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萍
为提高产前诊断质量,减少异常出生,提高人口素质,我们对来院人工流产296例孕妇和25例具有自然流产史、死产、新生儿死亡、生育畸形或智力低下儿等生育史的产妇做产前诊断的孕妇孕早期绒毛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
作者:吴楠;王宏志;赵玉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初步探讨孕期女性膀胱功能障碍变化.方法:按照世界尿控协会推荐的尿动力学检查标准方法对65例孕期女性志愿者(孕妇组)进行尿动力学检查.14例上尿路疾病而下尿路功能正常的已婚未育妇女做对照组.结果:测定功能性膀胱容量和正常尿意膀胱压测定容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组大尿道压、大尿道闭合压和功能尿道长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孕妇组AG值和尿道阻力因子均无一存在膀胱出口梗阻.膀胱压力容积/压力流率测定其余相关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孕妇组排尿后收缩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孕期女性多表现为膀胱感觉敏感,尿道控尿能力增高,但膀胱排空能力未受到明显影响.
作者:董黎;张曦;王鲁文;张彩霞;马玉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α-干扰素治疗HPV隐性感染患者的佳途径.方法:选取273例生殖道HPV隐性感染的女患者,随机分成3组:第1组应用α-干扰素皮下注射治疗,第2组应用α-干扰素生殖道靶位置注射治疗,第3组则采用前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治疗,以上3组用药剂量均相同.实验前后利用PCR技术通过检测宫颈分泌物来确定HPV及主要分型.结果:治疗前各组HPV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以后第3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前两组(P<0.05).结论:皮下联合生殖道靶位置注射.α-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薛书霞;王淑安;王晓慧;杨立杰;王晓敏;王玲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对住院患儿及门诊患儿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专题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电话咨询、家庭随访),通过监测3项客观指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观察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理想,试验组3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糖尿病患儿实施健康宣教,有利于控制血糖,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淑清;张越;邹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双腔右心室(DCRV)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I)检查的特点及漏、误诊原因.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为DCRV的16例患儿的CDFI诊断特点,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通过不同切面显示,漏斗部下方右室前壁局限性肥厚呈楔形,室间隔肥厚呈舌形,均突向右心室腔,二者间形成狭窄孔,CDFI可见自狭窄孔处呈高速喷泉状的五彩镶嵌血流束,高、低压两腔的压力阶差可反映梗阻的程度;CDFI检查结果与手术相符者12例,漏、误诊4例,符合率为75%.结论:CDFI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对小儿双腔右心室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苏越美;刘小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对胎膜早破性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45例胎膜早破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干预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窒息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胎膜早破性早产孕妇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干预能显著改善早产儿结局.
作者:艾玲;郑飞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从弱势群体单亲孕妇层面出发,探讨单亲孕妇产前抑郁状态与相关因素,并进行预测,及早干预.方法:78例单亲孕妇为研究组,8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对单亲孕妇进行孕期心理健康调查,对胎儿生长发育进行监测,给予有效的综合评定,探讨产前抑郁对胎儿的影响及单亲与高危妊娠发生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发生产前抑郁17例占21.78%,可疑17例占21.78%;对照组发生产前抑郁5例占6.25%.发生抑郁与导致单亲原因相关较大,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单亲孕妇产前抑郁状态与单亲发生原因、高危因素、经济状况因素呈正相关关系,及早干预可有效预防抑郁的发生.
作者:邱洁;郭华;邱惠娜;洪琦;韩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出院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58例)和对照组(n=44例),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施加任何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6个月内患病、住院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早产儿6个月内患病、再住院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体重增加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早产儿患病和再住院率,并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刘月梅;王建英;胡秀丽;王书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宫腔镜和病理检查对子宫内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6例宫腔镜检查患者术前B超结果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806例患者经阴道超声、宫腔镜和病理检查确诊子宫内膜息肉172例(阴道超声和病理符合率为90.12%),宫颈管息肉130例(86.92%),内膜增生102例(92.16%),子宫肌瘤96例(96.88%),退化蜕膜及绒毛68例(95.59%),内膜炎26例(84.62%),内膜癌9 例(88.89%),宫腔粘连8例(75%),超声异常但宫腔镜下无组织刮出48例(33.33%).内膜呈分泌反应48例,超声和病理符合率为60.42%.宫腔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3.67%.结论:对可疑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应进行宫腔镜、阴道超声和病理检查.经阴道超声可作为初筛手段,对于子宫内赘生性病变阳性率高.宫腔镜下取标本增加病理诊断符合率.
作者:曹云桂;朱莉华;蒋微滨;朱梅娟;张青;施永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围产期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偶联测定法分别检测122例窒息新生儿及20例健康对照组24 h内血清CPK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窒息组血清CPK均高于对照组(P<0.01);42例窒息儿并发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其CPK值明显高于其它未并发HIE的窒息新生儿(P<0.01).其中16例并发中-重度HIE,26例并发轻度HIE,并发中-重度HIE的CPK值明显高于并发轻度HIE的窒息儿(P<0.01);39例窒息新生儿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并发MODS的窒息新生儿的血清CK明显高于未并发MODS的窒息新生儿.结论:测定围产窒息新生儿的血清CPK有助于预测窒息新生儿并发HIE及MODS的可能性,有助于HIE的临床分度.
