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道镜下宫颈电环切除多点活检的临床观察

白桦;栾虹

关键词:宫颈活检, 阴道镜, 宫颈病变
摘要:目的:比较宫颈常规4点活检和阴道镜下宫颈电环切除多点活检对宫颈病变的检出率,评价其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检查异常的患者分2组分别进行宫颈常规4点活检和阴道镜下宫颈电环切除多点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用宫颈常规4点活检法的298例患者中发现宫颈病变32例,阳性检出率10.73%;用阴道镜下宫颈电环切除多点活检方法的395例患者中发现宫颈病变76例,阳性检出率19.24%.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9.33,P<0.01).结论:阴道镜下宫颈电环切除多点活检对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明显提高,可作为基层医院预防宫颈癌的检查方法之一加以推广.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的对照研究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快速而准确的儿童屈光检查方法.方法:1%硫酸阿托品眼膏涂眼3 d,3次/d后,用Topon8100-A型自动电脑验光仪验光及视网膜检影验光,比较182例(364眼)的验光结果.结果:两种方法的球镜值和柱镜值呈高度相关性(rs=0.963,ro=0.931).两种方法所测柱镜轴向差别较大,柱镜轴向符合率与柱镜值大小有关.柱镜值越大,其轴向符合率越高.柱镜值≥±1.75 DC,其轴差平均4.3°.结论:在合理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测结果与视网膜检影验光结果高度相关,可作为试镜起点,但要注意在复光试镜中核实轴向.

    作者:陈伟文;陈桃英;潘钢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安全、高效的防治产后出血的新药方.方法:选择在该院分娩无妊娠合并症、自然临产、无米索前列醇应用禁忌症的产妇300例,随机分成米索前列醇组(观察组)与催产素组(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第三产程明显缩短,产后2 h出血量观察组为135.2 ml,对照组为163.4 ml,产后24 h出血量,观察组为297 ml,对照组为352 ml.观察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1 139例分娩产妇,发生产后出血34例,发生率2.99%.在研究范围内产后出血共12例,催产素组9例,产后2~24 h内出血4例,占44.44%,米索前列醇组3例,均发生在产后2 h内.结论: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安全、有效,副作用少,优于催产素,是防治产后出血值得首选的药物.

    作者:胡乔蔓;胡巧桃;张萍念;谭雅文;陈锦萍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三门峡市社区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社区育龄妇女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探讨对社区育龄妇女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方法:对三门峡市和平路社区卫生服务站1 256名育龄妇女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变化的比较.结果:通过健康教育,社区育龄妇女对艾滋病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3个途径正确认识率分别提高为40.22%、51.98%、53.98%.对艾滋病预防观念的认识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对不传播艾滋病途径还存在模糊认识,导致对艾滋病的传播产生恐惧心理,对艾滋病病人存在歧视、排斥的态度.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育龄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艾滋病的防范能力.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应将如何消除妇女对艾滋病病人的恐惧和歧视作为重点.

    作者:李景风;程巧云;刘喜凤;张玉兰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前玻璃体切割人工晶体植入术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前玻璃体切割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时机、效果和并发症.方法:22例(38眼)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施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配合者娇正视力≤0.1,5眼;0.2~0.4,10眼;0.5~0.6,7眼;≥0.7,4眼;2眼发生后发障.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人工晶体植入术是防止后发障的有效方法.

    作者:邱旭;苏玉涛;宫伟民;胡晓弘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改良式剖宫产术式及其用材探讨

    改良式剖宫产术是在以色列Stark教授创立的新式剖宫产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手术顺应人体解剖生理特点,简化了手术步骤.我院自2001年9月采用该术式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淑增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妊高征患者血HO-1的活性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nase-1,HO-1)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6月~2003年6月在我院及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的妊高征患者35例作为研究组,其中轻、中、重度妊高征患者分别为9、11、15例.另选20例同期住院的正常晚孕妇女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分光光度计对两组孕妇血清的HO-1活性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浆中的碳氧血红蛋白(HbCO)进行测定.结果:妊高征组HO-1、iNOS活性及HbCO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其中,轻度妊高征患者的HO-1及iNOS活性的下降与HbCO含量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中、重度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HO-1活性的变化可能与妊高征的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

