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江;石伟珍;王宇芳;施军平;过建春
目的 运用蛋白质区块结构码技术对EV71病毒抑制剂进行筛选.方法 从-PDB数据库中提取EV71病毒的复合物晶体结构.通过使用蛋白质区块结构码技术和Discovery Studio Visualizer软件对PDB数据库中含有12种不同小分子化合物的EV71蛋白晶体结构的靶点区进行分析.分别采用不同EV71病毒蛋白的三类靶点片段所在的蛋白A链扫描晶体结构一维码数据库以期发现和EV71病毒蛋白靶点结构相似的新的靶蛋白.靶点结构相似的靶蛋白所作用的小分子可能成为EV71病毒的抑制剂.结果 POLG蛋白和EV71病毒蛋白靶点结构相似,两种POLG蛋白的抑制剂CHEMBL216000,CHEMBL222234可能成为EV71病毒的抑制剂.结论 从药物靶点结构角度阐述了小分子化合物和EV71病毒蛋白的作用机理.通过靶点结构序列的比对挖掘新的靶蛋白,进而为EV71病毒抑制剂的开发提供有益的线索.
作者:陈光兰;张晔;汪望月;陈成龙;刘晓芬;徐磊;徐芳;杨宁敏;屠苗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并比较用不同原理的尿液有形成分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尿液定量检测与非离心镜检计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UF-500i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AVE-764全自动尿有形成分镜检分析仪和人工显微镜检查分别测定我院522份住院患者的尿液中的有形成分,比较尿液有形成分定量分析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 以标准显微镜检查法为标准,UF-500i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和AVE-764全自动尿有形成分镜检分析仪对尿液中有形成分的测定结果与显微镜法的测定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红细胞超过25个/μl、白细胞超过30个/μl,管型超过1个/μl和上皮细胞超过15个/μl为阳性界值,3种方法检测红细胞的完全符合率为68.8%,白细胞为80.4%,管型为75.3%,上皮细胞为56.1%.AVE-764测红细胞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92.9%、84.1%,白细胞为88.2%、83.1%,管型为91.6%、75.4%,上皮细胞为48.4%、76.8%.UF-500i测红细胞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74.1%、75.3%,白细胞为89.9%、82.5%,管型为85.4%、61%,上皮细胞为90%、87.6%.结论 UF-500i和AVE-764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对尿液中有形成分的定量计数与标准的人工显微镜检查的符合率高,比较能够满足临床的需求.
作者:王刚;张延京;李世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2014年12月6日在上海召开了本次会议.会议由袁正宏主任委员主持.副主任委员:阮强、徐志凯、貌盼勇等,常务委员:杨占秋、李明远、潘卫、严延生、黄平等5人参会.中华医学会:胡俊.工作秘书:陈培莉、刘剑.本次会议共分四个部分,上午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下午进行青年委员会选举和成立会议,晚上进行常委会议和青年委员会学术交流活动.上午的学术会议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教授为青年委员们作了“病毒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精彩报告.主委袁正宏教授、常委潘卫、杨占秋教授和复旦大学姜世勃教授分别作了“乙肝病毒与干扰素相互作用新机制”、“NEIBM及其在病毒感染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汉坦病毒进化的分子流行病学”和“重大新发病毒性传染病防治策略的研究”的学术报告,大家进行了热烈讨论,受到了一致好评.
作者:潘卫;胡芸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黏液瘤病毒对裸鼠皮下移植子宫内膜癌的抑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子宫内膜癌HEC-IB细胞的方法建立裸鼠子宫内膜癌模型.瘤内注射黏液瘤病毒后,观察肿瘤生长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I3K、Akt、GSK表达水平及活性的变化.同时通过瘤内注射灭活病毒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结果 黏液瘤病毒对正常裸鼠不存在毒性及致病能力.黏液瘤处理组肿瘤大小较对照组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黏液瘤病毒处理的肿瘤组织中PI3K、Akt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黏液瘤病毒对裸鼠子宫内膜癌移植瘤具有抑瘤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PI3K/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凋亡.
作者:周芸;许可可;郭蓉;黄敏;孙红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磁珠法提取核酸检测丙肝病毒RNA载量的方法学评价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精密度、检测下限、线性分析和干扰实验对磁珠法提取核酸进行方法学评价,采用磁珠法和柱抽提法对283份标本进行检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磁珠法的高值质控血清的批内精密度为6.64±0.11,CV为1.65%,批间精密度为6.68±0.14,CV为2.09%;低值质控血清的批内精密度为4.60±0.12,CV为2.66%,批间精密度为4.56±0.19,CV为4.10%;检测下限为用磁珠法检测20份500IU/L HCV血清标本,20份标本均扩增出曲线,阳性率为100%(20/20).磁珠法线性评估结果呈明显线性,相关系数r=0.999,P<0.05,回归方程y=0.982x+ 0.092.磁珠法和柱抽提法提取核酸检测HCV-RNA载量的比较,磁珠法与柱抽提法的相关系数r=0.990,P<0.05,回归方程y=0.965x +0.247.结论 磁珠法提取核酸检测丙肝病毒RNA载量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且方法简便易于自动化操作,是理想的实验室核酸提取方法.
