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浓度高渗盐水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颅内高压的影响

齐亮;郑金玉;韩辉;陈中俊;孙远召

关键词:颅脑损伤/外科学, 危重病, 盐水, 高渗/药理学, 颅内高压
摘要:[目的]比较3%和23.4%两种浓度的高渗盐水(HS)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颅内高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5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颅内高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 A、B两组,每组各26例.在持续监测颅内压(ICP)的情况下, A组、B 组分别给予233.3 mL 的3% HS、29.9 mL 的23.4% HS.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 IC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钠(Na+)、钾(K+)、渗透压、肌酐(Cr)、尿素氮(BUN)等值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治疗半年的预后.[结果]两组治疗后30 min时 ICP低于治疗前、MAP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 ICP、MAP、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240 min、300 min时 ICP显著低于B组,120 min、240 min、300 min、360 min时 MAP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 d、6 d血 Na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1d、3d、6d的渗透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 K+、Cr、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同期各血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半年后,A组病死3例(11.5%),预后不良7例(26.9%),预后良好16例(61.5%), B组 A组病死4例(15.4%),预后不良10例(38.5%),预后良好12例(4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9,P=0.299>0.05).[结论]3%和23.4%两种浓度的 HS均能迅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 ICP,均有明显的扩容效果,安全有效,但3%HS持续时间更长.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经翼点和额下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翼点、额下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38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入路方式将其分为翼点入路组(n =17)和额下入路组(n =21).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肿瘤切除效果,记录两组患者视力改善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翼点入路组Ⅰ级切除、Ⅱ级切除率分别为76.47%、17.65%与额下入路组的71.43%、19.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0,P =0.905>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翼点入路组视力提高率为76.47%高于额下入路组的7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P =0.940>0.05).翼点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3/17)略低于额下入路组的19.04%(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819>0.05).[结论]根据肿瘤特点、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经翼点手术入路与额下手术入路均可获得同等的肿瘤切除效果,且在住院时间、视力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作者:陈达健;陈鸿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子痫前期孕妇60例(子痫前期组)和健康孕妇55例(对照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了解基因型分布,并分析其与子痫前期的关系.[结果]子痫前期组孕妇TT基因型频率、T677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5.0%、5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55%、25.0%;CC 基因型频率、C677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6.67%、40.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90%、75.0%(P <0.05),且不同严重程度的子痫前期孕妇TT、CC基因型和T677、C677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基因型孕妇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显高于 CT、CC 基因型孕妇,且 CT 基因型孕妇高于 CC基因型孕妇,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T基因型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增加到2.74倍(OR=2.741,95%CI=1.564~4.071).[结论]MTHFR 基因 C677T 多态性可能是诱发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苟亚娟;李志斌;周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的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肺鳞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化疗)与观察组(恩度+化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VEGF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和患者生存期.[结果]①观察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 <0.05);②治疗前两组CEA、SCC、NSE、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 <0.05),且观察组各指标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③观察组总生存期、疾病进展时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均长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恩度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鳞癌可提高疗效,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 VEGF水平,延长其生存期.

    作者:郑瑄;蒋华;俞翔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患者HBV-M、HBV-DNA检测及其与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关系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测水平及其与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检测本院收治的250例乙型肝炎患者 HBV-DNA 阳性情况及平均含量,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α-L-岩藻糖苷酶(AFU)、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及血清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HBsAg(+)组 HBV-DNA阳性率为75.93%(164/216),显著高于 HBsAg(-)组17.65%(6/34)(P <0.05);HBsAg(+)、HBeAg(+)、抗-HBc(+)组的 HBV-DNA 阳性率为98.86%(87/88)、HBV-DNA 平均含量为4.31×107copy/mL,HBsAg (+)、HBeAg(+)组的 HBV-DNA阳性率为93.75%(30/32)、HBV-DNA含量为2.49×107copy/mL,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其中抗-HBs(+)组 HBV-DNA 阳性率低为0;随着乙型肝炎患者 HBV-DNA含量水平的升高,ALT、AST、AFU 以及 ALB 水平逐渐升高,TBIL、A/G 逐渐降低,不同HBV-DNA水平组主要肝功能指标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 <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 HBsAg(+)组 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 HBsAg(-)组,患者 HBV-M、HBV-DNA含量与其肝功能指标密切相关.

