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次性乳胶手套的妙用

藏爱萍

关键词:
摘要:随着一次性医疗用具的广泛应用,一次性乳胶手套因比传统的乳胶手套具有成本低、无需清洗、消毒、省时省力、一次性使用等优点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为使一次性乳胶手套用途更为广泛,我们对其稍做裁剪,即可达到一物多用的目的.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联合治疗鼻出血116例疗效观察

    鼻出血的急诊治疗方法主要是鼻腔填塞、烧灼、注射硬化剂等,鼻腔后端出血则往往需要行前后鼻孔填塞,个别患者在治疗期间多次填塞、烧灼治疗,造成对此治疗的恐惧心理,不与配合治疗.

    作者:孙铭斌;张向红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如何搞好医院三产体制改革的探讨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各医院成立了一些经营公司,医院把这些公司统称为三产,三产公司各有独立的法人又隶属于医院,公司经理一般是医院委派的正式职工担任.从对这些公司调查情况看,经济效益均不太好.我认为公司经营效益不高,根本原因是体制没有理顺,下面对如何搞好公司体制改革,提高经济效益分析如下.

    作者:曹军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药物基因组学与生物芯片应用

    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是一新兴的研究领域,主要阐明药物代谢、药物转运和药物靶分子的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作用,包括疗效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药物基因组学将在药学研究中,特别是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提高药物疗效及新药研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将从根本上改变药物临床治疗模式和新药开发方式.

    作者:张舒雅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双上肢显微外科手术中不同阻滞方法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双臂丛阻滞与颈段硬膜外麻醉在双上肢显微手术中实施效果及对机体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80例双上肢上断指(肢)再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Ⅰ组C7-T1硬膜外麻醉组;Ⅱ组分段双臂丛阻滞组(一侧为腋路臂丛阻滞另一侧为肌间沟臂丛阻滞),分别观察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实施疗效.结果:Ⅰ组对呼吸及循环影响较Ⅱ组显著,呼吸循环功能降低明显.结论:双臂丛阻滞较颈段硬膜外更为安全可行.

    作者:丁明;姚树汉;王丙琼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新生儿颞浅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的护理

    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传统方法通常选择股静脉、颈外静脉等部位,其操作方法难以准确定位,易增加反复穿刺的机会.我院就新生儿病房采用一次性头皮针行颞浅静脉穿刺取血,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雁;刘杰;廉德花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60例感染患者骨髓涂片细胞形态观察

    自1995年以来我们经临床观察及实验结果确诊为有感染存在的发热患者,进行了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观察,现分析如下.

    作者:边红放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确切等特点.但有造成再出的可能[1].本文对31例高血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就其再出血的相关因素作一探讨.

    作者:李广生;欧阳懿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一起B型肉毒中毒的实验诊断及菌株分离

    我国肉毒中毒的媒介食品多为发酵豆制品,而食用自制臭鸡蛋导致的肉毒中毒,仅新疆有个别报道[1].近,发生在内蒙古的因吃臭鸡蛋引起的食物中毒已由我室做出实验诊断,结论为:B型肉毒中毒.

    作者:何星;张雪平;薛峰;王荫椿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中药养生宝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养生宝胶囊中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法测定,选定YWG-C18分析柱(4.6m×250mm,5μ m),流动相:甲醇-0.2%磷酸(80:20),检测波长:436nm,流速:1.1ml@min1,柱温:室温.结果:本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线性范围0.2-1.5 μ g(r=0.9999),平均回收率99.6%RSD=0.43%.结论:建立的定量方法可用于养生宝的质量控制.

    作者:荆海燕;高青枝;杨晓云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11q23染色体异常与急性白血病

    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MIC分型逐渐成为白血病分型的主流,近的研究表明11q23染色体异常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有着特异性,其涉及的MLL基因是分子遗传学的基础,在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判断预后及选择用药具有一定的意义.故本文就11q23染色体异常在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意义做一综述.

    作者:杨隽;王椿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运动神经元病男女发病调查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脑、脊骨运动神经细胞变性疾病,男多于女是公认的,但在相关报道中,男女发病比例关系很不一致,与国外报道差距更大,为明确此事,现将山东临沂市1986年以来住院及门诊治疗的MN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现将调查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常欣;周广福;亓法英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及对细胞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80mg/d)加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细胞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P<0.01),治疗组治疗后LVEF显著提高,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 β、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内皮素-1水平显著下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前列环素、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上升(P<0.05-0.01).结论:缬沙坦治疗CHF疗效肯定,可降低CHF时某些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姜丽萍;张伟强;刘长山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203例分枝杆菌菌型鉴定及其药敏试验的结果分析

    结核病的诊断、耐药是目前我国结核病领域的迫切问题,它的流行已成为目前结核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着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成效,尤其对耐药结核病其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对结核病的控制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对石家庄市2001年-2002年分离培养的203株分枝杆菌的菌型鉴定及药敏试验报告如下.

    作者:杨桦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老年人心血管病的药物治疗

    许多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发生各种变化会使药物动力学或药效学发生改变,此外,老年人往往是多种疾病并存,治疗反应差,易出现各种的药物副作用,临床表现也是错综复杂,所以研究和讨论老年人药物问题就要首先讨论老年人的药物效应的生理变化,本文仅就老年人药物效应的生理变化及常见心血管病的药物疗法作简要阐述.

    作者:于涛;郑桂琴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第二足趾联合拇趾侧腹皮瓣再造手指及修复邻近皮肤缺损

    手指缺损往往伴有邻近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手指缺损常采用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但当伴有邻近皮肤缺损且有肌腱、骨、神经外露时,我们设计了采用第二足趾同一血管蒂的拇趾侧腹皮瓣Ⅰ期修复.自1994年来,我院共应用9例,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施海峰;芮永军;张全荣;孙振中;陈光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预防术后粘连新材料-改性壳聚糖膜的研究

    术后粘连是外科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如硬膜外粘连、肠道粘连等.本篇论文在改性壳聚糖膜的制备及粘连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该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机械性能.通过椎板切除术的动物试验得知,壳聚糖-明胶共混膜对于组织粘连的预防具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郭斌;任爱玲;申勇;陈百成;俞磊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社会心理因素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抢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剖宫产毕竟是剖腹手术,而经阴道分娩更符合生理状况.

    作者:李梅舒;刘小红;张惠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脑出血急性期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疾病.因其病情危重、变化性、多有意识障碍和自理缺陷,所以严密的观察病情及全面的护理,在临床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自2001年1月-2002年9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72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出血病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现将病情观察情况及护理体会予以总结.

    作者:李燕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崩漏与治法

    活血化瘀是治疗血瘀证的一种独特疗法,其理论肇始于<内经>,奠基于张仲景.历代医家又有不断充实和发展.近年来在理论研究上又有新的突破,广泛地运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本文就活血化瘀在妇科疾病中的崩漏一证的运用,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联系临床实践提出一些粗浅认识,请同道指正.

    作者:张长财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良性反复发作性眩晕200例临床分析

    眩晕症是神经系统乃至许多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占神经内科门诊量很大比例.目前国内教科书及相关神经病学专著均未将其作为一独立疾病来论述.

    作者:刘利君;李进景;肖辉 刊期: 2003年第13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