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华
计算机辅助教学,内容突出、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教学课堂信息量大,重点突出.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但使用CAI课件时还有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秦冬梅;许玉华 刊期: 2003年第24期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常用补救措施之一,为了减少人工流产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减少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我们将安定、利多卡因联合用于人工流产手术,观察情况小结如下.
作者:余霞 刊期: 2003年第24期
目的:回顾分析150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物超声波诊断结果,探讨超声显像的诊断价值.
作者:叶英姿;孙杰;黄建凯 刊期: 2003年第24期
目的:探索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术式选择.方法:对我院自1992年-2001年间收治的42例直肠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42例患者术前均进行直肠镜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良性类直肠癌33例,占78.6%,恶性9例,占21.4.30例做了经肛门局部切除或骶尾部切口局部扩大切除术,12例施行Dixon手术,术后随访5例死亡.结论:对可疑病例进行直肠镜检查和活检是发现直肠类癌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的范围是发现直肠类癌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的范围和方式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受累及肝转移等情况.肿瘤大小常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
作者:宫爱民;张毅;孙强;李民 刊期: 200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L型DNA表达在前列腺癌发生与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改良抗酸(Intensified kinyoun IK)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58例前列腺癌组织中结核杆菌L型和结核杆菌抗原,原位核酸杂交,检测20例前列腺癌细胞内结核杆菌L型DNA.结果:结核杆菌L型阳性率37.9%,结核杆菌抗体(BCG)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率39.7%.40%前列腺癌细胞核内有结核杆菌L型DNA阳性信号,前列腺癌Ⅰ、Ⅱ、Ⅲ级阳性信号分别为20%、30%、80%,随着前列腺癌级别的增加,结核L型感染率显著增高.改良抗酸(IK)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核酸杂交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常伴有结核L型感染,结核杆菌L型DNA可进入前列腺腺上皮细胞核内,引起细胞增生、异型增生和癌变,提示结核杆菌L型感染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芳芳;刘勇;唐素兰 刊期: 2003年第24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30岁,2年前无诱因出现双侧上肢皮下结节,为多发性约花生米大小,发红移动度差、质硬、触痛明显、无溃破,可自行消失,反复出现,无发热,曾于多家医院诊疗均未明确诊断,并自服中药治疗无效.3天前出现腹痛,以下腹部为著,恶心,无呕吐.发病以来呈进行性消瘦,饮食及二便正常.既往身体健康.查体:消瘦体型,双上肢近肘关节处可见皮下结节,可活动有压痛,右侧颈部可见1个皮下结节,所有结节均为花生米大小.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
作者:王芹;王玲玲 刊期: 2003年第24期
皮肤疣类病变(包括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等)是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其药物治疗效果均不够理想.液氮冷冻法是皮肤疣众多疗法中较好的一种[1],我们用液氮冷冻疗法治疗皮肤疣,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张金桃;陈谨萍;罗佩宜;邝孝琼 刊期: 2003年第24期
目的:评价白细胞介素-2(IL-2)对肝癌、胃癌、大肠癌及食道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方法:根据IL-2的Ⅰ期临床研究结果,每次给予IL-2药10万单位,肌注,每日2次,连续用药3-6个月.第3个月结束时评价疗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无变化者继续用药至6个月,病情进展者立即停药.结果:112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完全缓解29例,部分缓解37例,总有效率58.9%,肝癌、胃、大肠癌及食道癌的有效率分别为66.7%、53.8%、60.0%、53.6%.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等,大多为Ⅰ-Ⅱ度,可耐受.结论:IL-2对肝癌、胃癌、大肠癌及食道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疗效肯定,副作用轻,是一个有价值及治疗前景的抗癌药物.
作者:刘春平;何邦平;蔡龙荣;马建伟 刊期: 2003年第24期
近年来,由于人类生存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血液透析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广泛用于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使患者依靠血液透析而长期存活[1][3].在这些长期进行透析的患者中,老年人占有一定的比例[4][5].
作者:杨明明;张晓燕;李仙桃 刊期: 2003年第24期
1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21岁,学生,住院号 459289,2003年3月30日入院,29日晚20:00,腹痛加剧,呈阵发性,伴恶心呕吐.外院B超检查,左肾盂宽10mm,疑泌尿系结石,行解痉治疗,无好转.
作者:顾乐妹;房波;陶星;张滨;张月凤;李树人 刊期: 2003年第24期
本文分析了42例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资料,其发病率占同期脑梗塞患者总数的9.嬲.以老年人为多,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非瓣膜病的房颤,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意识障碍,偏瘫,失语为主要表现.本文结合文献讨论了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CT表现及临床.