    作者:柳肃芬;严亚迎;高英敏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治疗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量喂养对早产儿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微量喂养的方法对142例小早产儿喂养后,观察其并发症、死亡率及体重增长情况、排正常大便情况,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呼吸系统并发症,治疗组为呼吸暂停51例,对照组呼吸暂停68例,x2=3.76,P>0.05.消化系统并发症,治疗组为NEC14例,对照组NEC12例,x2=0.2,P>0.05.排正常大便时间,治疗组为平均4.65±0.28d,对照组平均5.15±1.35d,P<0.01.死亡例数,治疗组为死亡10例,对照组死亡21例,x2=4.2,P<0.05.体重增长情况,治疗组体重恢复至出生体重天数为7.75±1.2 d,对照组体重恢复至出生体重天数为10.25±0.97d,P<0.01.结论: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微量喂养并不能增加早产儿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并发症,相反微量喂养可提高早产儿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并华;杨李红;张俊英;胡立文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对47例患儿分成两组,1999年9月~2001年12月为对照组,2002年1月~2003年12月为观察组.对照组用氨茶碱,观察组在用氨茶碱的基础上加有纳洛酮,比较两组间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时间、次数、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血PaO2和血PaCO2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呼吸次数为1.6±O.8次/d与对照组3.2±1.6次/d,P<0.01;呼吸暂停时间为19.5±2.4秒与22.8±2.5秒,P<0.01;呼吸暂停时SPO2下降[(80±8.5)%与(74±6.27)]及心率下降程度125±8.5次/min与110±6.17次/min,均明显减少,P<0.01;PaO2(6.70±6.72与6.29±O.62)与PaCO2(4.91±1.35与5.97±1.87),P<O.05.结论:纳洛酮与氨茶碱同时应用,治疗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作用值得研究和推广.

    作者:席竹叶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HPV感染和CD44v7/8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与CD44v7/8蛋白表达关系研究,探讨它们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9例宫颈癌,18例尖锐湿疣和18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HPV的阳性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上述组织中CD44v7/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PV感染在宫颈癌、尖锐湿疣及慢性宫颈炎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9.32%,61.11%,11.11%,宫颈癌和尖锐湿疣中HPV感染阳性率均高于慢性宫颈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癌组与尖锐湿疣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疾病中CD44v7/8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27%,11.11%,11.11%,宫颈炎组及尖锐湿疣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PV的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原因之一,预防HPV感染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CD44v7/8蛋白的表达增强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于静;张旭朗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产后性问题初步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妇女产后性生活恢复情况及分娩医疗干预方式对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1998年3月8日~2001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2 602名产妇,进行产后性生活情况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 093份,其中剖宫产882人,会阴侧切548人,阴道裂伤有缝合485人,会阴完整无缝合178人,性生活情况较产前有明显变化,分娩方式对性生活的影响差别显著.结论,医疗干预方式对产后性生活的影响,可以从提高接产技术方面得到改善.

    作者:张莹艳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闭经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目的:分析闭经患者的异常核型形成的可能原因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对92例闭经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常规分析.结果:共发现染色体异常35例,占全部被检者的38.04%.其中原发性闭经60例,检出异常核型32例(53.33%);继发性闭经32例,检出异常核型3例(9.38%).性染色体异常大体上分为3大类:含Y染色体(3例);X染色体数目异常(27例);X染色体结构异常(5例).嵌合体以45,XO系为主,共10例.结论:对原发性闭经患者应常规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以明确闭经的原因,及早对症治疗;继发性闭经,尤其是25岁以下的患者也应及时进行染色体检查.

    作者:王瑞艳;张学红;颉晓玲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配用紫草与米索前列醇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

    目的:探索在行药物流产时配用紫草、米索前列醇缩短流血时间的效果,同时测定流产后出血的有关因素.方法:对222例孕龄≤50 d的早孕妇女行药物流产,将其中观察组110例加用紫草、米索前列醇并与对照组112例比较.结果:①排囊率:观察组为93.63%,对照组为88.3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②排囊时间:观察组4 h 30 min,对照组4 h 13 min,两组无明显差异;③出血时间:观察组12.6±3.2 d,对照组15.24±4.3 d,两组比较P<0.01,有明显差异;药物流产后10 d查血E2和P值,观察组E2为71.59±14.38,P为1.95±1.18:对照组E2为80.78±20.10,P为3.26±1.72,观察组血E2、P均低于对照组(P<0.01);④药物流产后10 d作B超检查:观察组均无卵巢液性暗区出现,而对照组有4例.B超发现观察组有41例(39.80%)宫腔内有残留组织,对照组有49例(49.49%),观察组宫腔残留组织率低于对照组.将其中64例进行刮宫,并将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残留有胎盘绒毛组织共36例,其中观察组19例,对照组17例.并查血E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P无差异.残留蜕膜组织28例(P<0.01),其中观察组15例,对照组13例;查血P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E2两组无差异.但因例数较少,其机理尚待研究.结论:①在药物流产中加用紫草,排囊后加服米索前列醇,对缩短出血时间具有明显效果.②排囊后10 d查血E2和P,加服紫草及米索前列醇组明显低于未加药组.加药组致使E2、P下降,可能是使流血时间缩短的重要原因.