作者:刘萍;张坚磊;刘晔华;王欣;穆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10 μg和20 μg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124例HBs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即10 μg乙肝疫苗组和20 μg乙肝疫苗组.婴儿于出生6h内及30 d分别注射200 IU HBIG,同时分别于出生24 h内、1个月及6个月注射3次10 μg或20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检测婴儿出生时以及1岁时血清HBV标志物.结果 两组新生儿血清HBsAg、HBeAg及抗-HBe阳性率与滴度之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血清HBV DNA水平均小于检测下限(500 U/ml).出生12个月时,所有124例婴儿血清HBsAg和HBeA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血清HBV DNA水平均在检测下限以下;10 μg和20 μg乙肝疫苗组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0.3%和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水平分别为325.5±342.2 mIU/ml和463.7±353.3 mIU/ml,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1).而且,20 μg乙肝疫苗组产生高应答抗-HBs(> 100 mIU/ml)的比例显著高于10μg乙肝疫苗组(P =0.035).结论 20 μg乙肝疫苗联合HBIG方案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优于10 μg乙肝疫苗联合HBIG方案.
作者:朱宝申;黄卫平;李素文;孙丽娟;尹华春;陈煜;邹怀宾;张华;戴二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化学发光检测抗HEV IgG方法,用于HE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为试剂盒研制打下基础.方法 以HEV重组抗原包被微孑孔板,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单克隆抗人IgG抗体为第二抗体,建立抗HEV IgG的化学发光检测方法,评价其灵敏度、特异性、精密性等指标.检测患者血清中抗HEV IgG抗体并与第三方试剂比较.结果 建立了检测抗HEV IgG的化学发光方法,检测500例临床患者标本并与对照试剂盒对比,阳性符合率为99.32%,阴性符合率为98.58%,总符合率98.80%,其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均达到设计要求.结论 建立了化学发光检测血清中抗-HEV IgG的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适用于戊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张敏娜;胡燕;侯俊;高蓉;史素娟;王保君;欧卫军;杨永平;貌盼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宫颈细胞DNA倍体、高危型HPV、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测结果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以期结合宫颈感染情况,预测宫颈筛查结果阳性妇女真正罹患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避免宫颈过度治疗.方法 将参加筛查的285名育龄妇女分别采用宫颈细胞图像DNA倍体分析(DNA-ICM)、高危型HPV检查(PCR法)、支原体(UU/Mh)以及衣原体(CT)检查.以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计算了各种检查方式,对宫颈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等.结果 在285个病例的活检结果中,共有慢性炎症179例,CIN Ⅰ级60例,CIN Ⅱ级20例,CINⅢ级25例;癌1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细胞DNA倍体异常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性为显著,其次为高危型HPV感染.UU/Mh和CT感染均无明显相关性.所有存在微生物感染患者中,CINⅠ罹患者中32.43%为双因素感染,而CIN Ⅲ患者为56%.而在CIN Ⅱ中单独出现HR HPV感染的占50.00%,而CIN Ⅲ中占40%.结论 宫颈细胞DNA倍体阳性合并高危型HPV感染者应高度警惕为癌变高危人群,若同时出现UU/Mh感染,将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张立冬;张慧敏;刘美玲;江庆萍;聂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汉族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肺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基因多态性与甲强龙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MGB测序法检测15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和150例健康对照组SP-D-11位点、160位点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型、等位基因型频率分析,分析基因多态性和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的关系,采用(x2)检验.15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强龙静脉滴注,连用3d.分析SP-D基因多态性对甲强龙治疗疗效的影响,采用方差(F)分析.结果 病例组SP-D Met11Thr位点TT、CT、CC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3%、44.0%、48.7%,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9.3%、70.7%.三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751、5.823,P<0.05).SP-D Ala160Thr位点AA、GA、GG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0%、29.3%、66.7%,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8.7%、71.3%,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82、0.181,P>0.05).不同基因型在平均住院天数、临床症状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杭州地区汉族儿童存在SP-D基因多态性,SP-DMet1 1Thr位点与RSV毛细支气管炎疾病易感性存在关联,SP-D Met11Thr C等位基因可能易感基因;而SP-D Ala160Thr位点与RSV毛细支气管炎疾病易感性无关联.SP-DMet1 1Thr、SP-D Ala160Thr的多态性并不影响甲强龙治疗的疗效.