作者:金梅香;胡伟红;李凇;于燕 刊期: 200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在精神科疾病中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转归,增强疗效具有一定临床意义,重视医学心理治疗在疾病中的地位.方法:介绍几种常见心理治疗的一般方法与技巧.结果:通过对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康复治疗后,提高了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病人的社会地位.结论:通过心理康复治疗,让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作者:陈金玉 刊期: 2003年第24期
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发病人约为14万,年死亡率为20.4/10万,约占全世界肝癌发病数及死亡数的50%,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确诊后已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1].在众多的疗法中,综合治疗已被广泛认可.中医药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稳定瘤体生长、改善症状体征、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等作用,而中医药作用途径及机理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就此对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实验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叶丽红;吴勉华;周仲瑛 刊期: 2003年第24期
近年来我院收治甲状腺囊腺瘤伴囊内急性出血压迫气管致呼吸困难3例.均急行术前肿物穿刺抽液,手术切除肿瘤后治愈.
作者:赵光明;李瑞伟;张雪鹏 刊期: 2003年第24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人的一种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人害怕,医生更怕,然而遗憾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医生和病人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工作在基层医院,用前列地尔治疗过十几例糖尿病足,效果较好,深有体会,现将体会和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戴树东 刊期: 200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胫骨交锁髓内钉闭合穿钉法与开放穿钉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分别以闭合复位穿胫骨交锁髓内钉及开放复位穿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结果:随访5-3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闭合穿钉组45min、开放穿钉组55min;术后骨折复位优秀率:闭合穿钉组:100%、开放穿钉组90%;深、浅部感染率:闭合穿钉组11.8%、开放穿钉组15.7%;术后骨折延期愈合或不连率:闭合穿钉组:0%、开放穿钉组7.8%;术后患肢关节活动优秀率:闭合穿钉组100%、开放穿钉组80.4%.结论:胫腓骨骨折闭合穿钉法较开放穿钉法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预后良好的优点.
作者:徐云钦;王朝阳;梁再跃;陈才平;朱亚中;冯水云;谭俊铭;吴群峰 刊期: 2003年第24期
1病例报告患者,27岁,孕2产0宫内孕35周,头晕2天,于2002年8月20日入院.查体:血压20.0/12.0kPa,心肺正常,水肿(++)、尿蛋白(+++)、血浆蛋白54g/L,白蛋白25g/L.B超:胎儿双项径8.3cm,羊水3.2cm,胎盘位于子宫前壁附着.诊断: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②低蛋白血症;③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作者:周艾琳 刊期: 2003年第24期
报告16例经临床证实的球形肺炎患者的临床和CT表现.讨论本病的CT论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球形肺炎的主要CT表现:①病变双侧缘垂直于胸膜的刀切样平直边缘,病灶呈方形;②病变中央密度高,边缘密度低,病变边缘不规则,有锯齿状改变,但较模糊;③胸膜反应明显,且较广泛增厚;④病变周围血管纹理增多、增粗、扭曲,但无僵直和受牵拉表现;⑤抗炎治疗后,病变明显吸收缩小;⑥同时认为末梢支气管粘膜潴留形成痰栓是发病原因之一.
作者:王国庆;宿洪金;杜金玉;石国顺 刊期: 2003年第24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54岁,因中下腹反复阵发性绞痛2个月入院.病程中腹痛呈阵发性发作,伴恶心及呕吐胃内容物,肛门排气后腹痛消失.体检:T36.8℃,腹平软,右下腹压痛明显,右中腹可触及一6×2cm大小包块,压痛明显,质韧,活动度不大,余无阳性体征.入院肠镜检查见回盲瓣后唇上一2.0× 1.5cm肿物突向盲肠腔,其旁见一3.5×3.5×4.5cm肿物,表面结节不平,质硬,覆厚薄不均污秽苔.镜头顺回盲瓣前唇进入回肠10cm未见异常.
作者:吕培华;丁晓群;曹楚潇 刊期: 200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胃复安联合地塞米松、苯海拉明防治顺铂化疗所致呕吐的止吐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100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随机分为两组,A组52例用胃复安、地塞米松、苯海拉明联合方案,B组48例用国产恩丹西酮单用方案.结果:两方案均有较好的止吐疗效,在急性恶心、呕吐控制率及迟缓恶心、呕吐控制率方面,两方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方案毒副反应小,可耐受.结论:胃复安联合地塞米松、苯海拉明止吐方案安全有效,临床经济实用.
作者:陶柏生;徐洪 刊期: 200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