    作者:苏晓明;黄雪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尿酸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凝血状态和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凝血状态和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行PCI术治疗的92例 AMI患者,依据患者血清 UA水平将其分为观察组(高尿酸血症,n=37)与对照组(血清 UA水平正常,n=48).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 值)、血小板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AA%)、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ADP%)、血凝块形成的大幅度(MA值)及形成速率(α角).应用血小板聚集功能测试仪检测不同诱导剂作用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gT).[结果]观察组 R值、K 值、AA%、ADP%显著低于对照组, MA值及α角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 ADP及肾上腺素为诱导剂作用下其PAg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 UA水平与 R值、K 值、ADP%、AA%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与 MA 值、α角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合并高尿酸血症的 AMI患者PCI术后血液呈高凝状态,血小板活性高,临床治疗时应给予个性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作者:秦波;赵翔文;贾德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妇产科门诊产前保健并住院分娩且被诊断为 GDM的3395例产妇作为 GDM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并于24~28周进行 OGTT筛检且正常的5891例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采集两组孕产妇基本信息包括年龄、身高、职业、居住地、教育程度、分娩次数、孕前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不良孕产史等,记录产妇妊娠24~28周 OGTT 检测结果、孕期增重和不良妊娠结局并比较.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 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孕龄、孕前BMI、孕期增重、分娩次数、教育程度、糖尿病史及不良孕产史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年龄≥35岁、孕前 BMI≥24 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及不良孕产史是影响 GDM发病危险因素.GDM组产妇在子痫前期、胎膜早破、巨大儿、胎儿窘迫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GDM对孕产妇和胎儿危害较大,其年龄超过35岁、孕前BMI≥24 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孕产史为 GDM发生的高危因素.

    作者:张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在晚期妊娠孕妇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在晚期妊娠孕妇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诊治的有引产指征的患者189例,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 Cook 子宫颈扩张球囊组(COOK组)、地诺前列酮组和缩宫素组,每组63例.比较各组促宫颈成熟效果和阴道分娩率.[结果]各组在引产前的宫颈Bisho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OOK 组患者经 COOK 宫颈扩张球囊处理后宫颈Bishop评分为(4.3±1.9)分,较引产前显著升高(P <0.05);而其他两组患者在处理前后宫颈 Bishop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OOK组中51例患者自然分娩,12例行剖宫产,自然分娩率为80.95%;COOK 组与地诺前列酮组的自然分娩率(76.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均显著高于缩宫素组的58.73% (P <0.05).[结论]Cook宫颈扩张球囊作为机械性方法促宫颈成熟,疗效显著,阴道分娩率明显提高,是一种理想的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方法.

    作者:刘颖菊;阮和云;许丽湖;蓝明永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直肠超声穿刺活检联合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穿刺活检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对前列腺癌(PCA)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诊治的疑似 PCA 患者146例,所有患者接受TRUS和PSA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46例患者均成功 TRUS穿刺、取材,其中病理检查结果阳性者50例,占34.25%,病理检查结果阴性者96例,占65.75%,包括前列腺炎32例,前列腺上皮内瘤变45例和不典型增生19例.PSA≥4.0 ng/mL、≥10 ng/mL、≥15 ng/mL、≥20 ng/mL、≥40 ng/mL 时PCA检出率分别为34.25%、41.96%、50.00%、65.52%和90.63%,呈上升趋势.PSA 诊断 PCA 其佳截断点为 PSA>8.22 ng/mL,灵敏度为98.00%,特异度为72.60%,曲线下面积为0.835.[结论]当以 PSA >4 ng/mL作为PCA行经TRUS引导下穿刺活检术进行诊断时,其阳性预测值不高,以PSA>8.22 ng/m L为界值时可提高PCA的阳性检出率,降低阴性穿刺,活检意义更大.

    作者:蒋祁明;肖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D-D、CRP水平与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122例(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122例成年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D-D、CRP 水平及不同水平 D-D、CRP 患者的血栓发生率,分析D-D、CRP水平与DVT发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 D-D、CRP 水平显著高于术前,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血栓发生率与D-D、CRP水平呈正相关,当 D-D>600 ug/L、CRP>50 mg/L时,DVT发生率可达到15 %左右.[结论]D-D、CRP水平与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 DVT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其可作为DVT发生率的预测指标.