作者:朱亚非;方妍彤;梁振明;王立;王晓芳;王晓安;李珊;何宝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2013年11月北京市丰台区腹泻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发病率升高的流行情况及其基因特征 方法 2013年11月在哨点医院门诊随机采集47份腹泻患者便标本、30份环境标本,使用real-time RT-PCR进行轮状病毒(rotavirus)和诺如病毒(norovirus)的筛查;并对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使用RT-PCR方法扩增VP4和VP7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使用Blast、BioEdit及Mega4.0等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及基因进化分析.结果 47份粪便标本中,37份为轮状病毒检出率为78.7%(37/470,诺如病毒阳性率为14.9%(7/47),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混合感染率为10.6% (5/47);30份环境标本中,轮状病毒检出率为23.3% (7/30),未检出诺如病毒.核酸序列比对及进化分析表明此次流行的轮状病毒为G9P[8]a型,与2010-2012年北京地区感染儿童的G9株高度同源.结论 2013年11月北京市丰台区其他感染性腹泻标本中以轮状病毒检出为主,其基因型别为G9P[8]a型,检出率远高于北京市往年水平,提示应加强对轮状病毒进行监测.
作者:秦萌;董晓根;张东彦;杨军勇;肖贵勇;汤旭;陆翌禹;张虹;李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肝功能、病毒复制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 检测6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开始(0周)、结束(48周)和停药12周(60周)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水平.结果 治疗后完全应答组(CR-S,43/67) ALT、HCV RNA及血清4项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下降(P <0.05或P<0.01),部分应答组(CR-R,13/67)和无应答组(NR,11/67) ALT、HCV RNA及血清4项纤维化指标变化不明显,反跳甚至更高.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约65%患者完全应答,随着肝细胞炎症的改善,病毒RNA滴度、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明显下降,表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能抑制HCV RNA复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减少肝纤维化.
作者:方玉才;王秋英;潘统桧;杨燕飞;高晓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 YY157株在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中培养与增殖的合适条件.方法 把CVA16 YY157株接种于Vero细胞适应性传代,挑斑纯化后,在不同条件下培养并比较其对病毒滴度的影响.结果 CVA16 YY157株在Vero细胞中培养能导致细胞病变(CPE),可形成蚀斑.将此CVA16病毒以0.01 ~0.1MOI接种于Vero细胞,并在低于2%牛血清浓度的培养基,35℃培养60 h,CPE可达90%以上;此条件下收获培养液上清,可得到较高滴度的病毒.结论 初步建立了CVA16 YY157株在Vero细胞中培养与增殖的方法,为其下一步的大规模培养及疫苗制备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锋;朱莲;陈军;高孟;唐彩华;周康凤;高丽美;罗永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舟山海岛地区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临床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特征.方法 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及全自动凝血仪分别检测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舟山医院收治的27例SFTS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血常规、凝血功能.x2检验、t检验或相关性分析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值的变化.结果 SFTS患者治疗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均明显低于正常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TS治疗痊愈者血小板明显高于死亡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TS患者治疗前PT、APTT、TT均较正常体检者长,FIB较正常体检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SFTS患者APTT与血小板数量有明显负相关性(P<0.05),治疗10 d后SFTS患者PT、APTT、TT与血小板数量亦有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 密切关注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状态对诊断及监测SFTS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并且特别需关注血小板及APTT的动态变化.
作者:鲍舟君;陈冬冬;徐岳军;姚燕珍;张晓帮;李世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本研究调查了2008年该地大学生性行为及相关行为、对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态度.1 对象与方法2008年对徐州市四所大学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大学),被调查者匿名填写.内容包括年级、年龄、性别、是否有异性朋友及亲密行为、性行为及相关行为、对待HIV感染者态度、了解性知识渠道等.应用Epidata 3.0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使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x2检验比较率的差别,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作者:张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回顾性研究HBV rtA181位点突变模式与临床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的关系及挽救治疗效果.方法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发现HBV rtA181位点突变的45例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患者,检测其血清HBV DNA水平,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HBV变异模式及基因型,收集突变前用药史及突变后的挽救治疗方案及疗效相关资料.结果 HBV rtA181位点共发现三种突变形式,其突变率分别为rtA181T 66.67% (30/45),rtA181V 31.11% (14/45),rtA181S 2.22% (1/45),rtA181T多见于HBV C基因型患者(P<0.05);涉及rtA181的HBV突变模式共发现13种,多位点联合突变率为57.78% (26/45),其中rtA181与rt236位点联合突变率为40.00% (18/45),与rt204位点联合突变率为22.2% (10/45),多位点突变患者较单位点突变患者有病毒载量分布更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位点突变与基因型及突变形式无关(P>0.05);发生rtA181突变的患者97.78% (44/45)有拉米夫定(LAM)和(或)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史,另外1例有替比夫定(LdT)治疗史.其后的挽救治疗采用加用或换用恩替卡韦(ETV)、LAM联合ADV以及LdT联合ADV均能在一个月内将HBV DNA降低2个lg值,继续随访效果显著的方法为加用或换用ETV.结论 HBVrtA181位点突变模式多样,与LAM、ADV或LdT长期单药或序贯治疗有关,加用或换用ETV可取得显著的挽救治疗效果.
