,镇痛效果好;镇痛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第二产程、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镇痛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连续泵注布比卡因和芬太尼是较安全理想的无痛分娩方法,镇痛效果确切,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作者:颜仙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导流杂交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快速导流杂交法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基因型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新乡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及体检中心送检的1 012例样本全部进行快速导流杂交法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21种HPV基因型中检测到18种,常见的6种基因型为HPV16、18、52、31、33.HPV基因型单一感染为77.6%,多重感染为22.4%.结论:快速导流杂交法可准确进行HPV基因分型,诊断宫颈癌快速敏感,是理想的宫颈癌粗筛分型方法.宫颈癌患者常见HPV基因型的分布既符合亚洲人群的分布规律,又有一定的区域性,为该地区HPV的流行状况及基因疫苗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郭珊;许世琴;郝迎军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时间、病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年7月~2008年7月31例剖宫产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术后2周~多(48.39%),其次为1周~(25.81%),<1周为16.13%,≥3周为9.68%.发病原因主要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19例(61.29%),子宫复旧不全7例(22.58%),胎盘、胎膜、蜕膜残留5例(16.13%).结论:剖宫产晚期产后出血发生时间多在术后2周~,主要病因是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感染,治疗措施为足量抗生素、缩宫剂、清宫术等.预防关键是减少感染因素、提高剖宫产技术.

    作者:柳佩珍;陆秀凤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法罗培南钠片治疗绝经妇女反复泌尿系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对法罗培南钠片治疗绝经妇女反复泌尿系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以法罗培南钠片为试验药,以头孢克洛胶囊为对照药,治疗绝经期妇女反复泌尿系统感染,法罗培南钠片(0.2g/片)和头孢克洛胶囊(0.25g/粒)均为3次/日,1片(或粒)/次口服,疗程5~ 10天.结果:评价病例100例,法罗培南钠片与头孢克洛胶囊分别治疗泌尿系统感染50例和50例,法罗培南钠片有效率和痊愈率为94.00%和62.00%,细菌清除率94.00%,头孢克洛胶囊有效率和痊愈率为84.00%和64.00%,细菌清除率为91.67%.法罗培南钠片和头孢克洛胶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0%和6.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罗培南钠片治疗绝经期妇女反复泌尿系感染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李艳伟;夏天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湖北地区非综合征型学语前聋患儿GJB6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探讨GJB6基因突变在中国湖北地区非综合征型学语前聋患儿的突变频率及主要的突变方式.方法:分别采集中国湖北地区925例非综合征型语前聋患儿及听力正常对照组180例的血样,应用PCR技术检测del(GJB6-D13S1830);扩增GJB6基因的编码区,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运用Chromas软件进行测序结果分析.结果:925例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均未发现在西方常见的del(GJB6-D13S1830),也没有发现GJB6基因的其他突变.结论:中国湖北地区非综合征型学语前聋的发生不是GJB6基因突变而导致,针对GJB6的基因突变检测意义不大.

    作者:杨国强;付四清;陈燕;董家曙;陈观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血小板反应蛋白-1在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间质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1 (TSP-1)在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间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25例卵巢良性肿瘤卵巢间质组织中TSP-1的表达,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卵巢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间质中TSP-1的阳性表达率增高(66.67%);表达情况与病程有关,在病程>1年的卵巢间质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②TSP-1高表达组的MVD (4.36±1.14)明显低于低表达组(6.01±1.05)及阴性表达组(7.38±1.65),TSP-1的表达与MVD呈负相关(rs=-0.76,P<0.01).结论:TSP-1表达异常可能在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间质微血管网损伤及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陶潜;刘曼华;邱君君;刘宏斌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辅助生殖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辅助生殖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科学的抗生素用药依据.方法: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检测女性宫颈分泌物和男性精液标本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并检测其对抗生素的药敏情况.结果:观察组女性解脲支原体阳性率为48.10%,人型支原体阳性率为4.18%,合并感染为10.84%:男性解脲支原体阳性率为21.70%,人型支原体阳性率为2.11%,合并感染率为7.41%;观察组女性与男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解脲支原体阳性率为8.5%,人型支原体阳性率为1.5%,合并感染率为1.5%;观察组女性与对照组女性之间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有一定相关性,应重视其耐药性,在治疗上宜选用敏感性较高的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

    作者:陈宁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100例早孕胚胎停育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

    目的:分析早孕胚胎停育与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2011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100例胚胎停育患者,对其进行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00例胚胎停育患者,孕周长15周,短6周.绒毛培养失败5例,培养成功率95.0%;检出异常核型34例,检出率35.8%,其中单纯染色体数目异常占55.9%,异常类型有:染色体数目异常23例,三倍体4例,四倍体1例,结构异常2例,嵌合体4例.95例早孕胚胎停育中,女性胚胎51例,占53.7%;男性胚胎44例,占46.3%.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胚胎停育的重要原因.

    作者:马玲利;丛林;袁静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雌激素水平与绝经女性并发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雌激素水平与绝经女性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北华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诊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30例,年龄49~69岁,平均57.8岁,绝经后2~23年,平均13.2年.骨密度测量结果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选择30例未伴发骨质疏松的绝经后妇女为对照组.选择DEXA(Lunar,US)骨密度仪对两组妇女行骨密度测量,并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雌二醇(E2),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白介素-6 (IL-6)水平.比较两组妇女骨密度(BMD)、E2、TNF-α及IL-6水平,并对E2水平与BMD、TNF-α及IL-6水平行相关分析.结果:①观察组患者骨密度及血清E2均值分别为(0.53±0.08) g/cm2和(25.58±7.85)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平均为(5.63 ±4.10) ng/L和(109.86±46.34)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E2水平均与骨密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血清E2水平与血清TNF-α及IL-6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雌激素水平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呈负相关,雌激素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骨组织代谢,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能够导致骨质疏松,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作者:薛昊罡;冷冰;马恩元;蒋维海;崔双;单产宇;苗婷婷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环境、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导致唇腭裂发生的循证医学研究

    目的:研究我国与唇腭裂发生有关的环境、行为和生活方式,为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唇腭裂预防干预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系统性综述方法,检索数据库文献,收集国内外唇腭裂的环境、行为、生活方式病因学研究文献,选择其中Meta分析或系统综述文献纳入研究.结果:共纳入Meta分析和系统综述文献13篇,均为英文文献;中文数据库中未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对检索到文献行系统回顾后发现了唇腭裂的一些明确致病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包括孕期及孕前期用药(皮质激素类、卡马西平、抗癫痫药物等)及孕母所处环境(杀虫剂)、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孕妇超重或肥胖、吸烟、新生儿出生次序).结论:孕母所处的环境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与唇腭裂发病有显著关联.现有的病因学研究存在很多相互矛盾的结论,唇腭裂的病因学仍有待继续探索.唇腭裂病因研究的中文文献质量等级普遍较低,不能为循证医学提供高等级证据.

    作者:何达;厉传琳;刘佳琦;谷茜;陈英耀 刊期: 2011年第26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