    作者:蒋晖;田佳林;谭海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cv-a)CO2与血乳酸清除率联合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与血乳酸清除率(LCR)联合监测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达标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P(cv-a)CO2含量分为P(cv-a)CO2<6 mmHg组(A组)和>6 mmHg组(B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T0)、6 h(T6)、12 h(T12)点各相关指标及临床特征.[结果]与 T0时间点相比,两组患者在T6和T12时心率(HR)、动脉血乳酸(Lac)显著降低,中心静脉压(CVP)显著升高(P <0.05);与A组比较, B组在T6和T12时间点 HR、Lac均显著升高(P <0.05),而 LCR显著降低(P <0.05).复苏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较复苏前显著降低(P <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 <0.05).A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及6 h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显著低于 B组(P <0.05),而6 h 液体平衡量显著高于B组(P <0.05).P(cv-a)CO2、LCR 及 P(cv-a)CO2联合 LCR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0.823和0.896,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P(cv-a)CO2与 LCR可作为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疗效的有效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帅;张婷;陈钇然;李灿;罗怡婷;刘亚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罗哌卡因局部镇痛联合曲马多口服对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局部镇痛联合曲马多口服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本院行 LA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在缝合切口前以0.5%罗哌卡因10 mL喷洒切口内部,再以0.5 %罗哌卡因3 mL局部浸润切口.观察组患者术后6 h 开始口服曲马多50 mg,每12 h给予50 mg.对照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给予相同外观、质量的淀粉片作为安慰剂.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比较两组术后8h、12h、24h、36h、48h患者疼痛情况.[结果]术后6h,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术后12 h、24 h、36 h、48 h,观察组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时间和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的情况发生,对照组眩晕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均P <0.05).术后对照组2例患者要求追加止痛药,观察组无此现象.[结论]罗哌卡因局部镇痛联合曲马多口服对行 LA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

    作者:陆晓春;李靖;曹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在整形美容外科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本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切口缝合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和对照组(传统缝合法),每组各44例.两组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切口缝合质量、满意度和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均为Ⅰ期愈合,未见术后感染、脂肪液化.对照组41例(93.18%)Ⅰ期愈合,有1例(2.27%)术后感染、1例(2.27%)脂肪液化,两组伤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缝合优良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0,P =0.048<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26,P =0.035<0.05).[结论]在整形美容外科术的缝合中采用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可以有效改善切口缝合质量,提升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是一种较好的切口缝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韵;高飞;任忠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双能量CT处理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双能量CT(DECT)对诊断痛风性关节炎(GA)尿酸盐结晶沉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 GA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 DECT检测病变部位,利用痛风分析软件分析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部位、数目及体积,并与临床诊断比较.[结果]120例患者经关节液检查或痛风石穿刺活检均见尿酸盐结晶沉积;DECT扫描可见尿酸盐结晶沉积108例,阴性12例,DECT诊断灵敏度90%(108/120).DECT共诊断432处尿酸盐结晶,临床医师评估痛风结节沉积部位99处,DECT 检出数目是临床评估的4.36倍.DECT诊断急性痛风患者58例(48.3%),慢性痛风者62例(51.7%),临床评估急性痛风43例(35.8%),慢性痛风者77例(64.2%),DECT诊断急性痛风率显著高于临床评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DECT扫描见尿酸盐结晶多呈不规则形状,部分呈点状,120例 GA患者尿酸盐结晶长直径<5 mm;结晶共319处(73.8%),5~10 mm 共83处(18.9%),>10 mm 共30处(7.3%).[结论]DECT对 GA尿酸盐结晶沉积具有较高检出率高,与病理穿刺结果较一致,且高于临床评估,可充分判断急慢性发作期,为 GA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郭岳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未破裂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未破裂动脉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科室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经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及经颅多普勒超声等筛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261例,依据TOAST分类标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或经颅多普勒超声扫描结果,将患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79例、脑动脉供血不足组87例、脑梗死组95例,对未检出未破裂动脉瘤的患者再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三组患者未破裂动脉瘤伴发情况,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未破裂动脉瘤的相关性.[结果]26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检出13例伴发未破裂动脉瘤,检出率为4.98%(13/261);其中脑梗死组中共有10例伴发未破裂动脉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中有1例,脑动脉供血不足组中有2例.13例伴发未破裂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3例,后交通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 M1段末端动脉瘤2例,颈动脉起始部位夹层动脉瘤2例,囊性动脉瘤1例.[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常伴发未破裂动脉瘤,其中以脑梗死伴发未破裂动脉瘤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亦可伴发以小、中型动脉瘤为主的未破裂动脉瘤.