    作者:魏月新;王腾蛟;李乐;法淑兰;杨胜荣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教育潜能开发训练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加入早教机构的会员30名作为训练组,每月进行生长发育个别指导,每周进行潜能开发训练和亲子游戏活动,训练一年以上;随机抽取同龄未接受过正规早教训练的来自相同社区的婴幼儿作为对照组.训练前后分别作DST智能发育测查.结果:训练组智力指数(MI)、发育商(DQ)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有促进作用,并为妇幼保健工作纳入新的内容,成为妇幼保健工作一种新的服务模式.

    作者:裴菊英;闫承生;张英奎;刘洪英;徐丹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2461例妇女妇科疾病普查资料分析

    目的:对1999年该院的2 461例妇女普查资料进行分析.方法:常规行妇科检查,宫颈刮片行巴氏染色,并经有经验的专门医师进行阅片,必要时行白带常规和B超检查.结果:普查率为81.01%,患病率为54.04%,其中26岁~组妇女患病率高.在所患妇科疾病中,宫颈疾病高居首位,然后依次为阴道疾病、附件疾病、宫体疾病和外阴疾病.26岁~组妇女易患宫颈疾病,而36岁~组妇女宫体疾病患病率明显升高.除宫体疾病以肌瘤构成比(63.36%)大外,外阴疾病、阴道疾病、宫颈疾病和附件疾病均以炎症构成比大.结论:炎症是目前危害广大妇女的常见妇科疾病;普查中存在着不足之处.

    作者:郭瑞霞;魏秀菊;王桂珍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天津市双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天津市双胎妊娠及围产儿死亡的发生及变化趋势,探讨改善双胎围产儿结局的措施.方法:对1994~2002年5649例单胎和401例双胎围产儿死亡资料和1997~2002年329 830例分娩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双胎妊娠发生率由4.08‰(1997年)上升为5.25‰(2002年),双胎围产儿死亡率为149.82‰.双胎发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没有相关性.双胎围产儿死亡的特征与单胎围产儿死亡相比差异显著.结论:天津市近年的双胎发生呈上升趋势,双胎围产儿死亡有不同于单胎的原因和特征.

    作者:张翠萍;张红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深圳市皇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的实践

    目的:探讨在社区开展妇幼保健服务的新模式.方法: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作为妇幼保健进入社区的载体,将妇幼保健深入社区,送到家庭.结果:提高了妇幼保健的覆盖面、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结论:社区健康服务符合妇幼保健以预防为主的特点,在社区开展妇幼保健服务是更好的服务模式.

    作者:程颖莲;莫瑞豪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内蒙古某农村地区的出生性别比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该地区出生性别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个国家级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县1997~2001年上报资料和随机整群抽取该县6乡2000年度的孕产妇保健管理资料,计算活产婴儿出生性别比.结果:研究地区城镇的出生性别比接近正常,农村为125.9,显著高于城镇.研究地区农村出生性别比随产妇年龄增加而升高,随产妇产次增加而增加.已有女孩会明显影响下一胎婴儿的性别,导致其性别比增高;已有男孩则不会明显影响下一胎婴儿的性别.结论:该地区农村出生性别比偏高,可能与性别偏好有关.

    作者:符文华;康晓平;王晓琴;赵天霞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电视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护理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护理方法.方法:对电视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和术后常规护理、术后离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伤口疼痛等方面进行统计处理和对比分析.结果:电视腹腔镜手术较剖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优点显著,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结论: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保证了护理质量.

    作者:夏福平;杨云英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加强产儿科合作减少胎粪吸入综合征发生

    目的:探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对该院2000~2003年新生儿科胎粪吸入综合征病例做回顾性临床分析,将生后早期气管内吸引组与未行气管内吸引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活产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发病率为0.46%,生后早期行气管内吸引组平均住院8.6 d,病死率为5.88%,未行气管内吸引组平均住院10.3 d,病死率为16.13%,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气管内吸引组出现心、脑、肾脏等器官损害率明显小于未行气管内吸引组(P<0.05).结论:加强产科、儿科合作,对有可能出现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高危儿尽早结束分娩,进行早期气管内吸引,可减少胎粪吸入综合征发生,减轻疾病程度,降低病死率.

    作者:周炜茹;郭小芳;谭耀明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124例胎心变异性减速的临床分析

    胎心变异性减速(VD)是胎心率减速的一种临床表现.通过胎心宫缩图检测得出理论数据,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本文对124例VD的分类、诊断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以了解VD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作者:王桂梅 刊期: 2004年第14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