作者:冯金环;刘红勤;李平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降低围产儿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对129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孕周胎膜早破发生的早产其围产儿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显著,孕周>34周者其围产儿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存活率明显增加.因臀位、早产(流产)史、阴道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等胎膜早破导致早产者分别占14.7%、13.2%、12.4%、9.3%、6.9%,不明原因者所占比例高为29.5%.结论:加强对上述高危妊娠者的监测和管理可降低早产发生率.
作者:王凌芸;苏君;朱志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所造成的一种激素依赖性病变.
作者:潘丽;郑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常用的3种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4年1~12月于我院宫内置器的育龄妇女随机分3组,分别放置2种不同IUD,吉妮环267例,爱母环242例,活性金属单环(165)256例,于放置后0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3种IUD 12个月的累积续用率、脱落率、因症取出率分别为:吉妮环97.00%、0.75%、1.50%;爱母环93.39%、0.41%、4.13%;活性金属单环(165)89.84%、6.25%、1.17%.结论:吉妮环累积续用率高、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爱母环累积续用率高,但副反应也相对高;活性金属单环(165)累积续用率低、但副反应发生率也低.爱母环与活性金属单环(165)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铁;钱小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由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膳食结构发生改变,儿童活动量少,肥胖儿童逐年增多.
作者:王辛荑;杨柳;高淑霞;梁松青;吴立平;陈研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贵阳市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生存质量的调查研究,获得该人群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不仅为她们提供了健康保健的依据,同时也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自贵阳市不同行业中抽取40~60岁、中专或中级职称以上的在职人员628人作为研究对象.在正式调查前,抽取少部分样本进行内容效度和复测信度分析.所有研究人员进行一致性训练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和自编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问卷在同一月份对中年女性知识分子采用现场自填式进行调查,获得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不理想,13.9%的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生存质量较差(<x-s),72.4%的知识分子生存质量一般(x-s~x+s),生存质量的总分为221.48±43.13,生理领域的得分为64.13±13.05,心理领域的得分为53.66±12.58、环境领域的得分为41.15±15.21,社会关系领域的得分为62.54±13.30.单因素分析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有年龄、职业、工作时间、吸烟、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情况、两周患病情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多因素分析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由大到小排序为是否患有慢性病、两周是否患病、年龄、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情况.结论:贵阳市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的生存质量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生活环境相对不好所致.影响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生存质量的因素有体育锻炼情况、两周是否患病、是否患有慢性病、年龄、职业、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吸烟.
作者:张碧昌;孙袁;邓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无应激试验(NST)、脐动脉血流速度(S/D)值及胎儿血氧饱和度(FSO2)对孕妇联合监测对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 000例孕34~43周孕妇用胎心监护仪监护,无反应型者再用脐血流检测仪、胎儿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联合监测;并对胎儿宫内窘迫者的NST、S/D值、FSO2、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和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比较.产后追踪分析其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胎儿预后.结果:各种胎儿监护方法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缺陷,胎心监护、脐血流测定、胎儿血氧饱和度均正常表示胎儿宫内情况良好,胎心监护、脐血流测定、胎儿血氧饱和度均异常提示胎儿情况危急,需引起足够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结论:联合胎心监护、脐血流与胎儿血氧饱和度联合应用可弥补单纯胎心监护、脐血流或胎儿血氧饱和度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不足,降低假阳性率及盲目剖宫产率,提高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正确率,能正确预测胎儿宫内安危及胎儿预后的可靠性.
作者:杨新玲;郭伟男;范秀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围产期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6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和98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发病孕周分成4组,即a组(孕周<28)、b组(28≤孕周<32)、c组(32≤孕周<34)、晚发型组(孕周≥34).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P<0.05);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a组高(P<0.05),b组次之(P<0.05),其他两组均较低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期待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均以剖宫产为主.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严重影响母婴预后,在期待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护母胎情况,适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式首选剖宫产.
作者:张曦;王瑜;刘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母亲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HBV)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婴儿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阳转率(抗-HBs)和保护率①作为评价指标,比较母婴均使用HBIG的母婴联合组(78例)和仅婴儿使用HBIG的单纯组(31例)的差异.结果:在其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母婴联合组婴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6.4%,保护率为92.9%,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69.2%;单纯组则分别为3.2%、96.4%和83.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婴儿的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1=0.46、P2=0.12),保护率的差异也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亲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HBV的垂直传播效果不大.
作者:吕海英;周海;赵婉莹;张瑞红;陈建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CINⅡ~Ⅲ患者LEEP治疗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998年1月~2005年10月间因CINⅡ~Ⅲ行LEEP手术后计划妊娠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妊娠结局.结果:12例计划妊娠的患者LEEP手术后至妊娠前随访2~36月,中位随访时间10月,均足月分娩,产前发现合并症5例(1例中央型前置胎盘,2例胎膜早破,1例臀位,1例先兆早产).12例中10例剖宫产(手术指征1例为中央型前置胎盘,1例为初产臀位,1例为高龄初产、珍贵儿,其余7例均非产科因素),2例阴道产,无急产及产程停滞.产后均无并发症.产后随访0~48月,中位随访时间12月,其中1例在产后1年复发,病变无升级.结论:LEEP对于CINⅡ~Ⅲ患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但需长期随访.
作者:毕蕙;李克敏;廉玉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生殖道感染不仅是威胁人类生殖健康,特别是妇女生殖健康的疾病,而且还影响到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2004年6~10月,我院组织相关医务人员对山盆镇2 162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常见妇科病(主要指宫颈炎、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及细菌性阴道病)的普查,现将普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仁义;敖吉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