    作者:余孝君;王爱民;柳四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桂林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弱视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和分析桂林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情况,为儿童弱视防治工作提供本地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对桂林市城区22所幼儿园301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屈光、眼位等检查,通过统计分析,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视力低常、弱视的患病率及不同弱视类型的分布比例.[结果]3014名受试儿童中,共检出视力低常362名(12.01%),弱视发生率为2.39%;不同性别视力低常、弱视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弱视儿童屈光不正类型以远视性为主,占72.22%,弱视类型以屈光不正性为主,占86.11%,其弱视程度以中度弱视为主,占72.22%;不同屈光不正类型儿童弱视程度比较、不同弱视类型儿童弱视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4岁、6~7岁儿童视力低常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儿童弱视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桂林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生率及漏诊率均较高;加强儿童眼保健工作、强调定期视力筛查,是做到弱视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关键.

    作者:伍雪云;钱锦芳;黎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小骨窗开颅术、骨瓣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术、骨瓣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 A组(小骨窗开颅术治疗,n=63),B组(骨瓣开颅术治疗,n=30),C组(钻孔引流术治疗,n=57),比较并分析三组患者治疗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G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和预后情况等.[结果]A、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C组手术时间低于 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术前 G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 GSS评分均低于术前,ADL评分均高于术前,A组 GSS评分显著高于B、C组,ADL评分低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 A组、C组,差异具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预后良好率明显低于 A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B、C 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 A 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C组术后三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1,P =0.878>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骨瓣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各自优缺点,临床应结合患者各方面情况选择为合适的术式.

    作者:朱星全;吴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

    电泳定义的提出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但直到1964年才有人第一次提出了免疫固定电泳(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IFE)[1].1 9 6 9年有人将IFE应用于蛋白质多态性研究,将检测标本扩大为尿液、血清,脑脊液或其他体液.由于其操作简便、干扰因素较少,结果分辨率高等特点,IFE技术得以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将其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严湘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浓度高渗盐水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颅内高压的影响

    [目的]比较3%和23.4%两种浓度的高渗盐水(HS)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颅内高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5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颅内高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 A、B两组,每组各26例.在持续监测颅内压(ICP)的情况下, A组、B 组分别给予233.3 mL 的3% HS、29.9 mL 的23.4% HS.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 IC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钠(Na+)、钾(K+)、渗透压、肌酐(Cr)、尿素氮(BUN)等值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治疗半年的预后.[结果]两组治疗后30 min时 ICP低于治疗前、MAP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 ICP、MAP、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240 min、300 min时 ICP显著低于B组,120 min、240 min、300 min、360 min时 MAP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 d、6 d血 Na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1d、3d、6d的渗透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 K+、Cr、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同期各血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半年后,A组病死3例(11.5%),预后不良7例(26.9%),预后良好16例(61.5%), B组 A组病死4例(15.4%),预后不良10例(38.5%),预后良好12例(4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9,P=0.299>0.05).[结论]3%和23.4%两种浓度的 HS均能迅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 ICP,均有明显的扩容效果,安全有效,但3%HS持续时间更长.

    作者:齐亮;郑金玉;韩辉;陈中俊;孙远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关节镜下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和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6例临床资料,术中全部采用自体游离半腱肌肌腱作为移植物,肌腱经皮微创穿过髌骨骨道,关节镜下动态调整张力后采用界面螺钉固定于股骨骨道.随访患者的内容包括:髌骨外推实验和恐惧实验,VAS评分;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价髌骨适合角、髌骨倾斜角、髌骨外移率;采用膝关节 Lysholmr 评分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100%.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好转,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髌骨的位置显示:术后髌骨适合角(CA)、髌骨倾斜角(PTA)、髌骨外移率(LPD)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髌骨解剖位置得到重建.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对治疗均满意,无再脱位病例,髌骨外推及恐惧试验均为阴性,仅3例患者膝关节过度活动后膝关节有疼痛不适感.末次随访患肢膝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恢复满意,髌骨外推及恐惧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能够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重建髌骨的稳定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振中;王孟飞;张宁;焦弘升;牛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小儿无痛结肠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对小儿无痛结肠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院在结肠镜下行结肠息肉摘除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行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对照组行单纯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100%(80/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35/40)(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为(92.83±4.27) m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62±5.05)mg(P<0.05);两组苏醒时间和出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在不同时间点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波动较大(P<0.05),血氧饱和度(SpO2)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在睫毛反射消失时(T1)、术后5 min(T2)时 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抑制率为5.00%(2/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P<0.05).[结论]小儿无痛结肠镜手术中,采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效果显著,不仅可减少丙泊酚用量,而且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同时可减少患儿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麻醉风险.

    作者:邹鑫;刘志林;范文杰;马志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