作者:武静;黄潇潇;刘寿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肾移植围手术期检测CMV-PP65抗原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肾移植患者100例,调查统计全部患者围手术期CMV-PP65抗原及抗CMV-IgM抗体检测结果,比较两项检测指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CMV-PP65抗原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抗CMV-IgM抗体检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MV-PP65抗原检测出现阳性结果的平均时间明显小于抗CMV-IgM抗体检测出现阳性结果的平均时间,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检测CMV-PP65抗原对于早期诊断CMV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肾移植术后CMV病的诊断和早期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建锋;卢勤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儿童秋冬季腹泻中诺如病毒(Nov)的感染状况,并对阳性株进行基因型分析.方法 收集深圳地区多家医院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腹泻患儿粪便标本307份,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扩增,部分阳性标本的PCR产物经纯化、测序,结合GenBank参考株相应核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进行基因型分析,采用SimPlot3.5.1对重组株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 307份粪便标本中诺如病毒核酸阳性38例,阳性率为12.4%,以6~24个月龄婴幼儿感染为主,占全部病例数的81.6%(31 /38),感染的发病高峰为10、11月份,占全部病例数的73.7% (28/38);26份测序标本中25株属于GⅡ.4型2006b变异体,1株为GⅡ.12/GⅡ.3型重组株.结论 诺如病毒是深圳市儿童秋冬季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优势流行株为GⅡ.4型2006b变异体,深圳首次检出的诺如病毒重组株为GⅡ.12/GⅡ.3型.
作者:王琼;张银辉;杨来智;黄烈;何涛君;吴润香;凌利芬;陆学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基因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7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HPV分型检测及阴道镜检查下行多点活检,并终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分析HPV分型检查在宫颈癌筛查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715例CIN患者HPV检出率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HPV16、58、52、33、31;CIN2+(包括CIN2/CIN3/原位腺癌/宫颈癌,以下简称CIN2+)患者中前五位依次是HPVI6、58、33、52、31;其中CIN2+中细胞学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和恶性细胞(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患者中,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V16、33和18型阳性致CIN2+风险性较大,回归系数OR分别为5.031(P=0.000)、2.375 (P=0.000)和1.598(P =0.027).宫颈脱落细胞学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伴随HPV16、58型阳性,发生CIN2+风险性较大,回归系数OR分别为5.139(P=0.000)和2.096(P=0.025).宫颈脱落细胞学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伴随HPV16、33、52型CIN2+风险性较大,回归系数OR分别为5.774(P =0.000)、3.368(P =0.000)和1.747(P=0.034).结论 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指导细胞学阴性、ASCUS和LSIL患者临床处理时的重要参考指标,尤其是当HPV16型阳性时.
作者:陈锐;赵健;朱丽荣;尹玲;张岱;陶霞;温宏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NAFLD病理变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NAFLD患者20例,2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同期住院行肝活检无活动肝病组织学证据且肝脂肪变<5%的慢性HBV携带者(ASC)设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组患者肝组织SREBP1c的表达,并比较血脂(TG、CHO)、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血清肝脏酶谱(AST、ALT、GGT)等的组间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NAFLD组肝组织呈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组织SREBP1c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此一致,血清ALT、AST、TG、CHO、FBG、FINS水平升高(P均<0.05).结论 NAFLD患者肝组织SREBP1 c表达增高,在人NAFLD脂肪变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振江;石伟珍;王宇芳;施军平;过建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有偿献血人群血浆雌二醇(estradiol,E2)及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 12,IL-12)水平及其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转归的关系.方法 将199例既往有偿献血人群分为健康对照组、自限清除组、持续感染组,检测其血浆E2、IL-12浓度及肝功能指标.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献全血史(P=0.040)和单采血浆史(P <0.001)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未发现血浆E2、IL-12浓度在三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E2和IL-12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 =0.672,P<0.001).结论 有偿献血是丙型肝炎传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E2可能正向调节IL-12的表达,但其对IL-12及HCV感染转归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蔡立;薛兴欣;唐筛娣;许可;王佳佳;喻荣彬;苏静;张云;王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